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课堂生成中的情感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会自然融入课堂,与其他目标浑然一体。不仅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学习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中去感悟学习。
【关键词】生物课 情感因素 感悟生命
新的课程目标下,专门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不仅学习生物知识,提高能力,还需要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标明确提出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是,在教学中,往往觉得这个目标难以把握和实现,有人还觉得有生搬硬套、硬扣帽子之嫌,觉得是为了思想教育而思想教育。从事生物教学十几年,我却觉得,只要善于挖掘教材、课堂生成中的情感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会自然融入课堂,与其他目标浑然一体。
有一节课,是学习有关软体动物的知识。有同学提到蜗牛,为了活跃气氛,领着学生唱了首“蜗牛与黄鹂鸟”,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形态结构特征。唱完后,让学生谈谈对蜗牛的认识,提倡多角度分析,可以随便谈。
蜗牛运动能力差,运动缓慢;
蜗牛很执着,认定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蜗牛运动迟缓只因负荷太重,如果减负,速度肯定有所提高。好比在生活中应轻松处事,提高效率;
蜗牛只要看准目标,则不受干扰,不管多艰辛,也要努力前行;
蜗牛保护意识强,遇到危险就缩回壳内保护自己;
蜗牛胆小怕事,不能直面困难;
蜗牛做了坏事会留下痕迹。告诫我们不能做不该做的事,更不能心存侥幸无人知。
……
这节课,学生发言踊跃,争着站起来排队说,积极辩论。我也既意外又兴奋,心想:自然界的万物苍生,各具特色、独领风骚。植物中的“梅兰竹菊”,被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称颂;国外高尔基的《海燕》;雪莱的《云雀歌》,还有《夜莺》;我国古人赋《爱莲说》,今人陶铸先生《松树的风格》,茅盾《白杨礼赞》,杨朔《荔枝蜜》等等,赞誉了大自然中多少生灵,而此时此刻,我的学生,也能从小小的蜗牛身上谈这么多的体会,真是令我感动。
闲暇时,我喜欢凝望少林塬的松柏,那么的勇敢、苍劲;白杨是那么的挺拔、秀丽,偶尔单独的一株是那么安然挺立于天地间。我也喜欢各种有名无名的花卉,他们如同仙子一样美丽、飘逸、娇羞;还有不知名的小草,也不甘示弱地展示一片盎然生机,就连几毫米高的苔藓,也随处努力茁壮而出,哪怕一丝雨水,也片片舒展,尽先自己不屈的生命。
生命给了太多人太多的启示。在教学中,有时也会不自觉的带学生从生命中感悟。学生是多元的,思想受禁锢较小,所以思维是活跃的、鲜亮的、真实的,想法是个性化的。记得在学裸子植物时,常问学生:做大自然中的青松还是温室中的花朵?很多年来,几乎异口同声:青松!这也是老师期望的一个答案。但近几年来,有些同学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说:青松装点大世界、大自然,但花朵可以美化我们的小世界、小家,可让我们享受美、尽享芬芳,也可给人带来温馨和愉悦,在房间内感受生命的奇丽。有的还说:如果没有温室中的花,我们的春节会单调,节日会索然无味,病房会缺乏生机,生活的色彩也会黯然……这个问题我曾思考过,就同我们的教育一样,不是培养整齐划一的人,而是独具个性魅力的社会的成员。社会是多元化的,人也应是多元化的。我们既需青松装点自然,也需花朵扮靓生活,这样的世界才更美丽而丰富,国家才能多元化发展。
学习“动物的行为”一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诠释生物行为对生物的意义,并谈谈自己对“生存”、“更好地生存”的理解:
生存就是活着,生命依然存在;
有先天性行为才有生命,有生命才能生存;
学习行为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即生存能力更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获取食物、领地、配偶的能力更强,生存技巧较高;
为了获得较高的生存技巧,就得学习;
我们有一个读本《生命——生存——生活》,有生命才能生存,有了生存技巧,生存质量高才叫生活。但生命是第一位的。……
我接着问:人为什么要学习?并用“狼孩”的故事进行分析指导,让学生体会“学习”的真正含义和作用,进一步感悟生命的价值、生存生活的意义所在,感慨“动物都懂得自己学习,何况我们是人,而且还有专门提供学习的场所,甚至还有专门的人指导你、教你学习!”不断引导学生要热爱生命,自觉学习,热爱学习,并认识到学习不是一时的事儿,而是一生都需要干的事儿。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才能给生命添放异彩,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几乎人人皆知,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每个生物的生存都是对适应性最好的诠释;而每个生命也都会给用心者不同程度的感受。我想:生物教师不仅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学习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中去感悟学习,才能真正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善于学习、领悟、发现、创新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生物课 情感因素 感悟生命
