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下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培养学生“知行统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等的不同,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应有差异化的培养路径,实验教学亦应与此目标相吻合,在实践中通过改革理论教学体系、修订实验教学计划、修正实验教学类型、完善实验室管理模式等措施,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的构建。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验;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刘叶志(1977-),男,江西玉山人,闽江学院公共经济学与金融学系,讲师。(福建 福州 3501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闽江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0924C)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9-0134-02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等教育应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并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知行统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着重强调“以强化实践教学为重点,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培育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业本领”。作为新建公办全日制多科性本科大学,闽江学院在“高水平、有特色、开放的多科性应用教学型大学”的办学方针指引下,学校在实验室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已经较为完整,同时在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方式等软件建设上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亦已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模式创新。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综述
  “应用型”是与“学术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应用型内涵理解上,目前尚未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1,2]但在应用型人才岗位职责的理解上则相对统一,即应用型人才在工作职责上主要是依据成熟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关教育工作者从学校、院系、专业及课程等角度针对这一目标进行了有益的教学改革探索,[3-6]在实验助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目前主要是针对较宏观共性的角度展开,但具体到类似于“既区别于高职高专、又区别于研究型大学”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微观特性教育环境,目前相关的研究较少且主要基于理工科层面展开,[7]同时由于各高校在办学方针和专业设置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每个特定个体的改革探索都显得极有必要。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模式改革
  2004年,在《闽江学院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学校首次提出了“按发展需要培养人”的教育战略,明确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学校于2007年展开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提出要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落实应用教学型办学定位的具体体现,强调应用型人才应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各院系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提出了差异化的培养目标,如中文系的“创意”、服装系的“美学”等;即在应用型人才的内涵理解和培养方向上,学校很好地实现了“按发展需要培养人”教育战略与“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竞争优势的有效结合。
  1.改革理论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相连,理论知识对实验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在现有的本科教材内容编排上,整个理论体系都极为系统,讲授内容很完整丰富,在国家规划教材、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为大部分高校指定教材的前提下,不同教学层次、不同大学类型选用的教材区分度不大,这就需要授课教师根据本校和本专业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特色对授课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如对于理论体系的讲授,新建本科应用型院校就可以遵循“知其然”的教学模式,对于“知其所以然”的要求,一般可由研究生层次或研究型大学本科阶段实现。以《计量经济学》高斯假设内容为例,理论讲授中只需学生了解高斯假设基本内容及其为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的前提及违背情况下的修正方法即可,对于高斯假设前提下参数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证明则可忽略。
  2.修订实验教学计划
  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实验课程主要附属于理論课程,非独立设课的课程内实验较多,特别是经济管理类所谓偏软的学科实验地位更是偏低,实验学时较少,实验的系统性缺乏。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必要通过培养计划的改革加强实验的地位,以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计量经济学”为例,学校通过培养计划的不断调整,已经从不开设实验课到从6学时、10学时、16学时及至2010级的20学时,同时通过课外开放性实验的开设,该课程实验的系统性得到了显著增强,同时该课程组已经开始论证该课程单独开设实验课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及课程关联性很强的“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实验合并后结合各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单独设置专业学分等等。
  3.修正实验教学类型
  按照一般的实验类型划分,主要有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四种类型;前三种实验类型主要围绕着同一门课程知识体系所展开;设计性实验则围绕着本专业所展开,对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要求较高。在以往的实验教学安排中,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占据着一个较高的比例,综合性实验特别是设计性实验所占比例较低,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实验效率,近几年在教学安排上开始实施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安排在课内进行,内容上较为简单或学生自学较为容易的演示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由学生课外进行。同时,在实验类型上增设综合各专业课程的选修性实验作为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4.扩大开放性实验教学
  开展开放性实验,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由教师加以引导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是学校在实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近几年,通过强化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参与率、实验室利用率评价指标权重的变化、增加开放性实验经费投入等政策引导,学校的开放性实验开出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实践证明,开放性实验的开设,既能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5.实验与社会应用实践相结合
  在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摸索中,部分院系探索出了实验教学内容与社会应用实践良性互动的专业实验体系。以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财政学专业为例,该专业通过安排学生到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平台开展中期实践的方式,加快专业理论知识向实验室情景模拟到实践岗位技能转化的过程,而技能转化过程中前沿理论方法的引入又使得实验项目得到了充实,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6.完善实验室管理模式
  在实验室成立初期,各实验室主要按照行政单位或专业进行划分,从而造成相关专业实验室的低水平重复设置,在资源上无法做到共享,同时在实验室的利用上存在着利用水平不高和利用效率低下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验室开放时间较短以及实验时间安排不尽合理等问题。为此,学校对实验室进行了系统整合,这既节省了实验经费支出,在人员的配置上也更为优化,实验室自由开放时间也得到了增加、专职实验员管理制度开始实施、实验指导教师定期指导制度等措施也得以实行,实验室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学校现正进一步探索与大学城区域内其他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以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硬件水平和使用效率。
  7.制定有效的实验考核和激励政策
