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D.H.劳伦斯几乎终其一生锐意探索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对自然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以致畸变及人性的抗挣与发展。他的著名的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就是一例。它通过大量的意象与象征描写,通过一个死亡的爱情故事和一个新生的爱情故事向人们展示:死亡是新生的准备,腐朽是生命的源泉。
关键词: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死亡 新生
20世纪具有国际声誉的现实主义作家D.H.劳伦斯,毕其一生锐意探索资本主义现代工业对自然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以致畸变及人性的抗挣与发展。他的著名的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就是一例。它通过大量的意象与象征描写,反复向人们展示,世界正在遭受一场劫难,处处充满可怕的罪恶,人类社会正在腐朽,堕落,毁坏与死亡。但它也向人们预示,这场灾难过后将有一个新世界出现。“旧的传统文明的道德精神难以承受现代文明的重荷,唯知识与唯意志的存在原则须由感觉与悟性来替代。脱胎于传统文明的男女众生都要经过爱的生死考验来获致再生的希望。”[1]
《恋爱中的女人》是在一战期间定稿的,“它确实包含了战争在人们心灵上造成的后果。”[2]它充满了阴森、灰暗的色调,“解体”、“腐朽”、“死亡”这些字眼与意象始终萦绕着这部小说,但它也同时让人们看到在阴森、灰暗中仍有点点磷火在发光,在昏蒙、乌黑的“死亡之河”中也能长出纯美的百合花。两对主人公的不同命运有力地说明了死亡不是人类唯一的出路,死亡与新生,毁灭与创造,腐朽与更新总是相伴而生的。没有毁灭就无所谓创造,通过死亡也就获得了新生。
小说主人公之一的杰拉德,是工业主义、意识与意志的代表,更是腐朽,堕落与死亡的载体。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小说死亡的主题。他的“死亡过程”从杀死弟弟开始,以自己葬身阿尔卑斯山的雪谷而结束。他出场不久作者就告诉我们:杰拉德小时候杀死了自己的弟弟,虽然这是一次意外事故,但“也许在背后的确有一种无意识的意图”。它向我们暗示:死亡对杰拉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社会上作为一名工业巨子,他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整个人类不过是他的工具。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煤矿的管理工作以后进行的改革和整顿,不过是更加残酷地剥削工人,使他们变成机器的奴隶而彻底地由人变成非人。
杰拉德奉行的这种非人的机械原则。不仅整治了被大机器工业吞没的矿工,也统治了它的信徒的灵魂,使现代机械文明的化身发生了严重的异化。杰拉德由此变成了一个精神空虚、情感枯竭的人。一种莫名的恐惧时时会袭上心头,使他半夜惊起,顾影自怜,害怕有朝一日他会精神崩溃,变成一堆无用的东西。“他走到镜子前,久久地、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脸,自己的眼睛,从中寻找什么东西。他害怕了,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3]随着他父亲老克里奇的死,他的心理便彻底崩溃了。在小说《爱与死》一章中,杰拉德正是怀着填补失落、排遣恐惧的需要,黑夜从阴森森的教堂墓地潜入古德伦闺房。杰拉德与古德伦的第一次作爱,出乎想象的疲弱,那股死气始终追随着他。尽管情欲在炽燃,但生命已经耗尽。
