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洋工夫”可称王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23日,腊月的京城,残雪覆盖。晚上8时,笔者如约叩开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的家门。门口,关牧村开门迎候。“请里边坐。”她引我们来到客厅。
  关牧村的丈夫江泓送走前宾,来到客厅:“现在‘坦洋工夫’怎么样了?”他关切地询问,关牧村则到厨房烧水沏茶,一会儿热腾腾的茶水摆上茶几。我介绍了“坦洋工夫”的发展形势,并告诉他,1月15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公告,认定“坦洋工夫”为中国驰名商标。“太好了!祝福福安!”他们表达了由衷的祝福。
  几个月前,笔者托人捎去两盒“天香”坦洋工夫红茶。关牧村说自己经常喝,江泓接过话茬:“我们出差时还带着喝呢!”这次我新带了两盒锡罐装的“天香”坦洋工夫,关牧村将客厅橱子最显要的位置腾出摆上。
  他们夫妇都是好茶之人。更是茶文化爱好者。客厅、餐厅、书房到处放着各式茶品:坦洋工夫、铁观音、金骏眉、柚子普洱、普洱饼、普洱瓜……盒装的、罐装的、纸包的,五花八门。江泓引我们参观,一一介绍。餐厅角落一个大纸箱装着云南“班章普洱”茶,江泓和与一同前来的北京福安茶叶协会秘书长林桂斌谈论着这茶的特性。我告诉关牧村。去年林桂斌找回“坦洋工夫”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档案,解开了长达94年的谜团。关牧村对林桂斌说:“你太了不起了,对坦洋工夫做了很大的贡献啊!”
  江泓、关牧村夫妇一直很关心“坦洋工夫”的发展,2D07年金秋时节,他们到福建福安采风,听了“坦洋工夫”的前世今生,又到历史文化名村——廉村和溪塔葡萄沟参观,被当地人文与自然景观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诗“中秋时节福安行,明月故里月正明;廉村古风今犹在,一杯坦洋寄禅情。”
  江泓当天刚从欧洲回北京,带回英国盛名的“伯爵”红茶,冲泡给大家分享,并取“坦洋工夫”、“普洱”一同比较,关牧村则取出四川凉山的“黑苦荞茶”来比试。喝完4种茶,关牧村说:“如果‘伯爵’可称‘伯爵’,那‘坦洋工夫’可称‘国王’了。”江泓点头赞许,关牧村说: “我要建议中央媒体去采访,让海内外都知道‘坦洋工夫’,这么好的茶完全可以打响欧洲的。”
  听完这话。江泓走进书房。片刻,一幅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跃然纸上:饮罢伯爵又坦洋,不是偏执爱家乡;世间就怕货比货,坦洋工夫可称王。
其他文献
相信,在大多数人眼中,负有“奇秀甲东南”之盛名的武夷山,奇峰峭拔,秀水潆洄,是一处绝佳的寻幽览胜之她。然而,在一些对茶情有独钟的茶人眼中,除了瑰丽多姿的风景可以流连,厚重悠远的历史可以追忆,还有那回味无穷的“岩韵”可以品味。  武夷岩茶,生于烂石,汲取了丹山的峻奇、碧水的秀美,赋予了它清奇的骨格与软润的花香,而“三坑两涧”(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和悟源涧)便是它“岩骨花香”特质的最佳代表,
期刊
久居上海,能遇到一个安静的品茶地已是满心欢喜,更何况能找个园子喝茶,更是能令我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年前一个冬日的下午,朋友约我在桂林公馆喝茶,这个上海滩顶级会员制会所,坐落在漕宝路桂林公园正园中,解放前系上海滩传奇大亨黄金荣私家花园别墅,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桂林公馆品茶。可以感知四季的更迭,历史的变迁,抚触到那些久远的历史故事。  推开丈二铜铸大门一进去就像走进了时空隧道,全然没了
期刊
春日最叫人心动的是什么?是和煦的阳光还是温暖的气候?应该是那缤纷满目的色彩无论是五彩斑斓的花朵,还是碧海蓝天的清澈,总是因为有一抹清新的绿色让它们更加可爱可亲。既然如此,这个春天,让我们把色彩搬上餐桌,留住一季的清新。    绿茶番茄饮    材料:绿茶2.0~2.5克,番茄50~150克。  制法:番茄洗净,用开水烫后去皮、捣碎,和绿茶混合置于杯中,加入开水和少许食盐调味即成。  本汤可作菜肴食
