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 妩媚 闲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雄词人辛弃疾用独特的豪放情怀谱写了许多风格多样的词篇,展现了刚柔相济的词风。分别是:刚健含婀娜的豪情壮志的英雄语、别有寄托的侠骨柔情的妩媚语、苦中作乐的闲情雅致的闲适语。
  关键词: 辛弃疾 英雄语 妩媚语 闲适语 刚柔相济
  辛弃疾,作为南宋最伟大的词人,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存词620多首,数量极多,质量颇高;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他与苏轼并称“苏辛”,继苏轼“以诗为词”之后开启了豪放派“以文为词”的风格;作为一代抗金英雄,他首先是一名军人:既是军事将领、爱国志士,又是地方官吏,其次才是一位词人。可以说,他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词人。英雄与词人这样的独特身份与特殊经历,使他的词作洋溢极具特色的复杂立体的人生观照,形成了刚柔相济的词风。下面从辛词中的三种题材类型窥探其刚柔相济的词风。
  一、英雄语:刚健含婀娜的豪情壮志
  辛弃疾出生于故国已经沦陷于金国之手十余年的年代,父亲早逝,他由祖父辛赞一手带大,辛赞是一个爱国志士,从小就对辛弃疾进行抗金复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少年时代的辛弃疾曾经有过两次特殊的经历,他到过唐代洛阳禁苑中的凝碧池故址,又曾经两次跟随计吏到过燕山一带,这两次经历,他“登高临远,指画山河”、“纾君父不共戴天之愤”,奠定了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的爱国思想。青年时代的辛弃疾英勇抗金,在沙场上叱咤风云,杀义端,赢得耿京的信任;活捉叛徒张安国到临安斩首示众,这一英雄壮举,赢得了皇帝的“三叹息”。
  南归后的辛弃疾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作《美芹十论》和《九议》,但是作为“归正人”的他,在政治上却不被重用,主和派“隆兴和议”的签订,使得辛弃疾四十余年英雄报国无门。在这种背景下,辛弃疾大篇幅抒写了英雄的才情将略和“归正人”的苦闷怨愤。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及其对社会的理性批判充斥于作品之中,至死还三呼“杀敌”,辛弃疾堪称最伟大的爱国词人。笔者把这一类作品称为“英雄语”。这一方面的代表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南归后的十年左右,他提出抗金策略不被采纳。三十而立却一事无成的他,投闲置散,任了一介小官。一次,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所感逐成此词。
  此词作为他豪放派的代表作,上片由远及近,先写远处的景物:楚天、江水、山头、楼头、孤雁;再写近处的人:江南游子(即辛弃疾自己),江南游子好比天上哀啼的孤雁,一个人登上赏心亭,哪怕把腰间佩戴的宝剑望穿,把赏心亭的栏杆一条条地拍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此刻登上赏心亭眺目远望的真正心意。这是一个报国无门的英雄形象,作为一个主战派,他有勇有谋,但生不逢时,郁郁而终。
  词的下片引用三个典故,表明自己抗金复国的决心。“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引用西晋人张翰弃官返乡的典故,表明自己与张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的人生贵在享受、旨在明哲保身的价值观不同,休说鲈鱼肥美、莼菜羹可口,哪怕催人思念家乡的秋风吹尽,他也不图享受,时刻准备着为国献身。“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引用的是三国名士许汜求田问舍的典故,辛弃疾在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他鄙视许汜的这种求田问舍的行为,认为在国家危难的时刻,自己应该忧国忧民,以天下大事为己任,否则将羞愧于见刘备这样的英雄豪杰。最后一个典故“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引用东晋杰出军事家司马桓温三次出兵北伐、统一中原的愿望,途中见过去亲手种下的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泫然泪下,感叹时间飞快的典故,借指自己蹉跎岁月,事业无成的悲愤。
  词的最后一句极具特色,在笔调上从豪放转为妩媚,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又淋漓尽致,把英雄的豪放与女性的妩媚结合起来,刚健中含婀娜。这既是抒情的需要,更是宋词审美的需要,在一气呵成的英雄豪壮风格的最后以“红巾翠袖”的婉约语作结,使全诗意境深沉,刚柔相济的审美效果立竿见影。
  二、妩媚语:别有寄托的侠骨柔情
  辛弃疾作为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也为婉约派作出过历史贡献。在他现存的620多首词中,婉约词达200余首,他的这些婉约词深化了婉约的内涵,提升了词的艺术境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他的婉约词在柔情丽语之中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政治和人生感慨,又能催刚为柔,在温婉的表面下隐现深沉雄健的审美特质。笔者把辛弃疾的这类婉约词称之为“妩媚语”,这些“妩媚语”展示了他别有寄托的侠骨柔情。代表作《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公元1174年或1175年),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沉溺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望断秋水,却请缨无门,在词中抒写了自己的人生行藏与刚正独立的气质个性。因此,与其说这是一幅抒写元宵节儿女风情的爱情词,不如说这是一幅人生价值取向的元夕求索图。
  此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景,从视觉听觉上写花灯之多之耀眼、音乐之美之动听的元夕盛况;下片写人,写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的元宵闹市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词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整首词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这种对比的写法,寄托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这是稼轩别有寄托的侠骨柔情的典范代表作,构思精妙,堪称婉约词极品。梁启超对此词评价甚高,曰:“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三、闲适语:苦中作乐的闲情雅致
  辛弃疾一生三仕三已,三次被弹劾使得他前后有20多年的乡村闲居生活,三次下野主要闲居于江西带湖、铅山一带。这期间,他自勉“人生在勤,当以田为先”,因而以“稼”名轩,自号“稼轩”,在“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的失意与悲愤中写下了许多苦中作乐的闲适语。如《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退居江西铅山时所写的。全词表面上看闲适自得,仅用一句将过去轻松带过,而以大量的篇幅写现在,实际上却在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之间含有深沉的怨愤。这是一个战士身闲而志不闲的心态,是以休闲而唱出不甘休闲的变调。本来可以叱咤风云,却被闲置田园,本想管国家大事,却被安排“管竹管山管水”,沦陷于蹉跎岁月、碌碌无为的“宜醉宜游宜睡”的生活状态,这对于自小有“报君父不共戴天之愤”的远大理想的辛弃疾来说是怎样的打击和讽刺。可以说这首词是辛弃疾苦中作乐的闲情雅致的真切写照。
