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一期里,我们分享了百岁老人微博控,这期呢,本刊编辑把重心放在了最近火起来的“微信”。而微信、智能手机也不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利,也给老年人带来了新体验。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赶上了微信时代,生活因微信而改变。
微信,让老人充实了
李阿姨是小区楼长,全楼80多户居民都加入了她的微信群,“一次楼里的下水道堵了,我在微信圈里发了通知,大家都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这事要搁在过去,楼上楼下地敲门,许多年轻人经常回家很晚,找个人麻烦死了。”
李阿姨是去年6月份去台湾旅游时开始接触微信的,“到台湾后,我就去买当地的电话卡要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随团的一个姑娘问我为啥不用微信,她拿过我手机调出了微信软件,又教我使用。”
“当时感觉太神奇了,不用打电话,对着话筒吆喝两句,女儿就收到了。”回青岛后,李阿姨就痴迷上了微信,“经过两三个月的学习,我能够熟练使用,在我的带动下亲戚朋友都开始使用微信,现在我的微信里面有70多个朋友,尤其是通过玩微信通讯录功能,我还找到了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老同事和老邻居呢!”
“现在朋友圈分享的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心灵鸡汤,不光能温暖心灵,还有益于身体健康呢。”李阿姨说,生活中她脾气不太好,通过阅读这些文章,现在做事都能包容体谅老伴,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对圈子里面分享的一些养生、美容的知识,我也身体力行,晚上也开始做面膜,对身体好的东西也买着吃。”
时下,像李阿姨这样愿意接触新事物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作为旁观者,李阿姨的老伴郭大爷也发现,微信让李阿姨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自从有了微信,老伴做饭的时候把手机放在锅台上,光看手机去了,结果菜都烧糊了。有时,饭菜摆上了桌,老伴还要在客厅里再玩上一会微信。经常我凌晨一点起来上厕所,发现老伴还没睡,房间内不能开灯,她借着手机上的微光玩,我特别担心老伴的眼睛。”
郭大爷说,一开始他感到挺无奈,时间一久,他觉得老伴玩微信也是个好事,她不用出门就跟好友相互交流,生活更充实了,精神更愉快了,还学了不少新东西。
父母玩微信, 儿女省心了
“以前我妈用手机,最经常的操作就是给手机充电,等着我给她打电话,连手机短信都不会发。”李阿姨的女儿称,每次她回家时玩手机游戏或者跟人发微信,都会被母亲唠叨半天,可自从母亲会用了智能手机后,她也每天戴着老花镜,拿着手机不撒手。“每天母亲没事就跟我分享微信文章,还必须要回复,哪怕是一个笑脸,要是一时忘了回,老妈的电话准打过来。”
孙大妈的微信号是女儿给注册的,微信支付也都是绑定女儿的银行卡,女儿教会了孙大妈在手机上玩斗地主和追韩剧。孙大妈的女儿告诉记者:“我之所以教妈妈用智能手机,是因为妈妈在青岛,我在北京工作,一年能回来见面的时间有限,妈妈会用微信后,她离我的生活近了。”
孙大妈说,自己每天上网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女儿的微信朋友圈,有没有女儿分享的照片,查一下北京的天气,微信提醒女儿要多穿件衣服或者拿把伞,追韩剧,也是为了能跟女儿多点话题。
不是老人不愿玩,而是怕难学无人教
如今,有多少老年人像李阿姨一样愿意玩微信接受新鲜事物呢?记者先后采访了10多位老人,大多数人都表示,不会玩这些东西。记者了解到,主要是他们安于现状又缺乏适合课程来学习。
家住市北区浮山后二小区的陈阿姨,儿子在外地,经常打长途不少花钱,后来儿子上微信聊天不用花钱了。可陈阿姨不会用智能手机,每次都得让邻居家的年轻人过来帮忙,教了几遍她也没学明白。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很多老年人不是不知道网络的作用大,也不是舍不得买智能手机,就是觉得操作起来很复杂,又没人教,也怕别人没耐性,因此“敬而远之”,以免弄坏了。
对于老人玩微信,社会各界普遍支持
青岛话剧院导演康杰:我挺支持老年人玩微信,老年人利用微信这一平台,丰富了业余生活,扩大了交际圈,找到了解世界变化的另一条途径,利远远大于弊。同时,使用高科技产品让老年人从中受益,需要社会各界齐出力。厂家在产品开发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让产品操作更简单一些,说明书更通俗易懂,老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子女们也需要多陪陪老人,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
市立医院老年科专家张大夫:千万别觉得很多事情只属于年轻人,更多接受新事物有益健康。会玩的老人,健康状态往往更好、寿命更长,“玩游戏”可帮助老年人训练大脑的灵敏度、减缓记忆力衰退。在保证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所有新事物,老人都应该尝试“玩”。
微信,让老人充实了
李阿姨是小区楼长,全楼80多户居民都加入了她的微信群,“一次楼里的下水道堵了,我在微信圈里发了通知,大家都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这事要搁在过去,楼上楼下地敲门,许多年轻人经常回家很晚,找个人麻烦死了。”
李阿姨是去年6月份去台湾旅游时开始接触微信的,“到台湾后,我就去买当地的电话卡要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随团的一个姑娘问我为啥不用微信,她拿过我手机调出了微信软件,又教我使用。”
“当时感觉太神奇了,不用打电话,对着话筒吆喝两句,女儿就收到了。”回青岛后,李阿姨就痴迷上了微信,“经过两三个月的学习,我能够熟练使用,在我的带动下亲戚朋友都开始使用微信,现在我的微信里面有70多个朋友,尤其是通过玩微信通讯录功能,我还找到了多年未联系的老同学、老同事和老邻居呢!”
