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数学评讲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y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中考数学是主要科目,做好中考前的数学复习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高效率的数学复习,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化地掌握知识,综合运用知识,进而提高应考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中考成绩,升入理想的高中学习.
  一、中考数学复习的理解
  中考复习是中考前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利用,使学生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学习思路. 通常我们在复习时,把复习分为三个阶段,根据这三个阶段确定复习内容,制定复习计划.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落实;其次是解题经验的具备;最后是应考能力的形成. 所以说复习是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的时刻进行的,如果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积累,那么就没有复习的可能,没有知识储备就不能进行解题训练;如果缺乏各类基本题型应对经验,学生的复习就应该是从模拟考试对策入手,进而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复习的概念就是在基础知识的积累前提下,学生形成解题经验,从而形成应考能力. 这是中考数学复习的三部曲,离开哪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实现高效的数学复习. 不能超越也不能倒置,第一步是第二步的基础,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铺垫,每一阶段都有其核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合适的复习计划.
  二、数学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依照课本,抓好落实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所以中考的数学复习应该依托教材内容,依照课程标准进行复习计划的制定. 重视基础知识,抓住数学的核心本质,一般这一阶段的复习时间从新课程结束开始,持续到4月中旬. 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的命制,出现了新的特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标志,题型和内容的新颖性、灵活性特点突出,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核. 以往很多教师都将复习的注意力集中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但是实践证明这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而且这样的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是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学习. 这种复习方式,过分关注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对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则关注较少. 这是不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也不利于学生的素质形成. 所以教师要避免在复习中,过分关注公式、定理的推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泯灭. 还有的教师采取讲述例题之后的大量练习,这样会把学生淹没在题海中,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而且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 教师应该抓住定理、公式推证过程中的解题方法和规律,让学生明晰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形成深刻的知识烙印. 几年来的中考试题已经充分体现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重点,教师在复习中要把注意力放在这“三基”上,使学生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重视第一轮复习
  数学复习的第一轮要围绕基础知识进行,这几年,我市的中考数学试题难度系数在0.7~0.8间,试题中的基础知识题目占总分数的80%,可见,基础知识在考试中的重要性. 提高中考复习的效率,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俗话说,打铁先要本身硬,教师要大量地练习题目,做习题,然后将典型的习题推荐给学生,使复习的效果更好. 同时还要注意举一反三,在基础题型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变换形式,用好教材和参考资料. 尤其是中考试题中的选择题、填空题,其考察的目的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但是题干的叙述上却往往不是直接的,需要教师的讲解,提高学生的题目分析能力. 系统地复习主干知识,关注考纲中的考点和热点问题,特别是要研究近几年中考的题型模式和命题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扎实稳妥. 这样的原则和方法在以后的两轮复习中也要坚持,使每一次复习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切实发挥复习的作用.
  (三)形成方法,提高综合能力
  纵观我市中考数学试题,凸显了讲究数学思想和方法这类问题的考核,题目设置较为灵活,技巧性较强,解法也多样. 这种考试方式需要考生提出最佳的解题方法,并且保证准确和迅速. 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醒学生转换观念,开阔思维,应用多种方法,用类比归纳与类比联想的方式进行数学题目的复习. 帮助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数学知识的整合,采用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解题方法复习. 在复习中渗透这些思想,并应用在各个环节中. 复习内容确定后,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方法,总结基本的解题规律,形成较高的解题能力. 所以老师要交给学生知识,也要交给学生方法,在复习中渗透数学教学思想,形成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提高学习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变化多端的数学题型,提高应考能力.
  (四)重视作业内容的确定
  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并且中考科目较多,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而且要恰当地布置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是教师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的途径. 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知识掌握的信息,作业、练习、测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和解答. 最好是采用集中讲解和分散辅导的方式将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作业和复习都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没有计划的复习,缺乏科学性,而且随意地想到哪里就讲到哪里,复习的效果不会提高,而且会因为盲目而出现漏洞. 因此复习中要避免高速无效的方式,不懂装懂、懂而不会,都会导致复习效率的低下.
  中考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面临的第一次大型考试,也是决定学生后来高中学习的关键一考,因此不管是平时的教学还是后期的复习,教师都要树立扎实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思想,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开阔思维、形成科学的方法,抓好典型题,注重考纲中的考点,实现高效复习的目的.
其他文献
分析了我国危险化学品产业的安全形势,总结了政府所做的多方面努力,最后提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几点措施.
【摘要】 初中是学生的逻辑思维真正成熟的阶段,该阶段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数学是一门十分灵活的学科,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大的要求. 但是由于我国较多初中学校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使得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开发受到较大的限制. 本文主要对我国初中学校的数学教学现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相关分析,找出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有效方
<安全生产法>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做出了具体规定,把保障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作为核心,充分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生产经营单位应认真贯彻实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规定,统计是统计与概率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 可是相对于概率教学内容的变幻机巧,小学统计教学(除去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本就很有思辨意味的概念教学外)的内容明显地寡淡无趣多了. 再加上这些内容(以制表绘图为主)相当简单几乎没有应试的压力,老师们习惯性地轻视是难免的.  一、伪统计问题与统计教学的目的  统计需要明确的目的. 它从来都是缘于现实的需要,试图用数据说话. 统计教学也不是一
强调“数学思想”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明显亮点,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更将”数学基本思想作为“四基”之一纳入数学课程标准目标之中,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数学思想的关注. 关注数学思想,也就是关注数学课堂之魂.那么如何结合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逐步形成数学思想,让数学思想在数学课堂中凸显其应有的本色呢?下面谈谈笔者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在数学知识形成之前孕伏数学思想
【摘要】 初中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团体,他们从小学过渡到初中,在学习数学中的相关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从以前的形象变成了现在的抽象,很多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导致基础较差,成绩下降. 分层教学的出现,使很多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改善. 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意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几点合理运用的建议,希望能为初中数学教学做一点贡献.   【关键词】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合理运用    一、
【摘要】根据整数的奇偶性质,得出勾股数的一般性质,应用到同形式高次幂的运算中,得出新结论.  【关键词】假定;勾股数;分解;倍;定位  引言  勾股数的发现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今,有人认为对勾股数的研究是初等代数民科.当你认真读完文本后,一定会对勾股数的性质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可以简证费马大定理,更深层地发现高微空间上二微全息现象,给现代高微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于原式来说,是倍勾股数的
【摘要】当代著名数学家P.R.赫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中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在整个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将进行各种复杂变化.  【关键词】反思意识;反思行为;培养方法  一、问题提出  1.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数学学习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应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摘要】Kunio Yamaguchi[1]为S0函数类做了偏差估计,给出了Ref′(z)的最好的下界.建立该偏差估计的主要工具是从属原理,见[2].在本文中,应用正实部函数类P的增长定理,我们得到了S0函数类的增长定理,用正实部函数类的表示定理得到了S0函数类的高阶导估计.  【关键词】S0函数类;正实部函数类P;增长定理;偏差定理  一、引 理  引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