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课走班制是指中学不仅根据学生成绩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编制不同的课程组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学校根据学生的课程选择结果,把同一时间选择同一课程的学生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临时班集体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学生上完这节课后会再到另一个教学班上课,所以这也是选课走班制的初衷。
笔者通过对实行选课走班制北京等试点省市的实践研究发现:其利大于弊。具体来说,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保证了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权,提高了学习成绩,减轻了课业负担,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行政班班级管理功能弱化分析
选课走班制必然使中学出现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存的局面,教学班极大地削弱了行政班的教学功能,而班集体的建设往往依附于班级教学,从而导致行政班教育功能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行政班班级管理的难度。
1、班主任影响弱化:选课走班制使行政班班主任组织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变得相当困难,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时间上,由于选择不同的课程,学生在多个时间段将会游离于班主任的视线之外;在空间上,由于学习层次、兴趣、爱好的不同,学生会选择在不同的教学班上课,使在行政班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
2、班级概念薄弱化:选课走班制使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每人一张课表成为了现实,进而出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象,导致行政班组织班级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过去的很多班级活动被迫缩减甚至取消,长此以往,势必弱化学生对行政班的认同。
3、教学班班级管理功能减弱:班级管理秩序混乱教学班是由同一年级来自不同行政班、选择同一任课教师的学生组成,它不仅是一种相对灵活的班级组织形式,还是一种管理较为宽松的组织机构,他们通过等级水平考试后随之解散。
二、中学选课走班制班级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教育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在任何教育活动中,一切管理手段都是为教育服务的,都是实现教育的途径,教育才是最终的目的,因而,任何管理手段都应以教育为核心,任何班级管理措施都必须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这与沈韬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应把班级组织的人本化、班级规范的激励性、班级人际关系的共生性、班级氛围的融洽度作为衡量班级管理的主要尺度”。
2、个性发展与集体发展相向而行: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的出炉,将为学生提供 20 多种课程选择组合,给予学生更多课程选择的自由,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但任何个体的发展都离不开集体的作用,每个个体只有在人际交往、集体生活、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实现其人生价值,然而班集体作为学生生活的共同体,应以尊重班集体的完整性为前提,培养每一位班级成员的集体观念,共同维护班集体的荣誉与尊严。
3、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治相协调:参与班级管理是每个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学校组织的基本特性。但管理并不等于是“管教”和“控制”,任何班级管理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其本质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因而,任何班级管理改革的举措都应处理好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治的关系,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实现教师管理、指导与学生自治管理、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
三、中学走班制班级管理的教育举措
1、双重管理原则:中学的学校教导处和德育处是负责学校管理的主要部门,在选课走班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中二者更应各司其职、协调管理、相互配合,进而保证其高效、平稳、有序的运行。
2、教管并行: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本职工作,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自觉承担教育、管理及帮助学生的職责,进而形成一种“师师尽责、教管合一”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3、家校共同合力: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家校关系势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在实行走班制的普通高中,更应重视家校共管,这不仅仅是行政班班主任的工作,还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因而,学校应切实做好家校的时空“对接”,通过重新整合家校沟通渠道,使学生在家校共育中和谐发展。
虽然学校在长期家校沟通中创建了许多沟通方式,如教师家访、电话沟通、家长意见箱等等,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时代,更应充分发挥网络的时效性、便捷性的功能,通过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实现家校实时互动,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
笔者通过对实行选课走班制北京等试点省市的实践研究发现:其利大于弊。具体来说,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保证了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权,提高了学习成绩,减轻了课业负担,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行政班班级管理功能弱化分析
选课走班制必然使中学出现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存的局面,教学班极大地削弱了行政班的教学功能,而班集体的建设往往依附于班级教学,从而导致行政班教育功能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行政班班级管理的难度。
1、班主任影响弱化:选课走班制使行政班班主任组织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变得相当困难,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时间上,由于选择不同的课程,学生在多个时间段将会游离于班主任的视线之外;在空间上,由于学习层次、兴趣、爱好的不同,学生会选择在不同的教学班上课,使在行政班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
2、班级概念薄弱化:选课走班制使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每人一张课表成为了现实,进而出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象,导致行政班组织班级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过去的很多班级活动被迫缩减甚至取消,长此以往,势必弱化学生对行政班的认同。
3、教学班班级管理功能减弱:班级管理秩序混乱教学班是由同一年级来自不同行政班、选择同一任课教师的学生组成,它不仅是一种相对灵活的班级组织形式,还是一种管理较为宽松的组织机构,他们通过等级水平考试后随之解散。
二、中学选课走班制班级管理遵循的基本原则
1、以教育为核心,以管理为手段:在任何教育活动中,一切管理手段都是为教育服务的,都是实现教育的途径,教育才是最终的目的,因而,任何管理手段都应以教育为核心,任何班级管理措施都必须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这与沈韬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应把班级组织的人本化、班级规范的激励性、班级人际关系的共生性、班级氛围的融洽度作为衡量班级管理的主要尺度”。
2、个性发展与集体发展相向而行: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的出炉,将为学生提供 20 多种课程选择组合,给予学生更多课程选择的自由,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但任何个体的发展都离不开集体的作用,每个个体只有在人际交往、集体生活、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实现其人生价值,然而班集体作为学生生活的共同体,应以尊重班集体的完整性为前提,培养每一位班级成员的集体观念,共同维护班集体的荣誉与尊严。
3、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治相协调:参与班级管理是每个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学校组织的基本特性。但管理并不等于是“管教”和“控制”,任何班级管理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其本质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因而,任何班级管理改革的举措都应处理好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治的关系,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实现教师管理、指导与学生自治管理、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
三、中学走班制班级管理的教育举措
1、双重管理原则:中学的学校教导处和德育处是负责学校管理的主要部门,在选课走班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中二者更应各司其职、协调管理、相互配合,进而保证其高效、平稳、有序的运行。
2、教管并行: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本职工作,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自觉承担教育、管理及帮助学生的職责,进而形成一种“师师尽责、教管合一”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3、家校共同合力: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家校关系势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在实行走班制的普通高中,更应重视家校共管,这不仅仅是行政班班主任的工作,还是每个教师的职责,因而,学校应切实做好家校的时空“对接”,通过重新整合家校沟通渠道,使学生在家校共育中和谐发展。
虽然学校在长期家校沟通中创建了许多沟通方式,如教师家访、电话沟通、家长意见箱等等,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时代,更应充分发挥网络的时效性、便捷性的功能,通过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实现家校实时互动,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