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是指经过精心设计的信息化教学,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围绕着一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一个课堂教学环节进行的简短的教学活动,但是这个过程是完整的。微课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后,将其与教学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新的教学方式。在现在,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已经走进了万千课堂,带给了无数学子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也为更多的老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让老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可能性。所以微课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微课应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价值及策略
数学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而微课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微课的使用。
一、 微课的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鲜明的特点,就是比较好动,坐不住,没办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但是他们的感性思维又比较强,抽象思维就偏弱。而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不太符合小学阶段的孩子的思维特点。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问题。而且微课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成比较直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解决小学生的思维与数学之间的矛盾。
(一)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室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听老师讲,学习过程完全被老师掌控,学生无法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一些重难点,学得快的同学早已经听懂了,学得慢的同学还是云山雾罩,稀里糊涂的。使用微課教学则可以最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因为学生下载微课之后,看几遍,看多快都可以自己决定,听得不太懂就多看几遍,看慢一点,一听就会了,那就看快一点,少看几遍,甚至可以跳过不看。这样学生完全可以掌握学习的节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如果让学生死记概念,学生也可以记住,但是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如果遇到难一些的问题,学生缺少解题思维,仅依靠概念是无法解决大部分的问题的。而且学生也要了解概念的推导过程,才能更加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微课的视频中,可以模拟一个圆柱水桶,将圆柱水桶中的水倒入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水桶中去,正好可以倒满三个同样的圆锥形水桶。这就形象地解释了为什么等底等高的圆锥是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概念的推导过程,还让学生更加清楚概念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
这样的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观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看,让上课时没有掌握的同学进行反复观看,让学生在课后掌握知识点。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上上课进度,防止学生不会的东西越落越多,然后逐渐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本身数学的抽象性就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反,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感兴趣,有很多学生还会产生畏难情绪,就对数学更加不感兴趣了。那么怎么才能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呢,微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微课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视频,里面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把课本上的重难点知识转化成直观的演示,生动的画面,还会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学习中。
比如在教《圆的面积》这一课时,书中给的方法是将一个圆等分,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长方形的面积来求圆的面积。但是书上的内容就是直白地把这一过程画出来,过程简单,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也很难提起探究的兴趣。但是在微课中,将圆等分,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过程变成了动画的形式,而且是一步一步地转化。先是八等分,然后是十六等分,然后逐渐把每个小扇形分的无线小,这样拼出来的图形从平行四边形开始逐渐地向长方形转化。在图上区分长方形与圆的每一部分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个推导过程,如果学生只看课本上的演示和听老师讲,学生就很难理解,学不懂的时候,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微课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微课视频课后还可以继续观看,如果学生有问题,还可以反复看。这样来看微课的使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充满兴趣。
(三)让老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新课标指出:教室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传统的授课模式授课方式单一,无法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人数众多,老师很难在这种条件下实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只能是兼顾大部分学生的水平。这就导致学得快的不耐烦,学得慢的跟不上。如果用微课进行教学,就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对同一个知识点,老师可以制作难度不同的微课,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不同难度的微课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就可以尽可能多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学习《最大公因数》时,老师可以选择制作两个难度不同的微课,一个就用课本上使用的观察比较的方法去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让学生先把每个数的因数写出来,然后再找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这个方法主要是针对基础比较弱,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再制作一个不同的,较难的微课,视频内容除了讲解观察比较法以外,还要讲解教材中“你知道吗”这一部分介绍的方法,就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去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材中常会设计拓展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比较难,无法在课堂上给所有学生讲,又耗时间又不出效果,因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听不懂这一部分的内容。但是如果设计成微课之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相应的微课进行学习,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不耽误好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也不浪费基础薄弱的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老师的教学也可以变得更加灵活,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与培养数学能力。
