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古今中外领导用人的比较,从吸引人才、凝聚人才、善用人才和培养人才几个方面来阐述领导活动的用人艺术,从而揭示领导用人的本质。
关键词: 用人; 吸附力; 战斗力; 持久力
一、领导过程的关键在于用人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是与地位、权利、能力以及拥有影响力的特殊角色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带领他人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领导在群体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因为他始终是一种走在组织前面的引导力量,它决定着目标的发展和变革。有人说:“领导是第二生产力。”因为它虽不像科学技术那样直接创造财富,但是它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和和互动,使之成为组织目标实现的直接动力。这里的各种资源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因为人是唯一一种能够扩大资源的资源,而领导活动的主要对象就是人,人一旦能得到有效地组合和利用,它就会实现原有资源的增值。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领导是第二生产力”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显示出领导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从领导的含义可以得知,领导是一种依靠别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特殊活动,即就是领导与组织之间具有间接性,那直接性就应该体现在领导与下属之间,由此可见,组织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在于下属,而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能有效发挥关键又在于领导的用人。用人是领导活动艺术化的重要特征,它也是一个领导是否高效的重要衡量标准。一个不懂得用人的领导要想成为好领导是难以想象的。用人的前提是识人断人,用人的目标是通过激励、动员等手段来达到组织目标实现途径的最优化。用人也是一种技巧,古今中外,大凡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都是一个用人专家,他(她)能准确判断下属的需要,从而去满足需要来激发下属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目标,方才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二、领导用人的“四力”
(一)改革最显吸附力
如上文所述,用人是领导活动艺术化的重要标志,是领导成败的关键,也是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的主要预测器。用人的前提是识人断人,即就是识别人才、善用人才。一般而言,人才不会在自己的身上标明“我是人才”等字样,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伯乐的眼光去洞察、挖掘人才。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从制度体制、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去建立一套完整的识才机制和理念,敢于破除一些腐朽、过时的体制观念来吸附人才,这就是改革。
1、制度体制的变革
所谓制度、体制的变革就是改变原有腐朽落后的用人制度,使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合理利用。从古至今,这种敢于革除旧制的壮举不为罕见,三国时期曹操的吏制革新就为一例。汉末,政治上包括用人制度走向了腐朽,曹操对此看得真切,痛至其深,为此,自他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便抱定了“任天下人之智力”的决心,冲破阻力,一步步地推开了改革吏制的方针,先后下达了三次“求贤令”。很快,曹营里便出现了文有谋臣、武有猛将的良好局面。重要谋士如荀或、郭嘉、司马懿,著名武将有许诸、徐晃等,文武兼备的有乐进、李典等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人才群体,在天下三分中取得了有其二的版图。又如新中国自成立初期,我国的政治体制包括人事制度也一度陷入僵硬的状态而无法适应快速的市场经济发展。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做出了许多改革措施。比如干部实行功绩制,用人注重知识、专业等等,这就为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它势必纠正和改善政府与人才、人才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改革,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积极为国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2、思想观念的变革
社会始终在不停地发展,这客观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得人才者得天下,三人揽才各具特色。其中孙权用人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不拘年龄格,重用青年将领。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大败曹操。再如二战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做出了一条震动朝野的决策,就是破格提升了陆军准将乔治马歇尔为美军总参谋长。由于当时的美军军事人才平均年龄总体偏高,马歇尔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破格提升4088名年轻军官,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肯尼、斯巴兹、巴顿等人,这些人在二战中屡建战功,用事实证明了他们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因此,罗斯福打破年龄、资格的旧观念来选用人才不能不算是成功的一着。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有了这一理念的转变,势必促进大中国各领域人才并起的良好局面。
3、工作方式的变革
所谓工作方式的变革,指的是现代领导者领导下的用人机构,在工作方式上主要依靠经验向主要依靠科学的转化。首先,我们广大的人事工作者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在人才选用过程中,主要是靠经验,着重强调用伯乐的眼光去相马,这不完全准确,用人机构应该转变工作方式,用科学的手段来选拔人才,通过民主、通过竞争来发掘任用人才,由伯乐相马逐渐转变成赛马而不相马,其次,我国长期存在用人机构本身在知识结构上并不科学这种现象,要促进工作方式的变革,实现用人机构的科学化,必须改变组织人事部门的知识结构,要大力吸收数学、计算机、心理学、管理学等各学科各领域的人才来工作,改革传统的一切靠政治的工作方式来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只有人才工作做好了,发掘、选用、使用、管理才会科学化,更富有活力。
