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件挺自然的事儿 等2则

来源 :中学生天地(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gez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一件挺自然的事儿
  
  初一时,我参加了一个作文比赛。比赛时我突然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写作方面的低能儿。比赛落选后,我拼命地练习写作。初二时换了语文老师,她很喜欢我写的文章,常把我的作文当范文在班上念,引来一些同学的嫉妒。不久前,我发现初一时作文比赛的地方又在进行作文比赛。我只看了一眼,便很紧张很绝望,回家后烧掉了所有自己写的作文。但看着眼前满满一书柜的书,想起书里的那些故事,再次有了勇气,又开始写作,还将作品用E-mail发给一家报社。一次又一次,文章发过去都没有回音。现在我初三了,真的很迷茫,要不要坚持写作?我真的不愿看到自己的心血再一次化为灰烬啊!
  繁星
  
  最想对你说的话就是:写作原本是一件挺自然的事儿,千万别把自己弄得太别扭。你到目前为止的写作是需要用巨大的毅力去“坚持”的吗?如果那样,写作之于你就还不够亲切、有味,说明你还没有寻找到一个写作的最舒适的姿势。
  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一种享受。你在这个阶段的写作,要摆脱那种类似于“最后一搏”的心态,它与起大誓立大志、赌咒发狠无关,那样只会令写作这件事变得越来越不自然。
  当然,人都有表现欲,尤其渴望获得理解和肯定,想要获奖、出名都算正常,但是,发表、获奖之类固然可以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对自己而言,却不可把“写还是不写”的答案寄托在那上面。慢慢体会这句话的意味吧:写就是写的报酬。
  如果写作令你纠结,你暂时把它放到一边也未尝不可。多读书,广见闻,勤思考,拥有一种开阔的视野襟怀,培植一种健全的人文修养,养成一种优雅的审美心胸,比强写、硬写一些文章要有价值得多,而且在涵养自我的同时你的作文会自然而然地更上一个境界。还是这句话,对待写作不妨自然一些,淡定一些。所以,也别做像“黛玉焚稿”这样的傻事了,好吗?
  
  不抱怨,是美德更是智慧
  
  我不喜欢抱怨,但不代表我心里不抱怨,只是我把自己的不快暂时屏蔽掉了。但这样就会觉得很压抑,心里怎么也舒服不起来。大家觉得我很乐观,其实并不是这样,那只是我的伪装罢了。也许这样装久了就会变成真的,我只能这么安慰自己。我在班里会安慰别人,让别人乐观些,但自己就是做不到。我觉得自己的不快已经快压抑不住了,怎样处理会好些呢?
  米琪
  
  你能够把自己的不快暂时屏蔽,不抱怨,这很了不起。我要说你的资质很不错。
  但是,人做不到包容和消化一切,所以心里终究还是会起波澜,会有褶皱。崔健有一句歌词:“不知是脆弱还是坚强的美。”坚强与脆弱如一纸两面,往往统一在一个人身上。你在经历了一次次克制和忍耐以后感到了压抑,这可以理解,为了让自己感到舒服一点,你可以尝试一些小技巧来恢复心理平衡,比如,把所有令你不快的事都罗列在一张纸上,然后把纸撕碎扔到垃圾桶里;或者在体育锻炼时把坏情绪加以释放,如把乒乓球看成是个坏东西大力扣杀;或者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放任泪水在音乐中流淌……
  人们习惯于把心情里的懊恼、烦躁、郁闷都贴上“他人制造”的标签,而这,便是抱怨的来由。不抱怨或少抱怨,就是从心底里意识到人都是不完美的,他人是不完美的,自己也是不完美的,我们的人性都有残缺,我们的眼光都有盲区,我们往往只注意到自己受到的伤害,却总是有意无意地漠视他人内心的煎熬。其实,在任何一种境遇里,谁也别轻易地说:我没有任何亏欠。
  我深深地认识到,不抱怨或少抱怨,不仅反映了一个人品行上的美德,而且体现了一个人心智上的聪明灵慧。你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的聪慧。
其他文献
被误会的名言    “如果说我看得更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信这句名言你一定听说过,人们常常用它来赞叹牛顿的谦逊,其实大家都误会了:首先,这句名言不是牛顿第一个说的;其次,牛顿说这话的时候也并非出于谦逊。  事实上,伯纳德(法国哲学家)早在12世纪就说过:“我们都像坐在巨人肩膀上的矮子。”如果现在你去法国的沙特尔市旅游,还能在当地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里找到这句话的铭文。而在伯纳德以后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其核心是人的发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全面发展的人必定是自信的能充分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人。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上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实践,使学生亲历过程,教师通过精心设问,排除非本质干扰,让“质朴表达”与数学语言接轨,与“数学的眼光”连通,与数学思考契合,从而唤醒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质朴表达 数学思维 理性唤醒  在数
偶然在一本书上看到一段话:“暗物质,就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那是这个世界上最奇妙,却也最让人无可奈何的。”我对这段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百度搜索中输入“暗物质”,出现的却是另一段话:“暗物质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总质量是普通物质的6倍,在宇宙能量密度中占了四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暗物质主导了宇宙结构的形成。”是Jeremiah和Paul写的《Dark mate-rial》中
  
期刊
br
纵向  1.一句成语,比喻男士对女士的照顾体贴。  2.寒假和暑假的统称。  3.中国最大的一艘极地考察船。  4.位于云南省的一座雪山,主峰为卡瓦格博峰,是云南第一高峰。  5.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长在高山雪线附近,可入药。  6.明末清初画家朱耷的号。  7.指不依靠别人,自己做主。  8.一年内气候有明显差异的几个不同阶段。  9.西汉成帝的第二任皇后,传说体态轻盈,身轻如燕。  
我被“恶魔”缠上了    杨老师,最近我好烦!我是一个初二的学生而且担任班长。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近来我总是疑神疑鬼的,比如说吧,当数学或者科学考试时,我做完一道题,又马上回过去看刚刚做完的那道题,明知道是对的,还要再做一遍、两遍甚至三遍。又如阅读课外书,看到一个词语,就会联想到一个画面,像看到“朋友”这个词,就会想到两个人在某个地方握手……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很浪费我的时间,也降低了学习效率
纵向:  1.歇后语“芝麻开花”的后半部分,比喻生活越来越好。  2.杜甫诗《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下一句。  3.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对日军在华北地区展开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战役。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5.封建社会中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以出租土地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6.古时科举考试中殿试第一名。  7.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的简称。  8.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一座山,解放战争中刘
“诺奖”障目,不见科学  今年的诺贝尔奖,除了美国总统奥巴马“意外”获得和平奖外,最令我们关心的,当然是物理学奖得主、被誉为“光纤之父”的华人科学家高锟。  只要有华人得到诺奖,都会在国人中掀起一波“诺贝尔奖热”,比如去年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时候。这很自然,虽然他们都不是中国籍,但依然值得所有炎黄子孙为之骄傲。  而他们的获奖也总会引发这样的热议:我们“正版中国人”什么时候也能获得诺贝尔奖?或
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中国画的。当我第一次拿起画笔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我会坚持画了11年。  不管别人对牡丹有什么想法,但我总是十分喜欢。有人觉得牡丹世俗,我认为那是因为对她还不够了解。我清楚地记得曾经观赏骤雨初歇后的牡丹,那洁白无瑕、纤尘不染、不傲不媚的气质远胜于所谓的“四君子”。我喜欢画牡丹。她在我心中并不是单纯的花,而更是一个有意义的价值符号,是上下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完美象征。  有一回,在翻
  
期刊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