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次小组的招募对象为山区青少年,针对其普遍缺乏清晰的自我意象,尤其是在成长关键期缺乏对自信心的培养与引导等问题,给予一定的辅助性扶正。“站在生活的讲台上”小组为教育、成长性小组,通过演讲与口才方面的系统性教学、互动式体验等多元化环节设置,力求参与者能够在获得演讲技巧的显性目标的前提下,最终达到隐形目标,即自信心的有效树立。
关键词:小组工作;青少年;自信心;演讲
一、小组的背景
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自信心是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时期加强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于2015年1月份,以短期支教的形式来到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Q小学,担任一至六年级学生(本文所述青少年,系指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的课外兴趣老师,教授演讲与口才,在与学生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山区青少年相比城镇青少年而言,综合能力较差,知识储备及其匮乏,更为明显的一点是严重缺乏自信心,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为山区青少年树立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需要有计划、有目标、系统性的引导和灌输,才能够使其逐渐形成自信的认知模式。此外,清晰的自我意象应该与培养自信心同时进行,因为自信不是盲目的,不仅需要内在的自我评判,还需要外界的反馈,即来自他人对自我的印象、评价、标签等,均是自我意象的构建基础。笔者以演讲与口才系统性教学为基础,组织开展了“站在生活的讲台上”十次小组活动,力求参与者能够透过演讲能力培养,达成树立自信的隐性目标。
二、小组的计划
(一)目标与目的
(1)目标:提高组员的演讲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挖掘组员潜能。改善演讲困难和表达能力差的实际问题。
(2)目的:通过系统教学性教学、互动式体验等多元化环节设置,帮助组员提升自信心。
(二)具体内容
(1)第一期活动主题:春天的相遇。工作者在自我介绍、小组主题与目标的介绍后,通过破冰小游戏“左右邻居”来使组员相互熟悉,第三个环节是让组员写下心愿卡,即组员对小组有什么样的期待,最后由大家一起制定小组规范。
(2)第二期活动主题:记忆迷宫。工作者向组员介绍本节活动主题,强调记忆力对演讲的重要性。第二环节是通过分组进行的“记忆热身赛”使组员积极参与到记忆力体验与荣誉争夺战之中,通过参与者亲身体验记忆而引发对高效记忆的思考,而后的第三环节,由工作者讲述科学记忆策略,如a.大声朗读b.画图c.认真倾听d.唱歌e.即兴表演f.画地图g.排序。
(3)第三期活动主题:身体会说话。工作者引导组员学习演讲过程中的站姿、坐姿、表情和体态语,使演讲更自如。通过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让组员当即感受体态语的运用,并对组员进行激励,同时引导组员对体态语使用技巧做分享。
(4)第四期活动主题:表达力培养。目的——提高组员的表达能力,并从说话音量、音调、语速等方面均有所改善。第二三环节均是游戏“真假难辨”与“你来描述我来猜”,环节二是组员即兴讲述真假故事各一个,由其他组员来猜真假;环节三是组员描述工作者提供的词语,用时最短描述正确最多的组别获胜。
(5)第五期活动主题:经典案例鉴赏。播放演讲大师的演讲视频,引导每位组员说一说观看后的感受,并回忆自己在演讲过程中的弊病。布置课下作业,每位组员需要准备一段五分钟的演讲于下次活动表演,演讲形式为脱稿,题目自拟。
(6)第六期活动主题:演讲现场。组员依次上台演讲五分钟,结束后工作者引导组员对于第一个环节的正式演讲进行交流,谈谈上台演讲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当众发言的感觉,以克服胆怯害羞。
(7)第七期活动主题:我们来找茬。组员抽签分出两组,一组为演讲组,一组为裁判组,工作者提供演讲稿,由演讲组持稿上台演讲,评判组为每位演讲者打分并给出中肯的评语,指出演讲者的不足指出,如体态不佳、音量太小、气场不够等,之后再换组体验。本次活动是让组员依次体验台上与台下的感觉,在找茬过后,会高效避免许多错误。