(二)核心最显凝聚力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说明,凡干成大事业者,必有一个各类人才组成的志同道合、坚不可摧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主要是相对领导者而言的,领导者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体现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核心凝聚力。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也就是说有作为的人愿不愿意为某个国家为某个集团效力,往往看这个国家,这个集团的领袖的素质高不高,团不团结,凝聚力强不强,也要看这些领袖们的个人影响力以及用人是否得当,是否唯贤。回翻历史长页,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核心集团比比皆是。汉高祖刘帮在个人武艺,统帅的兵力方面均不及西楚霸王项羽,两雄混战5年,最终为刘邦夺得天下,究其原因,虽有种种,但刘邦的核心作用,善用人才正是其关键的一条。三国历史上的蜀国也正是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结成核心的产物。刘备深结仁义,得名将关羽、张飞;他雄才大度,真情真挚,得诸葛亮此奇才,使得蜀国屡战屡胜,由弱到强,最后鼎足一方。
其次,领导的核心作用也体现在领导与群众之间。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归心,必成大业。自古以来,凡成就大事者,无不侧重于民心的归附,善于凝聚民心,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汉高祖刘邦爱民如子,善待民众,占据了“人和”,成就了大业。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帮助民众打土豪,分田地,把军队建设成为人民的队伍,军民一家,如鱼如水,使人民紧紧地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共产党为核心。
由此可见,领导的核心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是巨大的,是绝不容忽视的。领导者的核心是在与下属、与民众中体现出来的,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也客观要求现行领导者注意培养自己的核心作用,那就是要推诚至下,肝胆相照,用人为贤,扬长避短,同时也要注意以人为本,人心向背,以德治国。
(三)信赖最具战斗力
自古自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会出现一些人在核心领导下尽心竭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而且全是出于由衷自愿。那是什么东西能让他们激发出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呢?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体会到了上级对他们的高度信赖和尊重。首先,是相信下级,敢于让下级直言。其次,领导要敢于深刻自责,即自我批评。人无完人,领导也不是神,他也会不慎犯错误,此时的领导更应该广泛听取下级的意见,充分信赖下级,让下级指出自己的错误并深刻反省。再次,信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敢于放权、放手,用人不疑,任之而专,用人贵在得当,去疑。
显然,一个人才,一方面在承担责任,而一方面又得不到领导的信赖,受到领导的怀疑,其心境如何,干劲怎样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信赖是上级激发下级战斗力的有力手段,它也是我国古代总结、流传下来的用人原则,对现行的各领域领导者都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四)用养并重突出持久力
人才使用是一个才能输出过程,任何一种系统,如果只有输出而没有输入,这个系统将无法持续,不能持久。人才才能的发挥就是一个大系统。要保持正常的运转,必须重视人才的才能输入,具体来讲就是知识学习,业务技能提高,学术深造等。有人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或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已不需要再学习,然而,在这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任何一个人在学校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不过是一生所需知识的10%,其余90%的知识还有待在工作中获取。“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已经成为每一个不甘落后者必须进行的知识输入活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源源不断地输入我们的才能,报效国家。古语道:“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因此,为了使人才持续地国家为集体做出贡献。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把人才培养重视起来,大胆地起用人才,多方面地培养人才,使人才在整个目标实现过程中充满活力,永葆生机。
三、结论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力量,它也被历朝历代各级领导所重视。我们的古人在具体的历史活动中的确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用人经验,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但是我们也得充分认识到古人用人的局限性,这也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用人理念应该是更为丰富和深刻,这就客观要求现行的领导者在借鉴古人优秀的用人技巧的同时,也要富有创新精神,使之与实践相吻合,而且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等新的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优化利用,大胆地改革一切不利于人才选用的制度,观念及工作方式,使各位领导在核心中团结人才,凝聚人才,善用人才,运用各种手段使各类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地积累和深化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国为民做出积极贡献。当然,理论上应该这样的,这就需要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都来积极致力于新的探索和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齐永钦.领导科学案例选[K].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2]钱学森.现代领导科学于艺术[M]总参谋部、宣传部、政治部编,1985.
