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点法”在初中几何解题的初探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0198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上数学家在解几何中一直寻找着像解代数一样的通用公式,直到近代机器的发明,这样的系统才得以快速发展,我国数学家张景中院士以他的面积法发展起来的消点法使得机器证明几何得以实现。本文就简单介绍此法在中学几何中用纸笔解题的应用。
  【关键词】几何;机器证明;消点法
  
  在数学的历史长河中,数学家一直都希望像解代数一样为几何问题寻找一套公式,使得解几何像解代数问题一样套用公式,数学大师笛卡尔、莱布尼茨、希尔伯特等科学巨匠为此曾付出大量心血,但未能找到有效的途径。而今特别是现在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人们更希望机器能代替人类成批地解决几何问题。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大大促进了此领域的发展,早在50年代,美国数学家阿尔弗雷德?塔斯基就用代数方法证明初等几何机械化的可能性,但直到70年代,这种方法仍未曾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这种以机器证明几何问题思维研究的发展中,我国的张景中院士以他多年来研究并发展的几何新方法(面积法)为基本工具,提出了消点法思想,并且和周咸山、高小山合作,于1992年突破了这项难题,从而实现了几何定理可读性证明的自动生成,此法不以坐标为基础,也不同于传统的综合方法,此方法以几何不变为前提,把几何、代数逻辑和人工智能方法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开发系统。用最初有限的基本几何不变量与一系列作图规则并且建立有限的一系列与这些不变量和作图规则有关的消点公式,把命题的前提以作图语句的形式输入,自动化程序就可以调用相应的消点公式把结论中的约束关系逐个消去,最后得出结论,把消点的过程记录起来并且与相应的消点公式结合,就是一个具有几何意义的证明过程。
  可喜的是此法亦可由人用笔在纸上执行,我们称为的消点法,消点法把证明与作图联系起来,把代数演算与几何推理密切相联,从而几何解题的逻辑性增强了,把初等几何解题从只运用四则运算的层次推进到代数方法的阶段,几何证题亦有了以不变应万变的模式。
  既然消点法是在面积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那么下面列出消点法要用到的公式定理:
  1、共边定理
  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边三角形。共边三角形的面积比可以转化为线段的比。下面来介绍共边定理。
  设直线AB 与直线PQ交与M,则
  2、共角定理
  若∠ABC和∠A’B’C’相等或互补,则有
  例1 求证: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
  分析 (1)任取不共线的三点A,B,C;
  (2)取点D使AD//BC,DC//AB;
  (3)取AC,BD的交点O;
  下面是消点法的分析过程:
  把图中五个点分为三组:第一组为A,B,C我们把这组的点叫做自由点,这些点不受到其它条件的约束(前提条件A、B、C不共线)。
  第二组为D(此点由第一组约束产生,条件如分析(2))。
  第三组为点O,有了前面四个点才有O。
  我们把第一组叫做自由点,后两组叫做约束点,也就是由自由点约束产生的。这种点之间的制约关系,对解题至关重要。
  要证明的结论是AO=OC,即AO:CO=1。因而解题思路是:要证明的等式左端有三个几何点A,C,O出现,右端却只有数字1,若想办法把字母A,C,O统统消掉。首先着手从式子AO:CO中消去最晚出现的点O,想消去一个点,首先得看此点的来历,以及其在何种几何量中出现。点O是由AC,BD相交而产生的,可用共边定理消去点,下一步轮到消去D,根据D的来历:AD//BC,故S△CBD=S△ABC,DC//AB,故S△ABD=S△ABC,得。
  证明:由 ,即证。
  例2 平行于三角形ABC的BC边的直线交三角形AB,AC边于E、D,分别连接BD,CE相于点F,AF的延长线交BC于G,求证:BG=CG。
  分析:
  (1)任取不共线三点ABC。
  (2)在AB,AC上取点E、D,使得ED//BC。
  (3)取BD、CE的交点F。
  (4)取BC与AF的延长线的交点G。
  于是点的关系及顺序就明确了,先有A、B、C,再有E、D,再有F,G。欲求BG=GC,只要 。根据例1可知,后出现的点一般先消去,在此式中,左边有B、C、G三点,点G是最后出现的。
  于是 (G点是由BC和AF相交产生的,可利用共边定理首先消去G点。)
  在上式右式中,有字母A、B、C、F。最晚出现的是F,我们想办法消去F。
  由 ,
  于是 (消去了点F)
  又因为ED//BC,所以 ,
  即
  最后得 ,证毕。
  从上例可以看出:题目中的条件如果可以用尺规作图表示出来,且结论可表成常用的几何量(包括面积、线段及角的三角函数)的多项式等式,就能用消点法一步一步地写出解答。如果我们想消去某点P时,首先看P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与其它点是何种关系;二是P处在哪种几何量中,由于作图法只有有限种(设为N种),几何量也只有有限个(设为M个),故消点法方式不会超过M×N种,这就是消点法解几何题以不变应万变模式的基本依据。
  收稿日期:2012-07-10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考是完成九义教育后的合格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它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初中的结束、高中的开始,也是学生人生的第二在转折点;中考是当前检查初中教育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学业成绩、为高一级学校录取新生提供依据的有效方法,所以中考准备工作对学生来说相当重要,知识准备、身体准备、心理准备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  【关键词】中考备考;知识准备;身体准备;心理准备    中考是完成九义教育
期刊
【摘 要】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的内在要求,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实现学生素质实质性发展的理想选择。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探究问题、发现问题,经过亲身体验和经历,通过类似于科学的研究来获得知识的过程。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各自实现自己价值和自身发展,积累数学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地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认
期刊
素质教育的浪潮一浪接一浪,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和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因而,在教学时,我非常重视课堂的氛围。因为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反之,沉闷、冷漠、消极的课堂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智力活动,窒息智慧火花。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课中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的一点体会。
期刊
1.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形成,更加构成了知识的无限丰富和急遽增长,原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和综结性评价体制受到极大的挑战,为此,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改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学生的评
期刊
【摘 要】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现在的教育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教师们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也是我们理想课堂教学所追求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
期刊
【摘 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注意句型结构的掌握,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是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对“听”、“说”、“读”比较重视,而忽略了“写”。然而“写”作为学习语言的四项基本技能之一却是其中最难的。长期以来,教师已习惯了应试教育传统填鸭式般对学生语言知识的教育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写作技能策略的养成,导致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目标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大纲,把教材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子目标,对教材每个局部的基本能力和基础知识的培养,都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使之量化,使教学活动的主导和主体方有了共同的努力目标,并通过合理的检测来评估目标和校正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目标教学法;探究;模式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当演员,学生做观众”,“教师讲门道,学生看热闹”,学生“一听就懂,一问就答,一考就跨”等
期刊
【理论文献】  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现为美国南加州大学荣休教授,他毕生致力于第二语言获得的研究,并在20世纪中叶以来提出的第二语言学获得的“输入假说模式”。它由五个互相联系的核心假说构成,它们分别是: ①语言获得- 学得(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假说; ②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
期刊
在我国新一轮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主要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并强调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念。然而要实现这个理念,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现在中学一般在新生入学时或到初三时都会对学生进行分班,分出实验班和普通班,以便更好的进行分层次教学,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本人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环境下老师应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学习借鉴各种教学艺术手段以激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在满足强烈的求知欲的同时享受到快乐,这对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兴趣;情境;导入语;创新能力    作文是个人情感的倾诉,是对现实生活体验的文字再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