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学生在国外学习政治、历史、法律等人文科学,接下来他们将成为中国全方位改革、软实力提升、中国政治文化崛起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成为对中国社会贡献最大的精英。”
混沌的留学梦
这个创办英语培训学校、创建美国大学网、提供美国大学申请服务的公司老总,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而且在学术上小有成就。李嘉玉曾是中国式神童中的一员,16岁考上大学, 20岁读研究生,25岁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最年轻的讲师之一,27岁成为80年代末第一批走出国门的留学生,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做计算机专业的访问学者,一年后又到纽约大学做访问教授。在学术的道路上狂奔了近二十年后,他看清了,自己在美国“充其量是个三流的科学家”,于是他转投商界,一番辛苦后,在纽约帝国大厦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成为较早一批在美创业并获成功的学者之一。
在美国的日子里,他总是惦念着当年是拿着4800美元公派出的国,这让李嘉玉难以沉醉在美式中产生活中。与此同时,美国学术界的多年熏陶,以及自己孩子在美国的教育成长经历,让他对美国教育有了很深的认同感。不知道纠结了多久,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我通过对美国教育的一些感受和对中国教育的一些理解,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差距,我要做出我自己能做到的一个贡献。”他创办了美国大学网,帮助更多的孩子进入美国一流大学。
如今,中国已经成了留学输出大国,美国又是过半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国。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1.39万人;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最新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2-2013学年被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近24万人。
说到留学美国,许多学生、家长首先想到的是费用核算、参加语言培训、咨询留学中介……然而,对于“美国教育是怎样的,去美国留学该学什么,怎样利用留美机会更好地享受美国的教育资源”这些源头性问题,却被不少家长抛到了脑后,怎么解决?这恰是李嘉玉的长项。
美国教育培养什么人
美国教育部总部大理石墙上镶嵌着两句话—“保证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理念深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的影响,他坚决主张教育是培养合格的公民。李嘉玉向《留学》杂志解释:“美国的公立高中教育水平并不高。因为它主要是培养好公民,而不是培养人才。美国的教育就是首先要教育出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在李嘉玉眼中,美国的教育像个金字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社会定位。大多数人做普通公民就好了,最好是遵纪守法、有独立思维的优秀公民;少量的私立高中为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精英做准备;大学教育也有理念上的分类。“绝大多数大学是培养所谓建设社会的人才,优秀的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侧重培养工程师和科学家;哈佛大学这类名校,则是培养精英的,比如法官和政治家。”
在美国,提供精英教育的就是最有名的四五十所学校,包括文理学院、大学;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就是为了培养人才,比如州立大学是为发展当地经济培养人才。“真正促进美国社会发展的是社会精英,由他们来判断怎么样对社会有益,然后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最后由这些‘人才’来实施。”李嘉玉的结论是,美国教育的精髓在于其精英教育。
绝大多数美国人不想做精英
社会精英听上去羡煞旁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然而绝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愿做精英。这得从两个方面说。
什么是精英?精英就是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引领社会不断前进的人。“精英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而非以满足个人愿望为导向,”李嘉玉向《留学》解释道,“如果是为实现一个自己的理想,那还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在马斯诺的需求层次上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精英则是在自我超越的层次上,比如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标。美国的精英教育能使这种培养方向实实在在地一步步落实。”
这种落实体现得非常具体,他以自己儿子曾就读的美国顶尖私立高中Collegiate School为例,“从高中开始,学校就要求学生承担社会责任:你怎样能改变世界,你怎样能改变你的学校,你怎样能改变你的社区,让它们更好。这套教育的核心就是你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不像好莱坞青春电影里那样轻松,Collegiate School的学生要完成研究论文、读书评论、实验报告、科学技术设计、艺术创作等等,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作业自然也不在话下;课外还要参加丰富的活动,在运动、音乐、文学等领域寻找自己的天赋,或者在其他活动中训练自己的领导能力,为进入顶尖大学打基础。