[3]董书城.中国帝王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4]冯世斌.三国用人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关键词: 用人; 吸附力; 战斗力; 持久力
一、领导过程的关键在于用人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是与地位、权利、能力以及拥有影响力的特殊角色联系在一起的。因此,领导就是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在特定的结构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动员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带领他人实现群体目标的过程。领导在群体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因为他始终是一种走在组织前面的引导力量,它决定着目标的发展和变革。有人说:“领导是第二生产力。”因为它虽不像科学技术那样直接创造财富,但是它可以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和和互动,使之成为组织目标实现的直接动力。这里的各种资源中尤为重要的就是人力资源,因为人是唯一一种能够扩大资源的资源,而领导活动的主要对象就是人,人一旦能得到有效地组合和利用,它就会实现原有资源的增值。从这个层面上来讲,“领导是第二生产力”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同时也显示出领导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生产力,对社会的发展尤为重要。从领导的含义可以得知,领导是一种依靠别人来实现组织目标的特殊活动,即就是领导与组织之间具有间接性,那直接性就应该体现在领导与下属之间,由此可见,组织目标是否实现的关键在于下属,而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能有效发挥关键又在于领导的用人。用人是领导活动艺术化的重要特征,它也是一个领导是否高效的重要衡量标准。一个不懂得用人的领导要想成为好领导是难以想象的。用人的前提是识人断人,用人的目标是通过激励、动员等手段来达到组织目标实现途径的最优化。用人也是一种技巧,古今中外,大凡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都是一个用人专家,他(她)能准确判断下属的需要,从而去满足需要来激发下属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目标,方才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二、领导用人的“四力”
(一)改革最显吸附力
如上文所述,用人是领导活动艺术化的重要标志,是领导成败的关键,也是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的主要预测器。用人的前提是识人断人,即就是识别人才、善用人才。一般而言,人才不会在自己的身上标明“我是人才”等字样,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伯乐的眼光去洞察、挖掘人才。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从制度体制、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方面去建立一套完整的识才机制和理念,敢于破除一些腐朽、过时的体制观念来吸附人才,这就是改革。
1、制度体制的变革
所谓制度、体制的变革就是改变原有腐朽落后的用人制度,使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合理利用。从古至今,这种敢于革除旧制的壮举不为罕见,三国时期曹操的吏制革新就为一例。汉末,政治上包括用人制度走向了腐朽,曹操对此看得真切,痛至其深,为此,自他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便抱定了“任天下人之智力”的决心,冲破阻力,一步步地推开了改革吏制的方针,先后下达了三次“求贤令”。很快,曹营里便出现了文有谋臣、武有猛将的良好局面。重要谋士如荀或、郭嘉、司马懿,著名武将有许诸、徐晃等,文武兼备的有乐进、李典等人,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人才群体,在天下三分中取得了有其二的版图。又如新中国自成立初期,我国的政治体制包括人事制度也一度陷入僵硬的状态而无法适应快速的市场经济发展。为此,党和政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做出了许多改革措施。比如干部实行功绩制,用人注重知识、专业等等,这就为我国的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它势必纠正和改善政府与人才、人才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改革,人才得以脱颖而出,积极为国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
2、思想观念的变革
社会始终在不停地发展,这客观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得人才者得天下,三人揽才各具特色。其中孙权用人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不拘年龄格,重用青年将领。著名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大败曹操。再如二战爆发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做出了一条震动朝野的决策,就是破格提升了陆军准将乔治马歇尔为美军总参谋长。由于当时的美军军事人才平均年龄总体偏高,马歇尔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破格提升4088名年轻军官,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肯尼、斯巴兹、巴顿等人,这些人在二战中屡建战功,用事实证明了他们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军事人才。因此,罗斯福打破年龄、资格的旧观念来选用人才不能不算是成功的一着。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有了这一理念的转变,势必促进大中国各领域人才并起的良好局面。
3、工作方式的变革
所谓工作方式的变革,指的是现代领导者领导下的用人机构,在工作方式上主要依靠经验向主要依靠科学的转化。首先,我们广大的人事工作者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在人才选用过程中,主要是靠经验,着重强调用伯乐的眼光去相马,这不完全准确,用人机构应该转变工作方式,用科学的手段来选拔人才,通过民主、通过竞争来发掘任用人才,由伯乐相马逐渐转变成赛马而不相马,其次,我国长期存在用人机构本身在知识结构上并不科学这种现象,要促进工作方式的变革,实现用人机构的科学化,必须改变组织人事部门的知识结构,要大力吸收数学、计算机、心理学、管理学等各学科各领域的人才来工作,改革传统的一切靠政治的工作方式来做好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只有人才工作做好了,发掘、选用、使用、管理才会科学化,更富有活力。