“现在朋友圈分享的一些充满正能量的心灵鸡汤,不光能温暖心灵,还有益于身体健康呢。”李阿姨说,生活中她脾气不太好,通过阅读这些文章,现在做事都能包容体谅老伴,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对圈子里面分享的一些养生、美容的知识,我也身体力行,晚上也开始做面膜,对身体好的东西也买着吃。”
时下,像李阿姨这样愿意接触新事物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作为旁观者,李阿姨的老伴郭大爷也发现,微信让李阿姨的生活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自从有了微信,老伴做饭的时候把手机放在锅台上,光看手机去了,结果菜都烧糊了。有时,饭菜摆上了桌,老伴还要在客厅里再玩上一会微信。经常我凌晨一点起来上厕所,发现老伴还没睡,房间内不能开灯,她借着手机上的微光玩,我特别担心老伴的眼睛。”
郭大爷说,一开始他感到挺无奈,时间一久,他觉得老伴玩微信也是个好事,她不用出门就跟好友相互交流,生活更充实了,精神更愉快了,还学了不少新东西。
父母玩微信, 儿女省心了
“以前我妈用手机,最经常的操作就是给手机充电,等着我给她打电话,连手机短信都不会发。”李阿姨的女儿称,每次她回家时玩手机游戏或者跟人发微信,都会被母亲唠叨半天,可自从母亲会用了智能手机后,她也每天戴着老花镜,拿着手机不撒手。“每天母亲没事就跟我分享微信文章,还必须要回复,哪怕是一个笑脸,要是一时忘了回,老妈的电话准打过来。”
孙大妈的微信号是女儿给注册的,微信支付也都是绑定女儿的银行卡,女儿教会了孙大妈在手机上玩斗地主和追韩剧。孙大妈的女儿告诉记者:“我之所以教妈妈用智能手机,是因为妈妈在青岛,我在北京工作,一年能回来见面的时间有限,妈妈会用微信后,她离我的生活近了。”
孙大妈说,自己每天上网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女儿的微信朋友圈,有没有女儿分享的照片,查一下北京的天气,微信提醒女儿要多穿件衣服或者拿把伞,追韩剧,也是为了能跟女儿多点话题。
不是老人不愿玩,而是怕难学无人教
如今,有多少老年人像李阿姨一样愿意玩微信接受新鲜事物呢?记者先后采访了10多位老人,大多数人都表示,不会玩这些东西。记者了解到,主要是他们安于现状又缺乏适合课程来学习。
家住市北区浮山后二小区的陈阿姨,儿子在外地,经常打长途不少花钱,后来儿子上微信聊天不用花钱了。可陈阿姨不会用智能手机,每次都得让邻居家的年轻人过来帮忙,教了几遍她也没学明白。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很多老年人不是不知道网络的作用大,也不是舍不得买智能手机,就是觉得操作起来很复杂,又没人教,也怕别人没耐性,因此“敬而远之”,以免弄坏了。
对于老人玩微信,社会各界普遍支持
青岛话剧院导演康杰:我挺支持老年人玩微信,老年人利用微信这一平台,丰富了业余生活,扩大了交际圈,找到了解世界变化的另一条途径,利远远大于弊。同时,使用高科技产品让老年人从中受益,需要社会各界齐出力。厂家在产品开发上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让产品操作更简单一些,说明书更通俗易懂,老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子女们也需要多陪陪老人,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
市立医院老年科专家张大夫:千万别觉得很多事情只属于年轻人,更多接受新事物有益健康。会玩的老人,健康状态往往更好、寿命更长,“玩游戏”可帮助老年人训练大脑的灵敏度、减缓记忆力衰退。在保证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所有新事物,老人都应该尝试“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