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管理思路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可逆性破坏,使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频率日益提高,这对我国社会公共卫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在很大程度上威胁了我国社会和谐与稳定。本文就从传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进行切入,着重阐述传染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对策,希望能够对广大医疗工作者起到借鉴与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传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79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294-01
  回顾近年来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很直观的发现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缺乏基本的应急体系与护理管理对策,尤其是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在我国爆发和流行,凸显了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漏洞。因此,在“非典型肺炎”结束以后,我国加大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以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医疗行业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
  1传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
  首先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说,一旦突发了公共卫生事件,以其突发性、不可预测性会使社会公众群体出现恐惧、不安、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正常社会活动的开展。如果从传染科的角度来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般影响范围较广,具有极强的传播性,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大面积的传染,严重威胁了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总的来说,传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①疾病的不明确性。传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疾病具有极强的不明确性,而且对于恶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来说,社会公众群体缺乏基本的认识,极易产生大面积恐慌、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蔓延,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秩序。②患者规模的不确定性。医疗工作者无法在短期内统计出准确的患者数量、病情严重程度,以致应急处理工作的开展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进而影响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有效性。③疾病的传染性。传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及时确定传染源并加以控制是应急处理工作的核心所在,确定有效的防护手段对于控制疾病的传染显得尤为重要。④医疗救护的强制性。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言,一旦发现了感染者,患者便需要接受《传染病防治法》中要求的强制性医疗救护,如果拒绝接受强制性的医疗救护,患者则会因为影响传染病的防治威胁社会公共安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⑤医疗资源相对较为匮乏。传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流行,大量患者会在短时间内收治于传染科,这无疑加大了传染科的工作强度,而且目前我国传染科医疗专业人员规模相对较小,相关医疗设备略显匮乏,制约了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效果。
  2传染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管理对策
  2.1成立应急医疗护理小组,加强组织领导能力。医疗机构需要成立专门的应急医疗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作为主要负责人,责任护士作为小组成员,科学合理的协调医院各个科室的医疗资源。同时,应急医疗护理小组还需要承担信息的传递工作,及时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上报于传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组,以便应急工作组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变化做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提高传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效果。
  2.2构建应急医疗体系,制定应急预案。各个医疗机构都需要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特点、风险与危害,构建完善的应急医疗体系并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做好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储备。一般来说,需要根据传染病的源头、暴发与流行等确定相应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者与预备工作者,完善医疗工作者的分工,确定每名医疗工作者的职能范围,落实岗位责任制,建立救护分级标准并在传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救护分级标准,一级救护标准是针对散发病例,即小于5例病患的情况下,仅仅从科室内部调动医疗工作者进行处理;二级救护标准则是针对超过5例病患的情况或患者病情较为危急,则进行院级相关科室局部调动组织专家会诊;三级救护标准则是针对短时间内大规模的病患,全院所有医疗工作者全部调动启动最高应急预案,积极的投入传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工作中。另外,各个医疗机构还需要事先做好病区的划分,一旦收治了传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患者,根据观察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合理的将其分区与隔离,相关的医疗器械、药物、生命体征监护仪器、输液泵、呼吸机等设备也需要配备完全并经常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使用时性能完好。
  2.3建立良好的培训体系,定期开展医疗工作者培训课程。医疗机构在构建了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并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后,需要对相关医疗护理人员展开相应的培训课程,让护理工作者掌握基本应急护理流程,即入院、治疗病情观察、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出院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内容。另外,还需要加强医疗护理人员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制度、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操作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强化医疗护理人员的应急护理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护理人员也需要掌握基本的传染病学知识,包括了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的基本原则、护理工作关键等内容,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强化自身保护意识,严格贯彻落实消毒隔离制度,进出病区需要洗手、穿戴隔离衣等。
  2.4启动应急护理预案,规范护理操作。一旦发生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机构就需要立刻启动应急护理预案,同时,医疗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应急护理预案中规定的应急护理流程、应急护理操作进行,保证应急护理质量。
  3传染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管理思路
