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男孩说话一副娘娘腔,小女孩打扮越来越像成年人。打开电视,少儿选秀节目里,天真烂漫的孩子穿着打扮、行为举止全是成人样儿……
10月29日,乌鲁木齐卡子湾幼儿园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幼儿性教育公开课,此课程的开展引起了家长们的议论,给5岁的孩子谈性知识,幼儿园教育真的需要这么超前吗?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
“现在是男孩不像男孩,女孩更不像女孩。”担任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的李老师对于一些小学生的表现连连摇头。
“记得今年刚入园时,一个由爷爷奶奶带着的3岁男孩不仅自己不会吃饭,更让人吃惊的是爷爷还密密麻麻写了3页纸,记录了孙子在家里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情况,给老师参考,让我哭笑不得。”幼儿园小班教师静静说道。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48.8%的人认为现在的男孩子女性化倾向明显,勇敢担当的精神几乎没有;48.5%的人说中国孩子真正缺少的就是男性教育。同时,53.8%的人认为父亲会让男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44.1%的人认为父亲会让女孩更具有自立精神。
男孩教育缺失男子气概
记者采访乌鲁木齐市一家公立幼儿园时,每间教室均为女教师当班。“为何没有男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呢?”
“一方面是幼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男教师不适合这个职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女童的身心安全。”该幼儿园园长这样解释道。
地处乌鲁木齐市繁华地段的这家幼儿园,从小班到学前班,教师一律为女性。“我的孩子是男孩,看到幼儿园的教师状况后,从孩子踏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每天孩子接回家我都有意识让孩子父亲陪孩子玩,就是为了从小树立小男孩的阳刚气。”家长王莉无奈地说。
“女教师总是希望孩子乖巧,听话,安静,长此以往的教育结果,孩子就是机器,没有创造性,女孩也就罢了,男孩受此束缚,对他的将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很担忧。但目前乌鲁木齐的幼儿园就是这种现状,作为家长我无能为力,只有通过家庭介入父亲教育手段,以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王莉说。
像王莉这样的家长对孩子教育还算悉心,目前面对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男孩由母亲抚养,男孩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的爱护,一些专家表示,母亲的过度保护和溺爱,会使男孩的天性特征得不到发展。男子汉气质的形成,父亲的作用更大些。
女孩过早成熟,打扮过分成人化
李女士给记者说了这样一件事,某日她到幼儿园接女儿玲玲。刚上中班的女儿见到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班的九儿说她要结婚。”李女士听到女儿这番话时一脸愕然,她不相信自己4岁的女儿会说这句话,看到女儿一本正经的表情,她觉得女孩的教育很成问题。
同样班里的另一位家长也对记者说,自己女儿每逢周末都要提出画口红,涂指甲油等,还要穿上漂亮的裙子
“什么正面侧面背面,追求完美弧线,如果腰围再小一点,我的缺点就能变成优点……”某地方台正在播出的娱乐节目中,6岁的小女孩扭腰摆臀,坚持用混乱的舞步为观众表演舞蹈《看我七十二变》。
只要你打开电视机,类似这样的“小大人”表演便不难看见。稚气未脱的孩子从着装到表演模仿成人,“星味”十足。不仅内容和形式,成人的社会视角、思维模式、审美情趣贯穿少儿节目的整个制作过程,让人感受到的是变了味的“童趣”。
