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我国目前的情势看,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推广,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有所涉及,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网络的现状,并对互联网体系架构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做了一些简要的说明,就其发展做了一些个人的描述,主要分析了下一代互联网(NGI)协议标准IPv6,并对其在互联网中的作用简单介绍了一下。
关键字:互联网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近几年,互联网使用频率迅猛增长,我国已经把互联网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点。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互联网也存在着更重要的地位,关乎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2001年至2005年的时间,互联网使用率、互联网的接入增加也都是作为重要的进程来推进的。我国政府认识到, 目前建设互联网就好像建设遍布全国的高速公路, 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推动互联網产业和技术发展,然后再利用其促进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除了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外, 更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依托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互联网一直是世界科技创新的核心,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还会是这样。这进一步证明了互联网在帮助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网络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互联网在中国飞速发展, 带动了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包括通信业、设备制造业、软件产业和服务业等,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发展较为落后,与许多亚洲国家一样都面临着I P 地址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由于互联网发源于美国,使得美国在互联网I P地址资源分配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在全世界总量为40亿的IP地址中,74% 的地址被分配给美国使用。而欧洲和起步较晚的亚太地区只能分配剩余的26% 。中国的IP地址更是严重不足。统计数字表明, 目前我国有8700多万上网用户,但总共只有3000多万个IP地址可供使用,相当于平均每三名上网用户分用1个IP地址,很多用户只能通过NAT (网络地址转换)方式来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互联网体系框架结构存在的问题
在新世纪的发展中,互联网在不断的由教育科研的应用环境向社会化应用场景转变,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问题会层出不穷,其中一个就是出现了很多与体系架构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安全、服务质量和商业模式等,使得原来理想化的“端到端透明性”的互联网核心设计思想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1.互联网的用户发生了变化
在最早期,互联网只是一些有着共同爱好的设计人员在一起钻研开发,具有规模小,各方面关系紧密,超强的操控能力的用户的集合。它的应用范围极小,由此可见,最初的互联网结构是以用户之间彼此信任、高度自律为基础建立的。然而,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互联网从人人都彼此认识的“小城镇”发展到了大家相互陌生的“大都市”,用户构成日益复杂,非专业人员成为用户主体,用户之间的信任度降低,普遍缺乏对智能终端的操控技能,使得体系架构受到严峻挑战。
2、在互联网中应用它的目的产生改变
在互联网应用的初期只是在团体或者机构管理中的非商业行为中应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就逐渐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端到端透明性”的互联网体系架构割裂了网络运营商、业务运营商和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产业链不同角色间一些安全功能发生错位、越位或缺位的现象。
三、互联网体系架构的发展
互联网必将继续向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更加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互联网从诞生至今,一直追求的就是不断降低技术门槛,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可靠、服务质量更高的、更多应用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平台。未来的互联网在很多地方都需要进行改变,但应该继续坚持互联网所崇尚的“人人参与”的理念。否则,互联网将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就不再是“互联网”了。开放不等于无边界和无原则的开放,自由并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平等不意味着所有用户、业务和应用都必须是一视同仁的。
由于互联网的应用目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用户自律的假设也不再适用,未来互联网应对现有的体系架构做相应的修正和发展,以便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适应新的应用需求。未来互联网仍将坚持“端到端透明性”的体系架构,但应具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即“条件性端到端透明性”。在保证人人能够继续参与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的前提下,通过在网络中内嵌一些对用户透明的管理和控制机制来抑制用户的不自律行为,达到平衡产业链不同角色之间的职责和利益的目的。
基于“条件性端到端透明性”核心设计原则的未来互联网体系架构,将具有如下典型技术特征:
继续坚持平等性原则,但在以“尽力而为”作为主要工作方式的同时,鼓励网络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满足商业模型的多样化需求。
