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使小学古诗文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就必须充分认识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 并把诵读积累作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式予以合理引导。
关键词: 小学古诗文教学; 教材建设; 诵读积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提出了与小学古诗文教学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维度强调了小学古诗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新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一些地区和学校近年对小学古诗文教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就全国的整体情况看来,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质量仍然不容乐观,小学古诗文教学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一、充分认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文教学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经典古诗文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画卷与精神风貌,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作为儿童古典文学启蒙教育重要内容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为小学生个体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阶段,每个学生都应该获得持续发展自我个性与创造才干的能力, 都应该奠定“道德品质、智慧品质和个性品质发展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 阅读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余秋雨结合自己人生的“文化苦旅”断言:“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古诗文教学可以引领小学生走进宏大、开阔、高尚的精神世界,可以帮助他们有力地抵抗丑恶,改变贫乏和平庸,远离虚无和轻浮,同时获得对于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与理解,为他们个体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大厦奠定基础
小学古诗文教学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学好古诗文,可以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杰出科学成就的认识,加深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通过古诗文教学夯实他们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底子, 就是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大厦奠基。对此,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高度重视, 惟有如此, 小学古诗文教学改革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
1.教科书
截至2004 年底,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西师版等实验教科书大多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有关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与理念, 但也存在令人遗憾的地方。比如, 几乎没有一个版本在低年级编入浅近文言文, 古诗文所占比例仍然偏小等在此,笔者谨对各版本实验教科书的后续修订与继续编写提出如下建议:第一, 保持人教社五、六年级大修订教科书的优点, 使上述特色在一至六年级的课本中都能得到充分体现。第二,加大改革力度,从一年级课本开始编选浅近文言文,并随年级的提高逐渐增加比例,到六年级应该占到课文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专家郑国民博士指出, 学生“对优秀诗文的理解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只要不把成人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允许他们在朗朗诵读的基础上逐渐感悟,完全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在刚刚开始书面母语学习时就亲近文言精品, 诵读文言精品, 这些精品及其包蕴的智慧、风骨、操守就会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 最后渗透到生命深处。因此,小学语文课本,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编选一定分量的文言诗文。
2.重视古诗文校本补充性教材的开发
目前, 古诗文课外读本名目繁多、良莠不齐, 其中大多对诗文的选择和安排不够重视, 忽视了阅读内容、方式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应有的联系, 不易引起学生兴趣,也不便于记忆、复习。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开发研究古诗文补充性教材的形式。如对于电子教材、实物教材等, 教师要积极慎重地开发利用。如学校所在地区的石刻、碑文、楹联等实物, 都可选用。教师充分发挥自我主体性建设古诗文补充性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不管哪个版本的通用教科书, 其修订与编写都是规模不小的系统工程, 需要较长时间、较多人力, 而教师自主的教材开发灵活性强, 周期短,且富有实效。
三、以诵读积累为学习的基本方式
由于古诗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着较大距离, 所以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时往往把解词释义作为重难点。一堂课下来, 学生的收获甚小, 通常只是记住了某些词句或诗文干巴巴的译文,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学习。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在组织学生诵读积累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除了范读、教读以外, 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激励引领学生自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 教师必须唤醒热情, 鼓舞士气, 激励学生兴味盎然地自读, 提高诵读的质量和效率。如通过比赛谁的诵读正确、流畅、有感情, 可以逐渐把教学推向高潮。(2) 给予巧妙点拨。古诗文语言精警含蓄、意趣无穷、跳跃灵动, 常给人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之感。比如,抓住古诗文的关键词句和艺术空白,引导学生调用自身积累,发挥独特想象,就可以变抽象为具象、平面为立体、静止为灵动, 从而感受到古诗文的情趣与哲理。(3) 适度引导运用和新创。如注意培养学生在口头与书面表达中引用古诗文的习惯, 鼓励学生进行古诗文改写或新创等。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 朱小蔓. 小学教育: 为生命发展奠基[ J ] . 教育参考, 2002 , ( 9 ) .
[2] 杨振宁, 余秋雨等: 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N] . 人民日报, 1999- 04- 22.
[3] 郑国民. 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13. 1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语文课程标准[ Z]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 5. 7. 9. 17.
[5] 柳斌, 高长梅等主编. 教师素质培养手册[M] .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8. 1216.
