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关英语课互动的研究由来已久,对英语这一实效课而言,有效互动的形成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关键词:英语课;有效互动;高效课堂
有关英语课互动的研究由来已久,对英语这一实效课而言,有效互动的形成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现就自己的一点实践所得其进行浅析。
一、重审师生
教师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答疑、解惑、育人,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不应被视为被动的接受者。所以教和学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势必会出现种种矛盾,而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一方,教师的素质、敬业精神、对学生的爱心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能力,对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1]。
对小学阶段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教师在他们的心理上还处于相对的权威地位。但这种权威地位只是相对的,对于教师发出的各种指令、要求,学生并不是无条件服从的,他们也要在经过思考选择之后才进行有效回应。所以,教师在设计互动时,应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想想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社交局限与课程的有效联系;课堂开展互动活动时需因势利导,如遇学生反馈不佳务必做到弃之如履,见机行事;课后多与学生开展言语沟通(诸如面谈、网络聊天及博客互评等多种途径),主动参与学生集体活动是拉近师生情感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可视为英语课有效互动形成的助推剂。
教师要时刻铭记学生有其独立的人格个性,只有提出令其信服的、喜闻乐见的互动形式,才会使英语课达到事半功倍的高效。
二、课堂互动的功能
教师和学生走进课堂就要产生人际间的联系,实际上,教师只有在这种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意图。传统的课堂观念认为,只要教师把自己想要传输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学生就能够接受,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巩固这些知识。但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认为,课堂也是一种实际的生活状态,Philip Jackson在1968年就提出了“课堂生活”(life in the classroom)的概念。课堂生活应当具有日常生活的特点,它是日常生活的一种特定形态。而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人际间的互动作用,也就是我们此处所说的“互动” [2]。
形成互动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共同目标。配合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教材话题式编写特点,课堂互动只有确立师生间语言交流、语用意义的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活动。
其次是积极促成听、读输入。《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就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归结起来就是“能力”和“实践”,能力来自实践。[3]
听要求、听语音、听口误是我帮助自己任教班级养成的习惯,要孩子们从学会理解英语口令入手明白先有目标再行动。标准的口语来自于倾听后的模仿,只有发现别人或自己的口误才能有效避免犯错,才能反映出学生听讲吸收的效果。听读不分家,先听再读,边读边听,对自己提出自读抓重点、跟读练语音的分阶段要求,并最终实现生生互读、仿编对话及扩展对话的目标。
再次是善于引导说、写输出、说话题,给学生话题来说英语,促成量变向质变的转化。我们的孩子大都是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学习英语的,3—6岁就已经储备了三年的知识量,6—12岁这六年的学习时光中孩子的知识量以成倍的速度激增,但他们从没有想过围绕一个话题来尽可能地联系已有知识充分地说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完全不会英语的人在英语语境中,可以在3个月至1年的时间就能使用英语开展日常交流,而我们培养的专业学生却难于启齿表达。所以,应当从小就培养孩子大胆表达的张扬个性,引导其汇总、综合信息的能力。写话题,写说过的和想说的英语,写身边感受、听到的趣事,启发学生使用英语工具书或请教他人来完成自己的作品。教师一定要经常口头询问,及时表扬,不要把互动狭隘地局限于言语沟通。
三、有效互动的形成
1.建构师生互补关系。无论是以学生还是教师任一方为课堂主体,都有偏向性。师生应平等互补地存在于教学之中,如此才符合良好人际心理沟通协调发展的规律。
良好的人际沟通可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促进和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团结。教师良好人际沟通的心理协调功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协调师生认知。广泛而充分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师生在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认同感,有助于建立起富有凝聚力和效能的人际关系。二是协调师生情感。师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上的相互包容与依恋,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三是协调学生行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统一行动,通过师生沟通,学生可以获得有关行动的必要知识,清楚意识到为何行动,怎样行动,何时行动,行动要取得得什么结果,等等,从而自觉调整自己,以与其他人保持和谐一致。[4]
2.个性化活动设计。不要让学生习惯于固定套路的互动活动,如果他们能预测你将要开展的活动内容,那么积极情绪、跨越式发展教学思维在活动之前就会大打折扣。如在设计互动时,可以把各种类型的习题转换形式呈现于课堂活动之中:针对低段学生加大听画、听认等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力度;为中段学生开展自由组合交流群落,扩写对话的练习;建议高段学生自己设计课堂互动并进行当堂操作。
3.建设新型评价机制。可实行小组互评、量化考核及生生互评的评价机制,改教师主评为注评;还可将对英语课有效互动的评价与相关作业量挂钩,刺激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总之,英语课有效互动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过程,需要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不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心
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市海淀
区教师进修学校.英语新起点教师教学用书(供一年级起
始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庄泽宣.教育概论[M].上海:中华书局,1932.
[4] 汪懋祖.教育学[M].南京:正中书局,1942.