期刊
很喜欢“沉水扶香”这句诗,有一种森森细细的美,闲雅中有几许矜持,几许期待,很适宜近来心境。诗句间仿佛也散发着沉水的气息,在茶室里低回萦绕。  这几年似乎香文化很活跃,涌现出了许多采香人、贩香人和烧香人。这是件好事情,说明大家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也要向高雅文化靠拢了。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在目前生活条件下,烧香几乎等于烧钱,这些人忽视了中国当前的物质环境和人文背景,实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
期刊
时至今日,经过一代代茶道大师的传承,世世代代茶人的研习、了悟,日本茶道丰厚的内涵已经无可比拟,但却仍然偏重在茶之外。如果没有茶道具,日本茶道也就无从演绎。如果说,在中国茶事中,意蕴深长的茶器或独具匠心的茶席是对好茶相得益彰的陪衬,那么对日本茶道而言。茶道具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主题,甚至成为举办一场茶会的目的,而非只是简单的用具。    搭配茶具——内在“和”之美    如同在家招待客人之前,主人都会
期刊
如同提起龙井茶人们就会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西湖”二字、提起安溪就会想到铁观音一样,提起宁德红茶,人们会第一时间在脑海里闪现出坦洋工夫、白琳工夫。人们反应之所以会如此迅速,因为它们都是历史名茶,是茶中的“大腕儿”,而且在茶市上,一经走俏,就有众多商家追捧。名副其实的茶品固然令人称道,但华而不实的所谓的“名茶”就不敢恭维了,它们还远不如一些名不见经传却有着名茶特质的茶来得“踏实”,就比如这款我前不久在
期刊
系事无限,而有迹可循。  茶之为饮·数以千年,与中华文明相生相伴;浪漫而言,正所谓“一片绿叶,五千年文化”。简约来看,大致是到汉后的魏晋时代,茶从药物和日常饮食中出落为一种富于意味的饮品;在那时,其意味呈现为一种“风流”——艺术化而有相当精神要求的生活方式。  有观点认为,中国茶文化的萌芽期可回溯至魏晋南北朝,那时候的茶饮方式,进入了称之为“烹煮饮用”的阶段。如果,以晋人杜毓的一篇《荈赋》为依据来
期刊
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道”可谓是微言大义,儒、释、道三家对“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这些都是不见其形的抽象化概念。然而,“道”一旦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就变得真实、具体,比如“开门七事”之一的茶。可以说,茶道是集萃了儒释道三家一道一义的精华,它通过人们对茶的品饮来表现,是心灵的进化过程,亦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茶性如人性,其韵高致静,饮茶可宁静致远,进而渐入一天人合一,“之佳境:茶品如人品,
期刊
马悠家的客厅位于占地16亩的湄公山庄一角。客厅的“窗”直面澜沧江畔的片片雨林,两根柱子,算是“窗”里“窗”外的分隔,“窗”前,一大块树榴上摆放着几个芭蕉和潘木瓜,还有马悠心爱的摩卡咖啡壶。马悠的中国太太李昱果说。“他是一个恨不得搬到雨林里去睡的人。”  作为地球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唯一的一块绿洲,西双版纳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连片大面积的热带雨林,由于所处海拔较高。西双版纳雨林具有全球绝无仅有的植物垂
期刊
茶庄园正在兴起    在中国,茶庄园是一个很新颖的概念,虽是借鉴欧洲的庄园模式,但是具备自己的特色。新概念的出现更多时候意味着新的商机,部分地方政府在鼓励扶持当地茶业的同时也开始提倡建设品茗、文化、商旅一体化的庄园式的发展模式,把地方资源用庄园模式整合起来,为当地企业和居民带来更多、更大的商机。因此,在全国各地不同风格、各种模式的茶庄园正在悄然兴起。    如何定义茶庄园    现阶段中国学术界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