  在实验项目开展初期,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影响,实验教师的工作量计算和工作业绩考核未能得到与其付出相一致的体现,对学生的考评亦未有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以学生实验考评为例,在现有的实验课程考核标准中,主要通过实验课占总课程成绩一定比例的方式实现,其中实验成绩主要通过提交的实验报告予以体现,学生实施实验的独立性和实验过程不易考查,引入实验报告答辩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计量经济学”设计性实验中,就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专业作为选题方向,通过学生的随机性实验答辩,就能极为有效地考查出学生的实验过程及其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同时,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参加经管建模大赛、实施“实验项目直接申请论文答辩”、参加挑战杯等学科竞赛和其他各类学术创新大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主动性。
  8.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
  在实验项目中,设计性实验或开放性实验需要学生系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这对实验指导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一支业务能力强且涵盖各专业领域的实验指导教师队伍以适应此类实验对专业要求较高的需要。在实验课程设立初期,由于实验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实验课程主要由中初级职称教师担任,随着学校在实验工作考核制度方面的完善和教师认识上的转变,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以金融财税综合实验室为例,高级职称的实验指导教师已经从2006年的20%上升到2010年的65%。
  三、结语
  实验教学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实验教学受到日益重视,在管理体制、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队伍等方面的改革必将带来更多的模式创新,从而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刘维俭,王传金.从人才类型的划分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3):103-105.
  [2]吴耀兴,陈政辉.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129-131.
  [3]徐英俊.应用型大学的特点及发展路径[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3):66-69.
  [4]彭敏.本科旅游专业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0,(6):51-54.
  [5]迟燕平,毕文军,许凯.培养应用型人才背景下的体育课程创新与实践[J].中国人才,2010,(22):97-98.
  [6]郎耀秀.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反思及发展路径重构——基于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中国电力教育,2011,(5):4-6.
  [7]龙春阳,赵阿勇,周圻.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专业人才[J].教育探索,2009,(2):66-67.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学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后继相关专业课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该门课程知识点多,内容抽象较难掌握,部分学生难免产生厌学情绪,为此从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参考书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及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对“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手段;教材参考书;教学质量监控  作者简介:鲁明芳(1982-),女,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科技
期刊
摘要:针对数字电子技术学时少、内容多且电子技术革新快而书本知识陈旧等特点,有必要在理论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从数字电子技术教学现状分析,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阐述了案例教学的特点,提出两种教学法应优势互补的观点。同时结合理论和教学实践,深入剖析了“案例教学法”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在数字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符合数字电子技术这门学科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期刊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最根本的任务,然而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能够不断提高自我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理想的教学模式之一是研究性学习。现将研究性学习应用于“证券投资学”课程,探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证券投资学;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作者简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人体寄生虫学的学科发展以及新的医学教学模式,为新时期培养能适应我国发展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对人体寄生虫学进行了初步的教学改革探索,主要采取了调整课程结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多媒体的应用以及实践课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医学  作者介绍:石晶(1968-),女,河北昌黎人,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高级讲师;王金花(1963-),女,内蒙古通辽人,
期刊
摘要:介绍校实验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电子技术技能实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背景、内容和特色以及制作要点等情况。该课件内容全面、丰富,涵盖了电子技术技能训练的主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课件图文并茂,内容说明直觀、形象,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本课件既可以用于教师进行“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学,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用的多媒体实训指导教材。该课件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电子技能实训的教学质量,具有较
期刊
摘要:通过在“光电子学”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思索和总结,从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适度拓展,教学手段的合理综合运用以及配套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解和接受能力,并结合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同时提出建设光电子实验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光电子学;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杨晓占(1981-),女,河南洛阳人,
期刊
摘要:从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着眼,阐述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人员的选拔方式、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课外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洛阳理工学院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实践的成就和辐射效应。  关键词:创新人员;创新能力;选拔方式;培养途径  作者简介:朱德荣(1972-),男,四川荣县人,洛阳理工学院,讲师;常云朋(19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对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系列化设计的具体实施情况,并根据实践情况总结了物理实验内容改革的意义及措施。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内容系列化  作者简介:樊振军(1975-),女,山东临清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实验中心,讲师;郑志远(1975-),男,山东潍坊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实验中心,副教授
期刊
摘要: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工程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就业竞争力,为现代大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赵汗青(1970-),女,黑龙江鸡西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学院,副教授;刘玉波(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学院,讲师
期刊
摘要:毕业设计是成人高等教育全部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完成各专业培养人才基本训练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之一。本文根据成教学生的特点及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讨论从毕业设计选题、时间安排、指导方式、管理等方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计算机专业  作者简介:李明江(1975-),男,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