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份守己处世应怀海量
行善积德凶灾远去吉祥
李广林
香港著名企业家、收藏家、学者、爱国人士。现任通泰行及附属企业的董事长,人称“米王”。1937年生于广州,之后辗转到香港,历经艰辛,但勤学不辍,四年拿了三个学位。现为通泰行、通泰超级市场等公司董事长,并出任香港食品委员会主席、港九罐头洋酒伙食商会副董事长、东区康乐体育促进会主席等职。
Lee Kwong Lam,
Reputable entrepreneur, collector, scholar, patriotic personage, the president of Tung Tai Hong and its subsidiaries, he was nicknamed as “King Rice”. Lee was born in Guangzhou in 1937 and then moved to Hong Kong. He has undergone hardships but never stop his study, getting 3 bachelors within four years. Currently he acts as the president of Tung Tai Hong and Tung Tai Supermarket, the chairman of Hong Kong Food Council, vice president of the Hong Kong & Kowloon Provisions, Wine & Spirit Dealers’ Association, the president of East District Recreation and Sports Council.
在学界,李广林先生是学者;在商界,他是企业家;在文化界,他是收藏家。几乎所有涉足的行业,李先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要问成功之道,先看李先生的座右铭:“处难处之事宜宽,处难处之人宜厚,处至急之事宜缓,处至大之事宜平,处疑难之际而无意。”
数十年来,李先生始终坚持以该标准为人处世,一丝不苟、至真至诚,人生、事业双丰收,成为香港少有的能商、能文、能说、能写的名人。他尽心学习,用心创业,诚心经营,耐心收藏,细心研究,热心公益,是“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的多种媒体名人。使他的传奇事迹成为经典,值得阅读。
“米王”历程多磨难
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不息的奋斗;是自强不息,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强、坚持,似乎是所有成功者必备的品质。
李广林先生现在有着辉煌的成就,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李先生1937年出生于广州,这一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日寇全面侵华,中华民族被卷入水深火热的战争,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和蹂躏。整个神州大地硝烟滚滚、哀鸿遍野。母亲有难,子女又岂得安宁?1940年,刚满三岁的李先生随父亲逃难到了香港。
为了维持生计,李父给食品店打工,做饼点及小食。战争期间,李父看到摆卖饼干、罐头生意好做,便做起了摆卖食品的小生意。抗日战争结束后,李父在中环德辅道租了个铺头,正式挂出“通泰办馆”的牌子。抗战以及内战正是李先生的童年,在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是享受不到儿童本该拥有的安乐和幸福的,有的只是轰鸣的炮火以及惊心动魄的飞机轰炸声。李先生的童年是苦难的。
李广林十多岁便跟随父亲打理店务。虽然是老板的公子,但做的却是打杂的重活。白天在店里工作,晚上在店里睡觉。事情往往是两面性的,苦难让人痛苦,同时也能磨砺意志和能力。辛勤的劳作,不仅让李先生熟悉了食品的种类和经营模式,还培养了务实、勤奋、热情的性格。这不但影响了李先生日后的事业,还影响了他的学业和兴趣。佛家认为,人生是苦的,关键是看你以什么态度对待,如果以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你的人生必将充满乐趣并创造辉煌。李先生无疑是这样的人。李先生后来回忆说:“当年我和父亲创办通泰行,饱受业主加租逼迫之苦,后来得到同行信赖,好不容易购到一个铺头,但没想到一场飓风使整栋楼房倒塌。店铺没有了,生意停顿了,财货损失大半,歧路彷徨,不知所措!”