关键词:英语课;有效互动;高效课堂
有关英语课互动的研究由来已久,对英语这一实效课而言,有效互动的形成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现就自己的一点实践所得其进行浅析。
一、重审师生
教师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答疑、解惑、育人,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不应被视为被动的接受者。所以教和学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的互动过程。这个过程势必会出现种种矛盾,而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一方,教师的素质、敬业精神、对学生的爱心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能力,对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1]。
对小学阶段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教师在他们的心理上还处于相对的权威地位。但这种权威地位只是相对的,对于教师发出的各种指令、要求,学生并不是无条件服从的,他们也要在经过思考选择之后才进行有效回应。所以,教师在设计互动时,应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想想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社交局限与课程的有效联系;课堂开展互动活动时需因势利导,如遇学生反馈不佳务必做到弃之如履,见机行事;课后多与学生开展言语沟通(诸如面谈、网络聊天及博客互评等多种途径),主动参与学生集体活动是拉近师生情感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可视为英语课有效互动形成的助推剂。
教师要时刻铭记学生有其独立的人格个性,只有提出令其信服的、喜闻乐见的互动形式,才会使英语课达到事半功倍的高效。
二、课堂互动的功能
教师和学生走进课堂就要产生人际间的联系,实际上,教师只有在这种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意图。传统的课堂观念认为,只要教师把自己想要传输的知识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学生就能够接受,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巩固这些知识。但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认为,课堂也是一种实际的生活状态,Philip Jackson在1968年就提出了“课堂生活”(life in the classroom)的概念。课堂生活应当具有日常生活的特点,它是日常生活的一种特定形态。而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人际间的互动作用,也就是我们此处所说的“互动” [2]。
形成互动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共同目标。配合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教材话题式编写特点,课堂互动只有确立师生间语言交流、语用意义的明确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活动。
其次是积极促成听、读输入。《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部分就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归结起来就是“能力”和“实践”,能力来自实践。[3]
听要求、听语音、听口误是我帮助自己任教班级养成的习惯,要孩子们从学会理解英语口令入手明白先有目标再行动。标准的口语来自于倾听后的模仿,只有发现别人或自己的口误才能有效避免犯错,才能反映出学生听讲吸收的效果。听读不分家,先听再读,边读边听,对自己提出自读抓重点、跟读练语音的分阶段要求,并最终实现生生互读、仿编对话及扩展对话的目标。
再次是善于引导说、写输出、说话题,给学生话题来说英语,促成量变向质变的转化。我们的孩子大都是从幼儿园起就开始学习英语的,3—6岁就已经储备了三年的知识量,6—12岁这六年的学习时光中孩子的知识量以成倍的速度激增,但他们从没有想过围绕一个话题来尽可能地联系已有知识充分地说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完全不会英语的人在英语语境中,可以在3个月至1年的时间就能使用英语开展日常交流,而我们培养的专业学生却难于启齿表达。所以,应当从小就培养孩子大胆表达的张扬个性,引导其汇总、综合信息的能力。写话题,写说过的和想说的英语,写身边感受、听到的趣事,启发学生使用英语工具书或请教他人来完成自己的作品。教师一定要经常口头询问,及时表扬,不要把互动狭隘地局限于言语沟通。
三、有效互动的形成
1.建构师生互补关系。无论是以学生还是教师任一方为课堂主体,都有偏向性。师生应平等互补地存在于教学之中,如此才符合良好人际心理沟通协调发展的规律。
良好的人际沟通可以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促进和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团结。教师良好人际沟通的心理协调功能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协调师生认知。广泛而充分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师生在思想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产生认同感,有助于建立起富有凝聚力和效能的人际关系。二是协调师生情感。师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上的相互包容与依恋,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三是协调学生行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统一行动,通过师生沟通,学生可以获得有关行动的必要知识,清楚意识到为何行动,怎样行动,何时行动,行动要取得得什么结果,等等,从而自觉调整自己,以与其他人保持和谐一致。[4]
2.个性化活动设计。不要让学生习惯于固定套路的互动活动,如果他们能预测你将要开展的活动内容,那么积极情绪、跨越式发展教学思维在活动之前就会大打折扣。如在设计互动时,可以把各种类型的习题转换形式呈现于课堂活动之中:针对低段学生加大听画、听认等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的力度;为中段学生开展自由组合交流群落,扩写对话的练习;建议高段学生自己设计课堂互动并进行当堂操作。
3.建设新型评价机制。可实行小组互评、量化考核及生生互评的评价机制,改教师主评为注评;还可将对英语课有效互动的评价与相关作业量挂钩,刺激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总之,英语课有效互动的形成是一个不断成长变化的过程,需要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不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心
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市海淀
区教师进修学校.英语新起点教师教学用书(供一年级起
始用)[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庄泽宣.教育概论[M].上海:中华书局,1932.
[4] 汪懋祖.教育学[M].南京:正中书局,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