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fengyue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改革应以“文本细读”为核心理念设计有效的课程方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借助“讲、评、问、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评判标准和价值立场。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文本细读  探究式教学  文学鉴赏能力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育教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17J0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236-02
  “全民阅读”的制度性提倡和应用型人才的匮乏,给隶属文学鉴赏课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提供了新的契机。然而,由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和电子读物的卷帙浩繁,“浅阅读”现象普遍存在。加之中学时代读后感式的文学鉴赏模式,文学与人生的肤浅认知,使得励志性的“鸡汤文”大行其道。审美的贫乏和思维的惰性已严重影响到我们的学生,又缺乏必要的工具理性,使之成为被手机奴役的人。如此一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广电专业①的教学为例,探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改革的有效路径。
  一、文本细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作为我国高等院校文科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教学对象基本上是大一新生,理论基础薄弱。且作品选课程一般排在文学史课程之前,学生面对的只是孤立的文本。因此,“文本细读”作为文学类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应和着学界“重建文本细读批评”的呼声,但效果并不乐观。其重要原因在于“读”和“讲”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学生的感性认识很容易淹没在老师的理论解析中,“机械趋同”和“群体思维”依然存在于我们的课堂。
  鉴于此,本人调整授课思路,设计如下教学方案:“学生阅读文本、反馈问题——二次备课——课堂研讨——深度解析并答疑”。在讲课之前,要求学生细读文本,反馈问题,由班长收集于授课前一日发给我,便于我寻找学生的“关注点”和“障碍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便课堂研讨和答疑解惑。
  在具体的实践中,“文本解读”需要注意三个问题。(1)正确对待“文本”。“文本”是开放的,而非静止的。同时,它需要被发现,被照亮,需要读者通过自己的批评和阐释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2)阅读主体“我”的在场,拒绝人云亦云。(3)要敢于质疑,带着问题意识,寻找文本的裂隙,合理“误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讲教学过程视为文本解读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 过程,将创造性解读的权利交给学生,注重学生阅读思考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和独特感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写作能力。
  有了深度的文本触摸,就能够为理论的引导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以先锋小说的讲授为例。众所周知,先锋文学的阅读障碍就在于它与读者群体的隔膜,学生普遍反映“读不懂”。在这种情况下,文本细读的优越性就体现了出来。通过细读,惯于故事性阅读的学生自然会发现与现实逻辑不同的地方,对此加以质疑,就可以基本掌握先锋文学的部分特质。譬如说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同学们提交上来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旅店”究竟象征着什么?为什么遍体鳞伤的汽车能够成为“我”心中的旅店?司机的举动为何如此反常?“反逻辑”、“暴力”、“血腥”,其实已经接近余华先锋小说的基本特质。我再适时地抛出“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概念,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与余华、残雪、马原的作品加以对比,发掘其不同。最后,再针对“不懂”的审美体验,探究先锋文学的缺陷及转向的原因。理论概念的熟知与文学鉴赏方法的习得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学生望而生畏的心理也会逐渐消除。
  二、探究式教学:“中國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围绕“问题”展开讨论,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突出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领与引导;与注入式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的思考、理解与领悟;与单一式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综合了问题教学法、个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长处,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学习文学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对学生的启智作用。”[1]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究式教学”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2)创设情境,聚焦有效问题;(3)教师要适时引导。缘于课堂设计方案的前期准备,聚焦有效问题,确定每堂课要讨论的主题,并不难做到。难就难在“讨论的有效性”和“引导时机的把握”,“冷场”、“神游”、“漫无中心”的情况都可能碰到。因此,在时间分配上,我基本上采取1:1的比例,第一堂课给学生分组讨论,第二节课由我解析并答疑。在分组上,以宿舍为单位,尽量避免因不熟悉而产生的沉默,并鼓励观点的碰撞。
  在此,以汪曾祺《受戒》的授课过程为例。同学们集中反映的问题是“名为受戒实则破戒,‘名不副实’”,比例竟然高达67%,远远超过了对“小说结构”的质疑的比例。鉴于此,我从“小说的逻辑”和“小说观”这两个角度分别提出两个问题:“和尚破戒却很正常的逻辑支撑点是什么”、“《受戒》与传统的小说有何区别”?学生的讨论就有的放矢,找出“习俗”、“民间伦理”、“人性”等答案。至于“小说观”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小说讲究 “故事性”,情节的演变过程,但《受戒》都没有,其风俗画占了相当的比重,而且很“散”。在第二堂课的总结与引导过程中,我结合《受戒》的教学目标,将学生关注的焦点从小说的内容转向小说的艺术性和审美性上面,在史学的视野中探讨《受戒》的“异质性”。同时,我也兼顾学生的心理,借用PPT呈现《受戒》问世时文坛的争议,回到文学现场,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文学鉴赏能力:“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的评价标准
  作为文学鉴赏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评价的标准自然是鉴赏能力。主要体现在“讲”、“评”、“问”、“考”四个方面。
  “讲”:即登台讲课。以8人次为单位,分工协作,制作课件,并登台试讲。从第九周(共十八周)开始,我选取《烦恼人生》、《回答》、《相信未来》、《独白》、《融入野地》五篇作品让学生自主讲课。起初,学生的讲课仍然采取的是“作家简介——内容概要——艺术特色”的方式,10分钟不到就已全部结束。“阅读主体的缺席”和“照本宣科式的读课件”成了通病。这种现象到了《独白》和《融入野地》时有所好转,特别是后者。学生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材料的搜集,文本细部的解析,均让人耳目一新。
