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2005年在风靡一时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中认为,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强大的市场经济推动下,“世界正被抹平”。然而,《富国的逻辑》作者于是今在研究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后得出的结论却是,“世界不是平的,市场也不是平的”,当前的市场经济体系“更像是各大板块,存在着高低不平的地势,板块之间相互挤压、冲撞”,全球化的力量虽然不可阻挡,但在这种潮流中,金融霸权已成传统“三权”之外的一种缺乏约束的权力,这种权力在世界范围内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财富。
于是今认为,最能说明当今世界金融霸权的莫过于下述现实:虽然“美元在美国国外流通的比例已经达到60%”,但广大美元使用者既无知情权,更无参与权!自2010年起,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便超越日本紧随美国之后,经济发展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但我国在市场规则制订方面的话语权仍旧极其微弱。“据不完全统计,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的国际标准已近20000项,但中国企业参与制订的仅有20余项”。
经历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海啸,虽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呼声甚高,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仍在“将以美元等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开拓到新体系和新领域”,直至目前,美国仍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力。
与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将全球经济归结为少数几大金融家族的阴谋学说不同,于是今认为,“在当代,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瑞银等金融机构‘巨鳄’们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影响力、资金调动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要远远超过它们自身直接控制的资本力量”。正是因为有了华尔街这样一群体量庞大、足以在国际金融市场呼风唤雨“之徒”,一方面美国的重大政策总会心照不宣地照顾“巨鳄”们的意志,另一方面越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越会对这些金融“巨鳄”们顶礼膜拜,而在这顶礼膜拜的背后,是后发国家深深的无奈。
总之,在美国国内,以美元为中心的垄断金融机构打着金融创新旗号,不断升级杠杆,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还有国民习惯了寻找金融“快钱”的生活方式;在国外,依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构织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市场体系,美元地位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后依然坚不可摧。
如果没有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便不会有美元与黄金的挂钩;如果没有美元与石油的挂钩,美元就难以搭上产量迅速攀升的石油的“顺风车”。而在金融创新规则的光环下,次贷危机、金融危机接踵而至,然而损失最重的不是美国,而是那些大量购买美元不良债券的境外国家或机构。所有这些,归因于长期围绕美元制定的各种规则,这种规则模式早就不再局限于金融界,而是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
美国人不会坐视别人复制美元的成功,也不会无视可与之比肩的金融机构与其“分肥”。因为谁握有规则制定权,谁就可以从源头以更低成本更好地捍卫自身利益。有人会说,美元今天地位的形成有着种种历史原因,但谁又能否认,任何一种货币的发展,其背后不会留下一串串历史足印呢?再者,任何离奇的原因,均不足以成为褪掉美元货币色彩强化金融霸权的理由。
对当今国际金融霸权的内幕看得越清,就越不可能得出市场“平”的结论。不过,于是今笔下的“不平”,是对金融与市场权力不对等的批评,而弗里德曼则描绘了一个不断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当然不能因为金融霸权的存在而否定全球化的经济成果,但我们万不能因此无视拓展话语权和争取市场规则制定权的紧迫性。很简单,如果始终无法掌握与自身发展水平对应的规则制定权,我们长年胼手砥足创造的财富的很大一部分势必因受制于美元金融霸权而化为乌有。
于是今认为,最能说明当今世界金融霸权的莫过于下述现实:虽然“美元在美国国外流通的比例已经达到60%”,但广大美元使用者既无知情权,更无参与权!自2010年起,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便超越日本紧随美国之后,经济发展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但我国在市场规则制订方面的话语权仍旧极其微弱。“据不完全统计,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的国际标准已近20000项,但中国企业参与制订的仅有20余项”。
经历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海啸,虽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呼声甚高,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仍在“将以美元等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开拓到新体系和新领域”,直至目前,美国仍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力。
与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将全球经济归结为少数几大金融家族的阴谋学说不同,于是今认为,“在当代,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瑞银等金融机构‘巨鳄’们在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影响力、资金调动能力和协调能力,都要远远超过它们自身直接控制的资本力量”。正是因为有了华尔街这样一群体量庞大、足以在国际金融市场呼风唤雨“之徒”,一方面美国的重大政策总会心照不宣地照顾“巨鳄”们的意志,另一方面越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越会对这些金融“巨鳄”们顶礼膜拜,而在这顶礼膜拜的背后,是后发国家深深的无奈。
总之,在美国国内,以美元为中心的垄断金融机构打着金融创新旗号,不断升级杠杆,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还有国民习惯了寻找金融“快钱”的生活方式;在国外,依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构织的以美元为主导的市场体系,美元地位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后依然坚不可摧。
如果没有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便不会有美元与黄金的挂钩;如果没有美元与石油的挂钩,美元就难以搭上产量迅速攀升的石油的“顺风车”。而在金融创新规则的光环下,次贷危机、金融危机接踵而至,然而损失最重的不是美国,而是那些大量购买美元不良债券的境外国家或机构。所有这些,归因于长期围绕美元制定的各种规则,这种规则模式早就不再局限于金融界,而是延伸至社会各个角落。
美国人不会坐视别人复制美元的成功,也不会无视可与之比肩的金融机构与其“分肥”。因为谁握有规则制定权,谁就可以从源头以更低成本更好地捍卫自身利益。有人会说,美元今天地位的形成有着种种历史原因,但谁又能否认,任何一种货币的发展,其背后不会留下一串串历史足印呢?再者,任何离奇的原因,均不足以成为褪掉美元货币色彩强化金融霸权的理由。
对当今国际金融霸权的内幕看得越清,就越不可能得出市场“平”的结论。不过,于是今笔下的“不平”,是对金融与市场权力不对等的批评,而弗里德曼则描绘了一个不断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当然不能因为金融霸权的存在而否定全球化的经济成果,但我们万不能因此无视拓展话语权和争取市场规则制定权的紧迫性。很简单,如果始终无法掌握与自身发展水平对应的规则制定权,我们长年胼手砥足创造的财富的很大一部分势必因受制于美元金融霸权而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