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Masquelet技术在足踝部感染性骨缺损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115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三阶段Masquelet技术在足踝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2月— 2017年10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9例足踝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18~68岁[(39.6±12.3)岁]。16例为细菌感染,3例为结核杆菌。感染累及胫骨末端、距骨及其周围关节14例,内踝2例,中足及跗骨间关节1例,跖骨及跖趾关节2例。手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彻底清创并辅以负压封闭引流(VSD)持续冲洗,明确致病菌;第二阶段用针对性抗生素骨水泥填充骨缺损,预防或治疗感染;第三阶段为抗生素骨水泥充填3个月后,局部伤口无感染征象,取出骨水泥,应用内固定植骨的方式行骨重建手术。观察皮瓣存活和创面愈合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及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足踝部功能及疼痛改善情况,按照放射学骨愈合评分标准(RUST)评价骨愈合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9~12个月[(11.1±1.0)个月]。2例内踝皮肤因术前感染坏死致软组织缺损,于第二阶段手术时分别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瓣均完全存活。术后骨愈合时间3~7个月[(3.5±1.4)个月]。19例患者经过三阶段手术,足踝部创面或窦道均愈合,随访期间无感染复发。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为(71.4±5.7)分,较术前(36.3±12.1)分明显提高(P<0.05)。VAS为(1.4±0.9)分,较术前(5.3±1.2)分显著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RUST骨愈合评分为8~12分[(10.2±1.1)分]。

结论

应用Masquelet技术分三阶段治疗足踝部感染性骨缺损,能有效控制感染,利于创面愈合,促进骨性愈合,改善足踝部功能,并减轻疼痛。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Ⅰ期清创联合抗生素骨水泥珠链填塞治疗慢性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5年2月— 201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50例慢性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28~70岁[(48.4±5.1)岁]。感染部位:胫骨36例,股骨7例,趾骨3例,跟骨2例,脊柱2例。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42例,单纯骨折后感染8例。患者均采用Ⅰ期清创联合抗生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对单侧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行骨瓣复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7月— 2017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9例单侧AS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55例;年龄19~87岁,平均53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63例,6~8分76例。伴单侧腔孔散大40例,双侧瞳孔散大1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
目的探讨影响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积水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2年3月— 2017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70例TBI后脑积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16例。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作为评价患者治疗3个月后预后情况的指标,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3分,27例)和预后不良组(GOS≤3分,51例)。先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格
期刊
目的探讨骨搬移技术治疗股骨干大段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6月— 2015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33例股骨干大段感染性骨不连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5例,女8例;年龄19~58岁,平均34.6岁。初始受伤为开放性骨折23例,闭合性骨折10例。既往接受1~9次手术,平均2.3次。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为7~60个月,平均34个月。患者均行骨搬移技术治疗,彻底清创后
吸入性损伤是由热力、有毒或刺激性气体吸入引起的呼吸道和肺实质的损伤。目前临床对其认识仍较局限,缺乏有效的诊治规范。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根据国内已形成的吸入性损伤诊治经验,结合国外的相关研究报道,从吸入性损伤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诊断和评估及临床治疗等3个方面,系统介绍吸入性损伤规范化的临床处理措施,并形成吸入性损伤临床诊治全国共识,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目的对比分析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早期清创置入物取出及延期置入物取出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5年3月— 2016年9月27例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27例行胫骨骨折接骨板或螺钉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18~81岁[(41.6±14.3)岁]。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延期置入物取出组(A组,10例)和早期清创置入物取出组(B组,17例)。A组予以清
目的探讨屈肌离断联合肌皮瓣修复强直性体位患者褥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7年7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例截瘫后强直性体位不同部位压疮患者,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0~78岁,平均68岁。压疮创面范围为3 cm×3 cm~15 cm×11 cm。骶尾部压疮8例,大转子压疮4例,坐骨结节压疮3例。根据褥疮大小及位置选择邻近肌皮瓣修复,同时联合行高选
组织工程骨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中已由动物实验研究逐渐转向临床应用,并且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在治疗大段骨缺损的研究中,植入物的血供对成骨效果稳定性作用至关重要,因此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已成为骨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的研究重点。笔者从组织工程骨构建、预制血管技术及细胞技术三个方面对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在大段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大段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