“杰拉德在她身上找到了无限的解脱,对把自己那受到压抑的邪恶和蚀人的死气全部倾注到她的身体中。他又成为完整的人了。这真妙极了,棒极了,简直是奇迹。这是他生命不断再生的奇迹……”。
杰拉德渴望从古德伦那里得到“爱”的拯救从而再生,然而古德伦却是一个憎恶现代工业文明,厌倦英国社会现实,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蔑视一切权威的人。她虽然对杰拉德产生过一种本能的,奇异的激情和强烈的冲动。但她清楚地看出杰拉德灵魂十分空虚,除了在物质上能给她满足之外。不会给她带来灵魂的充实。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相互腐蚀与破坏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冲突和决裂是不可避免的。杰拉德从古德伦那里不但得不到拯救,反而加速了他的毁灭。他与古德伦的恋爱过程自始至终就是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杰拉德葬身于阿尔卑斯山的雪谷中象征理智主义、物质主义和机械主义的彻底毁灭,阿尔卑斯山的茫茫冰雪是杰拉德坚硬的意志与冰冷的本质的象征。作为“死亡之坡”的意象杰拉德滑下的陡峭的雪坡,也就是欧洲现代工业文明在最后消亡阶段的岌岌可危的立足之地。
《恋爱中的女人》呈现的社会是一个处于腐败、解体和死亡阶段的社会。小说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象征死亡的白色意象。接二连三的死人事件——杰拉德弟弟之死。杰拉德妹妹及医生之死,杰拉德父亲之死,到最后杰拉德之死。
“无聊乏味的生活,没有内在的含义,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生活有多么肮脏啊,现在活着对灵魂又是怎样一种可怕的羞辱啊!而死去又是何等的清净和崇高!人再也不能忍受这种没有价值的悲惨而乏味的生活带给人的耻辱了。人可以在死亡中得到正果……”。
劳伦斯,一个那么洞悉生命、纵情生命的作家,竟如此冷静地写下了弃绝人命的鸿篇巨制,不管他本人对这类趋向死亡的人物持赞美或批判态度,对这类人物的倾心探索本身,就透视了在那种压抑人的时代、社会氛围下,作家对生存本身的一些本质性的看法。在劳伦斯看来,毁灭的精神,当它粉碎了某种自我并使灵魂向着宽广的天堂开放时,便是神圣的。因此,劳伦斯的毁灭是一种引渡,否定虚假的生存是为了求得真实的生存,是通过彻底毁灭现有状态,让旧的人类完全死去,从而使新的生命能在纯粹中诞生。
《恋爱中的女人》呈现出的腐朽与更新,毁灭与创造,死亡与新生无处不在。整个作品贯穿着“两个流”,“两条河”的重要思想。那就是在“水上盛会”中伯金与厄秀拉泛舟湖上寻幽探胜时指出的,在现实中,在我们心里都有两条河在流淌。一条是“昏暗乌黑如死亡之河”,一条是“银光闪闪的生命之河”。“死亡之河”也就是腐朽之河。伯金不仅要人们警醒,看到这条腐朽、黑暗之河才是严酷的现实,而且还指出这条腐朽、黑暗之河也有它的积极作用。它能产生蛇那样丑恶事物,也能产生百合花那样优美的东西。“阿芙洛狄忒就是在宇宙消亡的第一次痉挛中诞生的。”小说有力地表现了腐朽与更新,毁灭与创造,死亡与新生总是相伴相随的,很难绝对分开。它以一种悖论的方式表现了腐朽可以产生新的生命,社会的腐败是生命的有力源泉。“分离是聚合的对立相等物:腐朽、衰败、毁灭、破坏是创造的对立相等物”宇宙中“如果没有秋与冬的衰亡,就没有春天与夏天”。[5]对每个人来说“我们活着就是生命之流与死亡之流的平衡。我们的躯体始终在建构与解构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生命始终是两条溪流的交融汇合而形成的第三种现实,这就是真正的创造。”[6]
