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38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前术后的护理,术后栓塞症的观察,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结果患者27例痊愈,6例病灶缩小50%,5例病灶縮小30%,患者术后栓塞综合症,经过对症处理后消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肝血管瘤介入栓塞综合征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8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98-01
肝血管瘤是肝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程缓慢,多无症状,好发年龄为30-50岁,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5~10,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首先治疗。但如瘤体巨大难以切除或其他因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经皮穿刺肝动脉硬化栓塞术,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我科自2009年9月-2012年10月对38例肝血管瘤进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8例,女30例,平均年龄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47岁,全部经B超,CT或MRI或DSA造影确诊,主要临床是血管瘤体积大者有腹痛,腹胀症状。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均阴性,肝血管瘤多位于右叶,34例直径5-10cm均一次栓塞成功,4例直径达12cm以上者分次栓塞。
1.2造影及栓塞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后将5F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固有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肝血管瘤的诊断观察血管瘤的大小形态,血供情况,估计造影剂的用量,选择瘤体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其中18例在微导管超选择下选择瘤体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在X线监视下经导管注入超液态碘油+平阳霉素的混悬液,直至瘤体内血窦被完全填充,复查造影栓塞效果满意。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DSA室准备:备氧气,吸痰器,心电监护仪,导管材料,手术包,配备好碘剂,止吐药等。
2.1.2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是介入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减少患者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得到良好治疗效果,在术前多有紧张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对患者热情亲切,详细介绍介入手术方法,过程及优点,或请同种疾病治疗效果显著的病员作现身说法,消除紧张,焦虑的不良心态,积极乐观的配合手术及治疗护理。
2.1.3术前常规检查及准备:抽血化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乙肝,出凝血时间,AFP,作心电图,透视,告知检查的目的及方法。常规腹股沟备皮,术前四小时禁食,术前30分钟用镇静剂鲁米那0.1g。
2.1.4相关知识介绍。
2.1.4.1术前两日在床上练习大小便,告知患者术前练习排便的必要性和方法意义,以利术后患者卧床期间顺利排便。
2.1.4.2指导患者学会屏气以配合术中造影,以免呼吸影响造影效果。
2.1.5足背动脉标示:术前在患者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记号笔作醒目标识,以便术后足背动脉的搏动观察作对照。
2.2术后护理。
2.2.1穿刺口的观察护理,局部弹力绷带加压24小时,1KG沙袋加压穿刺口6小时,患肢伸直制动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护士应加强巡视病房,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本组病人无1例穿刺口渗血。
2.2.2足背动脉搏动。术后每2小时观察一次足背搏动及术侧肢体皮肤的色泽,温度情况。如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术侧肢体皮肤颜色苍白或紫绀,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栓塞综合症的观察及护理
3.1发热:大部分患者栓塞后出现不同程度发热,多在38度左右,为术后吸收热,是因为肝血管瘤组织患死,体内毒素的吸收,短期为肝组织水肿炎症及栓塞物的反应所致,遵医嘱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本组患者体温在38.5度以上5例,经对症处理后体温正常。
3.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为常见的消化道反应,其原因是因为平阳霉素对胃肠道黏膜的直接毒性损害,恶心,呕吐一般每日几次,持续1-2可消失。
3.3肝区疼痛。术后为肝动脉栓塞后组织肿胀至肝包膜张力增加所致,疼痛程度及病人忍受性有关,一般可持续3-7天,疼痛逐渐消退,疼痛剧烈在排除进行急性胆囊坏死的情况下予以杜冷丁或强痛定止痛,本组10例患者术后1-2天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处理后治愈。
4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饮食尽量做到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做到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
5小结
38例介入治疗成功率100%,27例痊愈,6例病灶缩小50%,5例病灶縮小30%,患者术后栓塞综合症,经过对症处理后消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充分细致的围手术期观察护理,给予正确的饮食治疗,饮食指导贯穿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的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华 王小琳 颜志平 腹部介入放射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9.8:73-75
