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新型战略装备发展的主要特点

来源 :军事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yzhc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學技术是生成军事力量的重要因素,武器装备发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尤其是科技进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曾说:“技术革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谁能利用这一技术浪潮,谁就能够遥遥领先,不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浪潮就会席卷而过,使其溺亡。”俄军新型战略装备发展,是现代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深入运用的具体成果。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群蓬勃发展为俄新型洲际弹道导弹、核动力巡航导弹、高超声速滑翔弹、高超声速航空导弹、核动力无人潜航器和激光武器等新型战略装备“赋能”,展现出了基本的技术运用形态和装备发展特点。

战略装备实现重大突破


  俄《军事学说》明确提出,利用现代技术器材与信息技术,评估预测全球和地区“军事-政治”局势的发展及国际关系状况,在发展国家的“军事-科学”潜力、集中财政和物质技术资源、提升其使用效果的基础上,为武装力量装备武器、军事技术装备和特种技术装备,是俄联邦遏制与防止军事冲突、满足遂行任务的需要。俄军新型战略装备发展中的技术运用,也是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进行的。
  注重运用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前沿信息技术不断催生新的技术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正在并已经为战略装备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俄罗斯高度重视前沿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上的应用,大力研发智能化武器装备,积极探索智能化作战样式,并在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尝试运用,力图打造一支智能化的俄军。在《2018—2028年俄罗斯军事装备发展纲要》中,研发和装备智能化武器装备被列为重点内容,其中战略装备是发展的关键,主要包括空天防御、战略核力量、侦察预警、无人机等建设方向。俄总统普京在2020年11月10日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宣称,俄战略核力量现代化武器的比重已经达到了82%。
  重视空间对抗技术的深度运用。俄军认为,其主要外部军事危险之一,就是“有关国家建立和部署战略反导系统,破坏全球稳定性和打破(核)导弹领域业已形成的力量对比,为了实现全球打击构想,企图在太空部署武器以及非核高精度战略武器系统”。为了应对来自高边疆的持续威胁,俄军非常重视空间对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升级改进天基武器系统、太空作战装备等战略装备,已实现对抗平台天基化、打击对象高轨化,可以对空间目标航天器进行精准操作。
太空军事化已成大势所趋

  推动新概念武器技术的实战探索。俄军认为,“密集使用效能堪比核武器的新物理原理武器”是现代军事冲突的特征之一,同时在全球信息空间、“空中-太空”空间、陆地与海洋打击敌境内全纵深目标已成为现代作战的基本形式,以高超声速武器、定向能武器为代表的新概念武器技术正在成为信息化战场上的新“撒手锏”。为了应对接连不断的挑衅与制裁,俄罗斯亟需更新具有更大威慑力的战略装备,以确保大国地位不被动摇,战略空间不被压缩,可有效突破导弹防御系统的高超声速武器就成为俄军保持战略优势的不二选择。在传统武器系统亟需更新换代之时,俄军系列高超声速武器脱颖而出,引领世界军备发展潮流,为其在未来战场上提供了制胜法宝。激光武器也是俄军战略装备的研发重点,近年来进展显著。俄军已列装了一种安装于伊尔-76运输机上的大功率激光装置,并且陆续研发适用于多元搭载平台的激光武器。
  紧跟无人系统技术的发展潮流。无人作战系统被军事强国视为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发展重点,俄罗斯也紧跟发展潮流,推动发展包括战略武器装备在内的各类无人作战系统。根据俄罗斯国防部《2025年先进军用机器人技术装备研发专项综合计划》要求,至2025年无人作战系统在俄军武器装备中的比例将占到30%。俄军将开发无人作战系统作为提升武器装备的优先指导原则,在战略装备领域的典型代表包括重型长航时无人作战飞机、核动力无人潜航器等。特别是2019年8月3日成功完成首次飞行的猎人攻击无人机,该机型智能化水平较高,可独立实施作战行动或与苏-57战斗机“组网”运用,遂行侦察监视与对敌攻击任务。
俄S-70猎人-B型隐形无人攻击机的卫星照片