电视节目日渐娱乐化和商业化也是造成孩子表演成人化的原因。女孩子想进演艺圈,电视舞台成了首选,而商家和电视台追求的是轰动效应,是收视率。让孩子模仿大人表演、“反串”成人的节目,满足了大人们求新、求异的窥视心理,提高了收视率。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电视台瞄准孩子天真、稚气这一娱乐资源,无限度进行挖掘。“宝宝秀”、“超级模仿秀”、“少儿时装秀”、“超级童声”等节目形式,不断翻新,花样百出。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甚至拿成人的话题对话儿童,利用儿童的无知戏弄他们。专家指出,这种“以攫取孩子童真来为大人们制造欢乐、以儿童病痛来挖掘娱乐看点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心理变态”。
亲子教育严重不足隔代教育隐患颇多
每当要到放学的时候,乌鲁木齐城区各幼儿园和小学校门口便候满了前来接孩子回家的“爷爷辈”家长们。现代社会节奏快,父母工作忙、应酬多,孩子回家也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隔代教育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成了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
张老师说,家长来接送幼儿时,幼儿园老师一般都会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幼儿在园里和家里的表现及近况。年轻家长们多关注的是孩子今天过得高不高兴,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而隔代家长们却喜欢问孩子“今天吃饱了吗?有小朋友欺负你吗?”,两代人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存在巨大差异。
“虽然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一再强调,孩子3~6岁期间是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爸爸妈妈不能缺席,但好多年轻家长都做不到。”张老师说,由于平时爸爸妈妈接送的时间太少了,有的小朋友要是哪天被爸爸妈妈亲自接送,竟会表现得异常骄傲。“有的家长确实因为工作太忙而忽视管教孩子,但不少家长也确实太贪玩。我常常给家长们说,现在不认真教育孩子,等到他们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再来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不少教育专家和家庭教育做得比较成功的家长都认为,孩子从出生到上初中以前,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他们探索世界、处理矛盾的方法主要是从父母身上学,最容易在情感上依赖父母。
如果这段时间父母缺席,他们就很容易与父母产生隔阂。由于长期没生活在一起,孩子与父母之间越来越找不到共同话题。记者认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6岁前全在爷爷奶奶家住,从小与父母关系很疏远,直到现在这个女孩参加工作了还是不愿意亲近父母,而一看到住在乡下的奶奶,却会很自然地与奶奶亲热。
还有的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打得火热,而面对父母时找不到话说。久而久之,亲子关系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10月29日,乌鲁木齐卡子湾幼儿园给孩子们上了一堂幼儿性教育公开课,此课程的开展引起了家长们的议论,给5岁的孩子谈性知识,幼儿园教育真的需要这么超前吗?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教育?
“现在是男孩不像男孩,女孩更不像女孩。”担任小学二年级班主任的李老师对于一些小学生的表现连连摇头。
“记得今年刚入园时,一个由爷爷奶奶带着的3岁男孩不仅自己不会吃饭,更让人吃惊的是爷爷还密密麻麻写了3页纸,记录了孙子在家里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情况,给老师参考,让我哭笑不得。”幼儿园小班教师静静说道。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48.8%的人认为现在的男孩子女性化倾向明显,勇敢担当的精神几乎没有;48.5%的人说中国孩子真正缺少的就是男性教育。同时,53.8%的人认为父亲会让男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44.1%的人认为父亲会让女孩更具有自立精神。
男孩教育缺失男子气概
记者采访乌鲁木齐市一家公立幼儿园时,每间教室均为女教师当班。“为何没有男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呢?”
