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到我们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xinla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活在关系中,十七世纪英国诗人邓恩说“没有人是孤岛”,人际力是未来的关键能力,帮助孩子从“我”到“我们”是这时代刻不容缓的教育,而人际关系教育则需要有全面性的眼光,所以让自己成为孩子人际学习的好客体,是父母和老师在数字时代应有的觉醒。
  关键词:人际关系教育;健康型家庭;倾听同理;电子产品;解决冲突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5-0059-04
  From Me to us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Interpersonal Education for Children Through Love
  WANG Luxu  (Kindergarten affiliated to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china)
  【Abstracts】People live in relationships,The 17th century British poet Dunn said that “no one is an island”. Interpersonal power is the key ability in the future. Helping children from “I” to “we” is an urgent education in this generation. However,interpersonal education needs a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Therefore,it is the parents and teachers’ awakening in the digital age to make themselves a good object of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learning .
  【Key word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ducation;Healthy family;Listening to empathy;Electronic products;Conflict resolution
  1.人際关系教育需要全面性眼光
  多年来,教导人际关系、亲职教育的课程虽不在少数,但我们可以发现多数人都比较重视或强调沟通的技巧。然而我们需要明白,人际关系需要学习的技巧,不只是倾听或我讯息的表达,应该还包括建立、经营、维系、修复有效解决差异与冲突、情绪管理等技巧。这提醒我们,在教导孩子人际力之前,需要先有全面性眼光。
  (1)人活在关系中,帮助孩子从“我”到“我们”
  首先,“人”的英文字Person,源自拉丁字personare,即声音流通的意思。所以使我们成为人,是因有“互通心声”的群体。而人不仅活在关系中,人类最深幸福与最大伤害,也来自关系。卡耐基曾指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其次,孩子是通过现实世界来认知的,而人际关系需要一辈子学习。然而我们若无法与自己相处,就不能与别人好好相处,自我认知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始。我们教导孩子要从孩子的自我认知开始,若不教育,孩子就会越来越自我。孩子能真诚的肯定自己,就能够欣赏别人。
  最后,John Gottman指出一个五比一的神奇比例,即一句负面批评话语的伤害,需要五句正面认同的肯定话语来弥补,正确关系开始于正面互动。而家庭是人际关系开始最基本的地方,健康型家庭是人际关系的种子。
  所以我们要记得:每次跟孩子互动,无论是爱的存款、情感表达、感恩行动、欣赏肯定、关怀支持、协商沟通、包容宽恕、道歉认错等,都是培养他人际关系的好时机、好教材。一个人纵然辩才无碍,非常会沟通,但他的为人让人受不了或不受人尊敬、欢迎,他的人际关系仍是有待改善。一个人若能说数国的言语,并天使般美妙的话语,却没有爱,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锣一般。所以,当我们在教导孩子人际关系时,应更强调的是为人,而非只有沟通的技巧。我们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孩子与人相处时的性格特质,而不是培养相处的技巧而己。我们也应常常协助孩子,去辨识在与他人关系中,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毕竟,人与人的正向或负向关系,是由你本身的为人处事所造成的。
