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儿童喜爱游戏,乐于游戏。但是,当游戏活动产生后,幼儿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认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但如果冲突太多,又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心理障碍。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冲突既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为了避免冲突而将幼儿放在温室中,关键在于要解决冲突。
那么,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矛盾冲突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给幼儿解决矛盾冲突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幼儿教师在管理幼儿冲突时,要在应对冲突的方法上给予幼儿以指导,通过一些课程和活动让幼儿学习怎样解决冲突,以发展幼儿应对冲突的能力。教幼儿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其情绪和行为,同样是培养幼儿应对和解决冲突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可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帮助幼儿建立内在控制和调节能力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也能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冲突。
二、适当的放手、“袖手旁观”,让幼儿自行解决矛盾冲突
一般的打打闹闹推推搡搡不会引起伤害,也不需要大人的干涉。不必要的插手只会剥夺孩子获取宝贵社交经验的机会。在这种无害的推搡中,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人际关系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和平相处、出现问题时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孩子之间有矛盾,你可以示范给他们如何协商和谦让。比如,如果两个人争夺一辆小卡车,你可以再拿一辆来,让两个人都高兴。要是孩子们拒绝退让,你可以施加规则:“要是你们不轮流玩,我就把这个玩具拿走。”然后,建议另外一种在成年人监视下的有趣活动。
三、适度的利用“自然后果法”,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解决矛盾冲突
法国教育家卢梭根据自然教育的原理,提出自然后果法,即对儿童的过失,不去责备和惩罚,而利用过失的自然后果,使儿童自食其果,从而促使其反省并改正。在幼儿的矛盾冲突中,适当利用“自然后果法”,使儿童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效果明显。
区域活动时,乐乐、可可、畅畅都想玩电动车,可只能有一个人操纵遥控器,于是,矛盾自然就发生了。三个人在电动车旁边吵了起来……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们三个就在那里不停的争吵,谁也不让谁,直到活动结束,他们三个谁也没有玩成,最后,一个个扫兴地离开了。其实,孩子们懂得轮流与等待,也明白谦让的道理,但是面对好玩、刺激的电动挖土机,孩子们实在是割舍不下。对于此类事件,我没有急于上前去指手画脚,而是采取“自然后果法”,引导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让幼儿自己体验到没有玩成游戏的不快。由此,在下次游戏中他们便自觉主动的进行轮流等待游戏,因为他们已经亲身体验了没玩成心爱的游戏的伤心与不快。
实践证明:适度的利用“自然后果法”引导幼儿解决矛盾冲突,比教师象个法官似的去“判决”的方法所产生效果对幼儿的教育影响要深刻的多。
四、适时的运用“事件分析法”,既解决冲突,又使幼儿明辩事理
一天,在“小兔乖乖”的表演游戏中,“兔妈妈”二宝抓住“大灰狼”雨辰,两人表演的正投入的时候,忽然“大灰狼”雨辰奋起反抗,把“兔妈妈”二宝推倒在地,接着“兔妈妈”二宝也愤起拼搏,两个人撕打在一起。我见没有一点缓和的余地,立刻上前制止了他们的行为。待他们情绪平静后,我同他俩进行了谈话,才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原来是“兔妈妈”二宝把“大灰狼”雨辰的胳膊弄疼了,所以雨辰才推倒了二宝。最终,在我的劝解下,两人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手拉手又成了一对好朋友。
实践证明,适时的运用“事件分析法”,既能解决幼儿与同伴的冲突,又能让幼儿深刻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五、偶尔运用“体验迁移法”,让幼儿在内省中解决冲突
在“猫和老鼠”的表演游戏中,突然,“猫司令”刚刚扭住了“大老鼠”磊磊的胳膊,磊磊猛地一脚后踢在刚刚的膝盖上,刚刚痛地叫了一声,更是使劲地扭住磊磊不放,两人撕打了起来。我见他们越闹越凶,便上前制止了他们的行为。
在幼儿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尤其是即将威胁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时,教师应予以调解,可采用“体验迁移法”,即让幼儿以同伴的身份体验他施加于同伴身上的行为,感受该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从而刺激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进而明辨是非。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帮助幼儿解决矛盾冲突,就要教会幼儿学会避免、解决矛盾冲突。我们教师要尽量地引导幼儿宽容待人,理解他人,爱别人。因为:播下一种思想,就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永恒的命运。
参考文献:
[1]赵金霞 , 王美芳 .4~6 岁儿童人际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 . 2006,(12):9~11
