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立足于高邮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扬州市重点课题《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编印了四辑《“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以及校本教材。一大批教师和学生在参与活动和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崭露了头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乡土文化 《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 人文精神
扬州市级课题《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开题。从乡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乡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使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成为家乡文化的传递者,成为一个“有根”的人,是本课题的主要目的。依托高邮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使一大批参与活动和研究的教师和学生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崭露了头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8年11月,本课题被评为扬州市“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课题组中许多老师的研究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全国、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
高邮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龙虬庄遗址的成功发掘,表明7000年以前,高邮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上古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尧传说就出生在这里,让人不禁深深地追慕缅怀。“上下七千年,风物贯古今”,龙虬庄、周邶墩、古邗沟、天山汉墓,还有唐镇国寺塔、宋文游台、明盂城驿、清典当铺等,共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难怪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慨叹:“高邮文物,号称名区。”
高邮是一座与邮结缘的城市。公元前223年,日臻强大的秦国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斗转星移,作为邮亭的高台成了城市的根、城市的发祥地。城市因邮而生,故名高邮,别称秦邮,雅称盂城。如今高邮是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盂城驿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规模较大的一个驿站,一个“国保”级的稀世遗珍,真可谓“华夏一邮驿,神州无同类”。
高邮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公元1084年的冬月,文坛盟主苏东坡一路风尘,兴致勃勃来到高邮,与乡贤秦少游、孙莘老,寓贤王定国一同兴致勃勃地登上城东高岗,载酒论文,留下了四贤聚会的佳话,留下了千古名胜文游台,在高邮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古城与“文”字结缘,历朝历代,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如北宋婉约派词宗秦观、诗人孙觉,明代南曲之冠王磐,清代训诂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还有当代著名古生物学家孙云铸、著名作家汪曾祺……群星璀璨,辉映古今。
高邮是一座充满水之韵律的城市。恰如秦观诗云:“吾乡如覆盂,地踞扬楚脊。环以万顷湖,粘天四无壁。”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把全市划为东西两片。运西,高邮湖水天相接,茫无际涯;运东,荡滩成片,河渠成网。此外,充满原始韵律的东湖湿地公园,万亩芦苇场及东沟生态度假村、渌洋湖森林公园、汪曾祺笔下的大淖等,构成一幅幅返璞归真的水景画图。水,哺育了高邮的古老文明,孕育了迷人的水乡风光,给高邮人带来了无尽的福祉。高邮堪称“水乡”、“水城”,如今,人们常常用“水做的高邮”来概括高邮与水的密切关系,可谓精当之至。
高邮是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城市。高邮很早就有“秦邮八景”之说,神奇而美丽,充满浪漫色彩。比如“甓社珠光”一景,有孙莘老见高邮湖神异珠光而高中进士的传说,不仅见诸《孙莘老年谱》,在宋代著名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有翔实的记载。此外,“西湖雪浪”、“邗沟烟柳”的传说,在自然美中引发人们的故园之思;“鹿女丹泉”、“耿庙神灯”的传说,充满了神往玄远、仰慕仙缘的意味;“露筋晓月”、“神山爽气”等,或充满诗情画意,或含有美丽传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高邮更是一座充满活力、充满生气的城市。随着新时代高邮人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前进步伐,随着一批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市新景观的建成,随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管理优秀城市目标的实现,随着现代交通、物流网络的日臻完善,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古城高邮日益呈现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特色。如今的高邮,已经成为海内外宾朋旅游观光、探访古迹、采撷风情、度假休闲的胜地,成为各方有识之士投资兴业、放飞理想、实现价值、成就大业的一方热土。
二、我们的实践活动