  而千古以来,爱的真谛,就是这个教导的精髓所在。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所以,我们要让爱成为教导孩子人际关系最重要的目标与方向,而我们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若都能活出这样的生命,相信,我们都能享受关系的丰盛与美好,在爱与被爱中喜悦成长。
  2.人际关系教育在“数位时代”应有的觉醒
  人需要有意义的爱并在关系中联结,话语的沟通是关系的连结与成长,而现在人人一部手机不知不觉却会让我们成为孤岛,有时科技的另一面会使人越来越自我。
  (1)E时代的孩子“滑”走了什么
  现在不论在家或在车上,只要智能手机在手,我们就能完全置身在媒体世界中。于是3C产品逐渐取代父母的地位,磨蚀亲子间的亲密感,有时电子产品不知不觉成了剥夺人际关系最厉害的隐形杀手。在美国儿童与青少年每周停留在荧光幕前的时间,平均有53个小时,远多于和父母或他人互动的时间。若是这样,他们又怎能学习和他人相处呢?因为不管科技怎么发达,终究无法取代人与人之间真正的互动,我们无法透过简讯注视孩子的眼睛,也无法用手机拥抱孩子,再智能的电子产品、电玩游戏一样无法取代和他人的互动,社交技能必须在现实世界中练习。   所以,当我们教导孩子人际力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正视破坏良好人际的最大杀手,正是3C产品。大脑权威盖瑞斯穆尔指出,当前激増的数字科技不仅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与沟通方式,也急速且深刻地转变我们的大脑。
  根据许多学者专家的研究,电视与计算机对孩子的大脑与人际确实带来许多的负面影响,这里摘取十个重要的结果:
  第一,研究人员发现,每天接触屏幕时间超过2小时的儿童,产生中度以上注意力问题的可能性高出1.5倍至2倍。
  第二,当孩子逐渐习惯屏幕的快节奏,现实世界自然会变得无趣无聊。所以,也比较无法忍受太多痛苦,对需要反复练习或困难的事就容易放弃,如做功课或练琴等。
  第三,喜欢不断得到奖励,因在虚拟世界,无论在线游戏或打电动,甚至微博,都会立即有回报。他们的人际关系也变得马上需要回馈,思考模式也会随之改变,而孩子们也变得更不耐烦。
  第四,电子浏览的方式改变孩子的阅读模式,变成跳转的模式。孩子略读有趣信息,却少了基本的起承转合原则。他们只能略读更短的文章、更大的照片、超大的标题、重点摘要、夸大其词的简介与醒目的引言。若略读成了孩子的主要阅读模式,那就一定会降低孩子的能力。
  第五,在屏幕世界长大的孩子,会变得倾向利用3C产品进行沟通,而不是与人面对面。斯秘尔教授说,当惯常的一对一人际能力衰退时,人际互动与沟通的管道也会跟着逐渐瓦解。短信与社群媒体的作用是要辅助沟通,但当联系关系的管道全部透过这些时,将是孩子们的损失。
  第六,“我”和“我的”是孩子喜欢用的字眼,幼儿的大脑并非天生就会同情别人。同情心必须经由学习得来,而屏幕的作用往往背道而驰。亲身接触人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对方感觉受伤时的表情变化,而透过网络并不能目睹或感受到这样的情绪。当孩子有太多时间与电子装置为伍时,他们对别人的感觉会变得无动于衷。
  第七,伏隔核是大脑的快乐中枢,掌管每一种愉悦体验。当孩子透过看更多电视、打更多电动追求欢乐时,他们脑中的多巴胺浓度就会越来越高。但是大脑的快乐系统使用过度时,愉悦的感受就会减少。数字世界的孩子常要更大的刺激才能给快乐中枢讯息,且易造成上瘾,而平凡的小快乐就会受到忽略,自然剥夺了孩子生活中的单纯喜悦。
  第八,研究显示,暴力电玩只要持续玩短短一周,就能直接改变人脑的活动。打电动的孩子在大脑负责掌管情绪调节的部位会显示出活動较差,而且与另一组非玩家相较之下,也较有攻击举动。
  第九,当孩子过度使用科技,大脑持续的刺激会导致压力激素肾上腺皮质醇,而肾上腺皮质醇过多会让孩子无法平心静气与安心感。
  第十,长时间看电子屏会造成脑部活动力大减。人脑中有阿尔法波,与类似催眠效果有关;还有贝塔波,显示意识、理性思考。研究发现人在阅读时,脑中产生活跃、快速的贝塔波,一旦转为看电子屏,脑中立刻就产生大量的阿尔法波。看电子屏的时间愈长,脑中的阿尔法波愈强,贝塔波愈弱,脑部活动力大减,人就像被催眠一样,思考力与注意力都下降。
  看完上述研究结果,相信我们明白为何比尔盖兹只允许他女儿每天上网45分钟,包括打电动,而且到13岁才能拥有手机。所以让我们认真的问问自己:该给孩子订下什么规则使用手机或3C产品,才不会滑走他的人生?我们真的有责任让孩子少接触手机、电玩等产品,却应帮助孩子建构好的脑袋、好的人际关系!