在那场飓风之前,李先生和父亲成立办馆不久,由于遭到业主无理逼迫,双方对簿公堂。几经波折,李氏父子才打赢官司。但自古官司无赢家,李家赢了官司输了钱。但好歹官司是赢了。正当李氏父子要大展宏图时,飓风不期而至。飓风中,经营办馆的整栋楼摇摇欲坠成了危楼。塌楼之时,李先生还在店内工作,晃动震响的楼宇惊醒了李先生,他本能地翻身跃出柜位,然后飞奔入门前的电车站内,幸得车站立柱的保护,李先生才幸免于难。
“处至急之事宜缓,处至大之事宜平,处疑难之际而无意。”即使店铺坍塌、生意中止,李先生依然保持冷静,在和父亲商议之后,决定重建大厦。但在重建期间,须设法将电车站迁移,又经历香港经济不景气等困难时期,不过李先生父子还是挺了过来,大厦如期落成,以李先生父亲的名字命名为“通明大厦”。通泰行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一轮甲子磨一剑,通泰行发展到今天,凝聚了李家三代人的智能和心血。李先生是拓业者,同时也是创业者,付出的辛勤和汗水只有他心里清楚!如今,通泰行已经成为香港著名的食品入口公司,是香港政府特许的45家入口米行之一,属下公司达十多家,分支机构遍布港九,并且兼营地产、贸易、书报发行、罐头洋酒、超级市场等业务,在香港是响当当的品牌。董事长李广林先生,也获得了“米王”的称号。如今的通泰行可谓生意兴隆、事业安泰,不仅拥有通明大厦,还有好几幢写字楼。这当然和李先生的努力及其商业头脑、高超的经营分不开。但李先生却谦虚地说自己不懂商道,只是强调:“要记住两个词:肯搏、诚实。机遇很重要,但有机遇不肯拼搏不能成事,肯拼搏不诚实也成不了大事!”
在谈到经营超市时,李先生提出了如下六个原则:一、避重就轻,一方面少卖大型超市的重点货,另一方面要扩大售卖商品的种类,便利消费者选购;二、细致耕耘,减少陈列大型超市的平价货,以免与之直接竞争;三、重点出击,等大型超市平价货回复原价时,立刻削价招徕顾客;四、精选商品,订货应以销售快的货品为主;五、陈列整齐,勤加整理,让顾客可舒适选择;六、提高服务,从业员要对货品熟悉,及时为顾客做出正确介绍。
收藏学习两不误
李先生后来一直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四年取得三个学士学位和30岁时再攻读硕士学位,并且还建立了私人博物馆,其名目繁多的收藏,令人叹为观止。
李先生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一年之后又辅修了会计银行学和经济学。四年后,当一般人拿着一个学位甚至有的没有拿到学位离开学校时,李先生却怀揣三个学士学位。如果光从数字上比较,李先生需要付出常人的三倍努力。假设常人一天学习八小时,那么李先生必须学习二十四小时,如此的话他岂不是连睡觉时间都没有了?实际上李先生自然要比别人付出更多,重要的是他的自学能力。隔行如隔山,李先生同时修三个学位,无异于同时背三座山!这不禁让人想起孔子最得意的门徒复圣颜回,一位嗜学如命的圣贤。《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在李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颜回的影子。李先生学习和读书的勤奋是出了名的,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一天看一部书。博览群书拓展了他的眼界,为他后来的经商、收藏以及搞学术研究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先生后来说:“我的知识,大部分是那个时候学的。”
俗话说:“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我国各地古玩文物交易也日趋红火。明朝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爱古玩者皆是有“癖”之人,对器物和器物背后的文化一往情深。李先生也有“癖”,但他的癖好主要不在古玩字画上,而是“一文不值”的火柴盒和专业到只有专家感兴趣的恐龙古化石!
李先生有着广博的知识,除了博览群书,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收藏同样充实着他的学识。李先生的生意如今已经做得很大了,学问做得也很大了,他的收藏也并不逊于生意和学问。李先生有个很大的图书馆——称为博物馆也许更加准确,里面除了整整齐齐的书籍,就是众多的化石、古墨、火柴盒、瓷器等等,琳琅满目、汗牛充栋。千万别小看这些“杂物”,它们中每一件都纪录着历史,连在一起就是一部生物的进化史或者事物的兴衰史;每一件藏品都凝聚了李先生的心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类藏品都包含着一门学问!