[2]黄小莲 . 攻击与被攻击幼儿教育策略浅释 . 学前教育研究 , 2006,(6):11~14
[3]胥兴春 . 应对幼儿冲突的策略与技术 . 学前教育研究 , 2006,(6):9~10
[4]孙华平,张文新 . 儿童之间的冲突行为及其心理价值 .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1995 ,( 4 )
那么,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矛盾冲突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给幼儿解决矛盾冲突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幼儿教师在管理幼儿冲突时,要在应对冲突的方法上给予幼儿以指导,通过一些课程和活动让幼儿学习怎样解决冲突,以发展幼儿应对冲突的能力。教幼儿学习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其情绪和行为,同样是培养幼儿应对和解决冲突能力的有效方法。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可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帮助幼儿建立内在控制和调节能力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这些技能的熟练运用,可以使幼儿避免一些冲突,也能使他们自己尝试解决冲突。
二、适当的放手、“袖手旁观”,让幼儿自行解决矛盾冲突
一般的打打闹闹推推搡搡不会引起伤害,也不需要大人的干涉。不必要的插手只会剥夺孩子获取宝贵社交经验的机会。在这种无害的推搡中,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人际关系是怎么回事、怎样才能和平相处、出现问题时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如果孩子之间有矛盾,你可以示范给他们如何协商和谦让。比如,如果两个人争夺一辆小卡车,你可以再拿一辆来,让两个人都高兴。要是孩子们拒绝退让,你可以施加规则:“要是你们不轮流玩,我就把这个玩具拿走。”然后,建议另外一种在成年人监视下的有趣活动。
三、适度的利用“自然后果法”,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解决矛盾冲突
法国教育家卢梭根据自然教育的原理,提出自然后果法,即对儿童的过失,不去责备和惩罚,而利用过失的自然后果,使儿童自食其果,从而促使其反省并改正。在幼儿的矛盾冲突中,适当利用“自然后果法”,使儿童明白其危害,并下决心不再重犯,效果明显。
区域活动时,乐乐、可可、畅畅都想玩电动车,可只能有一个人操纵遥控器,于是,矛盾自然就发生了。三个人在电动车旁边吵了起来……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们三个就在那里不停的争吵,谁也不让谁,直到活动结束,他们三个谁也没有玩成,最后,一个个扫兴地离开了。其实,孩子们懂得轮流与等待,也明白谦让的道理,但是面对好玩、刺激的电动挖土机,孩子们实在是割舍不下。对于此类事件,我没有急于上前去指手画脚,而是采取“自然后果法”,引导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让幼儿自己体验到没有玩成游戏的不快。由此,在下次游戏中他们便自觉主动的进行轮流等待游戏,因为他们已经亲身体验了没玩成心爱的游戏的伤心与不快。
实践证明:适度的利用“自然后果法”引导幼儿解决矛盾冲突,比教师象个法官似的去“判决”的方法所产生效果对幼儿的教育影响要深刻的多。
四、适时的运用“事件分析法”,既解决冲突,又使幼儿明辩事理
一天,在“小兔乖乖”的表演游戏中,“兔妈妈”二宝抓住“大灰狼”雨辰,两人表演的正投入的时候,忽然“大灰狼”雨辰奋起反抗,把“兔妈妈”二宝推倒在地,接着“兔妈妈”二宝也愤起拼搏,两个人撕打在一起。我见没有一点缓和的余地,立刻上前制止了他们的行为。待他们情绪平静后,我同他俩进行了谈话,才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原来是“兔妈妈”二宝把“大灰狼”雨辰的胳膊弄疼了,所以雨辰才推倒了二宝。最终,在我的劝解下,两人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手拉手又成了一对好朋友。
实践证明,适时的运用“事件分析法”,既能解决幼儿与同伴的冲突,又能让幼儿深刻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五、偶尔运用“体验迁移法”,让幼儿在内省中解决冲突
在“猫和老鼠”的表演游戏中,突然,“猫司令”刚刚扭住了“大老鼠”磊磊的胳膊,磊磊猛地一脚后踢在刚刚的膝盖上,刚刚痛地叫了一声,更是使劲地扭住磊磊不放,两人撕打了起来。我见他们越闹越凶,便上前制止了他们的行为。
在幼儿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尤其是即将威胁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时,教师应予以调解,可采用“体验迁移法”,即让幼儿以同伴的身份体验他施加于同伴身上的行为,感受该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从而刺激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内省,进而明辨是非。
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从根本上帮助幼儿解决矛盾冲突,就要教会幼儿学会避免、解决矛盾冲突。我们教师要尽量地引导幼儿宽容待人,理解他人,爱别人。因为:播下一种思想,就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永恒的命运。
参考文献:
[1]赵金霞 , 王美芳 .4~6 岁儿童人际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 . 2006,(12):9~11
[2]黄小莲 . 攻击与被攻击幼儿教育策略浅释 . 学前教育研究 , 2006,(6):11~14
[3]胥兴春 . 应对幼儿冲突的策略与技术 . 学前教育研究 , 2006,(6):9~10
[4]孙华平,张文新 . 儿童之间的冲突行为及其心理价值 .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1995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