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昌都市察雅县中学
开设数学活动课,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学活动课可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散思维、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一、对数学活动课的认识
數学活动课作为《课程标准》确定的数学课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数学学科课、数学课外活动和学科课中的数学活动有着质的区别,但又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只有首先搞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确立了数学活动课的地位和价值,才能更好地组织数学活动课的教学。
1.数学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课。数学活动课与传统的数学学科课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传统的数学学科课程交给学生的是已有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规范的解题方法等,总之,学生从课堂、教师那里得到的是现成的、别人的劳动成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的机器而已。而数学活动课则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自主活动空间,让他们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去应用、验证、寻觅、发现真理,体验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在求解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的筛选、择优,获得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数学活动课与学科课又是有联系的。学科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的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前提准备,有助于学生活动的展开;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又丰富了感性认识,培养了各种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情感体验,这样更有利于学科课程的学习。
2.数学活动课与数学课外活动。从表面上看,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以往数学课外活动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有很多教师就此将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作为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内容了,实质上,二者是有质的区别的。以往我们开展的数学课外活动,往往被看作是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其主要功能是数学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其主要目的是娱乐、休息、调节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数学尖子生。虽然客观上也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在培养和教育学生方面有许多优点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不是作为正式课程出现的,没有固定的时间表,缺乏稳定的课程目标,更无体系化的课程内容,是一种弹性极大、开放性极强的学科课程的辅助形式,更往往成为变相的学科竞赛辅导活动。
3.数学活动课与学科课程中的活动。学科课中的活动,从本质上讲是完全服从和服务于本学科课堂教学需要的,它是学科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计划中的活动课则是一种独立的新型课程。活动课的活动有别于一般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它有以下的特点: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自我活动为主;以学生的自己设计、组织、开展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为主;以应用为主。活动课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可以掌握学科课程难以包容的信息和技能。
二、数学活动课实施的原则
1.“问题情景化”原则。数学活动的内容必须要有特定的情景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情景问题,主要指来自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问题或已经掌握的熟悉问题。
2.“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原则。有活动就离不开合作,但合作应是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进行的。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引导学生根据情景问题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思考,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经过分析、类比、联想、归纳、猜想、推理……初步探索出情景问题中的规律、数学模型以及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要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在讨论研究中不断概括、抽象出情景问题的规律、思想方法,在合作交流中逐步完善结论,甚至发现新的定理、概念。
3.“双主体”原则。在数学活动中,师生双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自从事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活动不光是学生的事,不要将问题交给学生就什么也不管了,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所做的工作其实是非常繁重和细致的:研究教材教法、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程序、调控活动进程、反思活动效果、总结活动经验等,都是教师要做的工作,而且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去,搞好信息反馈,解决疑难问题。
三、数学活动课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数学活动能否真正开展的重要保证。以往数学学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分数,新课程改革则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数学活动课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窗口,站在这个平台上透过这个窗口,教师可以看到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数学活动课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对它的实施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改进的地方,我们应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这一课程,努力使其成为数学课改的亮丽奇葩,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成为学生攀登数学高峰的坚固基石。
开设数学活动课,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数学活动课可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散思维、创新精神都有很大的帮助,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一、对数学活动课的认识
數学活动课作为《课程标准》确定的数学课程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数学学科课、数学课外活动和学科课中的数学活动有着质的区别,但又有密切的联系,我们只有首先搞清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确立了数学活动课的地位和价值,才能更好地组织数学活动课的教学。
1.数学活动课与数学学科课。数学活动课与传统的数学学科课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传统的数学学科课程交给学生的是已有的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规范的解题方法等,总之,学生从课堂、教师那里得到的是现成的、别人的劳动成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收知识的机器而已。而数学活动课则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自主活动空间,让他们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去应用、验证、寻觅、发现真理,体验思维过程中的问题,在求解过程中运用各种方法的筛选、择优,获得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数学活动课与学科课又是有联系的。学科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进一步的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前提准备,有助于学生活动的展开;另一方面,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实践经验,又丰富了感性认识,培养了各种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情感体验,这样更有利于学科课程的学习。
2.数学活动课与数学课外活动。从表面上看,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以往数学课外活动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有很多教师就此将数学活动课的内容作为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的活动内容了,实质上,二者是有质的区别的。以往我们开展的数学课外活动,往往被看作是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可以自愿参加。其主要功能是数学学科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其主要目的是娱乐、休息、调节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数学尖子生。虽然客观上也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在培养和教育学生方面有许多优点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不是作为正式课程出现的,没有固定的时间表,缺乏稳定的课程目标,更无体系化的课程内容,是一种弹性极大、开放性极强的学科课程的辅助形式,更往往成为变相的学科竞赛辅导活动。
3.数学活动课与学科课程中的活动。学科课中的活动,从本质上讲是完全服从和服务于本学科课堂教学需要的,它是学科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计划中的活动课则是一种独立的新型课程。活动课的活动有别于一般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它有以下的特点:以活动为主;以学生的自我活动为主;以学生的自己设计、组织、开展活动为主;以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为主;以应用为主。活动课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可以掌握学科课程难以包容的信息和技能。
二、数学活动课实施的原则
1.“问题情景化”原则。数学活动的内容必须要有特定的情景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情景问题,主要指来自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问题或已经掌握的熟悉问题。
2.“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原则。有活动就离不开合作,但合作应是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进行的。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引导学生根据情景问题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思考,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经过分析、类比、联想、归纳、猜想、推理……初步探索出情景问题中的规律、数学模型以及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要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在讨论研究中不断概括、抽象出情景问题的规律、思想方法,在合作交流中逐步完善结论,甚至发现新的定理、概念。
3.“双主体”原则。在数学活动中,师生双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自从事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活动不光是学生的事,不要将问题交给学生就什么也不管了,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所做的工作其实是非常繁重和细致的:研究教材教法、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程序、调控活动进程、反思活动效果、总结活动经验等,都是教师要做的工作,而且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参与到学生当中去,搞好信息反馈,解决疑难问题。
三、数学活动课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数学活动能否真正开展的重要保证。以往数学学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分数,新课程改革则强调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数学活动课为教师评价学生创设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窗口,站在这个平台上透过这个窗口,教师可以看到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心理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可以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数学活动课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对它的实施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改进的地方,我们应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对待这一课程,努力使其成为数学课改的亮丽奇葩,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成为学生攀登数学高峰的坚固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