众多收藏品中,最多的是火柴盒,也是李先生付出最多的。中日战争爆发、日本侵占中国、满清被推翻、中国上空飘扬五色旗……李先生用他的火柴盒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史。李先生共收藏了四万多个火柴盒和剪报。他说因为自幼喜欢玩火,所以就喜欢了火柴盒,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是四、五十年。李先生说,小小的火柴盒,其实有大学问。因为它们能反映出历史、文化、环境、民生等的演变。数万盒火柴盒串连在一起,就是一部史书。
李先生还收藏有超过千件的恐龙化石,这些都是几千万上亿年前的遗物了,毫不夸张的说,里面有的价值连城。不过,李先生最在乎的不是钱,而是恐龙化石所包含的学问。李先生说:“研究恐龙化石,不但可以了解生物、地球的进化,还能了解远古时候的气候和地球的地质构造。”李先生的化石都是从全世界各地搜集来的,这面临着如何辨别真伪的难题,而这,也是学问。
李先生另一个重要藏品是古墨。墨乃文房四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中国特色。李先生曾经在电视上展览过八宝奇珍墨、古琴朱砂墨、漆皮墨、珍玩墨、御墨等古墨。这些世所罕见的古墨,能流传至今已是屈指可数的珍稀品。李先生还有更多珍贵的古墨,如孔子圣砚墨、乾隆御题砚墨、东坡论艺墨、罗汉砚形墨等等,都是难得的珍品。
情系社会爱祖国
李先生是香港食品委员会的前理事长。二十多年来,该会一直以“食品卫生安全第一”为宗旨,致力于提倡食品卫生和维护公众健康。作为理事长,李先生更是身先士卒,为香港的食品卫生奔走呼号。从1997年起,该会协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计划在两年内制定两项食品安全卫生的指南和发展安全控制系统及品质管理系统计划,以改善市政总署有关食品安全条例。该计划此后逐步得以实施。1997年5月,该会与雇员再培训局及观塘职业训练中心合办过三期“基本食品卫生课程”,先后对八十多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课程内容引进英国环境特许协会的食品卫生课程,再融合该会的建议,目的是让学员认识食物卫生的重要性,了解细菌繁殖状况等等,以提高食品的卫生。这些活动,之后成为了传统。“民以食为天”,饮食安全是人身安全的第一步。李先生及其协会的上述举动,情系社会、心为民众,着实令人感动!
李先生是社会活动家,更是著名的爱国人士,这也许和他童年的遭遇有关。2005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74周年之际,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呼唤爱国主义和世界和平,李广林先生在中环香港大会堂高座七楼北会议室发表了“‘九·一八’谈‘九·一八事变’”的演讲。李先生以所珍藏的记载着中国抗战八年血泪史的火柴盒、相片、剪报等实物向观众展示,从1931年湘赣发生暴动,长江、淮河泛滥,陈济棠广东叛变,日本军阀有机可乘发动“九·一八事变”,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一段,炮轰北大营,讲到日军侵占沈阳、长春以及哈尔滨沦陷。之后又继续讲述“七·七事变”、“珍珠港事件”、“香港沦陷”,直至抗战胜利等史实。言语铿锵、见解独到,搏得了听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李先生曾经说过“钱不是最重要的”话,作为生意人,说这样的话是需要勇气的。拥有企业家身份的李先生,以“肯搏”为动力,以“诚信”为原则,驰骋商海数十年。坚持“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钱有所赚有所不赚”的信念,并与爱国联系在了一起。体现在行动上,李先生宁愿少赚钱,也要照样进口“中国米”,而不像某些商家只进利高畅销的泰国米。在香港,内地米曾经一统天下,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起,泰国米日渐挤走“中国米”,独霸港市。内地米在港市的急剧萎缩,让“米王”李广林看到了中国农业的衰落。作为一个爱国商人,不管“泰国米”有多香,李先生至今照进“中国米”不误!