(8)第八期活动主题:我们都是小演员。通过情景剧表演,激发组员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挖掘表演天赋,同时增强自信心。组员分两组,组内每个人抽取一个角色纸条,根据所抽得角色进行扮演,每组有五分钟的剧情设计时间,随后上台表演。(每组的角色纸条是相同的,只是根据组员的创造性,诠释出不一样的剧情)
(9)第九期活动主题:谁是最佳辩手。将组员分为两组开展一场小型辩论赛,辩题为“小学生看电视到底好不好”
(10)第十期活动主题:演讲大赛。每位组员演讲时间为5分钟。评分人为全体组员,评分标准根据:表达能力强(包括表述清晰、吐字清晰、语速语调音量均合格)舞台感强(包括手势自然、自信从容、表情丰富)等标准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出优秀演讲人。回顾十次小组活动,由组员分享感受并评估期待达成度。
三、小组的成效
本次小组通过十次活动,对青少年组员进行了系统性的演讲技能培养,以期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和树立组员的自信心。效果评估:①通过小组前期组员的期待与末期组员期待达成度,做前后测的对比,得出小组成效。②工作者通过记录组员表现,通过对比组员前期与末期的实质性变化为对比,得出小组成效。每一节的活动主题都有针对性目标,总结小组的具体成效有以下几方面:
(1)组员对演讲技巧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熟知和掌握,在记忆力、表达力、想象力、体态语方面均有所收获。
(2)小组活动激发出组员的自信心,表现为组员从一开始的害羞腼腆,到后期的踊跃参与发言,明显克服了胆怯,表现力的大幅提升,演讲时更自如,控场能力更强。
(3)自我意象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小组互动的交叉式反馈,使每位组员在不断刷新与被刷新彼此印象,大家对于“我属于哪种人”有了一个相对明晰的认识;团队作战使名誉感翻倍,每位组员都在为团队而战。
四、小组的反思
(1)由于工作者是以老师的身份带领小组的,所以更应当注重小组的民主与平等,工作者在这方面做的不足,有时会用自我意愿来强行引导小组活动发展方向。
(2)小组前期阶段,面对山区青少年的参与度不高,过于羞怯腼腆,以及个别组员的抵触情绪,工作者采取的应对方式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小组工作;青少年;自信心;演讲
一、小组的背景
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自信心是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时期加强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于2015年1月份,以短期支教的形式来到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Q小学,担任一至六年级学生(本文所述青少年,系指一至六年级的小学生)的课外兴趣老师,教授演讲与口才,在与学生接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山区青少年相比城镇青少年而言,综合能力较差,知识储备及其匮乏,更为明显的一点是严重缺乏自信心,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为山区青少年树立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需要有计划、有目标、系统性的引导和灌输,才能够使其逐渐形成自信的认知模式。此外,清晰的自我意象应该与培养自信心同时进行,因为自信不是盲目的,不仅需要内在的自我评判,还需要外界的反馈,即来自他人对自我的印象、评价、标签等,均是自我意象的构建基础。笔者以演讲与口才系统性教学为基础,组织开展了“站在生活的讲台上”十次小组活动,力求参与者能够透过演讲能力培养,达成树立自信的隐性目标。
二、小组的计划
(一)目标与目的
(1)目标:提高组员的演讲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挖掘组员潜能。改善演讲困难和表达能力差的实际问题。
