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幼儿游戏活动中的矛盾冲突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hj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儿童喜爱游戏,乐于游戏。但是,当游戏活动产生后,幼儿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认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但如果冲突太多,又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心理障碍。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冲突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为了避免冲突而将幼儿放在温室中,关键在于要解决冲突。
  那么,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矛盾冲突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给幼儿解决矛盾冲突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幼儿教师在管理幼儿冲突时,要在应对冲突的方法上给予幼儿以指导,通过一些课程和活动让幼儿学习怎样解决冲突,以发展幼儿应对冲突的能力。教幼儿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其情绪和行为,同样是培养幼儿应对和解决冲突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可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帮助幼儿建立内在控制和调节能力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也能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冲突。
  
  二、适当的放手、“袖手旁观”,让幼儿自行解决矛盾冲突
  
  一般的打打闹闹推推搡搡不会引起伤害,也不需要大人的干涉。不必要的插手只会剥夺孩子获取宝贵社交经验的机会。在这种无害的推搡中,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人际关系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和平相处、出现问题时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孩子之间有矛盾,你可以示范给他们如何协商和谦让。比如,如果两个人争夺一辆小卡车,你可以再拿一辆来,让两个人都高兴。要是孩子们拒绝退让,你可以施加规则:“要是你们不轮流玩,我就把这个玩具拿走。”然后,建议另外一种在成年人监视下的有趣活动。
  
  三、适度的利用“自然后果法”,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解决矛盾冲突
  
  法国教育家卢梭根据自然教育的原理,提出自然后果法,即对儿童的过失,不去责备和惩罚,而利用过失的自然后果,使儿童自食其果,从而促使其反省并改正。在幼儿的矛盾冲突中,适当利用“自然后果法”,使儿童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效果明显。
  区域活动时,乐乐、可可、畅畅都想玩电动车,可只能有一个人操纵遥控器,于是,矛盾自然就发生了。三个人在电动车旁边吵了起来……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们三个就在那里不停的争吵,谁也不让谁,直到活动结束,他们三个谁也没有玩成,最后,一个个扫兴地离开了。其实,孩子们懂得轮流与等待,也明白谦让的道理,但是面对好玩、刺激的电动挖土机,孩子们实在是割舍不下。对于此类事件,我没有急于上前去指手画脚,而是采取“自然后果法”,引导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让幼儿自己体验到没有玩成游戏的不快。由此,在下次游戏中他们便自觉主动的进行轮流等待游戏,因为他们已经亲身体验了没玩成心爱的游戏的伤心与不快。
  实践证明:适度的利用“自然后果法”引导幼儿解决矛盾冲突,比教师象个法官似的去“判决”的方法所产生效果对幼儿的教育影响要深刻的多。
  
  四、适时的运用“事件分析法”,既解决冲突,又使幼儿明辩事理
  
  一天,在“小兔乖乖”的表演游戏中,“兔妈妈”二宝抓住“大灰狼”雨辰,两人表演的正投入的时候,忽然“大灰狼”雨辰奋起反抗,把“兔妈妈”二宝推倒在地,接着“兔妈妈”二宝也愤起拼搏,两个人撕打在一起。我见没有一点缓和的余地,立刻上前制止了他们的行为。待他们情绪平静后,我同他俩进行了谈话,才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原来是“兔妈妈”二宝把“大灰狼”雨辰的胳膊弄疼了,所以雨辰才推倒了二宝。最终,在我的劝解下,两人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手拉手又成了一对好朋友。
  实践证明,适时的运用“事件分析法”,既能解决幼儿与同伴的冲突,又能让幼儿深刻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五、偶尔运用“体验迁移法”,让幼儿在内省中解决冲突
  
  在“猫和老鼠”的表演游戏中,突然,“猫司令”刚刚扭住了“大老鼠”磊磊的胳膊,磊磊猛地一脚后踢在刚刚的膝盖上,刚刚痛地叫了一声,更是使劲地扭住磊磊不放,两人撕打了起来。我见他们越闹越凶,便上前制止了他们的行为。
  在幼儿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尤其是即将威胁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时,教师应予以调解,可采用“体验迁移法”,即让幼儿以同伴的身份体验他施加于同伴身上的行为,感受该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从而刺激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进而明辨是非。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帮助幼儿解决矛盾冲突,就要教会幼儿学会避免、解决矛盾冲突。我们教师要尽量地引导幼儿宽容待人,理解他人,爱别人。因为:播下一种思想,就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永恒的命运。
  
  参考文献:
   [1]赵金霞 , 王美芳 .4~6 岁儿童人际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 . 2006,(12):9~11
   [2]黄小莲 . 攻击与被攻击幼儿教育策略浅释 . 学前教育研究 , 2006,(6):11~14
   [3]胥兴春 . 应对幼儿冲突的策略与技术 . 学前教育研究 , 2006,(6):9~10
   [4]孙华平,张文新 . 儿童之间的冲突行为及其心理价值 .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1995 ,( 4 )
其他文献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1.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
期刊
不少学生反映 中学思想政治课枯燥无味,课堂上老师照本宣科,同学们读读背背,甚至认为所学到的知识,于自己于社会没有多大用处,从而挫伤了学习积极性。那么,如何上好思想政治课呢?我认为,除了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    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多思善疑、情绪容易波动的特点。在这一年龄阶段,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抽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
期刊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就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近几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数学教学的程度仍然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探讨如何切实提高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1、深刻领会新教材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
期刊
美丽的梦  和美丽的诗一样  都是  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  最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  喜欢在幽幽  的空谷听回音  能体会到花开花谢的美好  于是你才能进入生活的大门  教学语言的风格美,就是不同个性的教师在教学的具体情境中,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语言进行别具一格的创新运用所表现出来的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的语言格调。它既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又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结
期刊
摘要:当今中国, 有偿新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痼疾。本文从有偿新闻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出发,从宏观环境、新闻工作者素质和新闻法规管理三个方面分析有偿新闻出现的原因,着重在新闻卷入商业行为、违法行为、司法审判和广告四个层面上提出法律应该加强管理的系统化,从而遏制有偿新闻现象的继续蔓延。  关键词:有偿新闻原因 法律    继2003年山西繁峙矿难中记者受贿的事件之后,事隔5年,山西霍宝干河煤矿事故发生时,又
期刊
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人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
期刊
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随着多媒体和网络的普及,网络在教育中的运用应运而生,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促使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这就决定了现代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而教育的开放性又体现在教育内容的开放、教育空间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和思维训练的开放上。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
期刊
自我县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做为一名教育前线的教师,确实感受到了新事物带来的巨大变化,就语文学科来看,各位教师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在语文课堂上出现了:音乐、书画、舞蹈、课件,手脚并用,花样繁多,让人目不暇接;还有的用大量时间,让学生谈对某一品德与价值观的认识与理解;甚至无限度地超越文本;无价值地讨论……。这些现象就其表象看,似乎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究其实质,这些语文课堂完全抛开了
期刊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