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相当大篇幅讲述了中国的农业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点出“以农立国”的中国农业近年来面临的发展难题。虽然,香港人未必能理解内地最迫切破解的农业难题,但作为本港食米业老行尊、被称为“米王”的李广林先生,却能直接感受到“中国米”如何从占有香港米市主导地位变成目前只有3%的占有率。李先生说:“因为广东米少,香港米商需要‘北伐’,足迹已经走向江西、云南、河南,甚至东北的黑龙江等地。现在国家正在开发大西北,亦会保留部分耕地种稻米,我们可以从多个地区进口中国米,但愿中国米在香港能扭转目前的颓势!”
夫妻恩爱家美满
俗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个伟大的女人。此话用在李广林先生身上也很合适。李先生的贤内助邓绮莲女士,漂亮、聪明、贤惠、能干,被称为“商界女强人”。她是位出色的女子、成功的妻子、成功的母亲,是男人背后那个“伟大的女人”。
邓女士早年是DJ,也是香港中西区区议会委任议员。早在港英时期,邓女士就获已故港督尤德爵士颁发的荣誉奖章,今年更获特首颁授荣誉勋章。李先生是个忙人,除了公司的生意,他还要学习看书收藏研究。另外,他还是香港食品委员会主席、港九罐头洋酒伙食商会副董事长、港九各区街坊协进会会长、九龙总商会会长、旺角街坊会会长、中华出入口商会会董、东区康乐体育促进会主席、西区业主联谊会会长等等,大大小小六十几个社团的领导,会务繁忙。同是康乐体育促进会成员的邓女士一直活跃在社交界,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帮助丈夫把生意打点得井井有条,两人相互照应、相得益彰。夫妻俩感情很好,相当恩爱,都是大学毕业,素质高,所以把五名子女也都调教成材。子女们都在海外学业有成,学成归来后在港工作都已小有成就,分别在营养学、金融、医疗等行业大显身手。另有一个儿子帮助父母打理生意,也做得有声有色。
夫妻恩爱,父慈子孝,李先生的家庭,可谓美满。加上事业上的成功、学术上的成绩、生活中的喜悦,李先生无疑是个幸福的人,当然他更是一个成功的人,是学者,是收藏家,是爱国人士,是企业家!
行善积德凶灾远去吉祥
李广林
香港著名企业家、收藏家、学者、爱国人士。现任通泰行及附属企业的董事长,人称“米王”。1937年生于广州,之后辗转到香港,历经艰辛,但勤学不辍,四年拿了三个学位。现为通泰行、通泰超级市场等公司董事长,并出任香港食品委员会主席、港九罐头洋酒伙食商会副董事长、东区康乐体育促进会主席等职。
Lee Kwong Lam,
Reputable entrepreneur, collector, scholar, patriotic personage, the president of Tung Tai Hong and its subsidiaries, he was nicknamed as “King Rice”. Lee was born in Guangzhou in 1937 and then moved to Hong Kong. He has undergone hardships but never stop his study, getting 3 bachelors within four years. Currently he acts as the president of Tung Tai Hong and Tung Tai Supermarket, the chairman of Hong Kong Food Council, vice president of the Hong Kong & Kowloon Provisions, Wine & Spirit Dealers’ Association, the president of East District Recreation and Sports Council.