继续坚持开放性原则,但应增加网络对应用的感知和控制能力。网络对利益冲突或不受欢迎的应用将有能力和手段进行协调、控制和惩罚。
继续坚持自组织性原则,但要对其应用场景行适当控制。应当以适合的手段引导具有典型自组织特征的应用,在能够抑制用户不自律行为的可管控的框架内发展,降低网络安全、商业模型和服务质量等问题的解决难度。
四、IPv6: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
在下一代互联网中它的优势已经相当明显了,它具有比当前的互联网更大、更快、更安全、更及时和更方便的特征,IPv6技术是实现这些特征的主要技术之一。
我国自从1 9 9 8年就已经对I PV6技术开展尝试性研究实验工作,并且积极参与了国际IPv6技术研究。2004年3月1 9日,我国第一个IPv6主干网CERNET2试验网正式开通并提供服务, 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以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 P V 6 国家主干网。CERNET2主干网连接分布在我国20个主要城市的C ERNET2核心节点,传输速率为2.5—10Gbps,将实现全国2 0 0余所著名高校的高速接入,为全国其他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就近接入提供条件。并通过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与国内其他下一代互联网、国际下一代互联网实现高速互联, 从而形成我国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及其应用研究的重要实验环境。
从当前全球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研究IPv6,QoS,组播等网络服务技术, 网络中间件技术以及网络连接应用技术, 突破网络的可扩展性, 移动性、安全性等是关键问题。其中, 重点是实验和验证I Pv 6技术的可行性,实现基于IPv6的新型重大应用,包括大规模流媒体应用、移动性应用以及网络信息家电应用等。下一代互联网的试验网建设、系统、应用和标准化专题研究,是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连接主要城市的高速IPv6网,提供一个长距离、大范围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试验环境,每个城市连接若干局域网或城域网,同时与国外IPv6网实现高速互联。在网上开展IPv6网络技术研究,包括地址分配、路由、从IPv4到IPv6的过渡、网络管理和测量、QoS、组播等技术;系统开发、应用技术开发及标准化研究;研究IPv6网络设备和系统关键技术需要关注像路由器、交换机等关键技术, 协议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测试技术, 主机服务器、用户终端、网络家电等与网络接入的关键技术,VPN、防火墙等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IPv6典型应用技术; 通过对试验网的性能测试和对共同开发的设备、软件和技术进行的验证测试,开展IPv6技术标准化工作,参与国际开放标准研究,结合研究成果提出新的IPv6国际标准。
五、结语
移动互联网引发ICT深刻变革,新产业周期已经来临。移动互联网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这两个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的领域连接在一起,引发信息通信产业的融合重构,其作为一个崭新的技术产业周期正在快步超越原有的桌面互联网时代,新的历史机遇已经显现。
参考文献
[1] 王志勤.移动互联网技术产业发展及建议.2009(12)
[2] 何宝宏. 杨洋. 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的若干问题
[3] 王裕荣. 互联网技术发展浅见. 2010(06)
关键字:互联网技术下一代互联网发展 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近几年,互联网使用频率迅猛增长,我国已经把互联网作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点。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互联网也存在着更重要的地位,关乎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在2001年至2005年的时间,互联网使用率、互联网的接入增加也都是作为重要的进程来推进的。我国政府认识到, 目前建设互联网就好像建设遍布全国的高速公路, 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来推动互联網产业和技术发展,然后再利用其促进经济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除了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大量的资金投入外, 更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依托技术的发展。近几年来,互联网一直是世界科技创新的核心,而且在未来一段时间里还会是这样。这进一步证明了互联网在帮助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网络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互联网在中国飞速发展, 带动了相关信息产业的发展,包括通信业、设备制造业、软件产业和服务业等, 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历史原因, 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发展较为落后,与许多亚洲国家一样都面临着I P 地址供应严重不足的问题。由于互联网发源于美国,使得美国在互联网I P地址资源分配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在全世界总量为40亿的IP地址中,74% 的地址被分配给美国使用。而欧洲和起步较晚的亚太地区只能分配剩余的26% 。中国的IP地址更是严重不足。统计数字表明, 目前我国有8700多万上网用户,但总共只有3000多万个IP地址可供使用,相当于平均每三名上网用户分用1个IP地址,很多用户只能通过NAT (网络地址转换)方式来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
二、互联网体系框架结构存在的问题
在新世纪的发展中,互联网在不断的由教育科研的应用环境向社会化应用场景转变,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问题会层出不穷,其中一个就是出现了很多与体系架构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安全、服务质量和商业模式等,使得原来理想化的“端到端透明性”的互联网核心设计思想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1.互联网的用户发生了变化
