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翔:让工作像呼吸一样自然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t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护士,王海翔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逐渐赢得了社会的接受和认可。为了提升技能,他通过进修学习,成为一名呼吸治疗师。
  呼吸治疗师是一种新兴的医学职业,其工作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者给予诊断、治疗和护理,包括对急性危重病人提供各种通气治疗和氧疗,以及血气分析、肺功能监测、高压氧舱治疗等。在重症病房,呼吸治疗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呼吸是一种本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好好呼吸、自由呼吸。”王海翔说,“同一名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呼吸管理的方案是不一样的。”

男护士的尴尬与自豪


  十三年前,即将高考的王海翔因患腹膜炎,不得不住院三个月接受治疗。人生最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了病床上,王海翔每天被烦躁和焦虑的情绪困扰。“小伙子,不要急,可以听音乐放松一下!”“慢慢来,一切都会过去的!”医生和护士的话让他倍感温暖。
  正是这段经历,让王海翔填报高考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护理专业。2008年,他如愿考入南通大学护理学院。男孩当护士当时很稀少,全班只有两名男生。经过四年专业学习,王海翔于2012年考入无锡市人民医院参加工作。
  一次交班后,领导跟王海翔说:“今天给你换个病人吧!”王海翔满心疑惑,怎么好好的要换人呢?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患者是个老太太,特意叮嘱领导:“一定不要让那个小伙子护理我。”王海翔感到很难过。他明白护士在很多人眼里只是打针配药,但在他心目中,护士和医生同样重要,只是分工不同而已。
  “别灰心,患者总会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只要你用心做事,总有一天会被认可的。”科室领导不断鼓励王海翔,同事们也经常为他化解尴尬。
  渐渐地,王海翔发现了自己的优势。日常工作中,危重患者的转运及抢救、心肺复苏术的实施、重大仪器设备的使用等,他感觉自己体力好这一优势能发挥明显作用。他的心理素质比女护士更好,面对死亡、恐惧等负面影响,有更强的耐受力。尤其对于突发事件,他更有主见,能够进行果断、及时的处理。王海翔思维活跃,敢于大胆尝试,他的很多建设性意见被科室领导采纳,并得到同事们的好评,这让他无比自豪。

让工作像呼吸一样自然


  王海翔所在的科室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家属无法陪护。而在这里的都是极危的患者,陌生的环境、伤口的疼痛、各类管道以及仪器报警的吵闹,令他们痛苦不堪。王海翔发现女同事非常有耐心,陪患者聊天,细心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而这些更有助于患者恢复,所以他也学会了走进患者内心。
  有一个广东的患者做完肺移植手术后,每天插着呼吸机,脸因吃抗真菌药变得很黑,这让患者非常痛苦,很想拔掉呼吸机。王海翔总是耐心地安慰他,陪他聊天。“你看我和你一样黑,我是你的小黑兄弟,你是我的大黑哥哥,我陪你聊天,你就当陪我工作。”“你必须坚持锻炼,每天动动手、动动脚……”“我喜欢养热带鱼,你喜欢吗?”患者不能说话,王海翔就让他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就这样,患者渐渐从颓废中走了出来。
  很多人认为进入重症病房相当于无药可救。同事们也会谈到生老病死,每个人都说:“我们老了可不要来这里!”其实医务工作者也是普通人,他们也会害怕,也会有压力,可他们却不得不每天去面对。王海翔在工作之余喜欢看书、养鱼,用轻松自然的方式让自己从紧张的角色中转换出来,每天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工作,以愉悦的心情面对患者。
  王海翔说:“有的病必须要到ICU(重症监护病房),其实ICU也是给生命希望的地方。患者已经很痛苦,我们要用积极向上的情绪去感染他们。”他已经把工作看成像呼吸一样自然。为了调节患者的情绪,他还经常充当患者和家属之间的桥梁,把患者的意愿告诉家属,把家属的关心传达给患者。

