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文章所谈论的中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那就是“责任”。所谓最苦与最乐,无不和“责任”二字联系在一起。这种别开生面的苦乐观,在作者笔下,不仅阐发得令人由衷地信服,而且令人肃然起敬。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他那种积极的人生哲学和雄辩的文风,在文中表露得可谓淋漓尽致。其实,作为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梁启超本人就是最讲责任的。由于要对国家负责,他追随康有为,领导发起了名闻中外的戊戌变法;由于要对读者负责,他先后主编《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新思想撰写了大量极富鼓动性的文章,影响了包括毛泽东、鲁迅在内的整整一代人;同样,由于要对学术负责,他还撰写了大批有见地的学术著作,成为名重一时的国学大师。
梁启超认为,人生在世,都有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未尽责任为人生最苦,已尽责任为人生最乐。这正是他自己的人生体验。而且他在表述这种人生体验的时候,不是一味讲大道理,而是从我们每天都能见到遇到的常情常理讲起,从“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时一个人心中的负疚感说起。由此再进而说到天下国家的大事,进而说到圣贤豪杰之人,这就容易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共鸣。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对家庭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地抛在脑后了。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
从写作的角度看,梁启超的这篇演讲词,很像是一篇漂亮的话题作文。他的中心话题是什么,我想每一个读者朋友都很清楚。那么你在写类似的话题作文时,能不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大学者。《最苦与最乐》是他的一篇演讲词,他那种积极的人生哲学和雄辩的文风,在文中表露得可谓淋漓尽致。其实,作为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梁启超本人就是最讲责任的。由于要对国家负责,他追随康有为,领导发起了名闻中外的戊戌变法;由于要对读者负责,他先后主编《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新思想撰写了大量极富鼓动性的文章,影响了包括毛泽东、鲁迅在内的整整一代人;同样,由于要对学术负责,他还撰写了大批有见地的学术著作,成为名重一时的国学大师。
梁启超认为,人生在世,都有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未尽责任为人生最苦,已尽责任为人生最乐。这正是他自己的人生体验。而且他在表述这种人生体验的时候,不是一味讲大道理,而是从我们每天都能见到遇到的常情常理讲起,从“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时一个人心中的负疚感说起。由此再进而说到天下国家的大事,进而说到圣贤豪杰之人,这就容易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共鸣。
责任心其实是人人皆有的。就一般人而言,谁没有对家庭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的责任心?谁没有对国家的责任心?问题是在责任与享乐、安逸之间,有时候我们心灵的天平会向后者倾斜。于是责任就被我们淡忘了,被我们暂时地抛在脑后了。梁启超之所以要把人们的“苦乐观”与责任联系起来,就是要强调我们所肩负的责任,要我们把这种责任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这样,我们才能念念不忘我们的责任,才能真正尽到我们的责任。
从写作的角度看,梁启超的这篇演讲词,很像是一篇漂亮的话题作文。他的中心话题是什么,我想每一个读者朋友都很清楚。那么你在写类似的话题作文时,能不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