在学界,李广林先生是学者;在商界,他是企业家;在文化界,他是收藏家。几乎所有涉足的行业,李先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要问成功之道,先看李先生的座右铭:“处难处之事宜宽,处难处之人宜厚,处至急之事宜缓,处至大之事宜平,处疑难之际而无意。”
数十年来,李先生始终坚持以该标准为人处世,一丝不苟、至真至诚,人生、事业双丰收,成为香港少有的能商、能文、能说、能写的名人。他尽心学习,用心创业,诚心经营,耐心收藏,细心研究,热心公益,是“报上有名、电台有声、电视有影”的多种媒体名人。使他的传奇事迹成为经典,值得阅读。
“米王”历程多磨难
成功的背后,是辛勤的汗水,不息的奋斗;是自强不息,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强、坚持,似乎是所有成功者必备的品质。
李广林先生现在有着辉煌的成就,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李先生1937年出生于广州,这一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七·七事变”,日寇全面侵华,中华民族被卷入水深火热的战争,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和蹂躏。整个神州大地硝烟滚滚、哀鸿遍野。母亲有难,子女又岂得安宁?1940年,刚满三岁的李先生随父亲逃难到了香港。
为了维持生计,李父给食品店打工,做饼点及小食。战争期间,李父看到摆卖饼干、罐头生意好做,便做起了摆卖食品的小生意。抗日战争结束后,李父在中环德辅道租了个铺头,正式挂出“通泰办馆”的牌子。抗战以及内战正是李先生的童年,在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是享受不到儿童本该拥有的安乐和幸福的,有的只是轰鸣的炮火以及惊心动魄的飞机轰炸声。李先生的童年是苦难的。
李广林十多岁便跟随父亲打理店务。虽然是老板的公子,但做的却是打杂的重活。白天在店里工作,晚上在店里睡觉。事情往往是两面性的,苦难让人痛苦,同时也能磨砺意志和能力。辛勤的劳作,不仅让李先生熟悉了食品的种类和经营模式,还培养了务实、勤奋、热情的性格。这不但影响了李先生日后的事业,还影响了他的学业和兴趣。佛家认为,人生是苦的,关键是看你以什么态度对待,如果以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你的人生必将充满乐趣并创造辉煌。李先生无疑是这样的人。李先生后来回忆说:“当年我和父亲创办通泰行,饱受业主加租逼迫之苦,后来得到同行信赖,好不容易购到一个铺头,但没想到一场飓风使整栋楼房倒塌。店铺没有了,生意停顿了,财货损失大半,歧路彷徨,不知所措!”
在那场飓风之前,李先生和父亲成立办馆不久,由于遭到业主无理逼迫,双方对簿公堂。几经波折,李氏父子才打赢官司。但自古官司无赢家,李家赢了官司输了钱。但好歹官司是赢了。正当李氏父子要大展宏图时,飓风不期而至。飓风中,经营办馆的整栋楼摇摇欲坠成了危楼。塌楼之时,李先生还在店内工作,晃动震响的楼宇惊醒了李先生,他本能地翻身跃出柜位,然后飞奔入门前的电车站内,幸得车站立柱的保护,李先生才幸免于难。
“处至急之事宜缓,处至大之事宜平,处疑难之际而无意。”即使店铺坍塌、生意中止,李先生依然保持冷静,在和父亲商议之后,决定重建大厦。但在重建期间,须设法将电车站迁移,又经历香港经济不景气等困难时期,不过李先生父子还是挺了过来,大厦如期落成,以李先生父亲的名字命名为“通明大厦”。通泰行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一轮甲子磨一剑,通泰行发展到今天,凝聚了李家三代人的智能和心血。李先生是拓业者,同时也是创业者,付出的辛勤和汗水只有他心里清楚!如今,通泰行已经成为香港著名的食品入口公司,是香港政府特许的45家入口米行之一,属下公司达十多家,分支机构遍布港九,并且兼营地产、贸易、书报发行、罐头洋酒、超级市场等业务,在香港是响当当的品牌。董事长李广林先生,也获得了“米王”的称号。如今的通泰行可谓生意兴隆、事业安泰,不仅拥有通明大厦,还有好几幢写字楼。这当然和李先生的努力及其商业头脑、高超的经营分不开。但李先生却谦虚地说自己不懂商道,只是强调:“要记住两个词:肯搏、诚实。机遇很重要,但有机遇不肯拼搏不能成事,肯拼搏不诚实也成不了大事!”