“三化”技术运用趋势明显


  俄军新型战略装备发展主要体现为两大类型:一是对传统战略装备的升级改造,如对战略预警系统、洲际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战略轰炸机、战略运输机、防空反导系统等经历过机械化战争时期成熟发展的战略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提升作战效能;二是在智能化技术支撑下研制全新战略装备,如高超声速导弹、核动力巡航导弹、重型无人机、核动力潜航器等智能化水平较高的战略装备,并逐渐提升其比重。这两大类型的战略装备发展,都综合运用了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光电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大量高新技术,从而提升预警探测、隐身突防、精确制导、指挥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依靠芯片化实现信息赋能。信息化战争无“芯”不战。芯片化不仅指狭义上使用承载集成电路的芯片,也指广义上对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运用。俄军新型战略装备发展的技术运用,最“内核”的表现也体现在芯片化上,战略装备发展过程中,通过芯片化不仅使它们更有“力”、有“智”,甚至还有“谋”。老旧装备的升级改造、新研装备的智能体现,都是靠芯片化实现信息技术的“嵌入”和施效。俄罗斯凭借雄厚的基础科研水平,长期以来自力更生,不依赖于外国元器件,采取自主创新与扬长避短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开辟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军事科技发展与运用路子,较好地解决了芯片与芯片化的难题。
智能化技術支撑新型战略装备发展

  依靠网络化实现体系赋能。信息化战争无“网”不战。俄军传统战略装备主要以“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为主,战略装备之间往往是依托独立运行的指挥体系和控制系统,根据战略决策独立使用。现代战争,战略、战役、战术行动的界限日渐消弭,形成指挥关系、行动关系、保障关系等纵横交互的复杂作战体系,某一点上的行动可能就会触发战略装备、特别是非核战略装备的运用。这样的战场环境下,战略装备如果不能纳入到整个作战体系中,就难以保证高效运用。
俄将依托网络信息体系,构建全域融合的战略威慑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困境,俄军发展战略装备时,特别关注通过“网络化”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战略装备的体系化“链接”能力,依托基础或专用通信网系接入网络信息体系,构成全新的作战体系。如俄罗斯升级导弹预警系统,将天基预警卫星、反航天器、陆基远程预警雷达、防空反导系统等依靠网络化形成大体系战略预警反导能力;研发重型无人机,具备与有人作战飞机共同编队,进行自主或受控行动的能力,形成智能化的小体系灵活自主作战单元。
  依靠融合化实现跨域赋能。信息化战争无“联”不战!现代战争作战力量与作战空间不断拓展,联合行动或者是某一领域行动中,某一作战力量与其他作战力量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深。战略装备同样涉及陆、海、空、天、网、电等多维领域,在多元力量行动效果影响关联如此紧密的信息化战争中,不可能再像机械化战争时期那样各自为战、单打独斗。新型战略装备发展中的技术运用,必须要充分考虑依托网络信息体系增强装备使用效能,通过跨域协同、效果跨域,强化实现多域甚至全域融合的战略威慑能力。俄军新型战略装备发展,在将重点聚焦于有形空间的动能武器、战略预警等领域的同时,既强调不同军种研发的战略装备,如高超声速导弹、核动力巡航导弹等要具备空射、潜射、陆基发射多种应用模式,又特别关注在网电等无形领域如何发挥战略装备的增效作用。如俄罗斯研发的首款大型长航时无人机,不仅可以作为察打一体无人机使用,还可挂载电子干扰吊舱实施电子战行动。

新型装备发展稳步推进


  俄军事科学院前院长马·加列夫大将曾指出:在发展军备和国防科研工作中,不要陷入别国的军备竞赛轨道,应努力选择符合国家经济能力和战略目标的途径,力争把军事技术发展放在首位;应当重视研究装备体系,而不是某一种武器。他认为,不能分散力量和资金追求发展其他国家已经有的或可能有的各种武器和装备;在必要时应当敢于冒险和超越几代武器,集中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研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武器,它们可以削弱或打乱别国谋求军事技术优势的长期计划。这一极具思想性的总结,讲出了俄军新型战略装备发展的基本路径与指导。
俄军现代化武器和技术装备占比已超过68%