  (2)E时代的我们又“滑”走了什么
  E时代的来临,不只是孩子受到冲击,现代的家庭也正历经一场微妙的变化。我们也和孩子一样渐渐习惯将愈来愈多的时间放在电子产品上。在家里,我们经常对着屏幕,不管是计算机、平板、电视或手机。我们忙着查看电邮、社群媒体、股价、新闻、简讯,甚至忙于网购。头条新闻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但我们对孩子却是视而不见,不知不觉,我们做出取舍,家人彼此间的情感开始变质,身为一家人,我们可能同处一室,但在情感上,彼此没有相聚、连结。所以,萧恩希普斯曾说,数字空间拥有超凡能力,打造出庞大肤浅的社交网络,但并不适合建立亲密与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我们若知道儿童的社交发展规律,就会发现每一项技能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和孩子互动及面对面的学习。也有研究指出,孩子的语言能力跟他们与家人对话时间长短有密切关联,对幼儿来说,学习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有真人当面对着他说话,而不是透过屏幕。所以,在教导孩子人际力的同时,我们需要正视3C产品入侵家中所带来的情感剥离与隔绝,学会掌控自己的屏幕时间,打造一个“人在心在”的家庭,让孩子的人际力,别再从我们的手上“滑”走。
  我们要如何掌控自己及家庭的屏幕时间呢?
  第一,常提醒自己—有样学样。
  当我们在孩子面前,不断查看与使用手机、平板计算机,就是不断灌输孩子滥用屏幕的做法。因为我们大脑有神奇的镜像神经元,就像是镜子一样,可透过观看别人的行为,在我们脑内引发一连串反应,好似我们自己亲身在做这些动作。因着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不但告诉我们“模仿是最原始的学习”,也传递了身教比言教重要。所以,教孩子掌握屏幕时间的黄金机会,其实掌握在我们手中,当我们示范正确使用科技时,孩子也会学到该如何有智慧的掌握数字世界。若我们下达的要求是正确,但行事态度是错误的,你也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因你无法传授自己未具有的能力。
  第二,常提醒自己—远离手机。
  “叮咚”表示有人传讯息给你,此时你会放下手边的事,立即查手机,看看是什么讯息。透过传来的讯息、贴图,或带趣味照片的电子邮件,都会使人体释出多巴胺,这种间歇性的奖励,会一再吸引我们回头寻求愉悦。所以重点不在于简讯的内容是什么,而是从这种点击或滑的动作所带来的喜悦满足是真实的。然而,一旦不小心,这股响应电子产品闪烁灯光或叮咚响声的冲动,就可以使我们上瘾。
  第三,订出具体使用3C产品的规则。
  对抗坏习惯的一种方法就是制定规矩。我们的大脑皮层还有一个“超级镜像神经元”能抑制冲动底下的活化。所以,让我们发挥超级镜像神经元,透过规则的设立,节制使用电子产品,营造一个以人为核心的家庭。你可因家庭目前的状况拟定或参考下列的规则:一是用餐时,不用手机或进了家门就将手机放入手机保管箱;二是设定每日屏幕时间的上限;三是在公共空间使用计算机,卧房不准有屏幕;四是避开暴力电玩;五是做功课时,关闭电视与电玩;六是当家人对你讲话时,要放下手机或视线离开计算机的习惯;七是家人之间,目光接触是情感相通的基础。   第四,告别电子保姆。
  用餐或忙碌之际,让孩子看影片或玩手机上的游戏,可以让我们好好吃顿饭或安心和朋友聊天。但是,请记得:轻松的方法不见得是最佳的方法。想想上述这些伤害以及儿童智商与社交的危机,身为家长、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抱定决心,抵抗屏幕时间与电子保姆的负面效应。毕竟教师与家长对孩子人生前18年的所作所为,在他长大成人的阶段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3.成为孩子人际关系的好客体