在谈到经营超市时,李先生提出了如下六个原则:一、避重就轻,一方面少卖大型超市的重点货,另一方面要扩大售卖商品的种类,便利消费者选购;二、细致耕耘,减少陈列大型超市的平价货,以免与之直接竞争;三、重点出击,等大型超市平价货回复原价时,立刻削价招徕顾客;四、精选商品,订货应以销售快的货品为主;五、陈列整齐,勤加整理,让顾客可舒适选择;六、提高服务,从业员要对货品熟悉,及时为顾客做出正确介绍。
收藏学习两不误
李先生后来一直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是他四年取得三个学士学位和30岁时再攻读硕士学位,并且还建立了私人博物馆,其名目繁多的收藏,令人叹为观止。
李先生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一年之后又辅修了会计银行学和经济学。四年后,当一般人拿着一个学位甚至有的没有拿到学位离开学校时,李先生却怀揣三个学士学位。如果光从数字上比较,李先生需要付出常人的三倍努力。假设常人一天学习八小时,那么李先生必须学习二十四小时,如此的话他岂不是连睡觉时间都没有了?实际上李先生自然要比别人付出更多,重要的是他的自学能力。隔行如隔山,李先生同时修三个学位,无异于同时背三座山!这不禁让人想起孔子最得意的门徒复圣颜回,一位嗜学如命的圣贤。《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在李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颜回的影子。李先生学习和读书的勤奋是出了名的,有很长一段时间他一天看一部书。博览群书拓展了他的眼界,为他后来的经商、收藏以及搞学术研究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先生后来说:“我的知识,大部分是那个时候学的。”
俗话说:“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我国各地古玩文物交易也日趋红火。明朝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爱古玩者皆是有“癖”之人,对器物和器物背后的文化一往情深。李先生也有“癖”,但他的癖好主要不在古玩字画上,而是“一文不值”的火柴盒和专业到只有专家感兴趣的恐龙古化石!
李先生有着广博的知识,除了博览群书,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收藏同样充实着他的学识。李先生的生意如今已经做得很大了,学问做得也很大了,他的收藏也并不逊于生意和学问。李先生有个很大的图书馆——称为博物馆也许更加准确,里面除了整整齐齐的书籍,就是众多的化石、古墨、火柴盒、瓷器等等,琳琅满目、汗牛充栋。千万别小看这些“杂物”,它们中每一件都纪录着历史,连在一起就是一部生物的进化史或者事物的兴衰史;每一件藏品都凝聚了李先生的心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类藏品都包含着一门学问!
众多收藏品中,最多的是火柴盒,也是李先生付出最多的。中日战争爆发、日本侵占中国、满清被推翻、中国上空飘扬五色旗……李先生用他的火柴盒展示了中国近现代史。李先生共收藏了四万多个火柴盒和剪报。他说因为自幼喜欢玩火,所以就喜欢了火柴盒,并与之结下不解之缘,至今已是四、五十年。李先生说,小小的火柴盒,其实有大学问。因为它们能反映出历史、文化、环境、民生等的演变。数万盒火柴盒串连在一起,就是一部史书。
李先生还收藏有超过千件的恐龙化石,这些都是几千万上亿年前的遗物了,毫不夸张的说,里面有的价值连城。不过,李先生最在乎的不是钱,而是恐龙化石所包含的学问。李先生说:“研究恐龙化石,不但可以了解生物、地球的进化,还能了解远古时候的气候和地球的地质构造。”李先生的化石都是从全世界各地搜集来的,这面临着如何辨别真伪的难题,而这,也是学问。
李先生另一个重要藏品是古墨。墨乃文房四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中国特色。李先生曾经在电视上展览过八宝奇珍墨、古琴朱砂墨、漆皮墨、珍玩墨、御墨等古墨。这些世所罕见的古墨,能流传至今已是屈指可数的珍稀品。李先生还有更多珍贵的古墨,如孔子圣砚墨、乾隆御题砚墨、东坡论艺墨、罗汉砚形墨等等,都是难得的珍品。
情系社会爱祖国
李先生是香港食品委员会的前理事长。二十多年来,该会一直以“食品卫生安全第一”为宗旨,致力于提倡食品卫生和维护公众健康。作为理事长,李先生更是身先士卒,为香港的食品卫生奔走呼号。从1997年起,该会协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计划在两年内制定两项食品安全卫生的指南和发展安全控制系统及品质管理系统计划,以改善市政总署有关食品安全条例。该计划此后逐步得以实施。1997年5月,该会与雇员再培训局及观塘职业训练中心合办过三期“基本食品卫生课程”,先后对八十多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课程内容引进英国环境特许协会的食品卫生课程,再融合该会的建议,目的是让学员认识食物卫生的重要性,了解细菌繁殖状况等等,以提高食品的卫生。这些活动,之后成为了传统。“民以食为天”,饮食安全是人身安全的第一步。李先生及其协会的上述举动,情系社会、心为民众,着实令人感动!