  目标明确,新型战略装备发展整体推进。立足国情军情和应对威胁,是俄军战略装备发展的一条基本准则。依据这一准则,通过长期规划、技术攻关、预研测试、试用列装等举措,推动战略装备实现科学发展,如俄先锋导弹先后经历了20多年的研制历程。苏联解体30年来,俄罗斯曾发布过多个版本的《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其中一贯强调:达成国防战略目标的办法是发展国家安全保障体系、实行长期军事技术政策和发展军事基础设施,完善国家军事组织指挥体系和落实一整套旨在提高兵役威信的措施。俄罗斯新版《国家武器装备发展计划》,明确了2025年前武器装备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要全力打造可抗衡威胁的强大军事力量,重点包括:①精简武器种类、提升装备现代化比例,加速且大量发展可靠性更高、性能更卓越的型号项目;②继续更新核武器库,进一步提升核威慑力;③发展远程常规打击力量,应对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④推进常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逐渐弥补与美差距。
  深化改革,新型战略装备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近年来,继“新面貌”改革后,俄军持续推动军队建设深化改革,装备现代化水平得到大幅改善,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新装备列装进程加快。2019年11月22日,普京总统在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上表示,俄军现代化武器和技术装备占比已超过68%。所谓武器装备现代化,普京特别指出主要就是发展现代化的新型高精度武器、空天防御装备,以及在军事产品生产中积极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扩大生产无人机、激光、高超声速武器及能够完成各种作战任务的机器人系统。战略装备在其中占有相当比重:自2012年以来战略火箭兵核打击力量继续得到充实,累计接收110余枚洲际弹道导弹,包括新一代亚尔斯战略导弹综合体等;空天装备也作为重点发展目标,按照计划到2025年俄空天军新型飞机装备比例达到80%~90%,苏-57隐身战斗机、远程运输机、战略轰炸机、无人机将是采购的重点;海军战略遏制装备加速发展,列装北风之神战略核潜艇。
萨尔马特洲际导弹,射程16000千米,可覆盖全球

