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而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正是对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正处于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想取得这场攻坚战的胜利,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的改革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继承发展;邓小平改革思想;攻坚克难
1997年,伟大的邓小平同志逝世,2017年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当前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掌握其关于改革的丰富内涵,继承并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思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方向。
一、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内容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鄧小平对改革的性质问题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所遇到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1]这一重要论述鼓舞我们始终举起改革的大旗,坚定改革的社会主义大方向。社会主义相对资本主义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不断的改革来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改革不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进行的革命,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和资本家,也不是采用暴力流血的手段,而是为了解决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来出现的各种阻碍人们调动生产积极性和妨碍社会良性运转的问题。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讲:“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2]从根本上说,改革是为了更加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了激发社会主义社会所蕴含的潜力,为了保持社会的良性运转,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所采取的举措。
方向决定改革的成败,邓小平对于改革的方向问题指出:“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3]我们的改革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能抛弃革命先烈探索出来的道路,改革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更加顺利发展所采取的举措。同时,邓小平也指出,改革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从1921年到今天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深刻揭示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有能力和实力挑起改革的重担,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事业才会取得成功。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个论断直观反映了当时改革的难度之大,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人们的利益诉求更加多样,社会各领域的改革难度也随之加大,我们要做好打改革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虽然改革不像革命那样以暴力形式进行,但是改革涉及的领域之广、时间之长、各项政策调整之大,对人们传统思想观念所形成的挑战,都决定了改革的艰巨性。尤其是当前全社会处于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奋斗的社会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时间紧迫、任务重大、情况复杂,深刻说明了改革是一项具有革命意义的浩大工程。
3.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不是要收,而是要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开放。思想要更加解放一些,改革开放的步伐要走得更快一些。”[4]在改革中,不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状态,排除主观偏见,突破以前各种模式的束缚,我们的改革就很难迈开步子。我们要不断研究新的发展模式,探索新的发展方法。在坚持解放思想的同时还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党历史上在危难时刻能够度过难关、经住考验就是因为始终坚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是因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当前我们进行的改革事业既不能靠主观想象,也不能靠蛮干。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改革开放敲响了警钟。我国的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不断解放思想,抛弃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大胆前进,推动改革事业蓬勃发展,答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张答卷。
二、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考
1.大力推进改革,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所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决定我国发展未来的举措。改革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途径,能够激发社会的活力,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去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能够增强全社会对党和政府的信心,维护社会稳定,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全面深化改革是赋予社会生机和活力,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39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努力创造出来的事业,是一个经受实践考验的具有真理和价值的伟大事业。同时党是改革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利益格局会不断调整,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从而克服重重困难。我们已经取得的辉煌成绩有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正确的,我们必须永远坚持。
2.改革要树立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改革必胜的信念
当前的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6]改革任重道远,艰难险阻很多,只有以更大的决心才能推动改革事业前进。习近平指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7]同样,对待其他方面的改革也要如此,我们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要敢于去闯,大胆去试,邓小平告诫我们“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全世界范围内我国进行建设和改革社会主义的事业是一个崭新的事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改革开放的信心,去谱写改革事业的新乐章。 3.改革要凝聚中国力量,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支撑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和多种利益的交织,全国人民形成致力于改革的合力显得尤为必要。凝聚中国力量,是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力量汇聚起来,让全体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精神力量凝聚起来,共同致力于改革事业。改革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每一项改革政策的制定都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落實到每位群众身上,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改革所带来的红利,让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实现共享发展,这就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在人民群众享受改革成果时,也必须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意志品质。雷锋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助力改革事业,能让群众始终保持努力拼搏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指出“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8]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领我们当前的改革,创新改革思维、创新体制机制和创新改革方法,以系统全面和联系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改革问题,避免出现以前忽视客观规律造成片面发展的问题。改革创新的精神能够推动人们融入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发挥自己的智慧,为改革事业出谋划策。
改革开放39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证明了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是领导中国人民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法宝,我们必须长期坚持邓小平理论,抛弃和否定邓小平理论只会造成亡党亡国的后果。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发展邓小平关于改革理论,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5.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2.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8.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5.
[6] 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的答问[N].人民日报,2014-02-09(01).
[7] 志言.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J]. 中国纪检监察,2016,02:22-24.
