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月英:山花中最香的那一支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awei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
  36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
  36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
  她的心中始终秉持一个目标,就是用心呵护每一个山村孩子的梦想。
  她,就是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
  山村讲台,用守望践行承诺
  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19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200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白洋,她发现这里的条件比想象中还要艰苦。学校地处江西省奉新县和靖安县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要20多里地,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但过了一年又一年,乡亲们不但看到支月英坚持了下来,还看到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一个个送孩子回家,像自己亲人一般对待。于是乡亲们议论开了:“这位老师靠得住,肯定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不同声音,“莫想啊,顶多再过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老师啊!”冬去春来,寒来暑往。这位外乡的女教师,用自己35年的倾心守望,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成为深山乡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师。
  孱弱身躯,为贫瘠山村撑起绿色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认识大千世界。贫穷的山村并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显落后,但艰苦的条件并没有难倒支月英。刚参加工作时,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不让孩子上学,支月英经常为学生垫付学费,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劝她赶紧离开,她总是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后来,支月英被任命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担教育教学任务,还要做好教学点的管理服务工作。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20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对母亲说:“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母亲心疼地说:“你就净说好的!”她只是望着母亲笑。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更愿意把爱意播撒在这青山绿水,让这份爱生根发芽,承载起贫瘠山村的绿色希望。
  忘记自我,彰显教师本色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支月英除了自学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总结出适合乡村教学点的动静搭配教学法。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月英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正常。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并马上进行了手术。住院的几天,她心里一直惦记着她的学生。刚刚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学校。
  2012年暑假,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教育部门决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乡亲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她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扎根山村,从“支姐姐”到“支妈妈”
  支月英现已年过半百,当乡亲们问她:“支老师,你退休后我们还请你继续到这任教。”她感动地回答:“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支月英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支月英常说:自己虽然没有别墅,没有汽车,但她感到自己心底比千万富翁还舒坦。当在千里之外创业的学子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才是人生最美的享受,才是青春奉献的美好报偿!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支老师虽然因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她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学平凡工作了36个春秋。支月英老師的事迹感动着大家,她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省师德标兵、“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
  她是大山的女儿,像一支燃烧的蜡烛,闪耀着灿烂的光辉,照亮了深山娃儿的梦想,她和千千万万山村教师一道,正努力实践着中国山村的教育梦。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期刊
本文就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做了有益的探讨,诸如:树立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健康意识与参与意识培养;重视体育的环境建设;实行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针对专业体能要求进行体育
葛大爷有一只鸟,是一只百灵,有标志性的鸡冠羽毛.根根直立向后微曲,像一只只会开屏的孔雀,甚至会错以为这是只微型凤凰.起码葛大爷是这样想的.每天清晨,他都会带着那高贵豪华
期刊
那天,一位矮小的男孩子走進办公室,低着头站在张老师的办公桌前。  “王星呀,社会、政府和老师这么关心爱护你,你却做出这样的事,你这娃儿也太不争气了。”班主任张老师有点恨铁不成钢。  前几天王星偷偷地“拿”了家里三百多元钱,泡在网吧三天三夜,“玩”得一干二净。王星并非富二代,他的命运多舛:8岁的时候,在外打工的父母乘坐同事的摩托车不幸坠崖,车毁人亡。他只好与六十多岁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虽然政府把
期刊
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中草药和抗生素治疗158例病毒性肺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中西药治疗组158例,治愈151例,治愈率96%;抗生素对照组158例,治愈130例,治愈率82%。经统计学处理P<0.05,但其症状及体征的改善,均明显优
母亲是湖南常德人。在她的记忆里,嘎公(常德话,外公)余钦翼是个能干的人,在常德的博物馆里也有对他的介绍。  余钦翼,字葵生,1872年出生于湖南武陵(今常德市)草坪镇夹岩嘴。年轻时家里很穷,但酷爱读书,英俊倜傥,心怀壮志,偶然的机会结识了维新派人物熊希龄,并且为他所赏识。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外公第一次和老乡去北京,被引见拜访了庆亲王奕劻,奕劻觉得他谈吐有物,文质彬彬。时值康有为、梁启超
新课标的出台正热切呼唤新课堂的亮相。“学为主”已成为21世纪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特征。因此,教师设计和制作历史课件时应该结合新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以人为本,关爱
《史记》写到的最早的统治者,是黄帝。按古时候的说法,他之所以能当一号人物,是因为他是神之子,“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所以,他以一己之力,建立了各种官制,对天地万物都进行了教化和改造,让东方的人类走出了蒙昧。黄帝是一个全能的人,他几乎发明了我们人类早期的所有东西:历法、种植、房屋、纺织、车马,等等。  幸亏司马迁是个实在人,他没有渲染那些传说,只是平实地记录了当时人们传
期刊
临死前,我记起了自己年少时听过的一个叙利亚神话故事.一个独居老人,一天半夜醒来,从床上起来倒了杯水喝.当他把杯子往茶几上放时,发现原本摆在那里的蜡烛不见了.去哪里了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