(四)微课不同阶段的使用
微课具有其特殊的优点,就是方便,不仅仅在課堂上可以使用,在课下或者是课前都是可以使用的。而不同的时间段使用,微课在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同时,可以起到不同的教学作用。
课前预习可以使用微课,老师将课程内容的预习目标,预习提纲以及重难点等内容制作成一节微课,让学生通过微课来进行预习。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重难点的讲解结束之后,老师可以播放关于教学重难点的微课,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帮助基础弱的同学梳理了知识点,还帮助学得快的学生巩固了记忆。在课后同样也是可以使用微课的,除了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的同学可以继续观看视频学习以外,老师还可以针对一个单元的内容制作一个复习微课,或者将一些课后难点,典型例题或者是好用的解题方法做成一个锦集,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用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数学素养。
二、 使用策略
微课虽然方便,可以进行针对性教学,但是在教学中还是要注意使用的方法与策略,不能盲目地大肆使用微课,不分具体的情景与实际随意地去使用微课进行教学。老师要学会选择使用微课的时机,把控使用微课的条件。那么下文将讨论如何更好地使用微课来进行教学。
(一)微课制作
使用微课,就先要制作微课,但是微课的制作不像是平时老师备课,自己就可以独立完成。微课的制作是有着严格的流程的。微课的制作通常是由教研组来统一进行的。从选题、备课、制作课件和录制,都需要教研组共同来完成。微课的时间短,知识点集中,所以在5~10分钟之内,把知识点讲清楚就非常重要。所以这就要求微课的内容必须是全体教师的思想结晶,要体现出全体老师的智慧和优点。这样才能确保微课具有示范性和精确性。对于课件的制作也要精益求精,努力做到生动形象,而且内容连贯还具有启发性。只有好的微课才可以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使用的时间
不是每一节课或者任何知识点都可以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老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情况,去决定要不要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微课,简单的内容使用微课会让学生觉得无聊。对于过于难的内容也不能完全让学生通过微课去学习,一定还是要讲的,可以在讲完之后让学生看一下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如果班级整体学习能力较弱,也不适合频繁地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因为学生能力不够,所以无法自己进行有效的学习,可能就是看了热闹,对于这样的班级来说,老师的引导还是比较重要的。纪律差的班级老师对于微课的使用也要更加谨慎,不然会让微课学习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教学作用。老师要合理地把控使用微课的时机,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去学习微课。
参考文献:
[1]高玮.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3).
[2]葛晓莉.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6).
[3]来超朋.李丽.张云娜.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效果评估[J].考试周刊,2018(37):87.
[4]王安.探究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33):91.
[5]何耀霞.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与建设分析研究[J].中华少年,2018(10):7.
作者简介:
曾丽珠,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
关键词:微课应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价值及策略
数学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而微课就是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微课的使用。
一、 微课的价值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鲜明的特点,就是比较好动,坐不住,没办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但是他们的感性思维又比较强,抽象思维就偏弱。而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不太符合小学阶段的孩子的思维特点。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微课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很好地解决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问题。而且微课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成比较直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解决小学生的思维与数学之间的矛盾。
(一)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室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听老师讲,学习过程完全被老师掌控,学生无法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一些重难点,学得快的同学早已经听懂了,学得慢的同学还是云山雾罩,稀里糊涂的。使用微課教学则可以最大程度上改变这种情况,因为学生下载微课之后,看几遍,看多快都可以自己决定,听得不太懂就多看几遍,看慢一点,一听就会了,那就看快一点,少看几遍,甚至可以跳过不看。这样学生完全可以掌握学习的节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如果让学生死记概念,学生也可以记住,但是这样肯定是不行的,如果遇到难一些的问题,学生缺少解题思维,仅依靠概念是无法解决大部分的问题的。而且学生也要了解概念的推导过程,才能更加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微课的视频中,可以模拟一个圆柱水桶,将圆柱水桶中的水倒入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形水桶中去,正好可以倒满三个同样的圆锥形水桶。这就形象地解释了为什么等底等高的圆锥是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概念的推导过程,还让学生更加清楚概念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
这样的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观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看,让上课时没有掌握的同学进行反复观看,让学生在课后掌握知识点。这样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上上课进度,防止学生不会的东西越落越多,然后逐渐失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本身数学的抽象性就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反,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很难感兴趣,有很多学生还会产生畏难情绪,就对数学更加不感兴趣了。那么怎么才能调动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呢,微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微课将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变成生动形象的视频,里面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把课本上的重难点知识转化成直观的演示,生动的画面,还会配上适当的音乐,让学生沉浸在学习中。