近几年来,开发区中心小学师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走进社会,参观考察了龙虬庄遗址、文游台、镇国寺、盂城驿、高邮船闸、鸭业园区、高邮中学、鸿泉制衣公司等处,对高邮地方物产、水土、气候、交通、经济、自然景观、历史遗迹、重大事件等进行了研究了解。因为都是熟人熟事,学生不仅调查、采访方便,而且积极思考,发挥聪明才智,挖掘创造潜能,充分彰显出小主人翁精神,所以学习更加出色,心情更加愉悦,体验到小主人的幸福与自豪,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花香还得自己栽”。十几堂综合实践观摩课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已结集成四辑。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家乡,认识了社会,走进了自然,懂得了生活,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创造。老师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向书本请教,向专家请教,向同事请教,形成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交织着汗水,透露着自信,凝聚着智慧,放射着光芒。在校本文化的释放,学生自主探究的灵性中,彰显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意义。
1.课题组成员阅读了《高邮县志》、《江淮方言趣谈》、《走进高邮》、《古盂城驿》、《古今文游台》、《龙虬庄遗址》、《古人咏高邮》、《走近汪曾祺》、《龙虬探秘》、《风流秦淮海》等高邮乡土文化书籍。
2.师生开展的活动有:“参观龙虬庄遗址,探寻七千年文化”;“感悟创业成功,沐浴爱心阳光”——参观台商洪金叶女士的鸿泉制衣公司;师生参观游览了运河大桥、“万国邮联”雕塑、高邮种鸭场、高邮鸭研究所、高邮船闸、盂城驿、镇国寺、蝶园市民广场、龙虬庄遗址等高邮文博景点。
3.开设了《亲亲罗氏沼虾》、《我家的小绿化》、《还我一湾清水》、《交通安全牢记心中》、《我的家乡在高邮》、《走进无公害王国》、《一缕茶香》、《誉满天下的淮扬菜》、《走近龙虬庄》、《走进高邮——文游台与秦观》、《高邮鸭与双黄鸭蛋》、《名人咏高邮》、《汪曾祺的家乡情结》等综合实践公开课。
4.编印了四辑“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5.完成了校本教材《我的家乡在高邮》初稿,编印了校本教材《开发区小学生手册》、《名人咏高邮》,全区小学生人手一本。
6.写真彩印了乡土文化系列《我的家乡在高邮》图版12幅、《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10幅、“名人咏高邮”8幅张贴在教学楼上,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通过一系列研究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了家乡高邮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伟大的成就,产生了文化认同,激发起自豪感、自信心,从而激发了爱家乡情感,培养了爱国情怀,发展了综合道德素质和民族文化素养。
通过探索研究,本课题组初步形成了符合农村实际的乡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创立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品牌。
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本课题组形成了一支新时期高素质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了乡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探索和反思
我们每学期都确立一个乡土教育主题活动,发动全体师生参加,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家乡历史人物的事迹,了解并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高尚思想、道德情操。这一过程,也就是对学生进行乡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的过程。指导学生出好乡土文化手抄报、作好报道分析,广泛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既使学生获得信息资料的渠道增多,信息量增大,又提高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意无意地超越时事层面而上升到人文精神领域。
通过乡土文化探索活动,学生触摸家乡历史,关注社会,积极体验社会生活,了解、认识家乡历史与现状,从而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热爱家乡,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就一个有浓厚人文气氛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学生在学校里时时处处浸润在一种良好的乡土文化氛围之中,弥补孩子人文素养的缺失,使德育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通过基于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辜伟节、徐晓思等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基于乡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区各小学遍地开花,取得了累累硕果。
1.张扬了学生个性。课题的实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探究走访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如在“秦少游与高邮”探究中,学生主动上网查资料搜集秦少游作品、生平事迹,诵读秦少游诗词,编演《秦少游与娄婉》、《鹊桥仙》小剧,探访文游台;参观龙虬庄遗址时学生们主动为低年级小朋友作讲解……他们敢闯,敢试,勇于实践,在种种乡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了,获得了亲身体验,产生了积极的情感,逐步形成了一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喜爱质疑、勇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形成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了学生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到电脑房、图书室、纪念馆、新华书店、博物馆等查资料搜集信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活动中激活了自己在各学科学习中所有储存的知识,提高了自我加工、整理、输出信息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形成。人文素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又具有开放性,更具有体验性。人文精神培养是一种内化的精神活动过程,要真切地掌握人文道理,就不能停留于一般意义上的逻辑理解,而要特殊的心灵体验,需要亲身经历和自我感受。空洞的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爱祖国爱家乡也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热爱家乡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目标。经过实践探究活动,同学们感慨地说:“我们的家乡高邮有这么多丰富的乡土人情,这么多名人,我们的家乡真伟大,真可爱。建设更加繁荣的新高邮,我们还要努力呀!”