Collegiate School与美国培养精英的大学在教育理念上一脉相承,这体现在这所学校每年毕业的50个男生中,有一半以上进入美国的常青藤盟校,其中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所学校的学生就多达十多人。李嘉玉的儿子就从这所学校走进了哈佛大学。“接受精英教育是非常考验人的。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精英正是那群在社会中最‘受累’的人,而绝大多数人承受不了这份辛苦,”李嘉玉不无感慨。
多数美国人没有强烈意愿成为精英还与美国社会的平等文化相关。“在美国,各行业的收入差距不大。比如,在美国做一个垃圾清理工,一年可以收入10万美金,而做一个教授,差不多十几万美金,当美国总统,也就40万美金。也就是说,不是我当一个普通公民就一定比成为人才收入少,也不是说我做一个人才就一定比精英收入少。这导致了人们不去争。所以精英、人才、公民的阶级划分是人们心甘情愿接受的。”
怎样选择才不与精英失之交臂
尽管许多家长都奔着把孩子培养成精英的目标,送孩子去美国留学,可实际上,这些孩子即便优秀到足以进入美国培养精英的学校里学习,但多数人却仍然在该学什么上错失成为精英的机会。
据《留学》粗略调查,中国留学生有30%去学了工商管理,接近50%又去了理工科,很少有人去学习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李嘉玉认为,实际上,美国教育的精华正是文理教育,这些学科旨在塑造精英人才,培养人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英本身是高层次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超我的实现,然而我们的家长不理解这一点,所以孩子即使进了哈佛、耶鲁,还是以能找个好工作、有个好未来为导向。” 美国的企业家中有50%出身于律师,还有很多学历史等文科专业。放眼整个美国社会,80%以上的知识分子是非理工科出身的。对比中国的留学生,李嘉玉说,八十年代出去的这一代留学生基本上都是以生存为导向的理工人才;如果没有西方人文科学的修养,这些留学生就像是美国社会的农民工;他们跟美国普通公民相比,在文化、道德、价值观上没有任何优势,只有技能。但如果有强大的人文背景做支撑,学理工科也可以成为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否则我们就变成了三流科学家,就帮人家算算数而已,那是很可悲的。”
“孩子留学是一个家庭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仅仅要花费百万人民币和四年的时间,更重要是这个孩子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话又说回来,孩子成为精英对父母而言也是有风险的。所有进到美国顶尖大学、学有所成的孩子,越往上走就越考虑不到个人的幸福和快乐,而把个人的价值放在承担社会责任上。“所以向往将孩子培养成精英的家长需要意识到,你培养这个孩子,不是为了你自己,是为了社会,但他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你可能离他的距离越远。”
在专业的选择上,李嘉玉说:“学什么专业对这些申请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对那些学习成绩并不优秀,又想到美国学一技之长的学生而言就需要慎重对待。在选择专业方面,我建议,不要在乎那个专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而在乎自己能学得怎么样。”
这一代留学生真幸运
从2004年创建美国大学网至今近10年对中国留学事业的观察中,李嘉玉也感受到了一些让他欣喜的变化。“中国的留学生以学理工科为主,偏重经济和管理专业的留学结构已经在逐步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学习人文科学。”在他辅导的学生中,甚至有的在美国留学期间,就接到国内某些国家机关的邀请,参与重大社会课题的研究。这些现象表明,中国政府认可这些在国外研究人文科学的留学生,希望他们将学习到的西方思想、文化借鉴到中国问题的解决上。
去年夏天,他辅导过的一个留美学生帮助中国出版总署、中央电视台、中国作家协会成功联系了一个跟美国国会的合作。“这样的事情,中国的外交部做不到,他能做到,为什么呢?他在美国研究的是美国选举文化,他精通美国政治和美国历史。所以我认为,应该鼓励更多的孩子全方位地审视自己,选出真正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方向。”
说到这里,李嘉玉向《留学》杂志感慨,新一代的留学生赶上了一个绝好的时代,一个能让他们施展才华、为社会改革发挥作用的时代。“过去这30年,留学生并没有把西方的思想带回来,只带回来科技。90后留学生有机会从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各方面去建设中国,所以我认为他们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一伙人。”
不仅如此,李嘉玉还看到了一个更为美好的前景。“中国下一步的发展肯定是要采纳或吸取西方文明中人文的部分,许多人已经发现了这个趋势,在专业上选择人文方向,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兴趣。90后的留学,一定要看清楚这个潮流大图,然后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使留学更成功。中国学生在国外学习政治、历史、法律等人文科学,接下来他们将成为中国全方位改革、软实力提升、中国政治文化崛起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成为对中国社会贡献最大的精英。”
《留学》巡视
Collegiate School
位于纽约曼哈顿,建于162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私立男生学校,学校规模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一共只有六百多名学生。她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达到最高的智力水平、道德水平、艺术水平和身体发展水平。她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获得常青藤录取率最高的学校,被福布斯评为全美大学预备高中排名第7,在TBS私立走读高中排名7。