[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4-01-16(001)
[9] 郭学德.论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其重要启示——兼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J].学习论坛,2014,10:5-9.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继承发展;邓小平改革思想;攻坚克难
1997年,伟大的邓小平同志逝世,2017年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当前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掌握其关于改革的丰富内涵,继承并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的思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方向。
一、邓小平改革思想的内容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发展和完善,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鄧小平对改革的性质问题指出:“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所遇到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1]这一重要论述鼓舞我们始终举起改革的大旗,坚定改革的社会主义大方向。社会主义相对资本主义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不断的改革来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改革不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进行的革命,不是消灭资本主义和资本家,也不是采用暴力流血的手段,而是为了解决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来出现的各种阻碍人们调动生产积极性和妨碍社会良性运转的问题。1985年9月23日,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讲:“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2]从根本上说,改革是为了更加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了激发社会主义社会所蕴含的潜力,为了保持社会的良性运转,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所采取的举措。
方向决定改革的成败,邓小平对于改革的方向问题指出:“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3]我们的改革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能抛弃革命先烈探索出来的道路,改革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更加顺利发展所采取的举措。同时,邓小平也指出,改革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从1921年到今天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深刻揭示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有能力和实力挑起改革的重担,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改革事业才会取得成功。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个论断直观反映了当时改革的难度之大,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人们的利益诉求更加多样,社会各领域的改革难度也随之加大,我们要做好打改革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虽然改革不像革命那样以暴力形式进行,但是改革涉及的领域之广、时间之长、各项政策调整之大,对人们传统思想观念所形成的挑战,都决定了改革的艰巨性。尤其是当前全社会处于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奋斗的社会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时间紧迫、任务重大、情况复杂,深刻说明了改革是一项具有革命意义的浩大工程。
3.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指出:“我们现在不是要收,而是要进一步改革,进一步开放。思想要更加解放一些,改革开放的步伐要走得更快一些。”[4]在改革中,不解放思想,打破僵化状态,排除主观偏见,突破以前各种模式的束缚,我们的改革就很难迈开步子。我们要不断研究新的发展模式,探索新的发展方法。在坚持解放思想的同时还要坚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党历史上在危难时刻能够度过难关、经住考验就是因为始终坚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是因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当前我们进行的改革事业既不能靠主观想象,也不能靠蛮干。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我们的改革开放敲响了警钟。我国的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不断解放思想,抛弃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大胆前进,推动改革事业蓬勃发展,答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张答卷。
二、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考
1.大力推进改革,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所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决定我国发展未来的举措。改革是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途径,能够激发社会的活力,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去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能够增强全社会对党和政府的信心,维护社会稳定,构建文明和谐社会,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全面深化改革是赋予社会生机和活力,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39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努力创造出来的事业,是一个经受实践考验的具有真理和价值的伟大事业。同时党是改革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利益格局会不断调整,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从而克服重重困难。我们已经取得的辉煌成绩有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正确的,我们必须永远坚持。
2.改革要树立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定改革必胜的信念
当前的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6]改革任重道远,艰难险阻很多,只有以更大的决心才能推动改革事业前进。习近平指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7]同样,对待其他方面的改革也要如此,我们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要敢于去闯,大胆去试,邓小平告诫我们“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全世界范围内我国进行建设和改革社会主义的事业是一个崭新的事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改革开放的信心,去谱写改革事业的新乐章。 3.改革要凝聚中国力量,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支撑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不同社会阶层和多种利益的交织,全国人民形成致力于改革的合力显得尤为必要。凝聚中国力量,是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斗的力量汇聚起来,让全体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下来的精神力量凝聚起来,共同致力于改革事业。改革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每一项改革政策的制定都把人民放在第一位,落實到每位群众身上,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改革所带来的红利,让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前进,实现共享发展,这就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在人民群众享受改革成果时,也必须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意志品质。雷锋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助力改革事业,能让群众始终保持努力拼搏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指出“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8]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领我们当前的改革,创新改革思维、创新体制机制和创新改革方法,以系统全面和联系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改革问题,避免出现以前忽视客观规律造成片面发展的问题。改革创新的精神能够推动人们融入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发挥自己的智慧,为改革事业出谋划策。
改革开放39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刻证明了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是领导中国人民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法宝,我们必须长期坚持邓小平理论,抛弃和否定邓小平理论只会造成亡党亡国的后果。当前我们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发展邓小平关于改革理论,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5.
[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2.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8.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5.
[6] 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的答问[N].人民日报,2014-02-09(01).
[7] 志言.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J]. 中国纪检监察,2016,02:22-24.
[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4-01-16(001)
[9] 郭学德.论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其重要启示——兼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J].学习论坛,2014,10:5-9.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