李先生是社会活动家,更是著名的爱国人士,这也许和他童年的遭遇有关。2005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74周年之际,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呼唤爱国主义和世界和平,李广林先生在中环香港大会堂高座七楼北会议室发表了“‘九·一八’谈‘九·一八事变’”的演讲。李先生以所珍藏的记载着中国抗战八年血泪史的火柴盒、相片、剪报等实物向观众展示,从1931年湘赣发生暴动,长江、淮河泛滥,陈济棠广东叛变,日本军阀有机可乘发动“九·一八事变”,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一段,炮轰北大营,讲到日军侵占沈阳、长春以及哈尔滨沦陷。之后又继续讲述“七·七事变”、“珍珠港事件”、“香港沦陷”,直至抗战胜利等史实。言语铿锵、见解独到,搏得了听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
李先生曾经说过“钱不是最重要的”话,作为生意人,说这样的话是需要勇气的。拥有企业家身份的李先生,以“肯搏”为动力,以“诚信”为原则,驰骋商海数十年。坚持“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钱有所赚有所不赚”的信念,并与爱国联系在了一起。体现在行动上,李先生宁愿少赚钱,也要照样进口“中国米”,而不像某些商家只进利高畅销的泰国米。在香港,内地米曾经一统天下,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起,泰国米日渐挤走“中国米”,独霸港市。内地米在港市的急剧萎缩,让“米王”李广林看到了中国农业的衰落。作为一个爱国商人,不管“泰国米”有多香,李先生至今照进“中国米”不误!
2004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相当大篇幅讲述了中国的农业问题,这也从一个侧面点出“以农立国”的中国农业近年来面临的发展难题。虽然,香港人未必能理解内地最迫切破解的农业难题,但作为本港食米业老行尊、被称为“米王”的李广林先生,却能直接感受到“中国米”如何从占有香港米市主导地位变成目前只有3%的占有率。李先生说:“因为广东米少,香港米商需要‘北伐’,足迹已经走向江西、云南、河南,甚至东北的黑龙江等地。现在国家正在开发大西北,亦会保留部分耕地种稻米,我们可以从多个地区进口中国米,但愿中国米在香港能扭转目前的颓势!”
夫妻恩爱家美满
俗话说,每个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个伟大的女人。此话用在李广林先生身上也很合适。李先生的贤内助邓绮莲女士,漂亮、聪明、贤惠、能干,被称为“商界女强人”。她是位出色的女子、成功的妻子、成功的母亲,是男人背后那个“伟大的女人”。
邓女士早年是DJ,也是香港中西区区议会委任议员。早在港英时期,邓女士就获已故港督尤德爵士颁发的荣誉奖章,今年更获特首颁授荣誉勋章。李先生是个忙人,除了公司的生意,他还要学习看书收藏研究。另外,他还是香港食品委员会主席、港九罐头洋酒伙食商会副董事长、港九各区街坊协进会会长、九龙总商会会长、旺角街坊会会长、中华出入口商会会董、东区康乐体育促进会主席、西区业主联谊会会长等等,大大小小六十几个社团的领导,会务繁忙。同是康乐体育促进会成员的邓女士一直活跃在社交界,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帮助丈夫把生意打点得井井有条,两人相互照应、相得益彰。夫妻俩感情很好,相当恩爱,都是大学毕业,素质高,所以把五名子女也都调教成材。子女们都在海外学业有成,学成归来后在港工作都已小有成就,分别在营养学、金融、医疗等行业大显身手。另有一个儿子帮助父母打理生意,也做得有声有色。
夫妻恩爱,父慈子孝,李先生的家庭,可谓美满。加上事业上的成功、学术上的成绩、生活中的喜悦,李先生无疑是个幸福的人,当然他更是一个成功的人,是学者,是收藏家,是爱国人士,是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