同杰拉德与古德伦相比伯金与厄秀拉是被劳伦斯肯定的一对,但他们之间完美和谐的建立也同样是一种破坏与创造的过程,他们是经历了“死亡”而获得“新生”的。他们的第一次交锋是在威力湖上划船时发生的。 伯金那种“救世主”的样子很令厄秀拉讨厌,说他象个“主日学校的教师”。他那种救世主的姿态,男性的自尊理所当然受到厄秀拉有力的抵制与反对。而伯金对厄秀拉所宣扬的爱高于一切,爱就是一切的观点也无法接受。两人唇枪舌剑,各不相让,争论得面红耳赤。厄秀拉意识到他们两人之间将有“一场殊死的战斗——或者战斗至死,或者通向新的生活。”
伯金与厄秀拉之间的第二场“战斗”是关于占有与反占有,支配与反支配的。厄秀拉曾对赫曼尼说“他(伯金)要我把他当,当上帝看,……他不让我思考,真的,他不让我感知,……他想让我不要自我,不许我有任何特征。”而伯金始终认为,在爱情中女人总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占有欲,一种妄自尊大的贪婪。要独断专利,占有对方,控制对方,一切必须由她决定。她好象就是万物之母的女神,自以为一切都是她的。伯金的这种反控制是通过“砸水中的月亮”表现出来的。“在《恋爱中的女人》里月亮的象征最能深刻地体现作家的思想底蕴。如果说奔马是男性强悍的象征,那么月亮则是女权胜利的象征。”[7]“他弯下身,捡起一块石头猛地扔进池塘里。厄秀拉看到湖面明亮的月光在跳动摇晃,在她眼中月影全都碎了。”这段伯金与月亮搏斗的描写,充分揭示了伯金对月亮的憎恶。他不情愿在爱情与婚姻中被女性完全占有。他要有独立的人格,还想维持与杰拉德的友情。于是月亮就成了他愤怒的发泄口。
“砸月亮”这一场景也象征着通过破坏和解体而实现重新创造的过程。水中的月亮就象征着厄秀拉心中对爱情和婚姻的幻影。厄秀拉一直强调爱超越一切,男女双方的结合自然就会有一个完美的整体,这实际是不可能实现的。伯金一再告诉她,完美的婚姻应当是男女双方保持各自完整个性基础上的结合。伯金砸月亮,实际就是想砸碎厄秀拉心中的幻影。而水中月亮的碎而复合则象征着破坏、解体与创造、新生的辨证关系。
伯金与厄秀拉之间经过这样时而公开激烈的争吵,时而复杂隐蔽的心理战斗,完成了“旧我”的毁灭,实现了新生。在“远足”一章他们的关系达到了完美的极至,实现了精神与肉体的交融。他们“合二为一,变成了一个新的整体。”“他(伯金)周身的每一个细胞看上去都复苏了,……像一个刚降生的生灵。刚刚从蛋壳钻出来的雏鸡,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厄秀拉也“开始步入新的生活”,“她知道自己是新生的,……和过去没有任何联系。”
《恋爱中的女人》不仅仅是个爱情故事,劳伦斯只是想通过一个死亡的爱情和一个新生的爱情,揭示社会现实和寄托他对人类的理想,那就是:死亡是新生的准备,腐朽是生命的源泉。旧的世界必将毁灭,新的世界将在旧世界的废墟中诞生。
关键词:劳伦斯《恋爱中的女人》死亡 新生
20世纪具有国际声誉的现实主义作家D.H.劳伦斯,毕其一生锐意探索资本主义现代工业对自然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以致畸变及人性的抗挣与发展。他的著名的代表作《恋爱中的女人》就是一例。它通过大量的意象与象征描写,反复向人们展示,世界正在遭受一场劫难,处处充满可怕的罪恶,人类社会正在腐朽,堕落,毁坏与死亡。但它也向人们预示,这场灾难过后将有一个新世界出现。“旧的传统文明的道德精神难以承受现代文明的重荷,唯知识与唯意志的存在原则须由感觉与悟性来替代。脱胎于传统文明的男女众生都要经过爱的生死考验来获致再生的希望。”[1]
《恋爱中的女人》是在一战期间定稿的,“它确实包含了战争在人们心灵上造成的后果。”[2]它充满了阴森、灰暗的色调,“解体”、“腐朽”、“死亡”这些字眼与意象始终萦绕着这部小说,但它也同时让人们看到在阴森、灰暗中仍有点点磷火在发光,在昏蒙、乌黑的“死亡之河”中也能长出纯美的百合花。两对主人公的不同命运有力地说明了死亡不是人类唯一的出路,死亡与新生,毁灭与创造,腐朽与更新总是相伴而生的。没有毁灭就无所谓创造,通过死亡也就获得了新生。
