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自然中教会学生生活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un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孩童时期,最重要的是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而非赢在起跑线上的百米冲刺。让孩子上学是为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准备,而非争得第一。
  北欧人认为,教育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儿童充分的自由。在北欧,我们会看到他们在幼儿园的教室摆有新鲜的水果和从外面捡来的石头、树枝,这里的教师会用这些自然物品让孩子学习数学、科学以及语言等,了解大自然。他们认为,“用这种从自然中收集来的物品取代教学具和纸笔,会将孩子所学的内容直接印在他们的大脑中”。“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应有的权利,只有满足孩子的天性和权利,他们才会获得健康和快乐。”教师会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孩子玩的场所,相对封闭,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尽情地玩耍。不仅如此,孩子每天会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学习。虽然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空气干冷,但那里的教师仍然喜欢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学习,时常到其他幼儿园或公共场所“串门”游学。
  在参观某所幼儿园时,我们就碰到了另外一所幼儿园的孩子在这里游学。据当地教师介绍,北欧其他国家的教育也和芬兰一样,教师最喜欢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虽然当地天气冬季长、雨水多,但丝毫不影响孩子的户外学习和锻炼。为了方便外出学习,每个孩子都有一件雨衣和一双套鞋。
  而且,我们发现孩子很喜欢在户外上课或游戏,他们会将树枝、松果、石块、水果等在地上摆出各种形状,自然习得数数、比较、认识形状等一系列的数学知识和几何知识。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北欧的孩子每天都要到户外活动,因此,他们从小就懂得如何与大自然打交道,学会到大自然中获得乐趣,培养出一种在恶劣天气下不屈不挠的精神。
  著名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到:“对于孩子来说,自然的面貌是多种多样的:一头初生的牛犊,一只宠物的出生与死亡,一条年代久远的林中小路,一个荨麻丛生的小窝棚,荒地边上的一块神秘湿地。虽然面貌各异,自然总是给孩子一个更为广阔辽远的世界,这既不同于父母给予的亲情世界,也不像电视那样会‘偷走’孩子们的时光;相反,她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医治生活在不幸家庭或邻里的孩子的创伤。”在今天这个钢筋水泥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中,如何学习北欧这种将自然带进教育的做法,显得尤其必要。
  北欧的教育者如此强调户外游戏,既是为了增强孩子的体质,更是考虑到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考虑到大自然在激发好奇心、探索欲中所发挥的重要价值,让孩子在和大自然的朝夕相处中培养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使我们觉得北欧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环境教育和孩子的户外活动息息相关。比如,他们会把孩子在户外的劳动成果,如胡萝卜、草莓等图片张贴在墙上。照片中的孩子洋溢着的自豪和满足感,会让我们对他们在活动中的投入度感同身受。
  可以说,户外劳动既是充满探索、尝试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过程。北欧的教育者就是在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带给愉悦和果实的同时,引导孩子认识大自然,理解人类生活的意义。他们和孩子一起讨论所吃的食物、蜜蜂、昆虫等话题,了解食物的来源,熟悉昆虫的习性;有时,孩子会把在生活中遇到的迷惑告诉小溪,让小溪洗去他们的烦恼;有时,自然也会让孩子感到恐惧,但敬畏其实自有深意。自然会给孩子带来一个远离成人世界的充满幻想、自由、隐秘、宁静的领地。无论是观看小猫的出生,还是悼念躺在冰冷地面上的还未长羽毛的小鸟的死亡,自然都会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机会来满足对生命的好奇心,教会他们死亡是无法逃避的法则,引发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当地教师还介绍说,芬兰以及邻国学前教育的措施是:从儿童的生活环境出发,让孩子充分认识自然。寓教育于生活之中,让日常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劳动活动、制作活动、发现活动、探索活动、观赏品尝活动和环境互动活动等都成为教育儿童的良好契机。
  在幼儿园的一角,贴有教师带领小朋友走进自然的系列照片,是初春时节,小朋友走进山林寻找山林里春天的秘密的故事。只见孩子身着安全防护衣,走在树林中间,有的小朋友拾起地上光秃秃的树枝,仔细观察树枝的纹理模样;有的小朋友被一潭湖水吸引,观察湖上面几只在游泳的白鹅;有的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还看到了湖中水藻,利用手中的工具捞起水藻,看看水藻的样子,闻闻水藻的味道。
  正当我们津津有味地看着照片上的场景,想象着小朋友在山林里嬉闹、探索的场景时,同行的人大喊一声:“小鸟,这还有鸟巢!”一下子,我们的目光就被这惊呼声给吸引了过去。原来,在教室的另一旁还住着这么一位小精灵,“这是什么鸟?这些都是它的蛋吗?”当地学校校长介绍说:“这是我们的吉祥鸟,它把这里当成它的家。吉祥鸟一家有三口,待在家里的是宝宝,鸟妈妈和鸟爸爸出去了,这只吉祥鸟出生才22天。”其实,这也许就相当于我们的饲养角,只是我们习惯将这些小动物用笼子或类似笼子的东西“圈养”起来,不让它们乱跑。而在这里,由于小朋友、教师的细心照顾和爱护,小鸟和小朋友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芬兰人与大自然友好相处、保护生态等的意识很强,从小就注重这种意识的培养。环保教育已经成为芬兰学前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平时过程中环保知识的学习和环保意识的养成。不仅如此,环保教育还被列入当地基础学校的教学大纲,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中都渗透有环保方面的知识。因此,芬兰儿童从小就受到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不产生过多垃圾等环保意识的熏陶和影响,从小抓起,终身受益。
  在孩童时期,最重要的是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而非赢在起跑线上的百米冲刺。让孩子上学是为其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准备,而非争得第一。因此,北欧人不会因为怕孩子受伤,而阻止两岁的孩子使用剪刀;他们不会因为担心孩子生病,而把孩子关在屋子;他们也不会一窝蜂地跟风强迫孩子去读双语班或特长班……他们会为孩子的发展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肯定、支持、重视孩子的自主选择。他们也注重生存教育,认为只有从小培养幼儿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生态意识等,这才是符合人性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会成功。如果以此来审视我们的教育,最需要的恐怕是信任、尊重、
