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庞大的在校大学生,如何指引他们完成大学生公益活动是一个迫切的问题。在众多可循环利用的物资的基础下,建设校园公益平台,使其价值具有流动性、可持续性,节约社会资源和社会生产力。
一、大学生校园公益平台发展现状
(一)大学生公益精神薄弱
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他们的身上涌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生活在网络信息畅通的二十一世纪,他们的人际交往、沟通方式、思考模式都与前人大不一样,使得他们不能深刻理解公益精神。绝大部分95后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捐钱捐物、无偿献血、当活动志愿者等等,参加过这些活动就算有公益精神。
(二)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但功利色彩鲜明。
95后大学生中有些学生过于追求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物质享受,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中。目前仍有不少高校将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作为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甚至将公益活动的学分加入到学生的必修学分中。如果参加公益活动对自己没有益处,或者有损自己的利益,参加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很有可能会打折,真正做到无私奉献的大学生很少。
(三)公益活动缺乏专业管理
大学生校园公益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还未到成熟阶段,国家也没有特别使用于公益活动的管理条例和法律法规,没有社会透明度,公众无法得知具体信息。一些社会分子,就乘此散步虚假消息,实际上以满足自身圈钱的目的。因此,部分大学生不能判断正确的公益活动,参与度无法提升。
二、构建大学生公益平台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增加对社会的认知,为毕业后融入社会做准备,夯实自己的基础,增强社会责任感。参与公益活动,使大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直接和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员打交道,培养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并且在活动中可以发现自身的短板,尽早改进和提高,提升自我的知识结构,以获取新的知识,适应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校园公益活动现场是考验大学生品行的优良环境。当大学生站在平凡而伟大的人民群众面前时,从小养成的“娇情、骄傲”两种不良风气会得到摒弃;在活动遇到危难时,需要参与者舍弃一部分的自我利益,展现一定的牺牲精神和无畏的勇气。随着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次数的增多与层次的深入,就会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格,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生活作风,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三、大学生校园公益平台发展的前景
(一)加强高校公益知识宣传
利用校园多媒体中心,借助信息传输工具,搭建校园广播、报刊、校园网、论坛、贴吧等媒体在内的多层次的宣传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学院、社团的凝聚作用,在校园内倡导公益精神,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学校也可以不定时的邀请一些公益组织的创始人与合伙人来学校开展讲座,宣传公益精神与理念,激发在校大学生投人到公益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公益事业在大学良好发展。
(二)打造大学公益品牌项目
公益活动是一项事业,长期性、持续性是其内在的要求大学开展的公益活动项目,不仅要贴近大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还要考虑到公益项目的传承性。不能传承的活动缺乏连续性,缺乏吸引力,长期下去会导致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下降。因此,很多大学意识到,除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外,也要打造有自己校园特色文化的公益品牌项目。
(三)建立高校公益管理机制
科学公正的管理机制是推动高校公益事业快速发展的保障和前提。目前,高校公益事业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导致很多活动效果不显著,甚至流于形式。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公益管理机制是势在必行的。要結合实际情况,建立公益活动监管、激励、评价和服务等管理机制,激发大学生乃至各个学生组织、社团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语
公益不仅使大学生认真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更引导了他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公益是当今社会函待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创立大学生校园公益平台是高校需要投入精力的一件大事。以好的校园公益平台为基础,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公益精神,与社会公益相连接,为我国公益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1.长春大学旅游学院;2.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学生)
1.2018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博士青年项目)《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教学质量新国标”的制度嵌入与教学路径探索》(项目编号:2018BS56)阶段性研究成果。2.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改革诉求与“非指导性”教学思想的契合》(吉教科研办字[2017]4号)阶段性研究成果3.此项目是吉林省大学生创新传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201813623040项目编号。
一、大学生校园公益平台发展现状
(一)大学生公益精神薄弱
当代大学生多为95后,他们的身上涌现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生活在网络信息畅通的二十一世纪,他们的人际交往、沟通方式、思考模式都与前人大不一样,使得他们不能深刻理解公益精神。绝大部分95后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捐钱捐物、无偿献血、当活动志愿者等等,参加过这些活动就算有公益精神。
(二)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但功利色彩鲜明。
95后大学生中有些学生过于追求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物质享受,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中。目前仍有不少高校将学生参加公益活动作为评奖评优的必要条件,甚至将公益活动的学分加入到学生的必修学分中。如果参加公益活动对自己没有益处,或者有损自己的利益,参加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很有可能会打折,真正做到无私奉献的大学生很少。
(三)公益活动缺乏专业管理
大学生校园公益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还未到成熟阶段,国家也没有特别使用于公益活动的管理条例和法律法规,没有社会透明度,公众无法得知具体信息。一些社会分子,就乘此散步虚假消息,实际上以满足自身圈钱的目的。因此,部分大学生不能判断正确的公益活动,参与度无法提升。
二、构建大学生公益平台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增加对社会的认知,为毕业后融入社会做准备,夯实自己的基础,增强社会责任感。参与公益活动,使大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嘴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直接和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人员打交道,培养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并且在活动中可以发现自身的短板,尽早改进和提高,提升自我的知识结构,以获取新的知识,适应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校园公益活动现场是考验大学生品行的优良环境。当大学生站在平凡而伟大的人民群众面前时,从小养成的“娇情、骄傲”两种不良风气会得到摒弃;在活动遇到危难时,需要参与者舍弃一部分的自我利益,展现一定的牺牲精神和无畏的勇气。随着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次数的增多与层次的深入,就会逐渐养成坚韧、顽强的优良品格,养成务实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生活作风,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三、大学生校园公益平台发展的前景
(一)加强高校公益知识宣传
利用校园多媒体中心,借助信息传输工具,搭建校园广播、报刊、校园网、论坛、贴吧等媒体在内的多层次的宣传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学院、社团的凝聚作用,在校园内倡导公益精神,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学校也可以不定时的邀请一些公益组织的创始人与合伙人来学校开展讲座,宣传公益精神与理念,激发在校大学生投人到公益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公益事业在大学良好发展。
(二)打造大学公益品牌项目
公益活动是一项事业,长期性、持续性是其内在的要求大学开展的公益活动项目,不仅要贴近大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还要考虑到公益项目的传承性。不能传承的活动缺乏连续性,缺乏吸引力,长期下去会导致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下降。因此,很多大学意识到,除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外,也要打造有自己校园特色文化的公益品牌项目。
(三)建立高校公益管理机制
科学公正的管理机制是推动高校公益事业快速发展的保障和前提。目前,高校公益事业尚未形成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导致很多活动效果不显著,甚至流于形式。因此,建立和完善高校公益管理机制是势在必行的。要結合实际情况,建立公益活动监管、激励、评价和服务等管理机制,激发大学生乃至各个学生组织、社团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语
公益不仅使大学生认真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更引导了他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服务社会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公益是当今社会函待发展的重要项目之一,创立大学生校园公益平台是高校需要投入精力的一件大事。以好的校园公益平台为基础,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公益精神,与社会公益相连接,为我国公益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单位:1.长春大学旅游学院;2.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学生)
1.2018年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博士青年项目)《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教学质量新国标”的制度嵌入与教学路径探索》(项目编号:2018BS56)阶段性研究成果。2.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改革诉求与“非指导性”教学思想的契合》(吉教科研办字[2017]4号)阶段性研究成果3.此项目是吉林省大学生创新传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名称《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201813623040项目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