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其年龄小,学习方式也比较被动。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课堂提问设计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来进行有趣、精练的问题设计,这样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层次性、拓展性和思考性,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应如何来进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问呢?
一、设计饶有趣味的提问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只有具有一定的韵味、情趣和吸引力的内容才能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时,教师一定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为目的,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点燃智慧火花。
例如,在进行“偶数”的教学时,教师可提类似于这样的一个问题:班上组织去看电影,小红和小琳是好朋友,可小红的票是4排3号,小琳的是6排8号,她们希望可以挨坐在一起看电影,于是小琳便将票与同学换成了4排4号。可是在晚上看电影时,她们的座位并不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此时,学生兴趣高涨,迫切地想知道原因。这时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可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奇数列、偶数列、自然数列中的相邻概念或含义的理解与区分。又如,在进行“用数学”的教学时,教材内容都是通过图画的形式来呈现的,所以学生都会觉得新鲜、有趣。若教师只是直接让学生说出图画所表现的内容,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会显得很枯燥、乏味,以至于没有学生愿意发言。但教师若是能够换一个角度来进行提问:根据这幅图画,我们可以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很快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纷纷举手发言,并将故事编写得非常完整有趣。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巧妙的提问设计,可以充分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新知识,还能体会到思考和创造的快乐感与满足感。
二、设计开拓学生思维的提问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其实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个引导,是教师为学生打开探究新知识的窗户的一种方式,是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路标。
例如,在进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的教学时,有这样一个例题:计算10.25÷2.5。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还可设置一个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如:(1)1.14÷3;(2)11.4÷30;(3)11.4÷300。在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来计算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师可进行提问:1.在(1)和(2)中,除数与被除数有怎样的变化?对式子的商有什么影响?2.在式子(1)和(3)中,除数与被除数有怎样的变化?对式子的商有什么影响?3.如果式子的商是保持不变的,被除数和除数有怎样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索与计算,很快便能得出除数和被除数在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式子的商不变这个结论。然后,教师再结合例题和刚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将例题中的除数与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得出例题答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得出的结论的理解与运用。
三、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提问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方式被动,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时,应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延伸,以此来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进行类似于这样的提问:1.如果我们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可以拼成的图形有哪些?拼成的图形中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 2.这个图形的底边是三角形的哪条边?高与三角形的高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有所启发,还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时,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既要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还要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数学学习。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不断地进行课堂提问的优化,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灵活性,努力做到问得好、问得巧、问得精。
(责编 周侯辰)
一、设计饶有趣味的提问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只有具有一定的韵味、情趣和吸引力的内容才能让学生轻松、愉悦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时,教师一定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为目的,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点燃智慧火花。
例如,在进行“偶数”的教学时,教师可提类似于这样的一个问题:班上组织去看电影,小红和小琳是好朋友,可小红的票是4排3号,小琳的是6排8号,她们希望可以挨坐在一起看电影,于是小琳便将票与同学换成了4排4号。可是在晚上看电影时,她们的座位并不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此时,学生兴趣高涨,迫切地想知道原因。这时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答,可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奇数列、偶数列、自然数列中的相邻概念或含义的理解与区分。又如,在进行“用数学”的教学时,教材内容都是通过图画的形式来呈现的,所以学生都会觉得新鲜、有趣。若教师只是直接让学生说出图画所表现的内容,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会显得很枯燥、乏味,以至于没有学生愿意发言。但教师若是能够换一个角度来进行提问:根据这幅图画,我们可以编一个怎样的故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很快地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纷纷举手发言,并将故事编写得非常完整有趣。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巧妙的提问设计,可以充分地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新知识,还能体会到思考和创造的快乐感与满足感。
二、设计开拓学生思维的提问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其实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个引导,是教师为学生打开探究新知识的窗户的一种方式,是学生思维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路标。
例如,在进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的教学时,有这样一个例题:计算10.25÷2.5。根据教学目标,教师还可设置一个具有一定方向性的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如:(1)1.14÷3;(2)11.4÷30;(3)11.4÷300。在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知识来计算出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之后,教师可进行提问:1.在(1)和(2)中,除数与被除数有怎样的变化?对式子的商有什么影响?2.在式子(1)和(3)中,除数与被除数有怎样的变化?对式子的商有什么影响?3.如果式子的商是保持不变的,被除数和除数有怎样的变化规律?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索与计算,很快便能得出除数和被除数在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式子的商不变这个结论。然后,教师再结合例题和刚得出的结论引导学生将例题中的除数与被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得出例题答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得出的结论的理解与运用。
三、设计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提问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方式被动,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进行提问时,应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做到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延伸,以此来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
例如,在进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就可进行类似于这样的提问:1.如果我们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图形,可以拼成的图形有哪些?拼成的图形中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 2.这个图形的底边是三角形的哪条边?高与三角形的高有怎样的关系?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思维有所启发,还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时,对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激发是非常重要的,既要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还要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进行数学学习。因此,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不断地进行课堂提问的优化,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灵活性,努力做到问得好、问得巧、问得精。
(责编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