小说主人公之一的杰拉德,是工业主义、意识与意志的代表,更是腐朽,堕落与死亡的载体。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小说死亡的主题。他的“死亡过程”从杀死弟弟开始,以自己葬身阿尔卑斯山的雪谷而结束。他出场不久作者就告诉我们:杰拉德小时候杀死了自己的弟弟,虽然这是一次意外事故,但“也许在背后的确有一种无意识的意图”。它向我们暗示:死亡对杰拉德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在社会上作为一名工业巨子,他认为自己是一切的主宰,整个人类不过是他的工具。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煤矿的管理工作以后进行的改革和整顿,不过是更加残酷地剥削工人,使他们变成机器的奴隶而彻底地由人变成非人。
杰拉德奉行的这种非人的机械原则。不仅整治了被大机器工业吞没的矿工,也统治了它的信徒的灵魂,使现代机械文明的化身发生了严重的异化。杰拉德由此变成了一个精神空虚、情感枯竭的人。一种莫名的恐惧时时会袭上心头,使他半夜惊起,顾影自怜,害怕有朝一日他会精神崩溃,变成一堆无用的东西。“他走到镜子前,久久地、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脸,自己的眼睛,从中寻找什么东西。他害怕了,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3]随着他父亲老克里奇的死,他的心理便彻底崩溃了。在小说《爱与死》一章中,杰拉德正是怀着填补失落、排遣恐惧的需要,黑夜从阴森森的教堂墓地潜入古德伦闺房。杰拉德与古德伦的第一次作爱,出乎想象的疲弱,那股死气始终追随着他。尽管情欲在炽燃,但生命已经耗尽。
“杰拉德在她身上找到了无限的解脱,对把自己那受到压抑的邪恶和蚀人的死气全部倾注到她的身体中。他又成为完整的人了。这真妙极了,棒极了,简直是奇迹。这是他生命不断再生的奇迹……”。
杰拉德渴望从古德伦那里得到“爱”的拯救从而再生,然而古德伦却是一个憎恶现代工业文明,厌倦英国社会现实,把自由看得高于一切。蔑视一切权威的人。她虽然对杰拉德产生过一种本能的,奇异的激情和强烈的冲动。但她清楚地看出杰拉德灵魂十分空虚,除了在物质上能给她满足之外。不会给她带来灵魂的充实。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相互腐蚀与破坏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冲突和决裂是不可避免的。杰拉德从古德伦那里不但得不到拯救,反而加速了他的毁灭。他与古德伦的恋爱过程自始至终就是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过程。杰拉德葬身于阿尔卑斯山的雪谷中象征理智主义、物质主义和机械主义的彻底毁灭,阿尔卑斯山的茫茫冰雪是杰拉德坚硬的意志与冰冷的本质的象征。作为“死亡之坡”的意象杰拉德滑下的陡峭的雪坡,也就是欧洲现代工业文明在最后消亡阶段的岌岌可危的立足之地。
《恋爱中的女人》呈现的社会是一个处于腐败、解体和死亡阶段的社会。小说中到处都可以看到象征死亡的白色意象。接二连三的死人事件——杰拉德弟弟之死。杰拉德妹妹及医生之死,杰拉德父亲之死,到最后杰拉德之死。
“无聊乏味的生活,没有内在的含义,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生活有多么肮脏啊,现在活着对灵魂又是怎样一种可怕的羞辱啊!而死去又是何等的清净和崇高!人再也不能忍受这种没有价值的悲惨而乏味的生活带给人的耻辱了。人可以在死亡中得到正果……”。
劳伦斯,一个那么洞悉生命、纵情生命的作家,竟如此冷静地写下了弃绝人命的鸿篇巨制,不管他本人对这类趋向死亡的人物持赞美或批判态度,对这类人物的倾心探索本身,就透视了在那种压抑人的时代、社会氛围下,作家对生存本身的一些本质性的看法。在劳伦斯看来,毁灭的精神,当它粉碎了某种自我并使灵魂向着宽广的天堂开放时,便是神圣的。因此,劳伦斯的毁灭是一种引渡,否定虚假的生存是为了求得真实的生存,是通过彻底毁灭现有状态,让旧的人类完全死去,从而使新的生命能在纯粹中诞生。
