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防治技术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锈病又叫黄疽,有条锈、叶锈、杆锈三种。1、条锈主要产生在叶片上,有时也可发生在叶鞘、杆和穗上,夏孢子堆狭长形至长椭圆形,比杆锈、叶锈的都小,呈现黄色。成株期与叶脉平等排列成条状,幼苗期则不排列成行,表皮开裂不明显。冬孢子堆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成条状,表皮不开裂。2、叶锈主要发生在叶片上,有时也侵害叶鞘,夏孢子堆较小,多成圆形。3、杆锈在春季发病最晚(多在5月中下旬)。主要发生在茎杆及叶鞘上,严重时叶及穗上也可发生。夏孢子堆椭圆形或狭长形、铁锈色、呈浓泡状突起、不规则散生。有时互相合并成为较大的短线条状或成一片,常穿透叶的两面。夏孢子堆破裂明显,向外翻起,散发铁锈色的夏孢子。冬孢子堆常在夏孢子堆附近或原来的部位发生,黑色表皮易脱落。
  一、小麥锈病症状
  1.叶锈
  症状表现:初起是在麦叶和麦秆的表面出现绿色的斑点,以后长出红褐色的夏孢子堆,最后形成黑色的疮斑。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背面和叶鞘上。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圆形至长椭圆,不规则散生。冬孢子堆长椭圆形,散生,埋于表皮下。
  发病规律:小麦叶锈病菌较耐高温,影响叶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越冬菌源的数量、
  春雨的多少和人春后气温的高低等。其中春季3月下旬至5月L旬的温度、雨量最为关键。
  2.条锈
  症状表现:小麦条锈病菌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小麦染病后,初呈绿色的斑点,后形成鲜黄色的粉疮(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在叶片上排列成条状,与叶脉平行。到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面的条状疮斑,即病菌的冬孢子。
  发病规律:小麦条形柄锈菌在夏孢子世代危害麦株,夏孢子随气流传播。小麦条锈菌的萌发和侵入都要求饱和湿度,因此结露、降雾、下雨都使病害易于发生;染病品种多、病菌量大、气候条件适宜都能促进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3.秆锈
  症状表现:小麦秆锈病以茎秆和叶鞘发病为主,有时也危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序,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冬孢子堆黑色,长椭圆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疤状。
  秆锈发病规律:秆锈菌以夏孢子由气流传播,气候条件以温度影响较大,在4月中、下旬气温升到16℃以上,才有可能发病。
  二、发生规律
  1.小麦条锈病的流行规律该病菌是低温型,其越夏是关键。凡夏季最热一旬平均气温20℃以下,在感病品种上即可越夏,23℃以上则不能越夏。10月15日~20日以后,播种的基本不发病,当平均气温下降到1-2℃时,病菌进入越冬。春季流行与否主要决定于:(1)有大面积感病品种;(2)有一定量的越冬菌源;(3)3~5月的雨量,特别是3~4两个月的雨量较多;(4)早春气温回升较早。
  2.小麦秆锈流行规律。(1)大面积感病品种存在;(2)抽穗前后气温高,水湿条件好;(3)空中孢子出现时期的早晚和初期数量的多少。
  3.小麦叶锈病的流行规律当气温在5C以下时,叶锈病的病情增长十分缓慢,而当上升到10℃左右以后,则病叶率迅速增加,其发展过程包括上升、下降、再卜升三个阶段。
  三、技术措施
  小麦条锈病是流行性大气传播病害,冬小麦在开春返青后就要加强监测,带药侦察;春小麦按照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规程,田间发病普遍率达到0.5-1%时即开始大面积应急防治。
  四、主推技术
  1.应急防治技术
  要及时组织专业化防治队,采取应急防治措施,每亩用三唑酮粉剂或乳油150克,或25%烯唑醇粉剂50克,或12.5%烯唑醇悬浮剂40毫升,尽量选用机动喷雾器喷雾防治。进入穗期,要结合蚜虫防治,采取“一喷三防”,控制小麦病虫危害。
  2.秋播拌种技术
  要加大秋播拌种力度,采取三唑醇、戊唑醇等拌种剂拌种,使用三唑酮拌种的地区,要加强技术指导,只能采用干拌技术,防止出现延缓出苗的副作用。在确保墒情的前提下,推广适期晚播技术,错开条锈病发生关键期。
  五、农业防治
  1.适时播种在小麦秋苗易发生条锈病和叶锈病的地区,在不误农时、有利小麦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避免过早播种,以减少秋苗发病的机会。2.合理施肥氮肥应提倡早施,避免氮肥过多,特别避免过晚施用,以防止贪青晚熟,加重锈病为害。在土壤缺磷、钾的地区,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健壮,对减轻锈病有一定的功效。3.及时浇水锈病发生后,适当增加灌水次数,可补充感病小麦的水分消耗,减轻损失。4.消灭自生麦苗小麦自生苗是3种锈病的主要越夏寄主。及时中耕,消灭秋作田的自生麦苗,并铲除地边、路旁的自生麦苗,可以减少大量越夏菌源,压低秋苗发病率,可减轻锈病为害。
  六、化学防治