(二)核心最显凝聚力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这说明,凡干成大事业者,必有一个各类人才组成的志同道合、坚不可摧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主要是相对领导者而言的,领导者的核心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体现领导与下属之间的核心凝聚力。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也就是说有作为的人愿不愿意为某个国家为某个集团效力,往往看这个国家,这个集团的领袖的素质高不高,团不团结,凝聚力强不强,也要看这些领袖们的个人影响力以及用人是否得当,是否唯贤。回翻历史长页,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核心集团比比皆是。汉高祖刘帮在个人武艺,统帅的兵力方面均不及西楚霸王项羽,两雄混战5年,最终为刘邦夺得天下,究其原因,虽有种种,但刘邦的核心作用,善用人才正是其关键的一条。三国历史上的蜀国也正是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结成核心的产物。刘备深结仁义,得名将关羽、张飞;他雄才大度,真情真挚,得诸葛亮此奇才,使得蜀国屡战屡胜,由弱到强,最后鼎足一方。
其次,领导的核心作用也体现在领导与群众之间。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归心,必成大业。自古以来,凡成就大事者,无不侧重于民心的归附,善于凝聚民心,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汉高祖刘邦爱民如子,善待民众,占据了“人和”,成就了大业。新中国建立前,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帮助民众打土豪,分田地,把军队建设成为人民的队伍,军民一家,如鱼如水,使人民紧紧地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以共产党为核心。
由此可见,领导的核心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是巨大的,是绝不容忽视的。领导者的核心是在与下属、与民众中体现出来的,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也客观要求现行领导者注意培养自己的核心作用,那就是要推诚至下,肝胆相照,用人为贤,扬长避短,同时也要注意以人为本,人心向背,以德治国。
(三)信赖最具战斗力
自古自今,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会出现一些人在核心领导下尽心竭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而且全是出于由衷自愿。那是什么东西能让他们激发出如此强悍的战斗力呢?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体会到了上级对他们的高度信赖和尊重。首先,是相信下级,敢于让下级直言。其次,领导要敢于深刻自责,即自我批评。人无完人,领导也不是神,他也会不慎犯错误,此时的领导更应该广泛听取下级的意见,充分信赖下级,让下级指出自己的错误并深刻反省。再次,信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敢于放权、放手,用人不疑,任之而专,用人贵在得当,去疑。
显然,一个人才,一方面在承担责任,而一方面又得不到领导的信赖,受到领导的怀疑,其心境如何,干劲怎样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信赖是上级激发下级战斗力的有力手段,它也是我国古代总结、流传下来的用人原则,对现行的各领域领导者都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四)用养并重突出持久力
人才使用是一个才能输出过程,任何一种系统,如果只有输出而没有输入,这个系统将无法持续,不能持久。人才才能的发挥就是一个大系统。要保持正常的运转,必须重视人才的才能输入,具体来讲就是知识学习,业务技能提高,学术深造等。有人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或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已不需要再学习,然而,在这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任何一个人在学校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不过是一生所需知识的10%,其余90%的知识还有待在工作中获取。“继续教育”“终生教育”已经成为每一个不甘落后者必须进行的知识输入活动,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源源不断地输入我们的才能,报效国家。古语道:“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因此,为了使人才持续地国家为集体做出贡献。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把人才培养重视起来,大胆地起用人才,多方面地培养人才,使人才在整个目标实现过程中充满活力,永葆生机。
三、结论
自古以来,人才都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力量,它也被历朝历代各级领导所重视。我们的古人在具体的历史活动中的确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用人经验,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但是我们也得充分认识到古人用人的局限性,这也是由当时的历史环境所造成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用人理念应该是更为丰富和深刻,这就客观要求现行的领导者在借鉴古人优秀的用人技巧的同时,也要富有创新精神,使之与实践相吻合,而且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等新的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优化利用,大胆地改革一切不利于人才选用的制度,观念及工作方式,使各位领导在核心中团结人才,凝聚人才,善用人才,运用各种手段使各类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地积累和深化自己的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国为民做出积极贡献。当然,理论上应该这样的,这就需要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都来积极致力于新的探索和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齐永钦.领导科学案例选[K].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2]钱学森.现代领导科学于艺术[M]总参谋部、宣传部、政治部编,1985.
[3]董书城.中国帝王术[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4]冯世斌.三国用人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