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由党内的思想认识问题催生的各种不合理现象,可以通过树立以“四类品质”为基本的模范个体形象、以“三种态度”为基本的优秀团队形象、以“两项职能”为基本的先进党群形象,用这“三重形象”激发动力需求,实现理想信念的“社会性环境推动”效果。
【关键词】典型效应 党建 三重形象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发展。然而,一些产生于党内的思想认识问题却也正在逐步蔓延,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民众对党的信任度降低,小集体意识和个人的封闭性、自私性不断增强,各类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等。针对这种情况,务必要加强“有意识”的领导行为,通过输出“强势”信息,展现“集体特性”,围绕当前广大民众内在动力需求——“自我价值实现”,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在方法上,由小到大,由点及面地推出值得学且学得了的不同类别典型,构建顶层“利益设计”拉动与底层“自我实现”推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理想信念的社会性环境推动效果,达到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建设和谐同步,互促共赢。
树立以“四类品质”为基本的模范个体形象
当前社会上较为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给“典型人物的确立”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道德型”典型影响减退。多数人认为那些拥有崇高道德品质的英模应该尊敬,但让个人以“牺牲”和“吃亏”去获取别人认同,不值得。二是“历史性”典型作用弱化。不少人以时代不同为由,把一些传统的模范形象人为地排除在现实之外,思想深处固步自封。三是“突击式”典型难成主流。在各种任务牵引下成长起来的典型,由于其特殊性,往往让人“看得见、摸不着”,从而一定程度上无法真正走入群众,获得共鸣。四是“有背景”典型难以服众。典型要让人愿学、能学,就必须要尽可能突出大众化、平民化,体现普通人也能干大事业,有作为就定能有地位的利益导向,那些“有背景”的典型令人生疑,效果打折扣。因此,当前典型的确立务必要在价值牵引和利益拉动的结合上做文章,在“让人信任,令人信服”上下功夫,展现出个体的四种核心品质。
敢于超越“本职”的开拓精神。打破狭隘的“本职”观,冲击“干好本职就是履职尽责”的传统理念,接受“不可能任务”的挑战,在群体范围内掀起一股为理想信念“无事不可为”的浪潮,展现出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并在不断的努力中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勇于执着“目标”的坚强意志。不抛弃责任,不放弃奋斗,面对困难,越挫越勇,此路不通,另寻他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群体中以强烈的“信仰”形象带动集体朝着同一目标奋斗。
倾心致力“实干”的工作作风。勤于理论思考,注重问题研究,更热衷于以“实干”的方式将理论带入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以动态联合的方式推动理论与实践“波浪式”前进,在群体中突出展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全力促进“团结”的广阔胸怀。淡化个人得失,放下“面子”枷锁。对人不求全责备,对事不机械断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努力打造团体性力量,带动群众在价值实现和集体归属的感召下共谋发展。
树立以“三种态度”为基本的优秀团队形象
就当前社会环境而言,信心的建立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看得到”身边普通人获取成功。二是“体会到”自己实践后会有希望。三是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支撑。目前,社会上各行业体系中,“自扫门前雪”现象比较突出,“两头不冒尖”心理普遍存在,致使各领域中都缺乏一个说服力强且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领军群体,造成了“心动者多,行动者少”,“理论家多,实干家少”的局面。因此,在推出模范个体,形成群体影响力后,要进一步加强优秀团队的塑造,以集体的奋斗历程引发对比性思考,用共同的价值实现激励其他群体和个人争先创优,主动作为。从政治视角和全局需要出发,此类团队要有意识地展现出“三种态度”。
以领导“攻关克难”为已任。从全局出发,深刻理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科学评价现实中的功过是非。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进入思考,投身实践,明确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依靠群体的力量攻关克难,把整个行业带入到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的氛围中来。
以展示“党的先进性”为目标。始终坚持用“党的声音”说话,充分向外界展现出党领导行为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一种“集体有意识”的现实表现把党的先进思想和光辉形象渗入到广大民众的思想意识领域,以党“先进性”的正面影响力消除各种腐朽没落思想的干扰,防范敌对分子的攻击。
以体现“服务群众”为根本。从思想境界的提升到物质利益的实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抓住矛盾综合分析,紧紧围绕全局、局部和个体的利益结合点加大投入,搞好服务,妥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保障群众心气顺、干劲足。
树立以“两项职能”为基本的先进党群形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党中央向全民倡导的价值追求。形成并确立这一“共同信念”,迫切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党的示范效应。各级党组织在领导单位建设中能否做出样子,让群众信服。二是群众的参与程度。能否使参与者实现价值,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同,保持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三是环境的影响力。在思想的导向和政策的保障上能否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有作为就能有地位”的良好环境。为此,党中央要有意识地在成功塑造模范个体和优秀团体的基础上,选择性地推出部分先进的党群形象,通过“两项职能”的充分展现,进一步影响并带动整个社会健康发展。
不断增强“实现”民主的能力。党组织要把实现和保障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能标识展现出来,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积极听取关于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拓展民主渠道,加大利益导向和政策倾斜,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当家人”的热忱参与单位建设。
始终展现“落实”法制的决心。以组织行为加强法制宣传,加大落实力度。用有形的、具体的实践去增强法制的说服力和组织的公信力,消除部分群众中存在的“当前法律‘理论研究的多,实践落实的少’、‘针对群众的多,适用领导的少’的思想认识”,使民众以“心服气顺”的状态积极投身工作。