[2]肖书萍 王桂兰 介入治疗及护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2:253-255
关键词:肝血管瘤介入栓塞综合征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86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98-01
肝血管瘤是肝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程缓慢,多无症状,好发年龄为30-50岁,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5~10,手术切除是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首先治疗。但如瘤体巨大难以切除或其他因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者,经皮穿刺肝动脉硬化栓塞术,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我科自2009年9月-2012年10月对38例肝血管瘤进行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8例,女30例,平均年龄30-50岁之间,平均年龄47岁,全部经B超,CT或MRI或DSA造影确诊,主要临床是血管瘤体积大者有腹痛,腹胀症状。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均阴性,肝血管瘤多位于右叶,34例直径5-10cm均一次栓塞成功,4例直径达12cm以上者分次栓塞。
1.2造影及栓塞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成功后将5F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固有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肝血管瘤的诊断观察血管瘤的大小形态,血供情况,估计造影剂的用量,选择瘤体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其中18例在微导管超选择下选择瘤体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在X线监视下经导管注入超液态碘油+平阳霉素的混悬液,直至瘤体内血窦被完全填充,复查造影栓塞效果满意。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DSA室准备:备氧气,吸痰器,心电监护仪,导管材料,手术包,配备好碘剂,止吐药等。
2.1.2心理护理:加强心理护理是介入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减少患者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得到良好治疗效果,在术前多有紧张焦虑恐惧的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对患者热情亲切,详细介绍介入手术方法,过程及优点,或请同种疾病治疗效果显著的病员作现身说法,消除紧张,焦虑的不良心态,积极乐观的配合手术及治疗护理。
2.1.3术前常规检查及准备:抽血化验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乙肝,出凝血时间,AFP,作心电图,透视,告知检查的目的及方法。常规腹股沟备皮,术前四小时禁食,术前30分钟用镇静剂鲁米那0.1g。
2.1.4相关知识介绍。
2.1.4.1术前两日在床上练习大小便,告知患者术前练习排便的必要性和方法意义,以利术后患者卧床期间顺利排便。
2.1.4.2指导患者学会屏气以配合术中造影,以免呼吸影响造影效果。
2.1.5足背动脉标示:术前在患者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用记号笔作醒目标识,以便术后足背动脉的搏动观察作对照。
2.2术后护理。
2.2.1穿刺口的观察护理,局部弹力绷带加压24小时,1KG沙袋加压穿刺口6小时,患肢伸直制动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护士应加强巡视病房,观察穿刺口有无渗血。本组病人无1例穿刺口渗血。
2.2.2足背动脉搏动。术后每2小时观察一次足背搏动及术侧肢体皮肤的色泽,温度情况。如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术侧肢体皮肤颜色苍白或紫绀,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栓塞综合症的观察及护理
3.1发热:大部分患者栓塞后出现不同程度发热,多在38度左右,为术后吸收热,是因为肝血管瘤组织患死,体内毒素的吸收,短期为肝组织水肿炎症及栓塞物的反应所致,遵医嘱常规使用抗生素3-5天。本组患者体温在38.5度以上5例,经对症处理后体温正常。
3.2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为常见的消化道反应,其原因是因为平阳霉素对胃肠道黏膜的直接毒性损害,恶心,呕吐一般每日几次,持续1-2可消失。
3.3肝区疼痛。术后为肝动脉栓塞后组织肿胀至肝包膜张力增加所致,疼痛程度及病人忍受性有关,一般可持续3-7天,疼痛逐渐消退,疼痛剧烈在排除进行急性胆囊坏死的情况下予以杜冷丁或强痛定止痛,本组10例患者术后1-2天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遵医嘱给予止痛剂处理后治愈。
4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饮食尽量做到多样化,多吃高蛋白,多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及新鲜水果,蔬菜。做到主食粗细粮搭配,以保证营养平衡。
5小结
38例介入治疗成功率100%,27例痊愈,6例病灶缩小50%,5例病灶縮小30%,患者术后栓塞综合症,经过对症处理后消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充分细致的围手术期观察护理,给予正确的饮食治疗,饮食指导贯穿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的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建华 王小琳 颜志平 腹部介入放射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9.8:73-75
[2]肖书萍 王桂兰 介入治疗及护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2: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