  “评”:即文学赏析。学生每个月写一篇读书报告,难度成阶梯式增长。第一月要求推荐一部文学经典作品并阐释其推荐理由。该作业比较灵活,其目的在于摸底,看看学生的阅读水平到底怎么样?据统计,推荐书目主要集中于四部作品:路遥《平凡的世界》(30%),余华《活着》(20%),老舍《骆驼祥子》(10%),沈从文《边城》(10%)。暴露出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能力较差等问题;第二个月,我对书目的要求是教材以外的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行文需直奔主题,包涵三个部分:这本书写的是什么?什么地方写得最好?这本书有什么缺点?从收上来的作业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囿于作家的“创作谈”,缺乏敢于质疑的勇气;第三个月的作业是赏析贾平凹新作《山本》,要求体现我所提及的文学鉴赏三层次(文本细读、知人论世、文学史视野)。这次作业显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已有很大提升,也发现了不少令人惊喜的观点,比如有同学对贾平凹冗长的叙事产生质疑,也有同学将《山本》和《白鹿原》进行对读,提出里面巧夺风水地等神秘因素以及历史叙事的异同之处。
  “问”:即问卷调查。参照布鲁克菲尔德《关键事件调查问卷》的五项内容[2],本人设计相关问卷,寻找课堂教学中“最有趣”、“最有益”、“最困惑”的环节,在调查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是否提高的同时,敦促自己不断调整教改思路,推进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
   “考”:即课程考核。提高平时成绩比重,由原来的30%提至40%,并在期末考试时加大文学鉴赏试题的比重,直接选取教材没有的经典篇目加以赏析,并加大其分值(提升至40分)。
  不言而喻,“文本细读”、“探究式教学”及“评估体系”对于现当代文学专业的教师来讲,并不陌生,只不过如何将“阅读的艺术”和“教学的艺术”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应用能力,则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注:
  ①南通大學杏林学院属二级学院,学生基础普遍较弱。本人今年所教的17级广电专业,共有两个班级,171班有41人,172班有40人,采取分班教学。论文中的个案举隅均出自这两个班级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军.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课探究式教学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14(5):94.
  [2][美]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批判性思维教与学[M].钮跃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50.
其他文献
【摘要】实训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工作。实训工作在提供实训的同时,对产业宏观状态、企业中观运营、岗位微观履职的教育力度尚显不足。融入面向不同年级学生的创新教育举措,对未来该项工作的发展作了思考。  【关键词】实训 实践 实习 创新教育  【基金项目】天津农学院2018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新时代农业院校大学生使命教育研究——以动科动医学院工作为例;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
期刊
【摘要】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一方面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是他们的身心特点;另一方面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持久性和耐力不够,这是他们学好知识的拦路虎。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高度重视音乐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
期刊
【摘要】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面临更大的挑战。通过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对于学校就业指导的评价与期待,在对反馈数据进行总结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意见,从而为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参考,以优化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关键词】毕业生 跟踪调查 就业指导 工作优化  【基金项目】2017年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资助课题“就业指导微信
期刊
【摘要】地理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认知和人地协调能力的学科,是初中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随着新课改的有效推进,地理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给教师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需要教师积极改进教学策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将对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
期刊
【摘要】为改变传统《光学》课程中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点的现状,教学团队选择“小组项目”的形式开展任务型课堂教学。本文以“手机中光学应用”为项目题目,通过具体实例分析项目式教学的课题设置方法,项目执行与成果。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资料收集、实验设计、总结和成果展示的全过程,可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进行独立学术思考的能力。本文对光学课程的开展翻转式课堂教学设计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康复事业的不断发展,中职康复专业的学生在就业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就当前的中职院校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基础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实训课程的开展无法满足教学的现实需求。故此,在本文中,我借鉴“双主模式”以及“技术与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及思路,立足于中职院校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进行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中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201-01  首先据实相告:当初学校给教师人手发放一册这本书的时候,我瞥了一眼封皮,便将它束之高阁。国外的教学专家撰写的优质课堂教学的特征能适用于中国以考试为指挥棒的高压课堂吗?缺乏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中国学生能够在这种课堂里高效学习吗?更何况它是来自德国专家的课堂教学研究,咱们学习的主风向不是英美吗
期刊
【摘要】本文按照“点面 虚实 双线联动”思路,从学校《规划》编制工作的系统性、关键点和《规划》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思考,提出围绕编制的框架、依据和程序进行《规划》系统设计,明确抓住工作重点、难点进行《规划》全面突破,结合学校近年来实施的部门工作任务绩效考核这一工作抓手,强调了使《规划》落地生根的有效路径和举措。  【关键词】规划 编制 系统性 关键点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
期刊
【摘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对理论应用于实践要求比较高,项目教学法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契合,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备受关注。文章介绍了项目教学法在《葡萄贮藏加工学》中的应用概况,总结了应用效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葡萄贮藏加工 应用效果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2-0226-01  教育部在地
期刊
【摘要】阐述和评价基于微信的临床技能教学信息平台的应用情况。通过选取一部分临床医生为信息平台组和常规实习对照组。建立微信教学信息平台,试验组学生由研究人员和学生本身在平台上实时发布实践教学信息,通过调阅记录,收集2组实习医生的年龄、性别、学业成绩、外科学基础课成绩、出勤率、技能考核成绩等情况,整理数据并分析。  【关键词】微信 临床技能 教学  【基金项目】温州医科大学教学改革项目(YBJG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