4.提供了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使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彰显,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分析研究信息,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赏识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在探究和走访活动中碰到困难,全班同学群策群力,动用一切社会关系为已所用。
当然,《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课题在探索和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得到改善。
关键词: 乡土文化 《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 人文精神
扬州市级课题《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开题。从乡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乡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使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更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成为家乡文化的传递者,成为一个“有根”的人,是本课题的主要目的。依托高邮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使一大批参与活动和研究的教师和学生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崭露了头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8年11月,本课题被评为扬州市“十一五”重点立项课题,课题组中许多老师的研究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全国、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
一、独特的资源优势
高邮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龙虬庄遗址的成功发掘,表明7000年以前,高邮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出现了人类文明的曙光。上古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尧传说就出生在这里,让人不禁深深地追慕缅怀。“上下七千年,风物贯古今”,龙虬庄、周邶墩、古邗沟、天山汉墓,还有唐镇国寺塔、宋文游台、明盂城驿、清典当铺等,共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4处,难怪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慨叹:“高邮文物,号称名区。”
高邮是一座与邮结缘的城市。公元前223年,日臻强大的秦国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斗转星移,作为邮亭的高台成了城市的根、城市的发祥地。城市因邮而生,故名高邮,别称秦邮,雅称盂城。如今高邮是全国两千多个县市中唯一以邮命名的城市,盂城驿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完好、规模较大的一个驿站,一个“国保”级的稀世遗珍,真可谓“华夏一邮驿,神州无同类”。
高邮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公元1084年的冬月,文坛盟主苏东坡一路风尘,兴致勃勃来到高邮,与乡贤秦少游、孙莘老,寓贤王定国一同兴致勃勃地登上城东高岗,载酒论文,留下了四贤聚会的佳话,留下了千古名胜文游台,在高邮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古城与“文”字结缘,历朝历代,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如北宋婉约派词宗秦观、诗人孙觉,明代南曲之冠王磐,清代训诂大师王念孙、王引之父子,还有当代著名古生物学家孙云铸、著名作家汪曾祺……群星璀璨,辉映古今。
高邮是一座充满水之韵律的城市。恰如秦观诗云:“吾乡如覆盂,地踞扬楚脊。环以万顷湖,粘天四无壁。”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把全市划为东西两片。运西,高邮湖水天相接,茫无际涯;运东,荡滩成片,河渠成网。此外,充满原始韵律的东湖湿地公园,万亩芦苇场及东沟生态度假村、渌洋湖森林公园、汪曾祺笔下的大淖等,构成一幅幅返璞归真的水景画图。水,哺育了高邮的古老文明,孕育了迷人的水乡风光,给高邮人带来了无尽的福祉。高邮堪称“水乡”、“水城”,如今,人们常常用“水做的高邮”来概括高邮与水的密切关系,可谓精当之至。
高邮是一座充满神奇色彩的城市。高邮很早就有“秦邮八景”之说,神奇而美丽,充满浪漫色彩。比如“甓社珠光”一景,有孙莘老见高邮湖神异珠光而高中进士的传说,不仅见诸《孙莘老年谱》,在宋代著名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有翔实的记载。此外,“西湖雪浪”、“邗沟烟柳”的传说,在自然美中引发人们的故园之思;“鹿女丹泉”、“耿庙神灯”的传说,充满了神往玄远、仰慕仙缘的意味;“露筋晓月”、“神山爽气”等,或充满诗情画意,或含有美丽传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高邮更是一座充满活力、充满生气的城市。随着新时代高邮人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前进步伐,随着一批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市新景观的建成,随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管理优秀城市目标的实现,随着现代交通、物流网络的日臻完善,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古城高邮日益呈现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特色。如今的高邮,已经成为海内外宾朋旅游观光、探访古迹、采撷风情、度假休闲的胜地,成为各方有识之士投资兴业、放飞理想、实现价值、成就大业的一方热土。
二、我们的实践活动