  他在投闲置散中经常感到人生的愁,在悠闲田园风光的掩盖下,是辛弃疾透彻的人生感悟。他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写道: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他用博大的胸怀阐释了“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的极高境界的愁。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辛弃疾被弹劾去职,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景优美,他却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此词通篇言愁,采用对比手法,写同中之异,上片描绘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也抒发了自己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这首词把辛词苦中作乐的闲适语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好地体现了辛词刚柔相济的词风。
  综上所述,稼轩词刚健含婀娜的豪情壮志的英雄语、别有寄托的侠骨柔情的妩媚语和其苦中作乐的闲情雅致的闲适语谱写了他一代英雄词人的刚柔相济的审美风格。这正如辛派词人后劲刘克庄《辛稼轩集序》所说的:“公所作大声镗鎝,小声铿锵,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
  参考文献:
  [1]郭兴良等主编.中国古代文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2]辛弃疾词鉴赏[M].齐鲁书社,1986.12.
  [3]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者所在学院2014年在“四位”一体学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全”育人的管理思路。作者结合自身班主任实际工作讨论了“三全”育人的途径和实现方式。  关键词: “四位”一体 “三全”育人 高职班级管理 班主任工作  引言  2014年,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三全”育人的学生工作管理思路,并在《关于进一步推进‘三全’育
摘 要: 活动教学法,是通过学生参与多种活动方式学习知识的教学方法。作者在教学中通过对活动教学准备、活动教学实施、活动教学模式、活动教学法的实效、活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五个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希望活动教学法成为的中职德育课的Style,喜欢学习德育课成为中职生的Style。  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教学 活动教学法 教学应用  一曲《江南Style》风靡全球,马式舞步和深具感染力的音乐节奏
摘 要: 汉字与陶艺相结合,把汉字本身所具备的字形与字意和它所内涵的文化元素和陶艺造型语言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既符合学生发展,又便于操作,充满趣味,富有文化底蕴的系列课程。本文着重论述课例开发依据和具体课例的开发,实现让学生在陶艺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体验泥土塑造乐趣,获得成就,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 汉字 趣味 陶艺 校本  返璞归真,亲近自然,是当代人的渴望与需求。提高艺术能力、人文素
摘 要: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一直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文章的阅读,往往是关键的词汇影响对文章整体理解的准确性。词汇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与运用。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和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词汇教学 教学策略  英语教学离不开词汇教学,词汇教学是初中英语的教学之本。为了让学生对词汇实现良好的学习与掌握,促使其词汇学习达到
摘 要: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推荐阅读书目和阅读总量。“名著导读”作为全新的板块写进初中语文教材,“名著导读”教学也随之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然而,在教学一线,“名著导读”教学状况并不乐观,甚至处于被忽略的境地。教师教学功利性、随意性强,学生阅读缺少动机和兴趣,阅读时间少,阅读急功近利,阅读只读不思、不写。实际
马拉古奇说过: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他认为,儿童在真正掌握人类特有的语言文字之前,会有多种自我表达的形式,表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想法、预测、假设、观察和情感,以及最终的问题解决。其中,美术便是儿童的一种语言,通过这种语言表达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建构,以及内心的情绪、情感波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单一
摘 要: 本文结合《还乡》三译本中的对话实例,从文学文体学角度谈了小说对话的艺术效果。文学文体学的理论为研究小说对话翻译提供了有益思路,从词汇、句法、修辞等层面研究小说对话翻译,进行译本赏析意义重大。  关键词: 文学文体学 小说对话 艺术效果 翻译  对话是小说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关于人物话语的研究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注意。在柏拉图的《共和国》第三卷中,苏格拉底区分了“模仿”和“讲述”这两种
摘 要: 对于传统作文教学中“精批细改”的作文批改方式,叶圣陶先生曾感慨“徒劳无功”,钱梦龙先生承认“基本上是一种‘无效劳动’”。作者认为让学生互批、互改是一种更为可行、高效的批改方式,并在深刻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借鉴有关作文批改的研究成果,试图从理论上总结互批互改法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出其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 作文 互批互改 意义 具体做法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
摘 要: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顽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作者进行了一些新尝试:作文训练出题适当,贴近学生学情;从课本挖材料,找视角;丰富学生生活,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作文训练形式多样化、综合化。总之,充分利用课内外的文本资料,以阅读为基础,从生活中取材,细致观察,充分想象,辅以技巧,定能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学生学情 课本教材 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某些教师太多时候,太多时间,太多精力盯在体育中考上,把本是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变成枯燥的单项体育训练,想在中考体育测试中露一手,却“有心栽花花不发”;有的学校,放开了让学生玩,开放球场,不定期进行各种比赛,就连课间都组织各种不同游戏,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学生一到考场,生龙活虎,一出场就是高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一、跳出传统的圈子,跳出文本和应考的牵制  人是有主动性的,中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