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审美价值,同时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力,以音乐触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赏析作品让学生获得精准的理解力。本文将从音乐欣赏教育出发, 深入探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培育;审美
音乐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目的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把握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深入了解影响审美教育的关键性要素,熟练掌握审美教育的科学规律,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1 审美教育的概念
通过音乐赏析课程,学生能够逐渐提高对美的认识。现行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指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有关美的教育,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关于美的正确认知,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的力量、欣赏美的作品并有意识地追求美、创造美。这种关于美的教育,不仅需要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开展,还需要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在现有的封闭式审美教育环境下,音乐赏析课程要想做到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就要从课堂中做起,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去领会、感受、创造美的事物。
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基础
2.1不断丰富音乐教学手段
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就要强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了解美、感受美、把握美、创作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挑选教学内容,把唱歌、赏析作品、器乐演奏和创作训练这些教学流程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通过选择难易适中的音乐教材,进行适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器乐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等教学策略,能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乐感,形成音乐审美意识。
2.2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要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感受,而这种感受需要感性思维的支撑,以及理性认知的深度。换言之,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积累程度,将决定着他们的审美意识程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这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能够间接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3增强教师的美学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其美学素养的多少将影响着审美教育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的养成。因此,音乐教师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在实践中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培养高尚的欣赏品味和良好的审美水平,不断增强个人美学修为,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目的。
3 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
3.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音乐欣赏的第一步,是要去感知、发现它的美,在审美意识的探寻下逐步地积累音乐知识,得到美的欣赏能力。这表现在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和从生理上体验音乐的魅力,让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分辨出音乐之美美在何处,是旋律的美感还是均衡的乐感,是有激情的节奏还是优美的旋律打动了人心,诸如此类等等,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乐感,形成音乐感知能力。在审美的过程中,需要将音乐基础基础知识内化为个体的综合感受力,让学生发现哪些是音乐艺术的特质,怎样在作品中去表现音乐特质。在积极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意识。
3.2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音乐审美想象作为音乐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关键性因素,属于高层次的审美能力范畴,是为创作而生的实践能力。无论是科学发明还是艺术创作,都需要丰富的情感。情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有意识的作为。一个拥有丰沛情感的人,必然有过不同常人的情感遭遇。要想获得音乐激情,在创作中激发创新意识,更需要人们的多元化情感与丰沛的精神资源,且要以不俗的美学修养加以佐助,才能发挥个性化、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创作出美的作品。所以,音乐作为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带来了许多动人的曲目与优美的旋律,以此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变化,抚慰人们的心灵,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进行音乐鉴赏时,我们不仅需要把握作品的内容,还要结合作者的创作情感、时代背景、创作时的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来进行思考。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作品本身,还在于其无所不在的情感召唤,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变化,将其内在的审美形态外化为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择。这是由音乐的物理属性决定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感官世界,刺激着人的心灵变化,这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从中感受艺术的真谛,人生的哲理。
3.3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音乐的鉴赏与表演,都不能够仅凭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原始本能的刺激来完成,还要求音乐实践者升华自己的感性情感,将之转化为理性的审美意识,才能够完成环环相扣的审美活动,从理解作品的思想,到用专业术语鉴赏作品的妙处,再到更高级的音乐审美。在这其中,能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内涵是审美理解力的基础,影响着音乐审美教育的质量。除此之外,审美理解
能力还影响着人们的音乐体验,它能够升华人们的情感,约束肆意汪洋的想象,调节丰富的情感。音乐史上的典型代表作无一不是感性情感和理性认知的完美结合,揭示着生活的哲理。贝多芬就在他的《第三交响曲》中提出了人们应该以理性来倾听我们的观点的要求,在这部作品中浸透着作曲家对时代、对生活的深刻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所以,在个体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将其对音乐的把握、想象和再创造融合在审美的理解空间之中,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审美理解与深刻的审美体验。
4 结语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审美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和创作的实践活动。在音乐欣赏教育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取有关音乐的基础知识,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与赏析技能,并激发自己对美的追求与创作。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前大学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与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齐放.浅析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J].科教导刊,2010(7)