在最早期,互联网只是一些有着共同爱好的设计人员在一起钻研开发,具有规模小,各方面关系紧密,超强的操控能力的用户的集合。它的应用范围极小,由此可见,最初的互联网结构是以用户之间彼此信任、高度自律为基础建立的。然而,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互联网从人人都彼此认识的“小城镇”发展到了大家相互陌生的“大都市”,用户构成日益复杂,非专业人员成为用户主体,用户之间的信任度降低,普遍缺乏对智能终端的操控技能,使得体系架构受到严峻挑战。
2、在互联网中应用它的目的产生改变
在互联网应用的初期只是在团体或者机构管理中的非商业行为中应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就逐渐应用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端到端透明性”的互联网体系架构割裂了网络运营商、业务运营商和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产业链不同角色间一些安全功能发生错位、越位或缺位的现象。
三、互联网体系架构的发展
互联网必将继续向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更加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互联网从诞生至今,一直追求的就是不断降低技术门槛,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可靠、服务质量更高的、更多应用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平台。未来的互联网在很多地方都需要进行改变,但应该继续坚持互联网所崇尚的“人人参与”的理念。否则,互联网将失去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就不再是“互联网”了。开放不等于无边界和无原则的开放,自由并不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平等不意味着所有用户、业务和应用都必须是一视同仁的。
由于互联网的应用目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用户自律的假设也不再适用,未来互联网应对现有的体系架构做相应的修正和发展,以便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适应新的应用需求。未来互联网仍将坚持“端到端透明性”的体系架构,但应具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即“条件性端到端透明性”。在保证人人能够继续参与互联网的发展和创新的前提下,通过在网络中内嵌一些对用户透明的管理和控制机制来抑制用户的不自律行为,达到平衡产业链不同角色之间的职责和利益的目的。
基于“条件性端到端透明性”核心设计原则的未来互联网体系架构,将具有如下典型技术特征:
继续坚持平等性原则,但在以“尽力而为”作为主要工作方式的同时,鼓励网络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满足商业模型的多样化需求。
继续坚持开放性原则,但应增加网络对应用的感知和控制能力。网络对利益冲突或不受欢迎的应用将有能力和手段进行协调、控制和惩罚。
继续坚持自组织性原则,但要对其应用场景行适当控制。应当以适合的手段引导具有典型自组织特征的应用,在能够抑制用户不自律行为的可管控的框架内发展,降低网络安全、商业模型和服务质量等问题的解决难度。
四、IPv6: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
在下一代互联网中它的优势已经相当明显了,它具有比当前的互联网更大、更快、更安全、更及时和更方便的特征,IPv6技术是实现这些特征的主要技术之一。
我国自从1 9 9 8年就已经对I PV6技术开展尝试性研究实验工作,并且积极参与了国际IPv6技术研究。2004年3月1 9日,我国第一个IPv6主干网CERNET2试验网正式开通并提供服务, 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CERNET2是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核心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以后,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纯I P V 6 国家主干网。CERNET2主干网连接分布在我国20个主要城市的C ERNET2核心节点,传输速率为2.5—10Gbps,将实现全国2 0 0余所著名高校的高速接入,为全国其他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就近接入提供条件。并通过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与国内其他下一代互联网、国际下一代互联网实现高速互联, 从而形成我国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及其应用研究的重要实验环境。
从当前全球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来看,研究IPv6,QoS,组播等网络服务技术, 网络中间件技术以及网络连接应用技术, 突破网络的可扩展性, 移动性、安全性等是关键问题。其中, 重点是实验和验证I Pv 6技术的可行性,实现基于IPv6的新型重大应用,包括大规模流媒体应用、移动性应用以及网络信息家电应用等。下一代互联网的试验网建设、系统、应用和标准化专题研究,是我国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连接主要城市的高速IPv6网,提供一个长距离、大范围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试验环境,每个城市连接若干局域网或城域网,同时与国外IPv6网实现高速互联。在网上开展IPv6网络技术研究,包括地址分配、路由、从IPv4到IPv6的过渡、网络管理和测量、QoS、组播等技术;系统开发、应用技术开发及标准化研究;研究IPv6网络设备和系统关键技术需要关注像路由器、交换机等关键技术, 协议一致性测试和互操作测试技术, 主机服务器、用户终端、网络家电等与网络接入的关键技术,VPN、防火墙等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开发IPv6典型应用技术; 通过对试验网的性能测试和对共同开发的设备、软件和技术进行的验证测试,开展IPv6技术标准化工作,参与国际开放标准研究,结合研究成果提出新的IPv6国际标准。
五、结语
移动互联网引发ICT深刻变革,新产业周期已经来临。移动互联网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这两个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的领域连接在一起,引发信息通信产业的融合重构,其作为一个崭新的技术产业周期正在快步超越原有的桌面互联网时代,新的历史机遇已经显现。
参考文献
[1] 王志勤.移动互联网技术产业发展及建议.2009(12)
[2] 何宝宏. 杨洋. 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的若干问题
[3] 王裕荣. 互联网技术发展浅见.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