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学数学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教学的一个亮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显的重要。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创设情境;探索与汲取
数学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用数学知识去美化生活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主旋律,是离不开创新的。创新是传承文明的基础上的拓展与升华,创新能力教学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灵魂,也是社会的期待,国家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本人肤浅的见解。
一、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平等的参与者,课堂中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成为我们教育界同仁们的共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推崇学生创新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学生的“学”的轨道上,引导学生“想学、爱学、会学”。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业务学习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高效灵活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函,提炼出可拓展思维,可创新的素材,并能与实际相联系,与时代发展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汲取知识,美化生活,从中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有所思、有所启、有所用、有所创。
二、教师营造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所谓的“心理自由”是指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展示自我的平台;所谓的“心理安全”是指教师发挥够多的主导作用,学生畏惧在学习上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失了体面,失了老师、同学对他的认可,那么这种气氛滞抑的是没有生机的。教师应以鉴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错误,允许学生出现的错误,有经验的教师是善于设置“陷阱”,引导学生走进误区,暴露自己认识的不足、差异和错误。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带着自信走出认识的误区,看到自己的长进,看到自己的收获,这样的氛围是充满希望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宽松和竞争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动力;课堂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交流、引伸拓展,共同追求创新知识,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源泉;课堂营造挑战竞争的学习氛围,是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处于临界和切入点,从中体会到,数学应是丰富多彩的,体验到数学在现实生活应用的原汁原味,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看到一个个创新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不创新则落后,自由创新才能远离淘汰。所以营造课堂良好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
三、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起点是一问”即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这是教师上一堂课得以成功的关键,也是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数学问题情境设置不能凭空想象、拼凑,而应是联系实际、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美化生活为主导、以学生创新思维形成为主线。所以教师就应立足于教材,钻研、分析教材的精华、创新地使用教材,不能作简单的临摹。经过教师的巧妙的策划,对新旧知识进行梯度性的处理,设置铺垫,达到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效果,以触发学生的兴奋点,启动创新思维,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最终达到学有所解、学有所启、学有所创。
四、教师立足于发展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求异思维也是发散性思维,它最典型的特征是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方向去思考,本质是一中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学会求异、学会求新,不断追求拓展、升华,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引导学生学会从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相互比较、相互联系、互相结合,有计划的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多方面的开拓学生思维邻域。教师设置问题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情感价值观,趣味性相联系,开放性与可发展性相统一,从而让学生获得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具有创新的解题途径。
例1、已知如图,圆心角∠AOB=80°,C为弧上动点,求∠ACB的度数?
解法一:连接OC,则∵AO=CO
∴∠ACO=∠CAO=1/2(180°-∠AOC)=90°-∠AOC
同理可得:∠BCO=90°-1/2∠BOC
∴∠ACO+∠BCO=180°-1/2(∠AOC+∠BOC) ∠AOC=80°,
∴∠ACB=140°<E:\123456\速读·下旬201510\Image\图片3.png>
解法二:连接OC、AB
∵∠BAC=1/2∠AOC,∠ABC=1/2∠BOC
∴∠BAC+∠ABC=1/2(∠AOC+∠BOC)=40°
∴∠ACB=140°
解法三:如图,在优弧上任取一点D,连接DA、DB。
∵<E:\123456\速读·下旬201510\Image\image143.pdf>
又∵四边形ACBD是园内接四边形
∴∠D+∠ACB=180°
∴∠ACB=140°<E:\123456\速读·下旬201510\Image\图片5.png>
综上三种方法中,解法一通过作辅助线,转化为等腰三角形,利用直接求法求出了问题的结果;解法二通过作辅助线,实现了圆心角与圆周角的联系,间接地得出了结果;解法三通过作辅助线实现了圆心角与圆周角的联系,利用间接求法,构造比较新颖、解题过程简单、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关键是启发学生如何添加辅助线,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总之,课堂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基地与摇篮,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营造一个师生能够相互交流、互相合作、宽松和谐,又不乏竞争的课堂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只有这样,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创设情境;探索与汲取