  长远规划,新型战略装备建设加速推进。普京担任总统后,俄罗斯高度重视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以提高武器装备质量和战斗性能为中心,优先发展对国家安全和未来战争进程具有战略决定意义的新型战略装备,同时兼顾常规武器装备的均衡发展。俄罗斯在核心能力建设上的种种措施,为新型战略装备发展提供了支撑,先后发布了《2025年前基础性与关键性军事技术清单》《2025年前保障国防安全而进行的基础性、前瞻性、探索性研究的优先方向清单》等。2018年初,《俄罗斯2018—2027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开始实施,此版计划为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总投入为19万亿卢布(约合3150亿美元)。该计划的主要任务是结合世界军事技术发展趋势,以及俄罗斯武器装备在叙利亚战场的使用经验,研制前沿武器装备样机,包括萨尔马特洲际导弹系统、S-500防空导弹系统等战略装备。普京强调:“对于我们更重要的是,推进当前已经开展的前沿武器装备样机的研制生产,这些装备将决定着俄罗斯武装力量的未来面貌。”此计划是由总统批准的指导武装力量战略发展10年期的合法基础性文件。2018年9月19日,普京在军事工业委员会会议上宣布,准备编制《俄罗斯2024—2033年国家武器装备计划》。上述两版计划将并列进行,后者将于2024年开始实施,将继续发展以战略装备为重点的军事装备,且性能要胜过已经研制的武器样机。
  责任编辑:陈晓芳
其他文献
教辅,在“局外人”看来,似乎就是“题海”的同义词。不过,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不会这么极端,“学而时习之”是古训,书包里如果只有教科书而没有教辅书,心里怎么会踏实呢。  中国教育正承受着太多的诟病,吐槽最为积极的当然是心疼孩子的家长。不过,一片骂声无法取代理性的思考和分析,教辅究竟是难以承受的负荷,还是成功的踏脚石,不能一概而论。  一位中学校长说:“好学校苦老师,差学校苦学生。”他解释说,那些有追求
富大人吐槽一线工作者,打击业从业人员。新书《在吗》目前有售。  回到家,老李气呼呼地跟老婆说,以后再也不去张四老婆那个肉摊买排骨了,嘴巴真碎。去年下半年张四老婆去乡下照顾生病的老人,这几天才刚回来,见到老李,很是诧异,盯着看了一下,迟疑了几秒,才用大嗓门播报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原话是这样的:哎呀,你是李厂长啊?你怎么了?怎么变这样了,瘦成这样,你是最近中了风吗?  老李除了急着摆手否认,说不出一句话
随手翻阅新课程实施以来的各类练习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许多题目都加上了诸如“我会”、“我能”之类的词语。可以看出作业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作业中都是“我”喜欢做,“我”能够做,目的是彰显自我。殊不知,自我是一种内心的觉醒,而不是内在的标签。不论是学生是否喜欢,是否会做,均以“我会”、“我能”强加于学生,恰恰丧失了学生自我反省的意识。以“我”的名义命题,使学生承受“哑巴吃黄连之苦”。  也
凡事都追求一个好的开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时的环境等因素,设计形式各异的课堂“切入口”。下面就例举“导语”设计的巧妙之处。  一、巧在“留白”  这是2009年江苏省优课评比一等奖南京的刘洪伟老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刘老师是这样导入的:老师出场,却没有把上课的课题、文本事先呈现给学生。临时分发课文,反面朝上。一切准备就绪。老师开始导入课文。老师说,中国著
记得看见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素养如何,看这个人的语文素养如何;一个民族的素养如何,就看这个民族的语文素养如何。诚哉斯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语文教育方面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一就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共同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程必须
在这股农民工失业大潮中,尤其要关注“80后”出生的所谓“第二代”农民工即青年农民工的失业问题。    多个部门的调查均显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提前返乡的人数已经达到近800万之巨,占到1.2亿外出农民工的6%,广东的统计也表明,10月份倒闭的企业达8万多家,与前9个月的数量齐平。《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络版上撰稿说,在这股农民工失业大潮中,尤其要关注“80后”出生的所谓
上课时,尼尔森老师不停地让大家安静下来,可是,完全没用。同学们说着悄悄话,笑得“哈哈哈”,做着鬼脸……他们什么都做,除了安静地听她讲课。  有一天,207班的同学们发现,尼尔森老师没来学校。他们很开心,玩得更疯了。不过,很快,一个穿着黑色连衣裙的女人走进了教室。她是斯万普小姐,她代替了尼尔森老师。  斯万普老師非常严厉,没人敢不听她的话。同学们觉得她就像一个巫婆,他们开始想念尼尔森老师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十课《诗四首》包括《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这几首诗的共同点是以景传情,情景交融。因此,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以往的教学都是按教材的固有顺序逐首进行讲析,总觉形式单调,学生也常产生厌烦情绪。为此,我反复琢磨了这几首诗的思想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巧妙整合,并设计了多种教学形式以调动学生主动
最近,我听了本校一位老师教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这篇文章,可谓精深难懂,教师要在一节课内把文章上完,并且让学生读懂,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赏析作品的写作特色,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听后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一堂公开课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说实在的,有时候我们的公开课大多是开给听课老师的,因为对于上课者来说,一堂课能否打动听课老师,关乎一堂课的成败。而听课的老师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执教
听了很多语文公开课,常为教师天衣无缝的教学设计而赞叹,为教师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而折服,为教师无懈可击的教学语言而心醉。不错,有的语文课确实精彩,但总觉得精彩的是老师,显露的是教师的才华,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没有真正为学生着想,在课堂上没有听到学生生命拔节的声音,在笔者看来,那不是有效的语文课,那是教师的才艺展示课。课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