Collegiate School的毕业生中出过大量的著名演员、剧作家、诗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在该校从一年级上到十年级。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西北大学、布朗大学、圣母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乔治城大学,等等。
混沌的留学梦
这个创办英语培训学校、创建美国大学网、提供美国大学申请服务的公司老总,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而且在学术上小有成就。李嘉玉曾是中国式神童中的一员,16岁考上大学, 20岁读研究生,25岁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最年轻的讲师之一,27岁成为80年代末第一批走出国门的留学生,到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做计算机专业的访问学者,一年后又到纽约大学做访问教授。在学术的道路上狂奔了近二十年后,他看清了,自己在美国“充其量是个三流的科学家”,于是他转投商界,一番辛苦后,在纽约帝国大厦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成为较早一批在美创业并获成功的学者之一。
在美国的日子里,他总是惦念着当年是拿着4800美元公派出的国,这让李嘉玉难以沉醉在美式中产生活中。与此同时,美国学术界的多年熏陶,以及自己孩子在美国的教育成长经历,让他对美国教育有了很深的认同感。不知道纠结了多久,他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我通过对美国教育的一些感受和对中国教育的一些理解,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差距,我要做出我自己能做到的一个贡献。”他创办了美国大学网,帮助更多的孩子进入美国一流大学。
如今,中国已经成了留学输出大国,美国又是过半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国。据教育部统计,2013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1.39万人;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最新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2-2013学年被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近24万人。
说到留学美国,许多学生、家长首先想到的是费用核算、参加语言培训、咨询留学中介……然而,对于“美国教育是怎样的,去美国留学该学什么,怎样利用留美机会更好地享受美国的教育资源”这些源头性问题,却被不少家长抛到了脑后,怎么解决?这恰是李嘉玉的长项。
美国教育培养什么人
美国教育部总部大理石墙上镶嵌着两句话—“保证教育机会均等,提高教育质量”。这一理念深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的影响,他坚决主张教育是培养合格的公民。李嘉玉向《留学》杂志解释:“美国的公立高中教育水平并不高。因为它主要是培养好公民,而不是培养人才。美国的教育就是首先要教育出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在李嘉玉眼中,美国的教育像个金字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社会定位。大多数人做普通公民就好了,最好是遵纪守法、有独立思维的优秀公民;少量的私立高中为培养优秀人才和社会精英做准备;大学教育也有理念上的分类。“绝大多数大学是培养所谓建设社会的人才,优秀的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侧重培养工程师和科学家;哈佛大学这类名校,则是培养精英的,比如法官和政治家。”
在美国,提供精英教育的就是最有名的四五十所学校,包括文理学院、大学;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就是为了培养人才,比如州立大学是为发展当地经济培养人才。“真正促进美国社会发展的是社会精英,由他们来判断怎么样对社会有益,然后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最后由这些‘人才’来实施。”李嘉玉的结论是,美国教育的精髓在于其精英教育。
绝大多数美国人不想做精英
社会精英听上去羡煞旁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然而绝大多数美国人并不愿做精英。这得从两个方面说。
什么是精英?精英就是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引领社会不断前进的人。“精英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而非以满足个人愿望为导向,”李嘉玉向《留学》解释道,“如果是为实现一个自己的理想,那还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在马斯诺的需求层次上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而精英则是在自我超越的层次上,比如以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标。美国的精英教育能使这种培养方向实实在在地一步步落实。”
这种落实体现得非常具体,他以自己儿子曾就读的美国顶尖私立高中Collegiate School为例,“从高中开始,学校就要求学生承担社会责任:你怎样能改变世界,你怎样能改变你的学校,你怎样能改变你的社区,让它们更好。这套教育的核心就是你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不像好莱坞青春电影里那样轻松,Collegiate School的学生要完成研究论文、读书评论、实验报告、科学技术设计、艺术创作等等,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作业自然也不在话下;课外还要参加丰富的活动,在运动、音乐、文学等领域寻找自己的天赋,或者在其他活动中训练自己的领导能力,为进入顶尖大学打基础。