疫情面前勇往直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王海翔跟随无锡第二批医疗队踏上了援鄂的征程。“我有能力,有技术,还有经验,怎能不勇往直前?”他满怀激动奔赴湖北。
  尽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当时的场景还是让王海翔震惊了。无锡医疗队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光谷院区E1-8病区于2020年2月10日晚9点开始收治第一批患者。患者特别激动,每个人眼里充满对生命的渴望,那种急切和恐慌让王海翔感到压抑。“怎么会有这么多病人?”他强迫自己保持镇定,带领护理团队10分钟收治了23名患者。
  新冠肺炎疫情中,几乎所有的危重症患者都需要呼吸支持。协助气管切开、插管,准备好机械通气、高流量吸氧、吸痰……与气道和呼吸相关的工作,都是呼吸治疗师的职责。王海翔有危重症病房工作的经验及呼吸治疗师的优势,在救治第一例应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时,他参与完成了俯卧位通气、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等操作。
  “不用怕,所有問题都可以来找我,呼吸机、血滤、ECMO,只要你能遇到的问题,我都能解决。”王海翔给了团队一颗定心丸。作为护理小组组长,他还要时刻关注组员们的状态。他们共同讨论过一个应急预案:假如在病房出现呕吐怎么办?这可是个难题,最后大家决定,谁要是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只能把吐出的东西再吞下去。“好在我们没有人出现呕吐。”王海翔深感欣慰。
  王海翔的技术过硬,做事果敢,赢得了医疗队的认可与肯定。病区里的重症患者陆续好转出院后,王海翔和队友们才凯旋。
  现在,王海翔是无锡市人民医院心肺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他每天的工作愈发忙碌。他说,作为呼吸治疗师,他将继续努力,在特殊工作岗位上发挥光和热。
  编辑 家英宏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杰西.鮑尔  相对于先锋作家,杰西·鲍尔更像是文艺青年。在快速、高产的创作表象下,他的戏谑、直白与深刻都无可厚非。为世界增加魔法  1978年,鲍尔出生于美国纽约。身为图书管理员的母亲和在医疗管理部门任职的父亲努力经营着家庭。鲍尔从记事起就照顾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哥哥,温和、体恤成为他为人处世之道,因此能和性格迥异的朋友们相处得很愉快。  鲍尔曾在一所公立学校就读,尽管热爱文学让他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
期刊
苏州丝绸博物馆  从《诗经》里的“硕人其颀,衣锦褧衣”到《敦煌曲子词》里的“皎皎绮罗光”,从《红楼梦》里令人遐想的“轻烟罗”到王安忆的《天香》里名动一方的织锦绣画,丝绸就像一段轻盈的梦,从岁月的彼端缥缈而来,缱绻在中国文化的长廊里。只是很多时候,丝绸在中国文化中更像是一种随处可见却浸润无声的衬托,无论是画作里的轻纱薄绢,还是诗文里的锦缎绫罗,它们都很少以主角的身份出现,而常常是以自己的光辉渲染出“
期刊
1965年5月,“431工程”第六测量设计队将举办一场大型文艺演出的消息在云南永善县城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互相打听哪里能弄到门票,县里各个部门更是直接前来测设队要票。一时间有测设队的演出票成为当地人最高兴的事情。测设队的业余演出居然会在县城里引起如此轰动,与那一年来关于测设队的传闻有关。1  “431工程” 是四川三线建设一号工程的代号。这个工程延绵数百公里,开发初期测设队就有六个。我们第六测
期刊
“当一个人不能拥有的时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记。”漫读作家吕峰的《一器一物:遇见旧时光》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说过的一句话蓦然闪现心头。  这本记录生命中遇到的老物件的书,共分四辑,计66篇散文,也就是说,涵盖了66样旧物、66种情味。一个粗瓷碗、一只咸菜坛、一柄油布伞,甚而一块磨刀石、一只汤婆子……在乡间的老屋内外,在风雨如晦的日子,它们其貌不扬,平凡又质朴,如同憨厚善良的父老兄弟
期刊
站在南京长江大桥南桥头堡,循着滚滚翻腾的江水望去,江岸边一栋民国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楼,便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和记洋行”仅存的旧址。和记洋行原先是南京乃至全国最大、最现代化的食品加工厂,也是南京开埠后外国资本家在下关开办的第一家工厂,更是南京工人阶级反帝反封建反剥削反压迫斗争的前沿。一  和记洋行由英国商人韦斯特兄弟于1913年在南京下关宝塔桥筹建,定名为“英商和记有限公司”,简称和记洋行。建厂初期规模
期刊
近来,不断有关于城市传记的图书面世,其中,《北京传》融合历史与现实,大气磅礴,收放自如。作者邱华栋大致是为了避免此前城市传记过多纠缠历史过往,彰显自己撰述城市传记的当下性与时代性,在开篇就以京师重地的“中国尊”来瞭望京城苍茫气势如虹,颇有先声夺人之仪态;而第十章到第十一章乃至收尾的终章,都是着眼京华之地的国际地位与未来发展,城市天际线、国际大都市、未来之城、智慧城市、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北京新机
期刊
近些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开始打造图书推广项目“生活美学馆”,至今推出的新书已有五种,包括从台湾引进阿宝的《讨山记》(该书被评为新华网年度好书)、北京作家施亮的饮食文化散文集《吃的风度》,以及我将要谈到的三部由名家所编的多人散文集:其一为汪曾祺主编、施亮补编的《知味集》,其二为吴祖光编、施亮策划、刘茁松补编的《欢笑微醺的饮者》,其三为袁鹰编、施亮策划、刘茁松补编的《欢聚一谈的茶客》。  《知味集》是汪
期刊
小镇露天咖啡厅、酒吧  德国小镇奥伯阿梅尔高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脚下,四面群山环绕,峰峦叠翠,林密水丰,自然风光十分秀美。奥伯阿梅尔高之所以能成为享誉全球的旅游、度假胜地,除了天赐的自然之美外,主要是因为这个仅百十户人家的小镇,每家每户外墙上都绘有精美、艳丽的壁画。徜徉小镇中,仿佛走进了一座露天壁画博物馆,正因如此,奥伯阿梅尔高赢得了“壁画小镇”的美誉。古老小镇生机盎然  一早,从德国菲林市乘坐大巴车
期刊
有人说:你的境界有多高,你的人生就能走多远。江晓英的這本《静下来,找回初心》就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心境,找到真正的渴求。里面有很多个温暖真实的小故事,总有一个带给你力量。  江晓英在书里说:“最难找的是自己,最难懂的是本心,摈弃贪、嗔、痴,一切都会看得真实。”  生活就像万花筒,你每转动一下,都会出现未曾见过的风景。但看得越多,越会忘记最开始想要的是什么。有的时候,不必一直追寻远处的景色,探求岁月深处
期刊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新业态层出不穷,新职业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  新职业是指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存在一定规模的从业人员且具有相对独立成熟的职业技能,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未收录的职业。1999年,我国颁布了首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共收录了1838个职业。为适应新职业不断出现和发展的新情况,我国于2015年修订并颁布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0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