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平山堂唱和词作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初王士祯发起的红桥唱和,使扬州红桥名扬天下,而从红桥泛舟至平山堂,在当地可谓一条经典游览路线。围绕平山堂的创作屡见不鲜,在清词复兴的背景下,与之相关的唱和词作亦夥。平山堂作为人文名胜的渊源,要从北宋欧阳修说起,该堂为欧公在宋仁宗年间任扬州知州时建造而成,于堂前旷望,似有与山平之感,故名“平山”。欧阳修与苏轼在词中都曾提及平山堂: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刘原甫出官扬州,欧阳修作词赠之。藉赠别之由,欧阳修追忆起自己当年知任扬州时,在平山堂快意度日的景况。作为修建者,欧阳修对平山堂的优胜了然于胸,因此开篇从堂前极目所见远景写起,突出平山堂适宜登高望远的位势。秦观也曾称平山堂曰:“游人若论登临美,须作淮东第一观”(《次韵子由题平山堂》),就是突出其登临送目的优游之胜。继而由远及近,将视线落回堂前手植垂柳上,以“柳”应送别主题,“别来几度春风”一面写平山堂建成后自己离开扬州,一面写如今友人前去;下片取镜堂前饮酒挥毫事,颇表放旷之意。这首词虽以赠别为主题,但词作主体都围绕着平山堂而展开,加以欧公之名,逐渐成为后世摹写平山堂的母本。
  欧阳修极欣赏苏轼,在文坛对东坡多有提携,东坡则视欧为恩师,在欧阳修离世之后,苏轼再过平山堂下,有感而填《西江月》,是一篇典型的怀人词。“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点明作词缘由,如今又来到平山堂下,但曾經的文章太守已不能复见,时光一去不返,壁上仍依稀可见彼时所题的字迹。睹字思人,长歌为之凭吊,不能不感慨万事皆梦,面对恩公的生死两隔,东坡展示出一贯的达观。在东坡所作词中,已向其师欧阳修多加致意,所谓“文章太守”“杨柳春风”等,全是从欧词中来,在文字间形成的这种密切呼应,虽然词牌不同,但若从词作内容上看,几乎可视为欧词的和作。
  清代康熙年间,扬州太守金长真对平山堂进行修复,此事毛奇龄《朝中措·平山堂续词》前有小序专门记载:“扬州平山堂,倾废久矣。康熙甲寅冬十月,予过扬州,值太守金君从故处建堂。命予以酒,且勒欧阳修《朝中措》原词,使坐客续其后。予思欧阳公赠刘原父时,平山栏槛方盛,然犹眷念手植,若有感于春风之易度者,况距公千载而兴是堂,其藉于世之为原父,岂鲜也。因被醉书此词,附坐客后。”修复当地名胜,是地方文化的一桩盛事,太守引以为豪,不但召集文人墨客为此揄扬,还专门指定欧阳修《朝中措》词命人续作,故而毛词末句有云:“未审后来太守,是谁能继山翁。”将金太守置于欧阳修之后,是非常明显而未免夸张地称扬金太守的功劳了。
  时至雍乾,词人们仍然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登临观览,诗酒流连,延续了宋代初建时的流风余韵。正因为此,被誉为“庐陵诗酒纵横地”的平山堂,无论春日踏青、夏夜赏月,还是秋日登高、冬时观梅,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可赏,自然而然成为扬州当地或过往文人室外集会的佳选之地。
  以下四首《如此江山》便是马曰琯、陈章、马曰璐和张四科于平山堂燕集时所触发的同题共作:
  如此江山·集平山堂
  马曰琯
  醉翁去后风流歇,春风仅余杨柳。碧叶移香,红芳荐饮,还忆当年歌酒。文章太守。看壁上龙蛇,墨痕飞走。极目云平,五州烟树带晴岫。清钟声出古寺,问栖灵塔影,今日存否。倚槛听松,分泉瀹茗,且共闲消清昼。幽怀试剖。叹白发重来,阑干依旧。一片斜阳,莫教杯去手。
  如此江山·春日游平山堂
  陈章
  淮东此是吟诗地,阑干下临平楚。一抹山光,双悬塔影,中隐清江如缕。春余几许。正绿翦烟芜,绛飘风树。恰好嬉游,鹁鸠何事又呼雨。龙蛇当日走壁,有风流欧九,应占千古。韵与堂高,人如酒白,燕子飞来能语。名泉取。待槐火新时,试烹花乳。去觅扁舟,月痕天际吐。
  如此江山·春日平山堂
  马曰璐
  几回闲觅行春路,催春又闻啼鸟。一径松声,千年水品,愁绝吟筇重到。堂高望杳。早江外修眉,数痕青了。倚遍阑干,海门云气自飘渺。清商同理旧曲,怅蛮笺墨暗,总付鸿爪。雨砌催香,霜池换碧,赢得尊前怀抱。春风易老。只杨柳依然,那堪斜照。壁上龙蛇,断碑埋细草。
  如此江山·春日登平山堂作
  张四科
  闲来且放登临眼,高堂暂留人住。绣野林光,撑空塔影,诗在数峰青处。阑干漫抚。怅六一风流,去人千古。小瀹名泉,山僧为拾堕樵煮。支筇翻感白发,酒旗歌板地,游冶曾误。解带量松,寻题扪藓,一箭流光如许。前踪暗数。剩飞动龙蛇,断碑堪语。又报昏钟,竹鸠呼夜雨。