关键词: 小学古诗文教学; 教材建设; 诵读积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提出了与小学古诗文教学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目标,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维度强调了小学古诗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新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一些地区和学校近年对小学古诗文教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就全国的整体情况看来,小学古诗文教学的质量仍然不容乐观,小学古诗文教学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一、充分认识小学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文教学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经典古诗文作品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画卷与精神风貌,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作为儿童古典文学启蒙教育重要内容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为小学生个体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阶段,每个学生都应该获得持续发展自我个性与创造才干的能力, 都应该奠定“道德品质、智慧品质和个性品质发展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 阅读活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 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余秋雨结合自己人生的“文化苦旅”断言:“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古诗文教学可以引领小学生走进宏大、开阔、高尚的精神世界,可以帮助他们有力地抵抗丑恶,改变贫乏和平庸,远离虚无和轻浮,同时获得对于古典美、传统美的认识与理解,为他们个体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大厦奠定基础
小学古诗文教学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学好古诗文,可以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杰出科学成就的认识,加深对古代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通过古诗文教学夯实他们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底子, 就是为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大厦奠基。对此,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高度重视, 惟有如此, 小学古诗文教学改革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
1.教科书
截至2004 年底,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西师版等实验教科书大多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有关古诗文教学的目标与理念, 但也存在令人遗憾的地方。比如, 几乎没有一个版本在低年级编入浅近文言文, 古诗文所占比例仍然偏小等在此,笔者谨对各版本实验教科书的后续修订与继续编写提出如下建议:第一, 保持人教社五、六年级大修订教科书的优点, 使上述特色在一至六年级的课本中都能得到充分体现。第二,加大改革力度,从一年级课本开始编选浅近文言文,并随年级的提高逐渐增加比例,到六年级应该占到课文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专家郑国民博士指出, 学生“对优秀诗文的理解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只要不把成人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允许他们在朗朗诵读的基础上逐渐感悟,完全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在刚刚开始书面母语学习时就亲近文言精品, 诵读文言精品, 这些精品及其包蕴的智慧、风骨、操守就会从学生的口中进入大脑, 最后渗透到生命深处。因此,小学语文课本,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编选一定分量的文言诗文。
2.重视古诗文校本补充性教材的开发
目前, 古诗文课外读本名目繁多、良莠不齐, 其中大多对诗文的选择和安排不够重视, 忽视了阅读内容、方式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应有的联系, 不易引起学生兴趣,也不便于记忆、复习。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充分开发研究古诗文补充性教材的形式。如对于电子教材、实物教材等, 教师要积极慎重地开发利用。如学校所在地区的石刻、碑文、楹联等实物, 都可选用。教师充分发挥自我主体性建设古诗文补充性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不管哪个版本的通用教科书, 其修订与编写都是规模不小的系统工程, 需要较长时间、较多人力, 而教师自主的教材开发灵活性强, 周期短,且富有实效。
三、以诵读积累为学习的基本方式
由于古诗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着较大距离, 所以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时往往把解词释义作为重难点。一堂课下来, 学生的收获甚小, 通常只是记住了某些词句或诗文干巴巴的译文, 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学习。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在组织学生诵读积累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除了范读、教读以外, 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激励引领学生自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 教师必须唤醒热情, 鼓舞士气, 激励学生兴味盎然地自读, 提高诵读的质量和效率。如通过比赛谁的诵读正确、流畅、有感情, 可以逐渐把教学推向高潮。(2) 给予巧妙点拨。古诗文语言精警含蓄、意趣无穷、跳跃灵动, 常给人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之感。比如,抓住古诗文的关键词句和艺术空白,引导学生调用自身积累,发挥独特想象,就可以变抽象为具象、平面为立体、静止为灵动, 从而感受到古诗文的情趣与哲理。(3) 适度引导运用和新创。如注意培养学生在口头与书面表达中引用古诗文的习惯, 鼓励学生进行古诗文改写或新创等。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 朱小蔓. 小学教育: 为生命发展奠基[ J ] . 教育参考, 2002 , ( 9 ) .
[2] 杨振宁, 余秋雨等: 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N] . 人民日报, 1999- 04- 22.
[3] 郑国民. 语文课程改革研究[M]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13. 11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语文课程标准[ Z]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4. 5. 7. 9. 17.
[5] 柳斌, 高长梅等主编. 教师素质培养手册[M] . 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8.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