《恋爱中的女人》呈现出的腐朽与更新,毁灭与创造,死亡与新生无处不在。整个作品贯穿着“两个流”,“两条河”的重要思想。那就是在“水上盛会”中伯金与厄秀拉泛舟湖上寻幽探胜时指出的,在现实中,在我们心里都有两条河在流淌。一条是“昏暗乌黑如死亡之河”,一条是“银光闪闪的生命之河”。“死亡之河”也就是腐朽之河。伯金不仅要人们警醒,看到这条腐朽、黑暗之河才是严酷的现实,而且还指出这条腐朽、黑暗之河也有它的积极作用。它能产生蛇那样丑恶事物,也能产生百合花那样优美的东西。“阿芙洛狄忒就是在宇宙消亡的第一次痉挛中诞生的。”小说有力地表现了腐朽与更新,毁灭与创造,死亡与新生总是相伴相随的,很难绝对分开。它以一种悖论的方式表现了腐朽可以产生新的生命,社会的腐败是生命的有力源泉。“分离是聚合的对立相等物:腐朽、衰败、毁灭、破坏是创造的对立相等物”宇宙中“如果没有秋与冬的衰亡,就没有春天与夏天”。[5]对每个人来说“我们活着就是生命之流与死亡之流的平衡。我们的躯体始终在建构与解构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生命始终是两条溪流的交融汇合而形成的第三种现实,这就是真正的创造。”[6]
同杰拉德与古德伦相比伯金与厄秀拉是被劳伦斯肯定的一对,但他们之间完美和谐的建立也同样是一种破坏与创造的过程,他们是经历了“死亡”而获得“新生”的。他们的第一次交锋是在威力湖上划船时发生的。 伯金那种“救世主”的样子很令厄秀拉讨厌,说他象个“主日学校的教师”。他那种救世主的姿态,男性的自尊理所当然受到厄秀拉有力的抵制与反对。而伯金对厄秀拉所宣扬的爱高于一切,爱就是一切的观点也无法接受。两人唇枪舌剑,各不相让,争论得面红耳赤。厄秀拉意识到他们两人之间将有“一场殊死的战斗——或者战斗至死,或者通向新的生活。”
伯金与厄秀拉之间的第二场“战斗”是关于占有与反占有,支配与反支配的。厄秀拉曾对赫曼尼说“他(伯金)要我把他当,当上帝看,……他不让我思考,真的,他不让我感知,……他想让我不要自我,不许我有任何特征。”而伯金始终认为,在爱情中女人总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占有欲,一种妄自尊大的贪婪。要独断专利,占有对方,控制对方,一切必须由她决定。她好象就是万物之母的女神,自以为一切都是她的。伯金的这种反控制是通过“砸水中的月亮”表现出来的。“在《恋爱中的女人》里月亮的象征最能深刻地体现作家的思想底蕴。如果说奔马是男性强悍的象征,那么月亮则是女权胜利的象征。”[7]“他弯下身,捡起一块石头猛地扔进池塘里。厄秀拉看到湖面明亮的月光在跳动摇晃,在她眼中月影全都碎了。”这段伯金与月亮搏斗的描写,充分揭示了伯金对月亮的憎恶。他不情愿在爱情与婚姻中被女性完全占有。他要有独立的人格,还想维持与杰拉德的友情。于是月亮就成了他愤怒的发泄口。
“砸月亮”这一场景也象征着通过破坏和解体而实现重新创造的过程。水中的月亮就象征着厄秀拉心中对爱情和婚姻的幻影。厄秀拉一直强调爱超越一切,男女双方的结合自然就会有一个完美的整体,这实际是不可能实现的。伯金一再告诉她,完美的婚姻应当是男女双方保持各自完整个性基础上的结合。伯金砸月亮,实际就是想砸碎厄秀拉心中的幻影。而水中月亮的碎而复合则象征着破坏、解体与创造、新生的辨证关系。
伯金与厄秀拉之间经过这样时而公开激烈的争吵,时而复杂隐蔽的心理战斗,完成了“旧我”的毁灭,实现了新生。在“远足”一章他们的关系达到了完美的极至,实现了精神与肉体的交融。他们“合二为一,变成了一个新的整体。”“他(伯金)周身的每一个细胞看上去都复苏了,……像一个刚降生的生灵。刚刚从蛋壳钻出来的雏鸡,来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厄秀拉也“开始步入新的生活”,“她知道自己是新生的,……和过去没有任何联系。”
《恋爱中的女人》不仅仅是个爱情故事,劳伦斯只是想通过一个死亡的爱情和一个新生的爱情,揭示社会现实和寄托他对人类的理想,那就是:死亡是新生的准备,腐朽是生命的源泉。旧的世界必将毁灭,新的世界将在旧世界的废墟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