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阅读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chiren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对孩子们长远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们曾经读过的书,一定会不知不觉地滋养着、改变着他们的人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深知读书对孩子们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几十年来我坚持引领我的学生们读书,在阅读中感知社会,在阅读中感悟道理,在阅读中体悟生命的力量,用人类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滋养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田,使他们成为健康、健全发展的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贯彻十八大精神,教育部启动了“立德树人”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继续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立德明确了教育的方向,也点明了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德之根基稳住了,才能达到树人的终极目标。
  在小学阶段,学校、老师为其确定怎样的发展目标,提供怎样的“营养”和帮助,与学生当下乃至今后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小学生之德如何培养,如何立德之根基,是我们小学教师工作之重点,多年实践经验让我体验到阅读的魅力,抓住一切契机开展多形式阅读,与生活紧密结合,在陪伴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在他们稚嫩的心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一、引领阅读经典著作,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每一部中华经典名著都是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代表。阅读经典是对美好人性的开发与启蒙,培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也是对学生潜在精神力量的发现。我抓住学校创建“书香校园”的契机,引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倡导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并开展“我从书中学做人”活动。例如:读《山海经》,孩子们从《女蜗补天》《后羿射日》《钻木取火》《愚公移山》中明白了,可以输,但不能屈服。孩子们读着这样的神话故事,感受着祖先不屈、抗争、坚持、发现、实践……靠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民族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这些精神已经成为优秀的遗传基因代代相传。
  二、依托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主题读书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制定不同的读书项目,引领孩子们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在多形式节日庆祝活动中感受作为中华炎黄子孙的荣耀与责任。
  三、多形式多渠道读书,夯实立德树人之根基
  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用自己纯真的眼睛看世界,他们没有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的时候,模仿是他们最直接的学习方式,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应该是教育孩子立德树人的最好的老师,我所在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大多数孩子来自农村,目前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偏差已經严重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相当一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家长从来没有读书意识,对孩子缺乏引领陪伴,甚至片面的认为家庭教育就是督促孩子学习保证考试能取得好成绩,读课本之外的书都是读闲书,浪费时间。这些误区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定位和方向,严重制约着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时效性。为了使得孩子们的教育定位准确,方向明了。我坚持了几点做法初见成效:
  (1)每学期起始,与学生家长商定家庭读书计划,确定读书目录,学期末表彰家庭教育模范家庭,树立身边的榜样。比如书香家庭的评选,以阅读滋养精神,以阅读提升品味,以阅读搭建两代人沟通的桥梁。
  (2)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沙龙,邀请模范家长现身宣讲,交流读书心得,读书带给孩子的快乐,读书让家庭充满欢笑,身边鲜活的事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家长走进家庭教育沙龙,提出自己的困惑,分享自己的收获,陪伴孩子在经典阅读中共同成长。
  (3)倡导孩子们举办小小道德讲坛,引领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通过小小道德讲坛共享美好世界,共育博爱情怀,共建和谐社会。
  (4)指导邻近的家长、学生成立流动读书会,伸出友情之手主动帮助困难家庭,学困学生,让更多人的孩子都有书读,有交流着展示的平台,通过流动读书会系列活动的开展,更让孩子时时刻刻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也为孩子们创建了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在孩子幼小心灵播下爱的种子。
  陶行知老先生有句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万家长和老师只有明白学知识固然重要,学做人更为重要的真理,才能深刻领悟教育之真谛,教育孩子小细节处学做人,才能在点滴细微处彰显个人风采,立德树人,行之有方,悟其真谛,方行之有效。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兴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兴趣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应该分开来谈。这样有助于学生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只有对学生产生了兴趣,对学习的反映思路也才最清晰。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应在兴趣中培养思维能力,在思维培养中要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思维是根本,兴趣是思维的源泉,思维的培养是以
期刊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堂教学应以激发学生的个性表达为突破口,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
期刊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传统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潮流,单调乏味、枯燥无趣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对于学习的需求。如何打开语文乐园的大门,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就成为当前我们高中语文老师所要面临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教师即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不断的进行学习增强自身修养,才能真正的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打
期刊
摘要: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的原则,从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改革语文作业方面来切实改变小学生语文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   关键词:高效课堂 减轻 课业负担  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基础教育事业的顽症,严重阻碍着全面素质教育实施和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已经给中小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对“减轻课业负担”非常重视。在学校的积极倡导下,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着想的原则,从构建和谐高效
期刊
“最爱说的话呀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中国娃》这首歌曲唱出了多少中国人的心声。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汉字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这更是我们的骄傲!  一、汉字字形之美  
期刊
阅读名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温儒敏教授曾说:“真正体现人类智慧、能够长远地涵养我们性情和心智的,还是经典,而不是那些痛快的吸引人的流行读物。经典是主食,流行读物只是冰淇淋。”由此可见,阅读经典名著的意义多么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是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南针。其中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全面发展学生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明确提出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达40
期刊
笔者多年来一直教授中学语文,并多年兼带过中学历史,也许文史哲不分家的缘故,我对历史问题特感兴趣,业余时间,我翻阅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康熙平定三藩叛乱”这一知识点时,发现“重重疑案”,现作如下阐述,以抛砖引玉。  岳麓书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以下姑称“教科书”)第97页,关于“平定三藩叛乱”的内容,教科书如此陈述:“清初,明朝降将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被封为藩王,称
期刊
摘要:初中是学生形成良性思维,强化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英语教学如果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难以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升。将游戏教学融入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关键词:初中英语 游戏教学 趣味课堂  游戏一直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即使对于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游戏依然具有无穷的魅力。将游戏与学习融为一体,
期刊
摘要: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对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开展提出了更多新要求,初中物理教学作为学生物理知识理论的基础教学,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后期物理知识学习和终身理性知识理论建设。然而,就我国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开展的现状来看,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此就会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此,本文从当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开展的现状出发,对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思路的不足之处
期刊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最基本的学习动力和源泉。对于儿童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所处的状态,兴趣更是他们在学习中的直接动力。因此,为了使儿童学好英语,教师必须注意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近几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中,对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兴趣,我为之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其中以下两个方面是我关注的重点:  一、 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