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要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学生时代正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教师要让每一个细节成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淀,让每一次进步成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加速器。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与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边听边思考,边做边记笔记。
二、培养学生积极想的习惯
教会学生积极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除了有条理、有逻辑地思考问题之外,还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效率。
三、培养学生仔细审的习惯
审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能力的标准之一。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抓住关键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反复琢磨提示语、旁注、公式、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并进行“一字之差义差万”的专项训练,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四、培养学生独立做的习惯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独立的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教育学生不盲从,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要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课后作业,并做到有错就改。
五、培养学生善于问的习惯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主动与他人交流。这样,不仅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谊,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交际和表达能力。
六、培养学生勇于辩的习惯
讨论和争辩是训练思维最好的方法,它可以形成师生间、同学间多渠道的信息交流,使学生在争辩中互相启迪、交流所得、增长才干,最终形成对真知的统一认同。
七、培养学生力求断的习惯
新教学大纲强调,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路的限制,善于并乐于发现新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数学命题,能用不同方法解答问题,创造性地操作或制作学具与模型。
八、培养学生提早学的习惯
要想获得好成绩,学生必须牢牢抓住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基本环节。其中,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点、难点,从而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九、培养学生反复查的习惯
培养学生反复检查的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在做完练习后,学生应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和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和验算。
十、培养学生客观评的习惯
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才能获得自信和发现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十一、培养学生经常动的习惯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所以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通过实例来解决,对较复杂的应用题可以通过画图找到解题的方法,对模糊的几何知识可以通过剪拼或实验达到投石问路的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十二、培养学生善纠错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犯同一个错误。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教室里布置“错误会诊”专栏、建立错误知识档案,收集学生在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以时刻警示他们。
十三、培养学生灵活用的习惯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只有经过严格训练,反复强化,持之以恒,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实验二中)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为了教与学的同步,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思想,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边听边思考,边做边记笔记。
二、培养学生积极想的习惯
教会学生积极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除了有条理、有逻辑地思考问题之外,还应逐步渗透联想、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不断提高思考问题的质量和效率。
三、培养学生仔细审的习惯
审题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能力的标准之一。教师应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抓住关键字眼,正确理解内容,反复琢磨提示语、旁注、公式、定律、图示等关键性内容,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并进行“一字之差义差万”的专项训练,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四、培养学生独立做的习惯
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独立的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教师应教育学生不盲从,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见解,要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课后作业,并做到有错就改。
五、培养学生善于问的习惯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问,大力提倡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主动与他人交流。这样,不仅能融洽师生关系,增进同学友谊,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交际和表达能力。
六、培养学生勇于辩的习惯
讨论和争辩是训练思维最好的方法,它可以形成师生间、同学间多渠道的信息交流,使学生在争辩中互相启迪、交流所得、增长才干,最终形成对真知的统一认同。
七、培养学生力求断的习惯
新教学大纲强调,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路的限制,善于并乐于发现新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数学命题,能用不同方法解答问题,创造性地操作或制作学具与模型。
八、培养学生提早学的习惯
要想获得好成绩,学生必须牢牢抓住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四个基本环节。其中,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点、难点,从而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九、培养学生反复查的习惯
培养学生反复检查的习惯,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在做完练习后,学生应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和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和验算。
十、培养学生客观评的习惯
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才能获得自信和发现不足,从而达到正视自我、不断反思、追求进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十一、培养学生经常动的习惯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所以教师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强调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对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通过实例来解决,对较复杂的应用题可以通过画图找到解题的方法,对模糊的几何知识可以通过剪拼或实验达到投石问路的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十二、培养学生善纠错的习惯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重复犯同一个错误。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教室里布置“错误会诊”专栏、建立错误知识档案,收集学生在平时练习或考试中出现的错误,以时刻警示他们。
十三、培养学生灵活用的习惯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在于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只有经过严格训练,反复强化,持之以恒,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实验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