  人际关系,是指两个人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赖且彼此的互动维持较长的时间,因着互动所建立的关系。那么,我们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就是一种人际关系,并且孩子会从我们跟他的互动方式中,学习沟通模式和人际互动的模式。所以,我们是孩子学习人际关系的“客体”,就儿童而言,人际关系就是我们和他们的一种客体关系,塑造了他们与人们之间的互动情形,也会影响他们日后的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在教导孩子人际学习前,要检视我们自己的人际模式、沟通形态、冲突解决、自我概念等,进而多练习倾听、同理、我讯息表达、双赢解决冲突、鼓励肯定、感谢道歉、控制怒气等,让自己先成为一个人际成熟、沟通内外一致、具有正面自我形象的好客体,将是我们教导孩子前要掌握的重要事,而我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
  简单的说,拥有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具备以下的技能:一是健全的自我(正面的自我形象);二是健康的人我界限(懂得合群、尊重差异);三是懂得情感的付出与接纳;四是懂得表达感激与欣赏;五是懂得管理怒气(高EQ的情绪管理);六是懂得倾听同理与正面表达(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七是懂得有效解决冲突(拥有双赢的解决策略);八是勇于认错与愿意饶恕;九是愿意妥协、有弹性、能包容;十是愿意花时间经营关系。
  所以,身为父母、老师的我们,平时要多练习上述技巧,尤其,鼓励技巧、倾听同理技巧、我讯息表达、冲突解决技巧等,更需内化成日常生活沟通的一部分,以利缔造和谐的关系、有效的互动。因此,将这几样技巧说明如下:
  (1)鼓励(肯定)技巧
  第一,鼓励的目的。
  一是帮助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透过内在的自我奖励来激发孩子;二是针对孩子的努力或进步所做的回馈,或放在孩子的天赋的能力和价值上,不需与别人比较;为帮助孩子自我接纳、展现出足够勇气来面对困难,促使孩子发挥、贡献自己的天赋或能力。
  第二,鼓励的技巧(可单独一项肯定孩子、也可以多项相加使用)。
  一是肯定孩子性格的正面特质、能力;二是指出孩子隐藏的正面动机;三是指出孩子在某项行为或学习上的努力或进步;四是强调孩子的贡献并表达欣赏和感激;五是对孩子表示信心。
  第三,鼓励时要注意的事。
  一是赞美品格而不是成就;看努力的过程而非结果;二是表达或书写时,要真诚、具体、不夸张。
  (2)倾听同理技巧
  “快快”的听,“慢慢”的说,“慢慢”的动怒,因为你的怒气并不能成就孩子的教育。
  第一,倾听的目的。
  倾听说话者真正的情绪、需要或问题,并建立沟通安全与信任的关系。
  第二,倾听的技巧。
  一是专注的肢体语言—眼睛注视对方并放下手边的事,请记住:这是最有力的倾听!二是可用简单的词句反应—表达乐于听并鼓励孩子更多陈述。如用“喔”、“嗯哼”、“然后”等。三是视状况运用以下句子反馈给孩子:描述行为—用简单言词客观描述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被了解与接纳。反映感受—倾听孩子的情绪或感受并反映出来,让孩子感觉到被深度的了解。简述语意—简单重述孩子说的话或描述其行为时反映感受(即描述行为+反映感受),让孩子感觉被了解并有机会澄清。
  第三,倾听要注意的事。
  一是接纳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接纳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看法,可以适度宣泄。二是不要强迫孩子与你共享他的感受,且了解孩子的想法也许会与你出入很大,但你必须要能真的接受他们的看法—这个态度需花功夫去培养。三是倾听孩子说话需要花时间,万一你没有时间,必须坦白告诉孩子。
  (3)我讯息表达技巧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说话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头却为医人的良药。
  第一,“我讯息”表达的目的。
  一是表达心里真正的感觉、期待或伤痛,透过内外一致性的沟通(不讨好、不攻击、不逃避)帮助对方更了解自己,且帮助双方更容易解决彼此的深层需要。二是请记住用“你”开头的说法,就像指着别人的鼻子说话,谁也受不了。三是伤痛加上攻击,只会使双方伤上加伤!