“一方面是幼师工作的特点决定了男教师不适合这个职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女童的身心安全。”该幼儿园园长这样解释道。
地处乌鲁木齐市繁华地段的这家幼儿园,从小班到学前班,教师一律为女性。“我的孩子是男孩,看到幼儿园的教师状况后,从孩子踏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每天孩子接回家我都有意识让孩子父亲陪孩子玩,就是为了从小树立小男孩的阳刚气。”家长王莉无奈地说。
“女教师总是希望孩子乖巧,听话,安静,长此以往的教育结果,孩子就是机器,没有创造性,女孩也就罢了,男孩受此束缚,对他的将来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很担忧。但目前乌鲁木齐的幼儿园就是这种现状,作为家长我无能为力,只有通过家庭介入父亲教育手段,以弥补幼儿园教育的不足。”王莉说。
像王莉这样的家长对孩子教育还算悉心,目前面对越来越多的单亲家庭,男孩由母亲抚养,男孩成长过程中缺少父亲的爱护,一些专家表示,母亲的过度保护和溺爱,会使男孩的天性特征得不到发展。男子汉气质的形成,父亲的作用更大些。
女孩过早成熟,打扮过分成人化
李女士给记者说了这样一件事,某日她到幼儿园接女儿玲玲。刚上中班的女儿见到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我们班的九儿说她要结婚。”李女士听到女儿这番话时一脸愕然,她不相信自己4岁的女儿会说这句话,看到女儿一本正经的表情,她觉得女孩的教育很成问题。
同样班里的另一位家长也对记者说,自己女儿每逢周末都要提出画口红,涂指甲油等,还要穿上漂亮的裙子
“什么正面侧面背面,追求完美弧线,如果腰围再小一点,我的缺点就能变成优点……”某地方台正在播出的娱乐节目中,6岁的小女孩扭腰摆臀,坚持用混乱的舞步为观众表演舞蹈《看我七十二变》。
只要你打开电视机,类似这样的“小大人”表演便不难看见。稚气未脱的孩子从着装到表演模仿成人,“星味”十足。不仅内容和形式,成人的社会视角、思维模式、审美情趣贯穿少儿节目的整个制作过程,让人感受到的是变了味的“童趣”。
电视节目日渐娱乐化和商业化也是造成孩子表演成人化的原因。女孩子想进演艺圈,电视舞台成了首选,而商家和电视台追求的是轰动效应,是收视率。让孩子模仿大人表演、“反串”成人的节目,满足了大人们求新、求异的窥视心理,提高了收视率。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一些电视台瞄准孩子天真、稚气这一娱乐资源,无限度进行挖掘。“宝宝秀”、“超级模仿秀”、“少儿时装秀”、“超级童声”等节目形式,不断翻新,花样百出。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甚至拿成人的话题对话儿童,利用儿童的无知戏弄他们。专家指出,这种“以攫取孩子童真来为大人们制造欢乐、以儿童病痛来挖掘娱乐看点的现象,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心理变态”。
亲子教育严重不足隔代教育隐患颇多
每当要到放学的时候,乌鲁木齐城区各幼儿园和小学校门口便候满了前来接孩子回家的“爷爷辈”家长们。现代社会节奏快,父母工作忙、应酬多,孩子回家也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隔代教育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成了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之一。
张老师说,家长来接送幼儿时,幼儿园老师一般都会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相互了解幼儿在园里和家里的表现及近况。年轻家长们多关注的是孩子今天过得高不高兴,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而隔代家长们却喜欢问孩子“今天吃饱了吗?有小朋友欺负你吗?”,两代人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存在巨大差异。
“虽然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们一再强调,孩子3~6岁期间是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爸爸妈妈不能缺席,但好多年轻家长都做不到。”张老师说,由于平时爸爸妈妈接送的时间太少了,有的小朋友要是哪天被爸爸妈妈亲自接送,竟会表现得异常骄傲。“有的家长确实因为工作太忙而忽视管教孩子,但不少家长也确实太贪玩。我常常给家长们说,现在不认真教育孩子,等到他们上初中、高中的时候再来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不少教育专家和家庭教育做得比较成功的家长都认为,孩子从出生到上初中以前,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他们探索世界、处理矛盾的方法主要是从父母身上学,最容易在情感上依赖父母。
如果这段时间父母缺席,他们就很容易与父母产生隔阂。由于长期没生活在一起,孩子与父母之间越来越找不到共同话题。记者认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6岁前全在爷爷奶奶家住,从小与父母关系很疏远,直到现在这个女孩参加工作了还是不愿意亲近父母,而一看到住在乡下的奶奶,却会很自然地与奶奶亲热。
还有的孩子,在学校和老师、同学打得火热,而面对父母时找不到话说。久而久之,亲子关系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