新的课程目标下,专门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不仅学习生物知识,提高能力,还需要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标明确提出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但是,在教学中,往往觉得这个目标难以把握和实现,有人还觉得有生搬硬套、硬扣帽子之嫌,觉得是为了思想教育而思想教育。从事生物教学十几年,我却觉得,只要善于挖掘教材、课堂生成中的情感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会自然融入课堂,与其他目标浑然一体。
有一节课,是学习有关软体动物的知识。有同学提到蜗牛,为了活跃气氛,领着学生唱了首“蜗牛与黄鹂鸟”,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蜗牛的形态结构特征。唱完后,让学生谈谈对蜗牛的认识,提倡多角度分析,可以随便谈。
蜗牛运动能力差,运动缓慢;
蜗牛很执着,认定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蜗牛运动迟缓只因负荷太重,如果减负,速度肯定有所提高。好比在生活中应轻松处事,提高效率;
蜗牛只要看准目标,则不受干扰,不管多艰辛,也要努力前行;
蜗牛保护意识强,遇到危险就缩回壳内保护自己;
蜗牛胆小怕事,不能直面困难;
蜗牛做了坏事会留下痕迹。告诫我们不能做不该做的事,更不能心存侥幸无人知。
……
这节课,学生发言踊跃,争着站起来排队说,积极辩论。我也既意外又兴奋,心想:自然界的万物苍生,各具特色、独领风骚。植物中的“梅兰竹菊”,被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称颂;国外高尔基的《海燕》;雪莱的《云雀歌》,还有《夜莺》;我国古人赋《爱莲说》,今人陶铸先生《松树的风格》,茅盾《白杨礼赞》,杨朔《荔枝蜜》等等,赞誉了大自然中多少生灵,而此时此刻,我的学生,也能从小小的蜗牛身上谈这么多的体会,真是令我感动。
闲暇时,我喜欢凝望少林塬的松柏,那么的勇敢、苍劲;白杨是那么的挺拔、秀丽,偶尔单独的一株是那么安然挺立于天地间。我也喜欢各种有名无名的花卉,他们如同仙子一样美丽、飘逸、娇羞;还有不知名的小草,也不甘示弱地展示一片盎然生机,就连几毫米高的苔藓,也随处努力茁壮而出,哪怕一丝雨水,也片片舒展,尽先自己不屈的生命。
生命给了太多人太多的启示。在教学中,有时也会不自觉的带学生从生命中感悟。学生是多元的,思想受禁锢较小,所以思维是活跃的、鲜亮的、真实的,想法是个性化的。记得在学裸子植物时,常问学生:做大自然中的青松还是温室中的花朵?很多年来,几乎异口同声:青松!这也是老师期望的一个答案。但近几年来,有些同学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说:青松装点大世界、大自然,但花朵可以美化我们的小世界、小家,可让我们享受美、尽享芬芳,也可给人带来温馨和愉悦,在房间内感受生命的奇丽。有的还说:如果没有温室中的花,我们的春节会单调,节日会索然无味,病房会缺乏生机,生活的色彩也会黯然……这个问题我曾思考过,就同我们的教育一样,不是培养整齐划一的人,而是独具个性魅力的社会的成员。社会是多元化的,人也应是多元化的。我们既需青松装点自然,也需花朵扮靓生活,这样的世界才更美丽而丰富,国家才能多元化发展。
学习“动物的行为”一部分内容时,让学生诠释生物行为对生物的意义,并谈谈自己对“生存”、“更好地生存”的理解:
生存就是活着,生命依然存在;
有先天性行为才有生命,有生命才能生存;
学习行为是为了更好的生存,即生存能力更强,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获取食物、领地、配偶的能力更强,生存技巧较高;
为了获得较高的生存技巧,就得学习;
我们有一个读本《生命——生存——生活》,有生命才能生存,有了生存技巧,生存质量高才叫生活。但生命是第一位的。……
我接着问:人为什么要学习?并用“狼孩”的故事进行分析指导,让学生体会“学习”的真正含义和作用,进一步感悟生命的价值、生存生活的意义所在,感慨“动物都懂得自己学习,何况我们是人,而且还有专门提供学习的场所,甚至还有专门的人指导你、教你学习!”不断引导学生要热爱生命,自觉学习,热爱学习,并认识到学习不是一时的事儿,而是一生都需要干的事儿。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才能给生命添放异彩,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几乎人人皆知,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每个生物的生存都是对适应性最好的诠释;而每个生命也都会给用心者不同程度的感受。我想:生物教师不仅让学生能在课堂上学习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中去感悟学习,才能真正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善于学习、领悟、发现、创新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