数学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用数学知识去美化生活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主旋律,是离不开创新的。创新是传承文明的基础上的拓展与升华,创新能力教学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灵魂,也是社会的期待,国家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本人肤浅的见解。
一、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和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平等的参与者,课堂中应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成为我们教育界同仁们的共识。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推崇学生创新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学生的“学”的轨道上,引导学生“想学、爱学、会学”。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业务学习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高效灵活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函,提炼出可拓展思维,可创新的素材,并能与实际相联系,与时代发展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汲取知识,美化生活,从中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有所思、有所启、有所用、有所创。
二、教师营造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所谓的“心理自由”是指教师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展示自我的平台;所谓的“心理安全”是指教师发挥够多的主导作用,学生畏惧在学习上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失了体面,失了老师、同学对他的认可,那么这种气氛滞抑的是没有生机的。教师应以鉴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错误,允许学生出现的错误,有经验的教师是善于设置“陷阱”,引导学生走进误区,暴露自己认识的不足、差异和错误。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让学生带着自信走出认识的误区,看到自己的长进,看到自己的收获,这样的氛围是充满希望的。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愉快、和谐、民主、宽松和竞争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动力;课堂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是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交流、引伸拓展,共同追求创新知识,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源泉;课堂营造挑战竞争的学习氛围,是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处于临界和切入点,从中体会到,数学应是丰富多彩的,体验到数学在现实生活应用的原汁原味,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看到一个个创新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不创新则落后,自由创新才能远离淘汰。所以营造课堂良好的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的关键。
三、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起点是一问”即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这是教师上一堂课得以成功的关键,也是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数学问题情境设置不能凭空想象、拼凑,而应是联系实际、以现实生活为背景、以美化生活为主导、以学生创新思维形成为主线。所以教师就应立足于教材,钻研、分析教材的精华、创新地使用教材,不能作简单的临摹。经过教师的巧妙的策划,对新旧知识进行梯度性的处理,设置铺垫,达到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效果,以触发学生的兴奋点,启动创新思维,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最终达到学有所解、学有所启、学有所创。
四、教师立足于发展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求异思维也是发散性思维,它最典型的特征是对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方向去思考,本质是一中创新思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学会求异、学会求新,不断追求拓展、升华,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核心。引导学生学会从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相互比较、相互联系、互相结合,有计划的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多方面的开拓学生思维邻域。教师设置问题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与情感价值观,趣味性相联系,开放性与可发展性相统一,从而让学生获得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具有创新的解题途径。
例1、已知如图,圆心角∠AOB=80°,C为弧上动点,求∠ACB的度数?
解法一:连接OC,则∵AO=CO
∴∠ACO=∠CAO=1/2(180°-∠AOC)=90°-∠AOC
同理可得:∠BCO=90°-1/2∠BOC
∴∠ACO+∠BCO=180°-1/2(∠AOC+∠BOC) ∠AOC=80°,
∴∠ACB=140°<E:\123456\速读·下旬201510\Image\图片3.png>
解法二:连接OC、AB
∵∠BAC=1/2∠AOC,∠ABC=1/2∠BOC
∴∠BAC+∠ABC=1/2(∠AOC+∠BOC)=40°
∴∠ACB=140°
解法三:如图,在优弧上任取一点D,连接DA、DB。
∵<E:\123456\速读·下旬201510\Image\image143.pdf>
又∵四边形ACBD是园内接四边形
∴∠D+∠ACB=180°
∴∠ACB=140°<E:\123456\速读·下旬201510\Image\图片5.png>
综上三种方法中,解法一通过作辅助线,转化为等腰三角形,利用直接求法求出了问题的结果;解法二通过作辅助线,实现了圆心角与圆周角的联系,间接地得出了结果;解法三通过作辅助线实现了圆心角与圆周角的联系,利用间接求法,构造比较新颖、解题过程简单、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关键是启发学生如何添加辅助线,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让他们自己去摸索,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总之,课堂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基地与摇篮,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综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营造一个师生能够相互交流、互相合作、宽松和谐,又不乏竞争的课堂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法,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只有这样,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