  由于锈菌变异性强,当新的生理小种与当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处于高度亲和状态时,温、湿度适宜,锈病就要发生流行,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化学药剂防治。1.在小麦播种时用2.5%适乐时或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2.在小麦抽穗期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喷雾;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水喷雾,每亩用药量60~80克;也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处理。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农学专业农作物栽培学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对食品安全要求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要求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农作物栽培学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课程的改革方案进行简要探析。为优化农学专业农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意见和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栽培学;注重实践;技术要求  面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的大环境,农业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庞大的粮食需求,需要培养更多的技
摘要:杀青作为绿茶加工中的关键环节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在后面加工的过程中直接影响绿茶本身的品质。本文先具体分析包括微波杀青、滚筒杀青和蒸汽杀青这三种具体的加工方式,之后再以咖啡碱、谷氨酸钠含量和其他主要的物质为标准,再具体对夏季绿茶所表现出来的滋味进行有效的分析。以求能够全面探讨杀青方式对夏季绿茶化学成分和滋味品质的影响。  关键词:杀青方式;夏季绿茶;化学成分;滋味品质  安徽、浙江和
这可爱的老头,从不认为自己是老年人,他说自己的年龄要从60岁清零,所以他是16岁。  “爷爷,您今年几岁?”一天,我听到7岁的侄子问我爸。  “嘿嘿,爷爷今年16岁。”我爸沉吟了一下,回答说。  我一听,懵了!什么状况?他连自己多大年龄都搞不清楚了?我爸生于1937年,世代为农。他通过努力读书,做了一个乡村教书匠。1997年,他退休回家。如今他年过古稀,却耳不聋眼不花,行动自如,精神尚佳。  “爷
摘要:玉米自美洲传入中国后,迅速的在中国大范围的种植开来,同时玉米以其本身耐旱高产的特点,在中国农业种植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然而受到地区地理因素以及栽培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个别地区的玉米栽培技术中存在的极大的问题,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升。可以说玉米的高产与我国粮食供应息息相关,本文就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探究分析,希望对提高玉米产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玉米种植;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具体措施  玉米以
摘要:辣椒是人们饮食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蔬菜之一,在人们日常饮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川菜以及麻辣火锅在全国各地的流行,喜欢吃辣椒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年轻人,几乎顿顿都要吃辣椒。我国辣椒种植地也很多,在四川、贵州、湖南、新疆、河南等很多地方都有辣椒种植。但是在辣椒的种植过程中,辣椒病虫害给辣椒的种植带来了非常大的阻力。辣椒病虫害不仅影响辣椒的生长,对辣椒的质量也有着的直接的影响,因此,辣椒病虫害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由传统农业进入了现代农业,农业生产水平也比以往得到了有效提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也越来越重,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作物产量提高的重要因子。而近年来,由于农民用药不规范,随意增加用药量,又对农产品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如何规范用药,科学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就成为了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发展安
摘要:随着我国各项经济水平的逐渐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市场对于蔬菜种植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蔬菜生产的产业化和标准化成为了必然的发展方向。本文就当前阶段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分析,希望可以为促进蔬菜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一份有力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蔬菜生产;产业化:标准化  一、当前阶段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常见性问题  1.蔬菜产量大幅度增长,经营效益明显
一、精细整地  1.深松耕翻。土壤深耕或深松使土质变松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和保肥供肥能力。连续多年旋耕的麦田,在15厘米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对小麦生长不利,应按照旋耕3年,耕翻或深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