党组织通过有意识、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模范个体、优秀团队、先进党群三重形象,完成以个体感召力获取群体信任——由群体“利益实现”建立共同奋斗的信心——通过来自社会的价值认同、团体的使命牵引,达到坚定信念的思想历程。发挥典型效应,推进党的建设从点突破,继而连成线、构成面、全方位、立体式发展。(作者单位:西安政治学院)
【关键词】典型效应 党建 三重形象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发展。然而,一些产生于党内的思想认识问题却也正在逐步蔓延,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民众对党的信任度降低,小集体意识和个人的封闭性、自私性不断增强,各类群体性事件屡屡发生等。针对这种情况,务必要加强“有意识”的领导行为,通过输出“强势”信息,展现“集体特性”,围绕当前广大民众内在动力需求——“自我价值实现”,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在方法上,由小到大,由点及面地推出值得学且学得了的不同类别典型,构建顶层“利益设计”拉动与底层“自我实现”推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理想信念的社会性环境推动效果,达到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建设和谐同步,互促共赢。
树立以“四类品质”为基本的模范个体形象
当前社会上较为普遍存在的“信任危机”,给“典型人物的确立”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是“道德型”典型影响减退。多数人认为那些拥有崇高道德品质的英模应该尊敬,但让个人以“牺牲”和“吃亏”去获取别人认同,不值得。二是“历史性”典型作用弱化。不少人以时代不同为由,把一些传统的模范形象人为地排除在现实之外,思想深处固步自封。三是“突击式”典型难成主流。在各种任务牵引下成长起来的典型,由于其特殊性,往往让人“看得见、摸不着”,从而一定程度上无法真正走入群众,获得共鸣。四是“有背景”典型难以服众。典型要让人愿学、能学,就必须要尽可能突出大众化、平民化,体现普通人也能干大事业,有作为就定能有地位的利益导向,那些“有背景”的典型令人生疑,效果打折扣。因此,当前典型的确立务必要在价值牵引和利益拉动的结合上做文章,在“让人信任,令人信服”上下功夫,展现出个体的四种核心品质。
敢于超越“本职”的开拓精神。打破狭隘的“本职”观,冲击“干好本职就是履职尽责”的传统理念,接受“不可能任务”的挑战,在群体范围内掀起一股为理想信念“无事不可为”的浪潮,展现出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并在不断的努力中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勇于执着“目标”的坚强意志。不抛弃责任,不放弃奋斗,面对困难,越挫越勇,此路不通,另寻他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在群体中以强烈的“信仰”形象带动集体朝着同一目标奋斗。
倾心致力“实干”的工作作风。勤于理论思考,注重问题研究,更热衷于以“实干”的方式将理论带入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以动态联合的方式推动理论与实践“波浪式”前进,在群体中突出展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全力促进“团结”的广阔胸怀。淡化个人得失,放下“面子”枷锁。对人不求全责备,对事不机械断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利用各种有利的资源,努力打造团体性力量,带动群众在价值实现和集体归属的感召下共谋发展。
树立以“三种态度”为基本的优秀团队形象
就当前社会环境而言,信心的建立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看得到”身边普通人获取成功。二是“体会到”自己实践后会有希望。三是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支撑。目前,社会上各行业体系中,“自扫门前雪”现象比较突出,“两头不冒尖”心理普遍存在,致使各领域中都缺乏一个说服力强且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领军群体,造成了“心动者多,行动者少”,“理论家多,实干家少”的局面。因此,在推出模范个体,形成群体影响力后,要进一步加强优秀团队的塑造,以集体的奋斗历程引发对比性思考,用共同的价值实现激励其他群体和个人争先创优,主动作为。从政治视角和全局需要出发,此类团队要有意识地展现出“三种态度”。
以领导“攻关克难”为已任。从全局出发,深刻理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科学评价现实中的功过是非。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进入思考,投身实践,明确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依靠群体的力量攻关克难,把整个行业带入到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的氛围中来。
以展示“党的先进性”为目标。始终坚持用“党的声音”说话,充分向外界展现出党领导行为的主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一种“集体有意识”的现实表现把党的先进思想和光辉形象渗入到广大民众的思想意识领域,以党“先进性”的正面影响力消除各种腐朽没落思想的干扰,防范敌对分子的攻击。
以体现“服务群众”为根本。从思想境界的提升到物质利益的实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抓住矛盾综合分析,紧紧围绕全局、局部和个体的利益结合点加大投入,搞好服务,妥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保障群众心气顺、干劲足。
树立以“两项职能”为基本的先进党群形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党中央向全民倡导的价值追求。形成并确立这一“共同信念”,迫切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党的示范效应。各级党组织在领导单位建设中能否做出样子,让群众信服。二是群众的参与程度。能否使参与者实现价值,获得社会尊重和认同,保持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三是环境的影响力。在思想的导向和政策的保障上能否形成有利于“人才辈出”、“有作为就能有地位”的良好环境。为此,党中央要有意识地在成功塑造模范个体和优秀团体的基础上,选择性地推出部分先进的党群形象,通过“两项职能”的充分展现,进一步影响并带动整个社会健康发展。
不断增强“实现”民主的能力。党组织要把实现和保障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作为一项重要的职能标识展现出来,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积极听取关于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拓展民主渠道,加大利益导向和政策倾斜,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当家人”的热忱参与单位建设。
始终展现“落实”法制的决心。以组织行为加强法制宣传,加大落实力度。用有形的、具体的实践去增强法制的说服力和组织的公信力,消除部分群众中存在的“当前法律‘理论研究的多,实践落实的少’、‘针对群众的多,适用领导的少’的思想认识”,使民众以“心服气顺”的状态积极投身工作。
党组织通过有意识、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模范个体、优秀团队、先进党群三重形象,完成以个体感召力获取群体信任——由群体“利益实现”建立共同奋斗的信心——通过来自社会的价值认同、团体的使命牵引,达到坚定信念的思想历程。发挥典型效应,推进党的建设从点突破,继而连成线、构成面、全方位、立体式发展。(作者单位:西安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