(2)目的:通过系统教学性教学、互动式体验等多元化环节设置,帮助组员提升自信心。
(二)具体内容
(1)第一期活动主题:春天的相遇。工作者在自我介绍、小组主题与目标的介绍后,通过破冰小游戏“左右邻居”来使组员相互熟悉,第三个环节是让组员写下心愿卡,即组员对小组有什么样的期待,最后由大家一起制定小组规范。
(2)第二期活动主题:记忆迷宫。工作者向组员介绍本节活动主题,强调记忆力对演讲的重要性。第二环节是通过分组进行的“记忆热身赛”使组员积极参与到记忆力体验与荣誉争夺战之中,通过参与者亲身体验记忆而引发对高效记忆的思考,而后的第三环节,由工作者讲述科学记忆策略,如a.大声朗读b.画图c.认真倾听d.唱歌e.即兴表演f.画地图g.排序。
(3)第三期活动主题:身体会说话。工作者引导组员学习演讲过程中的站姿、坐姿、表情和体态语,使演讲更自如。通过游戏“你来比划我来猜”,让组员当即感受体态语的运用,并对组员进行激励,同时引导组员对体态语使用技巧做分享。
(4)第四期活动主题:表达力培养。目的——提高组员的表达能力,并从说话音量、音调、语速等方面均有所改善。第二三环节均是游戏“真假难辨”与“你来描述我来猜”,环节二是组员即兴讲述真假故事各一个,由其他组员来猜真假;环节三是组员描述工作者提供的词语,用时最短描述正确最多的组别获胜。
(5)第五期活动主题:经典案例鉴赏。播放演讲大师的演讲视频,引导每位组员说一说观看后的感受,并回忆自己在演讲过程中的弊病。布置课下作业,每位组员需要准备一段五分钟的演讲于下次活动表演,演讲形式为脱稿,题目自拟。
(6)第六期活动主题:演讲现场。组员依次上台演讲五分钟,结束后工作者引导组员对于第一个环节的正式演讲进行交流,谈谈上台演讲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当众发言的感觉,以克服胆怯害羞。
(7)第七期活动主题:我们来找茬。组员抽签分出两组,一组为演讲组,一组为裁判组,工作者提供演讲稿,由演讲组持稿上台演讲,评判组为每位演讲者打分并给出中肯的评语,指出演讲者的不足指出,如体态不佳、音量太小、气场不够等,之后再换组体验。本次活动是让组员依次体验台上与台下的感觉,在找茬过后,会高效避免许多错误。
(8)第八期活动主题:我们都是小演员。通过情景剧表演,激发组员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挖掘表演天赋,同时增强自信心。组员分两组,组内每个人抽取一个角色纸条,根据所抽得角色进行扮演,每组有五分钟的剧情设计时间,随后上台表演。(每组的角色纸条是相同的,只是根据组员的创造性,诠释出不一样的剧情)
(9)第九期活动主题:谁是最佳辩手。将组员分为两组开展一场小型辩论赛,辩题为“小学生看电视到底好不好”
(10)第十期活动主题:演讲大赛。每位组员演讲时间为5分钟。评分人为全体组员,评分标准根据:表达能力强(包括表述清晰、吐字清晰、语速语调音量均合格)舞台感强(包括手势自然、自信从容、表情丰富)等标准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出优秀演讲人。回顾十次小组活动,由组员分享感受并评估期待达成度。
三、小组的成效
本次小组通过十次活动,对青少年组员进行了系统性的演讲技能培养,以期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和树立组员的自信心。效果评估:①通过小组前期组员的期待与末期组员期待达成度,做前后测的对比,得出小组成效。②工作者通过记录组员表现,通过对比组员前期与末期的实质性变化为对比,得出小组成效。每一节的活动主题都有针对性目标,总结小组的具体成效有以下几方面:
(1)组员对演讲技巧有了很大程度上的熟知和掌握,在记忆力、表达力、想象力、体态语方面均有所收获。
(2)小组活动激发出组员的自信心,表现为组员从一开始的害羞腼腆,到后期的踊跃参与发言,明显克服了胆怯,表现力的大幅提升,演讲时更自如,控场能力更强。
(3)自我意象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小组互动的交叉式反馈,使每位组员在不断刷新与被刷新彼此印象,大家对于“我属于哪种人”有了一个相对明晰的认识;团队作战使名誉感翻倍,每位组员都在为团队而战。
四、小组的反思
(1)由于工作者是以老师的身份带领小组的,所以更应当注重小组的民主与平等,工作者在这方面做的不足,有时会用自我意愿来强行引导小组活动发展方向。
(2)小组前期阶段,面对山区青少年的参与度不高,过于羞怯腼腆,以及个别组员的抵触情绪,工作者采取的应对方式有待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