  第二,“我讯息”表达的技巧。
  一是针对行为—以具体、不含责备之意的语气,来描述那个正在干扰你的状况(当...的时候);二是描述这个行为给你的感受或对你具体的影响(我觉得...);三是描述行为的后果(因为...);四是提出自己正向的期待或指出孩子该做的事;五是结束时,感谢对方愿意倾听。
  第三,“我讯息”表达要注意的事。
  一是表达前,要先厘清及省察自己真实的感受、需要(期待)。二是若对象是孩子,沟通时间或话语不宜太长,以免引起疲倦、不易专注。三是别期望每一次“我讯息”都会奏效。四是如果孩子漠视你,你发送一次“我讯息”不奏效,便试着发送第二次更强烈、更能切合你感受的讯息。五是“我讯息”表达后,要转化成仔细聆听,因为对方(孩子)可能会被激起自卫,这时转为积极聆听,是非常重要的。必要时可适时引导孩子也用我讯息表达。六是父母或老师使用“我讯息”表达,效果仍取决于平时所经营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质量。
  (4)冲突解决技巧
  智慧人的舌善发知识;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温良的舌是生命树;乖谬的嘴使人心碎。若人与人之间有嫌隙,要学会彼此包容,彼此宽恕。   第一,对冲突有正确认知。
  一是冲突是人际互动的一部份,冲突本身并无所谓的对与错。冲突的本质乃是双方的需求、期待或认知有所差异。二是冲突是有机会去澄清彼此的想法、期待和目标,讨论需要改变的地方,并促使双方努力。寻求可能的解决途径。例如,班上要去毕业旅行,行程安排需求不同,可经由不同意见表达,达成彼此的共同关系。三是当冲突产生,不一定会影响彼此的关系;冲突的利弊得失,不在冲突本身,而是取决于处理冲突的方式。四是当冲突发生,虽然起因于彼此需求、愿望、想法的差异或资源分配的利益冲突等,却因彼此的协调而增加达到愿望的可能性,会更加深双方的关系,増进彼此的互相了解。所以,一个真正高质量的亲密关系,需要经过误解、伤害、饶恕、修复以后,才建立起来的。
  第二,解决冲突的七步骤。
  一是厘清问题、探索彼此的立场或深层需求—彼此用我讯息充分表达想法、期待、需要(当一方用我讯息时,另一方要先用倾听回馈至对方觉得被听见,此时,再相互交换角色)。二是找出并尊重彼此的需求,确定对方的时间是否足够,因为,解决问题是需要花时间的。(请记得:建立冲突解决模式之后,终将会更省时)。三是一起想办法找出一项或多项的解决方法(不攻击或批评任何提出的解决方法)。四是列出所有方法的优缺点。五是找出彼此同意且做得到的双赢策略,形成承诺或新约定。六是为彼此的努力致谢(或为彼此造成的伤害道歉),让这段关系正向结束。七是在确定冲突结束后,愤怒的感觉也消除了。
  第三,冲突解决要注意的事。
  避免四个有害沟通的习惯,让冲突加温。一是从争执中退缩;二是让争执加温;三是在争论中贬损或轻视对方;四是认为某人存心让你伤心害怕或受挫折。
  4.最好的人际教育环境,为孩子打造一个“健康型家庭”
  没有一个家庭不会有关系的冲突或遇见挫折、风暴,所以,家庭经营或教室经营的重点不在于如何免冲突、挫折,而是经营一个充满“复原力”的家庭或教室。1986年,Stinnett及DeFrain这两位学者提出“健康型家庭”的理论,也提出健康型家庭的六大特质,这对经营健康家庭、建造孩子学习健康人际关系的環境大有帮助。这提供了我们可努力的方向,以下是健康型家庭的特质:
  第一,承诺:指家庭成员间能彼此珍视并愿意为彼此尽最大的努力,建立无可取代的关系。
  第二,感激:指家庭成员间,常常对彼此表达感谢与赞赏。
  第三,沟通:指家庭成员间,透过各种方式学习良好的沟通技巧并尝试了解彼此的心情、分享遭遇、学习有效的解決问题。
  第四,共聚:指家庭成员间愿意花时间相聚在一起,共享家庭活动且愿意付出,努力讲求相聚质量。
  第五,精神慰藉:指家庭成员间,在精神上互相支持或共同拥有坚定虔诚的宗教信仰,通常能凝聚家人的共识,同时增进彼此间的亲密。在遭遇风暴、挫折时,有彼此信靠、共同面对的能力。
  第六,应变能力:指家庭成员间,愿意并有能力处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考验与危机,并从中成长与成熟。
  希望我们能建造更多的健康型家庭,堵住现今家庭的破口,降低离婚率及家庭伤害与疏离,让每个家庭都能经历“父母的心真正转向儿女,儿女的心真正转向父母”,让每个家都是充满爱的地上天堂,用爱点亮生命,用爱点亮世界。
  参考文献
  [1]李智平. 5天不看屏幕,孩子情商提高5%[J].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9(01):56-56
  [2]刘玲. 父母效能训练[J].科技信息,2009(31):245+268
  [3]蒋林洁,戴艳. 震后中学生的灾难暴露、家庭复原力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研究[C].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差异化教学就是以幼儿自身兴趣和天赋为依据从而开展多样的教学,在以幼儿为本、服务化教学思想下开展因材施教。可以说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幼儿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授课模式教学传统陈旧、幼师与幼儿之间缺乏充分交流、教学过程中幼儿缺乏自主性。差异化教学在幼儿教学中应用的实施路径主要表现为明确学习成果,具有人文情怀;以幼儿为本,授人以渔,重视个性化教学;注重成果检测,明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要求的改变,小学数学的课堂要求也相应提高,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环境变化和提高小学生数学接受能力,我们需要为小学的数学课堂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教学过程,因此这就要求小学数学老师们根据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课堂交流环境,构建一个信息化、创造化、系统化的学习体系。让课堂的内容丰富起来,让学生们的课堂热情高涨起来,使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建立一个系统的数学学习思维。本
期刊