  《如此江山》又名《台城路》《齐天乐》,选取《如此江山》作为词牌名,在字面上就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怀古思今意味。欧阳修、苏轼二词所用《朝中措》《西江月》均为小令,而马氏兄弟等人选取的《如此江山》已入长调,首先从形制上突破宋人,体现出清人习于使用长调来进行创作的倾向。既择长调填写,在词作的布局组织等方面,便与小令多有不同。比如张四科所作,上、下阕在结构上都是由现在写到往昔,重又回到现在的安排,这种复沓回环的布局,在长调中运用起来也比较从容。长调在客观上拥有更多的创作空间,能够容纳的书写范围也比小令要宽广,这便能够展示出长调词作铺叙蔓衍的特性。姑以马曰琯词为例,该词上片从三个方面来写景,前两个方面均与欧词故景相合,一是由“杨柳”而“碧叶”,一是由“龙蛇”而“墨痕”,最后写极目所见,视线推远,境界渐大。换头用“钟声”骤起,“今日存否”与上片“还忆当年歌酒”相照应,“倚槛”句转至眼下与同行之人的活动,然后发表议论作结。如此调停的腾挪作法,长调能够提供足够的安排空间。   这四首同题共作各有特点,但也有较为明显的相似之处。比如客观上时间的同时性,这在词作中都有表露。陈章、马曰璐和张四科在词题中注明是春日出游,“春”之景象在五首中均能找出,最妙的是马曰琯“春风仅余杨柳”,既点出出游时节在春末,又与起句“醉翁去后风流歇”呼应,暗用欧阳修“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词句,一举两得。其次是登临所见。平山堂的登临之胜,愈发得到后世词人揄扬。如马曰璐以“堂高望杳”总领,以下分述“早江外修眉,数痕青了。倚遍阑干,海门云气自飘渺”,远山依约、云雾缭绕,这般风光,似乎与数百年前欧阳修远望所见“山色有无中”并无二致。其他如“极目云平,五州烟树带晴岫”(马曰琯)、“一抹山光,双悬塔影,中隐清江如缕”(陈章)、“绣野林光,撑空塔影”(张四科)等句,所写的云、树、山、塔、江等,都是此次共同登高所见。
  除此之外,无论是马曰琯写的“共闲消清昼”,还是张四科开篇所云“閑来且放登临眼”,二人不约而同所用的“闲”字,都有意无意地反映出词人登临时的闲适心境,词中所记述的品茶、唱曲等活动,以及在微雨中泛舟的诸般情形,都是这种闲适的体现。四首词作布局各不相同,但主题内容基本一致,都是由登临所见风光,再结合怀古情思及当下情状融合成篇。至于词中景与情的成分配比,则因各人作词习惯的差别而显现出不同,比如陈章词中,纯粹写景的成分就占据了主要篇幅,整首词因之显出客观的笔意:以登临所见开阔远景起,过片将欧公龙蛇的昔日之景作为承接过渡,末尾以乘舟离去时的月色作结——并未展露太多主观的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修平山堂词中“文章太守”“壁上龙蛇”等句已然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后世词人但凡对平山堂进行书写,总会将此二句加以复述或翻动改写,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欧公词作的摹写致意,更且成为有关平山堂集体记忆的延伸方式。在这样绵延的书写传统中,除了与苏轼一样表达出对欧公的尊敬,还隐隐地将自己所创作的词置于一条悠远的书写传统之中:“杨柳”和“龙蛇”二句在上述四人词作中都被不同程度地加以翻用,这也分别对应了词作上下片的内容安排,“杨柳”是春末风物,“龙蛇”是怀古思人。显然,他们不仅在文本上将欧阳修化为可以采用的资源,其他如“醉翁去后风流歇”“风流欧九”“怅六一风流,去人千古”等,更是将欧公置于文坛诗酒风流的位置上进行怀想。这种思古幽情在马曰琯词中体现得较为充分,其词上阕几乎全由欧词散句连缀而成:“醉翁去后风流歇,春风仅余杨柳。碧叶移香,红芳荐饮,还忆当年歌酒。文章太守。看壁上龙蛇,墨痕飞走。极目云平,五州烟树带晴岫。”上阕中只穿插两处当下景语,一处写眼前“碧叶”“红芳”二句,但其实是用来引出对“当年歌酒”的回忆;一处是上片末尾以景作结,将视线往远处推移。在如此开阔的视野里,复以古寺钟声过渡到此时燕集活动之中。有上阕的思古之情,加之下阕对于现时的描述,才引出词末所发出的“叹白发重来,阑干依旧。一片斜阳,莫教杯去手”感喟,这种对于时间流逝的微微无奈,以及寄情杯酒的态度,才显得不那么空泛。
  于同一处所重吟六百年前欧阳修的词作,词人也许会产生时空交互重叠的错觉——六百年前的欧、苏等人,都是以词人当下的姿态和方式在此游乐填词。然而在交错重叠的缝隙当中,词人身处的现实生活气息无处不在,如此一来,怀古与思今熔铸一处,盘桓在词人脑海之中,古与今不仅是碰撞,更是纵横交织在一起。历经数百年,风景有变与不变,而人心呢?这类有关永恒的思考,对词人来说,因其不可能有唯一答案而显得深刻。在词人眼中,眼前万古常新的风景,也是时间的标本。
  除了文人雅士的雅集活动,逢到节序,尤其是秋日重阳之时,赴平山堂登临把酒别具况味。金兆燕与吴烺这对儿女亲家更兼老友的同题之作,便属此类作品。
  秋霁
  金兆燕
  癸未九日,同吴杉亭舍人,携儿子台骏,泛舟至平山堂。