[2]潘汉超.谈谈音乐欣赏的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J].大家,2010(10)
关键词:音乐欣赏;培育;审美
音乐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目的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把握音乐审美教育的原则,深入了解影响审美教育的关键性要素,熟练掌握审美教育的科学规律,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1 审美教育的概念
通过音乐赏析课程,学生能够逐渐提高对美的认识。现行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指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有关美的教育,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关于美的正确认知,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美的力量、欣赏美的作品并有意识地追求美、创造美。这种关于美的教育,不仅需要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开展,还需要渗透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在现有的封闭式审美教育环境下,音乐赏析课程要想做到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就要从课堂中做起,让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去领会、感受、创造美的事物。
2.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基础
2.1不断丰富音乐教学手段
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就要强化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了解美、感受美、把握美、创作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挑选教学内容,把唱歌、赏析作品、器乐演奏和创作训练这些教学流程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通过选择难易适中的音乐教材,进行适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器乐练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等教学策略,能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乐感,形成音乐审美意识。
2.2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要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增强学生对音乐内涵的感受,而这种感受需要感性思维的支撑,以及理性认知的深度。换言之,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积累程度,将决定着他们的审美意识程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这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能够间接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3增强教师的美学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知识的传授者,其美学素养的多少将影响着审美教育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的养成。因此,音乐教师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在实践中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培养高尚的欣赏品味和良好的审美水平,不断增强个人美学修为,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目的。
3 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
3.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音乐欣赏的第一步,是要去感知、发现它的美,在审美意识的探寻下逐步地积累音乐知识,得到美的欣赏能力。这表现在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和从生理上体验音乐的魅力,让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分辨出音乐之美美在何处,是旋律的美感还是均衡的乐感,是有激情的节奏还是优美的旋律打动了人心,诸如此类等等,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乐感,形成音乐感知能力。在审美的过程中,需要将音乐基础基础知识内化为个体的综合感受力,让学生发现哪些是音乐艺术的特质,怎样在作品中去表现音乐特质。在积极探寻答案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意识。
3.2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音乐审美想象作为音乐审美心理结构中的关键性因素,属于高层次的审美能力范畴,是为创作而生的实践能力。无论是科学发明还是艺术创作,都需要丰富的情感。情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和有意识的作为。一个拥有丰沛情感的人,必然有过不同常人的情感遭遇。要想获得音乐激情,在创作中激发创新意识,更需要人们的多元化情感与丰沛的精神资源,且要以不俗的美学修养加以佐助,才能发挥个性化、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创作出美的作品。所以,音乐作为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带来了许多动人的曲目与优美的旋律,以此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变化,抚慰人们的心灵,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进行音乐鉴赏时,我们不仅需要把握作品的内容,还要结合作者的创作情感、时代背景、创作时的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来进行思考。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作品本身,还在于其无所不在的情感召唤,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变化,将其内在的审美形态外化为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择。这是由音乐的物理属性决定的,它影响着人们的感官世界,刺激着人的心灵变化,这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从中感受艺术的真谛,人生的哲理。
3.3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
音乐的鉴赏与表演,都不能够仅凭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原始本能的刺激来完成,还要求音乐实践者升华自己的感性情感,将之转化为理性的审美意识,才能够完成环环相扣的审美活动,从理解作品的思想,到用专业术语鉴赏作品的妙处,再到更高级的音乐审美。在这其中,能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内涵是审美理解力的基础,影响着音乐审美教育的质量。除此之外,审美理解
能力还影响着人们的音乐体验,它能够升华人们的情感,约束肆意汪洋的想象,调节丰富的情感。音乐史上的典型代表作无一不是感性情感和理性认知的完美结合,揭示着生活的哲理。贝多芬就在他的《第三交响曲》中提出了人们应该以理性来倾听我们的观点的要求,在这部作品中浸透着作曲家对时代、对生活的深刻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所以,在个体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将其对音乐的把握、想象和再创造融合在审美的理解空间之中,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审美理解与深刻的审美体验。
4 结语
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审美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以美的体验和创作的实践活动。在音乐欣赏教育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取有关音乐的基础知识,还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与赏析技能,并激发自己对美的追求与创作。因此,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前大学教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能够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与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齐放.浅析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途径[J].科教导刊,2010(7)
[2]潘汉超.谈谈音乐欣赏的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J].大家,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