比如在教《圆的面积》这一课时,书中给的方法是将一个圆等分,然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通过长方形的面积来求圆的面积。但是书上的内容就是直白地把这一过程画出来,过程简单,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也很难提起探究的兴趣。但是在微课中,将圆等分,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过程变成了动画的形式,而且是一步一步地转化。先是八等分,然后是十六等分,然后逐渐把每个小扇形分的无线小,这样拼出来的图形从平行四边形开始逐渐地向长方形转化。在图上区分长方形与圆的每一部分的关系,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进而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出圆的面积公式。
这个推导过程,如果学生只看课本上的演示和听老师讲,学生就很难理解,学不懂的时候,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微课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还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微课视频课后还可以继续观看,如果学生有问题,还可以反复看。这样来看微课的使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充满兴趣。
(三)让老师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新课标指出:教室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应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传统的授课模式授课方式单一,无法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人数众多,老师很难在这种条件下实现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只能是兼顾大部分学生的水平。这就导致学得快的不耐烦,学得慢的跟不上。如果用微课进行教学,就可以改善这种情况。对同一个知识点,老师可以制作难度不同的微课,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不同难度的微课进行学习,这样的话就可以尽可能多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学习《最大公因数》时,老师可以选择制作两个难度不同的微课,一个就用课本上使用的观察比较的方法去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让学生先把每个数的因数写出来,然后再找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这个方法主要是针对基础比较弱,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再制作一个不同的,较难的微课,视频内容除了讲解观察比较法以外,还要讲解教材中“你知道吗”这一部分介绍的方法,就是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去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材中常会设计拓展性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比较难,无法在课堂上给所有学生讲,又耗时间又不出效果,因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听不懂这一部分的内容。但是如果设计成微课之后,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相应的微课进行学习,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这样既不耽误好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也不浪费基础薄弱的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老师的教学也可以变得更加灵活,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和分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与培养数学能力。
(四)微课不同阶段的使用
微课具有其特殊的优点,就是方便,不仅仅在課堂上可以使用,在课下或者是课前都是可以使用的。而不同的时间段使用,微课在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同时,可以起到不同的教学作用。
课前预习可以使用微课,老师将课程内容的预习目标,预习提纲以及重难点等内容制作成一节微课,让学生通过微课来进行预习。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于重难点的讲解结束之后,老师可以播放关于教学重难点的微课,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帮助基础弱的同学梳理了知识点,还帮助学得快的学生巩固了记忆。在课后同样也是可以使用微课的,除了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的同学可以继续观看视频学习以外,老师还可以针对一个单元的内容制作一个复习微课,或者将一些课后难点,典型例题或者是好用的解题方法做成一个锦集,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用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数学素养。
二、 使用策略
微课虽然方便,可以进行针对性教学,但是在教学中还是要注意使用的方法与策略,不能盲目地大肆使用微课,不分具体的情景与实际随意地去使用微课进行教学。老师要学会选择使用微课的时机,把控使用微课的条件。那么下文将讨论如何更好地使用微课来进行教学。
(一)微课制作
使用微课,就先要制作微课,但是微课的制作不像是平时老师备课,自己就可以独立完成。微课的制作是有着严格的流程的。微课的制作通常是由教研组来统一进行的。从选题、备课、制作课件和录制,都需要教研组共同来完成。微课的时间短,知识点集中,所以在5~10分钟之内,把知识点讲清楚就非常重要。所以这就要求微课的内容必须是全体教师的思想结晶,要体现出全体老师的智慧和优点。这样才能确保微课具有示范性和精确性。对于课件的制作也要精益求精,努力做到生动形象,而且内容连贯还具有启发性。只有好的微课才可以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二)使用的时间
不是每一节课或者任何知识点都可以使用微课进行教学的,老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情况,去决定要不要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对于比较简单的内容就没有必要使用微课,简单的内容使用微课会让学生觉得无聊。对于过于难的内容也不能完全让学生通过微课去学习,一定还是要讲的,可以在讲完之后让学生看一下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如果班级整体学习能力较弱,也不适合频繁地使用微课进行教学,因为学生能力不够,所以无法自己进行有效的学习,可能就是看了热闹,对于这样的班级来说,老师的引导还是比较重要的。纪律差的班级老师对于微课的使用也要更加谨慎,不然会让微课学习流于形式,无法起到教学作用。老师要合理地把控使用微课的时机,让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去学习微课。
参考文献:
[1]高玮.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3).
[2]葛晓莉.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6).
[3]来超朋.李丽.张云娜.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效果评估[J].考试周刊,2018(37):87.
[4]王安.探究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33):91.
[5]何耀霞.小学数学微课的应用与建设分析研究[J].中华少年,2018(10):7.
作者简介:
曾丽珠,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