  小艇城,趁梵刹晴烟,清磬初午。泛宅闲鸥,将雏野鹤,偶逐笙歌伴侣。霜花楚楚。红阑翠幕争相妒。高阁外,山色江南,一晌且延伫。共把醉袂,话旧停杯,绿波照人,青鬓非故。怅年年、天涯蓬转,客襟空染秋江露。莫嫌搁笔刘郎句。高会此夕,便教入社攒眉,登楼百感,也应难赋。(是日诸同人于铁佛寺诗会,余与杉亭未赴。)
  秋霁
  吴烺
  九日,棕亭携令子冀良同余平山堂登高,先成此解,倚声和之。
  远雁平林,办游屐来时,大好风日。客邸题糕,衰颜对玉,(冀良,余女婿也。)空赢无限愁臆。小窗雨密。联吟尚记帘云湿。(记轩来、棕亭与余九日联句,忽忽廿余年矣。)叹旧人,零落廿年,回首竟陈迹。红尘京洛,两袖霜华,送君河梁,遥指山色。又争知、此际相逢,鬓丝同照暮潭碧。往事沉沉君莫忆。有酒须饮,试看流水寒鸦,西风老柳,断魂谁识。
  金吴二人在重九之日都未往铁佛寺参加诗会,而是一同前来平山堂登高,于是有唱和之事。金词先成,吴词继和,前者先写景再抒情,后者重心放在抒情上。金词上片写游览所见风景,下片把酒话旧。金氏是安徽全椒人,乾隆年间官扬州府学教授,吴烺也是安徽全椒人,谈及年龄渐长却仍在异乡为客,百感交集。吴词以“大好风日”开头,但很快用“题糕”——刘禹锡重阳题诗——典故点明时序,“衰颜对玉”将笔落到同行小辈身上,以“空赢无限愁臆”为下文埋下伏笔。紧接着忆起二十余年前重九之时,与金兆燕等人联句之事,由此发出“叹旧人,零落廿年,回首竟陈迹”的感慨。行文至此已无可续,过片“红尘京洛”便写到二人上次离别之时,将词脉落到同行者兼同乡人身上,写到“此际重逢”的时刻,时空的变换使人体会到二人交谊的深厚渊源,更兼丰富词作层次。以“往事沉沉君莫忆”收束上篇之后,又推开写“有酒须饮”,回到眼下景况。于词可见,二位老人重阳登高,在他们的回忆中,不仅有公共的风景如“梵刹晴烟”“远雁平林”等,还有年轻时一起的酬唱交往,这些感慨大半都是由于时间的流逝所造就,而平山堂始终变动不居,隐隐成为人事变换的见证者。
  由宋至清,与平山堂相关的风景记忆和人文记忆,在不断被书写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生叠加,围绕着同一公共空间发生的唱和,延续并加深了关于该空间的文化记忆。就以上平山堂唱和词而言,相关意象的母本来自欧、苏二人的词作,其中有关平山堂的重要意象如“欧公柳”“壁上龙蛇”等被反复书写或直接挪用,使平山堂成为充满文化符码的公共空间。欧、苏二人词作最末都由描写登高所见转入对人生的总结与感慨,许多写平山堂的词作也有意无意呼应这种模式,对遥远的发于宋代的感慨作出各种各样的回应。承载着历史人文记忆的公共空间,向来容易引人作怀古幽思,一面表达思古之情,一面感喟年光易逝,这也成为平山堂唱和词作中常见的情感抒发模式。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卓越的文学研究者不仅具有突出的发现問题、阐发问题、解释问题的能力,而且在长期研究中往往形成独特的个性。近三十年曾多次拜见杨承祖先生于海峡两岸唐代文学、文化研究会议,对其所发表的观点留下很深的印象。近期通读《杨承祖文录·唐代文学与作家研究论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不唯进一步了解了先生的突出建树,亦知其研究方法与学术个性。  一、 “追寻答案的乐趣”  对一个研究者来说,“兴趣”不但能
[摘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修养面临着挑战。大学生中存在着思想政治意识缺失及道德价值观念困惑。高校教育要面对现实,分析成因,找准对策,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道德修养    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国家和民族兴衰的未来。大学生要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摘要]法律思维的核心是法律语言,法律语言的核心问题是建构法律的说理性。法律思维与法律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人依靠法律语词,运用法律语言进行思维。法的质量优劣直接取决于表达并传达法的语言的优劣。法律语言按其特定的路线引导着我们的法律思维,塑造着我们的法律意义世界。  [关键词]法律思维 法律语言 规范化    法律思维是法律职业者的特定从业思维方式,是法律人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
