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题组在ESP理论框架下对《法律英语》课程进行需求分析,以此建构出“分层渐进式”ESP教学模式,并应用于《法律英语》视听说教学。
【关键词】需求分析;法律英语;视听说
【作者简介】熊天添(1980-),女,湖南长沙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法律英语。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平台的《看美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建设方案设计研究”(XJK014YYB016)。
一、引言
结合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司法部对法律人才培养提出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要求,高校法学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正在发生改变,并影响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其特征之一就是法律英语教学趋向系统化、专业化。在法律英语领域,对于从业人员的语言技能要求较高,然而,迄今为止,能够熟练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仍然奇货可居,因此,在ESP理论框架下反思和探讨法律英语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且有积极意义的。
二、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ESP理论框架下的需求分析有多种分析模型,如目标情景分析模型(TSA)、目前情景分析模型(PSA)等,本项目分别从三个方面对《法律英语》课程进行需求分析:首先,着眼于法律专业学生目前的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了解分析他们的学习障碍和差距;其次,调查学生对于《法律英语》课程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目标等;最后,宏观分析教育部、司法部的权威文件和法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调查相应就业机构从市场角度提出的需求,研究方法包括文本研读、问卷调查、访谈、测试、观察等。
三、调查结果及“分层渐进式”ESP教学模式的提出
调查结果显示:有95.3%的受试者认为开设法律英语课程很有必要,而学习者在学习动机、学习现状以及学习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性较大。值得注意的是,64.2%的受试者希望在法律英语视听说方面有所侧重。经过探究性访谈调查,我们发现听说方面需求位居首位的根本原因在于:视听说教学的目标与ESP教学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用英语在专业领域进行交流。课题组根据上述结果,在ESP理论框架下提出“分层渐进式”法律英语教学模式,下面以《法律英语》视听说为例进行说明。
四、“分层渐进式”ESP教学模式在《法律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1. 课程设置。《法律英语》以我校法学院二年级法科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授课内容包括法律文献阅读与翻译、法律文书写作、法律英语视听说和法律文化四个板块,共32课时,其中法律英语视聽说占8课时。通过课前在线问卷调查、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授课。第一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一般,学习动机不明确。已经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以英语为工具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提升未来职业发展空间的学生被分在第二层次。英语和法律基础知识较扎实,涉外法律知识储备较充足,有从事涉外法律工作意向的学生属第三层次。
2. 授课方式。本项目采取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模式,以世界大学城和超星学习通为授课平台,课程设计围绕英语 法学开展,即采用 “语言 专业”的跨学科合作。 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和世界大学城空间,做好线上课程建设;另一方面,法律专业教师将与英语专业教师协同合作,做好线下的面对面交流和互动,形成优势互补的跨学科合作。
3. 授课内容。课题组为第一层次的学生开发制作了《大学生语音语调问题20讲》系列微课,为学生后续语言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并通过视听材料习得法律英语专业高频词汇和表达。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我们将美剧与庭审英语相结合,以律政类美剧《傲骨贤妻》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模拟剧中的庭审场景提升学生的法律英语听说能力。我们运用全程庭审录播系统,针对第三层次的学生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以模拟法庭、模拟国际商事仲裁为教学内容,实现了模拟法律程序教学的电子化和信息化。
综上所述,通过ESP教学实践和探索,课题组发现这个基于需求分析的“分层渐进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英语视听说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内容多样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在今后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 2012,33(03):47-50.
[2]肖鹏.基于ESP需求分析的高校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为视角[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09):137-142.
[3]华裕涛.基于需求导向的法律英语课程建构研究[J].外语学刊, 2017(06):95-99.
【关键词】需求分析;法律英语;视听说
【作者简介】熊天添(1980-),女,湖南长沙人,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法律英语。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平台的《看美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程建设方案设计研究”(XJK014YYB016)。
一、引言
结合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司法部对法律人才培养提出的“复合型”“外向型”人才要求,高校法学专业的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正在发生改变,并影响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其特征之一就是法律英语教学趋向系统化、专业化。在法律英语领域,对于从业人员的语言技能要求较高,然而,迄今为止,能够熟练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复合型法律人才仍然奇货可居,因此,在ESP理论框架下反思和探讨法律英语的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且有积极意义的。
二、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ESP理论框架下的需求分析有多种分析模型,如目标情景分析模型(TSA)、目前情景分析模型(PSA)等,本项目分别从三个方面对《法律英语》课程进行需求分析:首先,着眼于法律专业学生目前的语言水平和专业知识,了解分析他们的学习障碍和差距;其次,调查学生对于《法律英语》课程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目标等;最后,宏观分析教育部、司法部的权威文件和法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调查相应就业机构从市场角度提出的需求,研究方法包括文本研读、问卷调查、访谈、测试、观察等。
三、调查结果及“分层渐进式”ESP教学模式的提出
调查结果显示:有95.3%的受试者认为开设法律英语课程很有必要,而学习者在学习动机、学习现状以及学习目标等方面的差异性较大。值得注意的是,64.2%的受试者希望在法律英语视听说方面有所侧重。经过探究性访谈调查,我们发现听说方面需求位居首位的根本原因在于:视听说教学的目标与ESP教学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用英语在专业领域进行交流。课题组根据上述结果,在ESP理论框架下提出“分层渐进式”法律英语教学模式,下面以《法律英语》视听说为例进行说明。
四、“分层渐进式”ESP教学模式在《法律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
1. 课程设置。《法律英语》以我校法学院二年级法科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授课内容包括法律文献阅读与翻译、法律文书写作、法律英语视听说和法律文化四个板块,共32课时,其中法律英语视聽说占8课时。通过课前在线问卷调查、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别授课。第一层次的学生英语基础一般,学习动机不明确。已经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以英语为工具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提升未来职业发展空间的学生被分在第二层次。英语和法律基础知识较扎实,涉外法律知识储备较充足,有从事涉外法律工作意向的学生属第三层次。
2. 授课方式。本项目采取线上 线下相结合的课堂模式,以世界大学城和超星学习通为授课平台,课程设计围绕英语 法学开展,即采用 “语言 专业”的跨学科合作。 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和世界大学城空间,做好线上课程建设;另一方面,法律专业教师将与英语专业教师协同合作,做好线下的面对面交流和互动,形成优势互补的跨学科合作。
3. 授课内容。课题组为第一层次的学生开发制作了《大学生语音语调问题20讲》系列微课,为学生后续语言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并通过视听材料习得法律英语专业高频词汇和表达。针对第二层次的学生,我们将美剧与庭审英语相结合,以律政类美剧《傲骨贤妻》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模拟剧中的庭审场景提升学生的法律英语听说能力。我们运用全程庭审录播系统,针对第三层次的学生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以模拟法庭、模拟国际商事仲裁为教学内容,实现了模拟法律程序教学的电子化和信息化。
综上所述,通过ESP教学实践和探索,课题组发现这个基于需求分析的“分层渐进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英语视听说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内容多样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本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在今后进一步拓展和深入。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ESP课程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 2012,33(03):47-50.
[2]肖鹏.基于ESP需求分析的高校法律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为视角[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09):137-142.
[3]华裕涛.基于需求导向的法律英语课程建构研究[J].外语学刊, 2017(06):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