  3.1凸显人文关怀理念。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势凶猛,医疗护理工作者往往承担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与工作压力,就拿“非典型肺炎”来说,属于一种全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护理人员需要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投入医疗护理工作中,而且多数时候医疗护理人员在应急救治的过程中承担着最苦、最累、最危险的工作。因此,在进行护理管理的时候,需要凸显人文关怀理念,强调以人为本,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坚定护理工作者的信念,充分发挥奉献精神、团队精神,为传染科更好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制定指导与监督机制。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完善的指导与监督机制,使护理工作者在应对传染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够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展医疗护理服务。护士长也要充分发挥其在护理管理的重要作用,深入病房进行一线指导,及时发现护理人员工作中的缺陷与漏洞并督促其改正,规范应急护理服务,提高传染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质量。
  3.3应急预案的演练。对于传染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可行性需要通过实践才可以得到。因此,各个医疗机构需要定期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加快医院各个科室应急反应速度,提高传染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通过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也能够及时的发现应急预案中的漏洞与不足,将之完善与修订后才能更好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避免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急预案存在问题影响了应急处理效果。
  4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颁布了一系列的应急处理制度,各个医疗机构也建立的完善的应急处理体系,制定了完善的应急处理预案,以期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传染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斌.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11,01:67-68
  [2]杨洋.医院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护理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24:152
  [3]方跃平,唐玉秀,宋晓玲,等.传染病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管理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20:366-367
  [4]谢玥.云南省综合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研究[D].云南大学,2010
  [5]张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应急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护理人文关怀文献进行检索,并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检索的492篇文献中,临床护理211篇比重最大,护理知识仅有29篇比重最小。  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已逐渐得到了我国医疗机构的重视,但因对其理论认识不足,人文关怀护理教育落后。对此,研究机构需给予正确指导与支持,提升我国护理人文关怀水平。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针对问题分析防范措施。  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护理情况做总结。  结果:心血管内科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护理人员、患者本身、医院三个方面。  结论:加强法制观念,积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护理水平与综合素质,并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护理记录做有效的书写管理,有效减少心血管内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预见性护理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8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胸腰椎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行早期护理对其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分娩的早产儿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给予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早产儿的发育情况。  结果:对照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感染以及便秘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光疗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将165 例受术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85例,对照组共8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人流术,不作其他任何处理。实验组除按人流术常规进行外,针对受术者的情况进行干预护理。比较两组的术前1h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人工流产反应综合征(RAAS)、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h 疼痛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受术者SAS得分、人工流产综合征、术中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组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用呼吸训练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经一段时间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主要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绝大多数子宫肌瘤是良性的。但由于子宫肌瘤倾向于多发,因此,在育龄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肌瘤可能逐渐增大增多,肌瘤剔除手术亦有可能复发。子宫肌瘤的恶变(即肉瘤变)率很低,约为0.4-0.8%。但仍需警惕恶变风险。为了防止瘤体的继续生长与恶变,对于该病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术与术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普外科开腹手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导致病人不适的机制以及采取的护理对策。  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9月在我科进行开腹术并胃肠减压的182例病人采取调查研究,探讨病人不适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得出最适宜的护理方案。  结果:本组病人最常见的不适表现为:咽部刺激、咳痰障碍、饥饿口渴、睡眠障碍、恶心等,经过系统护理后基本都可以得以缓解,不影响病人的顺利恢复。  结论:对普外科术后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护理途径,降低产妇母乳喂养中乳头皲裂的患病率,进一步提高母乳喂养率。  方法:对住院分娩的7341例产妇实行整体护理,每天排责任制护理班进行母乳喂养指导,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解决喂养中常见的乳头皲裂问题的病案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1995年8月-2006年9月住院分娩的7341例产妇中,发生乳头损伤和乳头皲裂189例,患病率为2.57%,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论:针对母乳喂养中
期刊
摘要:目的:预防妇产护理过程中的紧张因素产生。  方法: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某一阶段的护士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引起护理紧张因素的缘由,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  讨论:引起护士紧张的主要因素以及预防对策。  关键词:妇产护理紧张因素预防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5.480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