[摘要]大学在引导和推进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既是知识传播、创新和实践的基地,先进文化建设扣发展的重要阵地,新思想新价值观的发源地,也是民族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重要窗口、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场所。  [关键词]大学 文化建设 地位    大学是先进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传播者。江泽民曾说:“大学应该成为继承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和
孩子们在湖边草地上奔跑着。到处都是人,把公园都塞满了。还有很多狗在乱跑,在草地上拉屎,在树下撒尿,互相碰到就拼命地乱叫,浑身发抖,像要挣断绳索,引得主人也跟着叫。五月里,草木勃发,浓郁的气息令人有些眩晕。那些孩子满脸潮红,只要跑在前面的那个黑瘦男孩随意来个变速或转向,就会引发他们一阵尖叫。男孩的额头上满是细小的汗珠。他似乎能从周围人的眼光里获得某种动力。后来,他终于站住了,一屁股坐到草地上,长出了
[摘要]民族节事是会、展、节、演、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西有独特的民族节事资源,通过建立民族节事整合营销平台,可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民族节事活动在广西会展经济中的贡献度。  [关键词]广西 民族节事 整合营销    会展业作为新兴产业,有着巨大的商机与发展潜力。通过举办各类展览、会议及各种节事活动等,可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迅速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及综合竞争力,促进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解决目前农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完善制度、稳定队伍、加强监管等方面着手,缓解农村的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加快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 财务制度 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摘要]2009年,就业形势严峻。在常规的就业促进手段之外,应适当考虑通过对缩短、调整退休年龄,提高农产品价格,女性分阶段就业等手段促进就业。  [关键词]就业问题 思考    中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探讨    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部分外资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撤离中国。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会将绝对低成本
摘要 《刑事诉讼法》课程是法学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目前该课程在各高校法学院系的实践教学活动情况令人堪忧,有必要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根本性改造。应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刑事法技能,强化案例分析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效果,加强与公检法等机关的沟通与合作。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实践教学 调查    《刑事诉讼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和刑事诉讼新理念
【摘要】针对由党内的思想认识问题催生的各种不合理现象,可以通过树立以“四类品质”为基本的模范个体形象、以“三种态度”为基本的优秀团队形象、以“两项职能”为基本的先进党群形象,用这“三重形象”激发动力需求,实现理想信念的“社会性环境推动”效果。  【关键词】典型效应 党建 三重形象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发展。然而,一些产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