Collegiate School与美国培养精英的大学在教育理念上一脉相承,这体现在这所学校每年毕业的50个男生中,有一半以上进入美国的常青藤盟校,其中进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所学校的学生就多达十多人。李嘉玉的儿子就从这所学校走进了哈佛大学。“接受精英教育是非常考验人的。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精英正是那群在社会中最‘受累’的人,而绝大多数人承受不了这份辛苦,”李嘉玉不无感慨。
多数美国人没有强烈意愿成为精英还与美国社会的平等文化相关。“在美国,各行业的收入差距不大。比如,在美国做一个垃圾清理工,一年可以收入10万美金,而做一个教授,差不多十几万美金,当美国总统,也就40万美金。也就是说,不是我当一个普通公民就一定比成为人才收入少,也不是说我做一个人才就一定比精英收入少。这导致了人们不去争。所以精英、人才、公民的阶级划分是人们心甘情愿接受的。”
怎样选择才不与精英失之交臂
尽管许多家长都奔着把孩子培养成精英的目标,送孩子去美国留学,可实际上,这些孩子即便优秀到足以进入美国培养精英的学校里学习,但多数人却仍然在该学什么上错失成为精英的机会。
据《留学》粗略调查,中国留学生有30%去学了工商管理,接近50%又去了理工科,很少有人去学习历史、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李嘉玉认为,实际上,美国教育的精华正是文理教育,这些学科旨在塑造精英人才,培养人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英本身是高层次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超我的实现,然而我们的家长不理解这一点,所以孩子即使进了哈佛、耶鲁,还是以能找个好工作、有个好未来为导向。” 美国的企业家中有50%出身于律师,还有很多学历史等文科专业。放眼整个美国社会,80%以上的知识分子是非理工科出身的。对比中国的留学生,李嘉玉说,八十年代出去的这一代留学生基本上都是以生存为导向的理工人才;如果没有西方人文科学的修养,这些留学生就像是美国社会的农民工;他们跟美国普通公民相比,在文化、道德、价值观上没有任何优势,只有技能。但如果有强大的人文背景做支撑,学理工科也可以成为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否则我们就变成了三流科学家,就帮人家算算数而已,那是很可悲的。”
“孩子留学是一个家庭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仅仅要花费百万人民币和四年的时间,更重要是这个孩子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话又说回来,孩子成为精英对父母而言也是有风险的。所有进到美国顶尖大学、学有所成的孩子,越往上走就越考虑不到个人的幸福和快乐,而把个人的价值放在承担社会责任上。“所以向往将孩子培养成精英的家长需要意识到,你培养这个孩子,不是为了你自己,是为了社会,但他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你可能离他的距离越远。”
在专业的选择上,李嘉玉说:“学什么专业对这些申请美国顶尖大学的学生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对那些学习成绩并不优秀,又想到美国学一技之长的学生而言就需要慎重对待。在选择专业方面,我建议,不要在乎那个专业的发展前景怎么样,而在乎自己能学得怎么样。”
这一代留学生真幸运
从2004年创建美国大学网至今近10年对中国留学事业的观察中,李嘉玉也感受到了一些让他欣喜的变化。“中国的留学生以学理工科为主,偏重经济和管理专业的留学结构已经在逐步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学习人文科学。”在他辅导的学生中,甚至有的在美国留学期间,就接到国内某些国家机关的邀请,参与重大社会课题的研究。这些现象表明,中国政府认可这些在国外研究人文科学的留学生,希望他们将学习到的西方思想、文化借鉴到中国问题的解决上。
去年夏天,他辅导过的一个留美学生帮助中国出版总署、中央电视台、中国作家协会成功联系了一个跟美国国会的合作。“这样的事情,中国的外交部做不到,他能做到,为什么呢?他在美国研究的是美国选举文化,他精通美国政治和美国历史。所以我认为,应该鼓励更多的孩子全方位地审视自己,选出真正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方向。”
说到这里,李嘉玉向《留学》杂志感慨,新一代的留学生赶上了一个绝好的时代,一个能让他们施展才华、为社会改革发挥作用的时代。“过去这30年,留学生并没有把西方的思想带回来,只带回来科技。90后留学生有机会从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各方面去建设中国,所以我认为他们真的是非常幸运的一伙人。”
不仅如此,李嘉玉还看到了一个更为美好的前景。“中国下一步的发展肯定是要采纳或吸取西方文明中人文的部分,许多人已经发现了这个趋势,在专业上选择人文方向,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兴趣。90后的留学,一定要看清楚这个潮流大图,然后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使留学更成功。中国学生在国外学习政治、历史、法律等人文科学,接下来他们将成为中国全方位改革、软实力提升、中国政治文化崛起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人才,成为对中国社会贡献最大的精英。”
《留学》巡视
Collegiate School
位于纽约曼哈顿,建于162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私立男生学校,学校规模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一共只有六百多名学生。她的宗旨是让每一个学生达到最高的智力水平、道德水平、艺术水平和身体发展水平。她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获得常青藤录取率最高的学校,被福布斯评为全美大学预备高中排名第7,在TBS私立走读高中排名7。
Collegiate School的毕业生中出过大量的著名演员、剧作家、诗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在该校从一年级上到十年级。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西北大学、布朗大学、圣母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乔治城大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