摘 要:以现代教育制度体系逐步趋于完善为背景,赋予了小学语文教育新的内涵与意义。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改,越来越多教师认识到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予以优化的重要性,并将其践行于实际教学活动当中。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同时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特点,使得教师更加乐于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开展授课工作,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本文将情境教学法的认知与应用原则作为切入点,对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优势以及小学语
期刊
摘 要:科技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的工作模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针对教育行业而言,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学科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其在教育教学中凸显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因此,新课标导向下,各科教师可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于教学中,以其优势,创新教学方式,落实高效课堂生成。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优势;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0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化的表演所取代。近年来,为了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高甲戏作为优秀的地方戏剧文化,得到了国家的重视。我园申报的《高甲戏艺术启蒙教育游戏化的实践研究》于2018年8月被列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为了让中班幼儿能对高甲戏独特的艺术魅力能有所了解,我们以美术活动为重点,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  關键词:中班幼儿;艺术启蒙;教育 
期刊
摘 要:幼儿早期的阅读培养对于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开拓幼儿的眼界,并促进其语言的发展,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幼儿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其阅读独立性。并且,早期阅读是幼儿未来阅读学习的前提。本文以目前幼儿早期阅读所面临的现状和策略做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策略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5
期刊
摘 要:编织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之一,它历史悠久,技法多样,实用性和艺术性都极高。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艺术教育建议中有提到“带孩子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编织的种类繁多,技术性强,幼儿动手能力有限,所以本文针对幼儿园如何开展创意编织活动,从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收集、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评价几方面提出一些指导和策略。  关键词:创意编织;多元收集;多样开展;创意评价 
期刊
摘 要:幼儿核心素养是幼儿成长过程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幼儿适应社会发展及实现人格健全的必经之路。幼儿园开展主题教育能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为幼儿营造积极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教师借助多样的教学手段,以主题模式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让幼儿在沟通交流的游戏学习中,体验不同角色的社会责任,帮助幼儿获得终身发展需求的核心素养。幼师可以结合生活与学习中的契机,不断丰富幼儿教育的主体环节,通过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是对幼儿的启蒙教育时期,此时应该关注对他们的良好性格和生活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其中培养幼儿独立性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需要在充分研究了解幼儿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指导策略,促使幼儿养成独立的性格特征和能力品质。具体来说,可以从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入手,要优化教育教学策略,充分结合游戏活动,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还要重视对幼儿良好性格能力素质的培养
期刊
摘 要:成长没有彩排,所有经历皆是惊喜,2岁-6岁正是幼儿的性格和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是幼儿礼仪、幼儿品格、幼儿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知识的学习可以贯穿人一生始终,品格的培养却是需要从小奠基的,中国有句俗语:“五岁成习,六十亦然”,可见,从小在孩子心中播下品格的种子尤为重要。本文,笔者将从园所文化的挖掘、办学思想的实施策略、品格课程的构建等方面介绍明溪县第一幼儿园园所文化的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