  沉静。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育红小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
其他文献
教育现代化导致教育价值观趋向工业化、城市化、国家化和西方化,从而培养了大批的“文化边缘人”,也给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比如,一些乡土文化在逐步消失、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日渐消亡、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在逐步丧失。这对教育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加强乡土教育。如何开展乡土教育?乡土教育应该怎么传承乡土知识?这就涉及乡土教材的编写。乡土教材是传承乡
“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是教育部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专门为受2008年汶川大地震影响较大的四川、甘肃两省的四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县设立的教师培训项目,试图通过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获得专业支持和指导,增强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改善地震灾区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获得优质教育,以实现“重建更美好”的  目标。  为了执行好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项目,在国家技术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下,两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项目执行机构和专
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觉得运用乘法分配律很难,差错很多,因此,有许多学生很怕简便运算。这很令教师困惑:原本可以减轻计算负担的运算定律为何却成为学生的负担?下面我们以“乘法分配律”为例,讨论运算律应该怎么教学。  一、理解:算律是算法的“窍门”  计算教学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又对又快。当将算律与算法放在一起时,相对而言,算法解决的是“对”的问题,而算律解决的是“快”的问题。算律是对算法的熟能生“
中国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5周年来,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教育均衡。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更多的是资源配置方面的均衡。您曾经提到未来政府在推进教育公平时,应当将教育公平政策关注的重点从单纯关注资源分配问题,扩展到同时关注教育系统内部更加隐蔽的正义问题的解决上来。这个更加隐蔽的正义问题表现在什么地方?应当怎么解决?  石中英:更加隐蔽的正义问题或公平问题主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建校之初,我们便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立足点,把以“学”为中心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努力建设以“学”为中心的课堂。经过六年的探索,我们逐渐形成了流程化常规管理、学生学习能力建設课程、“一模三核六策略”课堂模式、“三环四步”备课模式四大版块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一、基于学习环境优化的课堂流程管理  课堂流程可以让课堂管理保持一
机缘巧合,我接触到了绘本这一广阔而又新鲜的世界。这里有无限的童真与童趣,有无尽的幻想与渴望,还有沉甸甸的爱传递给每一个手捧绘本的人。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进入绘本这一文学宝库时,我不禁思考,我们能为学生提供什么?又能让他们在绘本阅读中习得什么呢?精美的图画、简约的文字、充满创意的想象与无限延展的空间都让学生们欣喜不已、爱不释手。那么,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创作呢?于是,把绘本阅读与绘本创作结合,成
《秦兵马俑》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状物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在“用中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把《秦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成四个学习活动,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动起来,保证所有学生都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一、运用预习单促自主掌握双基  大屏幕出示预习单,交流第二题的完成情况。  生1:“俑”的意
前不久,我山东老家来了几位朋友,他们的孩子在北京工作,孩子又有了孩子。于是,退休后,他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时不时地到北京来照看孩子。当他们从过去的家走进儿子、儿媳妇或女儿、女婿这个新家时,遇到了新的挑战,这促使我们坐在一起讨论这样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  一位朋友特别感慨,他借用我国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话说,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儿子18岁以前是你的儿子,18岁到结婚这段时间是
十年之前,走进遥感,遇到了您,一段旅程、几番拼搏,挥洒青春,是我人生中最难忘、充实和快乐的一段时光;因为您,一个迷茫不安的孩子有了信仰和方向,学会了坚定和执着。  甲午年岁末,一位影响我最深、帮助我最多的人,我的导师李小文先生,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也离开了他钟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遥感事业。直至今日,仍希望这一切只是梦境,梦醒后,仍然能够拨通老师的电话,收到他的邮件,听到他再问一句,你有没有长胖点儿
万玮,《班主任兵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版。本文未标注的引言均出自此书。    凝视着封面上那纯净的绿色草坪、一缕缕灿烂的阳光、远处的参天大树,我不禁会想,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多么的神圣,千年前的圣人孔子从事的就是这个行业;但是这个工作做起来又是那么的琐碎,琐碎到一个孩子的一次迟到、一次作业。时时会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他们明知道你是为他们好,也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