近几年来,开发区中心小学师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走进社会,参观考察了龙虬庄遗址、文游台、镇国寺、盂城驿、高邮船闸、鸭业园区、高邮中学、鸿泉制衣公司等处,对高邮地方物产、水土、气候、交通、经济、自然景观、历史遗迹、重大事件等进行了研究了解。因为都是熟人熟事,学生不仅调查、采访方便,而且积极思考,发挥聪明才智,挖掘创造潜能,充分彰显出小主人翁精神,所以学习更加出色,心情更加愉悦,体验到小主人的幸福与自豪,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花香还得自己栽”。十几堂综合实践观摩课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已结集成四辑。通过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家乡,认识了社会,走进了自然,懂得了生活,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劳动,学会了创造。老师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向书本请教,向专家请教,向同事请教,形成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教育科研能力不断增强,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交织着汗水,透露着自信,凝聚着智慧,放射着光芒。在校本文化的释放,学生自主探究的灵性中,彰显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意义。
1.课题组成员阅读了《高邮县志》、《江淮方言趣谈》、《走进高邮》、《古盂城驿》、《古今文游台》、《龙虬庄遗址》、《古人咏高邮》、《走近汪曾祺》、《龙虬探秘》、《风流秦淮海》等高邮乡土文化书籍。
2.师生开展的活动有:“参观龙虬庄遗址,探寻七千年文化”;“感悟创业成功,沐浴爱心阳光”——参观台商洪金叶女士的鸿泉制衣公司;师生参观游览了运河大桥、“万国邮联”雕塑、高邮种鸭场、高邮鸭研究所、高邮船闸、盂城驿、镇国寺、蝶园市民广场、龙虬庄遗址等高邮文博景点。
3.开设了《亲亲罗氏沼虾》、《我家的小绿化》、《还我一湾清水》、《交通安全牢记心中》、《我的家乡在高邮》、《走进无公害王国》、《一缕茶香》、《誉满天下的淮扬菜》、《走近龙虬庄》、《走进高邮——文游台与秦观》、《高邮鸭与双黄鸭蛋》、《名人咏高邮》、《汪曾祺的家乡情结》等综合实践公开课。
4.编印了四辑“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
5.完成了校本教材《我的家乡在高邮》初稿,编印了校本教材《开发区小学生手册》、《名人咏高邮》,全区小学生人手一本。
6.写真彩印了乡土文化系列《我的家乡在高邮》图版12幅、《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10幅、“名人咏高邮”8幅张贴在教学楼上,彰显了学校办学特色,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通过一系列研究活动的开展,学生了解了家乡高邮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伟大的成就,产生了文化认同,激发起自豪感、自信心,从而激发了爱家乡情感,培养了爱国情怀,发展了综合道德素质和民族文化素养。
通过探索研究,本课题组初步形成了符合农村实际的乡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创立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品牌。
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本课题组形成了一支新时期高素质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师队伍,初步形成了乡土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探索和反思
我们每学期都确立一个乡土教育主题活动,发动全体师生参加,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家乡历史人物的事迹,了解并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高尚思想、道德情操。这一过程,也就是对学生进行乡土人文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的过程。指导学生出好乡土文化手抄报、作好报道分析,广泛调动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既使学生获得信息资料的渠道增多,信息量增大,又提高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意无意地超越时事层面而上升到人文精神领域。
通过乡土文化探索活动,学生触摸家乡历史,关注社会,积极体验社会生活,了解、认识家乡历史与现状,从而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热爱家乡,增强社会责任感,进而树立符合社会发展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造就一个有浓厚人文气氛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施以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学生在学校里时时处处浸润在一种良好的乡土文化氛围之中,弥补孩子人文素养的缺失,使德育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通过基于乡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人格完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辜伟节、徐晓思等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基于乡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全区各小学遍地开花,取得了累累硕果。
1.张扬了学生个性。课题的实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探究走访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如在“秦少游与高邮”探究中,学生主动上网查资料搜集秦少游作品、生平事迹,诵读秦少游诗词,编演《秦少游与娄婉》、《鹊桥仙》小剧,探访文游台;参观龙虬庄遗址时学生们主动为低年级小朋友作讲解……他们敢闯,敢试,勇于实践,在种种乡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自信心增强了,获得了亲身体验,产生了积极的情感,逐步形成了一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喜爱质疑、勇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形成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了学生能力。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到电脑房、图书室、纪念馆、新华书店、博物馆等查资料搜集信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在活动中激活了自己在各学科学习中所有储存的知识,提高了自我加工、整理、输出信息的能力。
3.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形成。人文素养教育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又具有开放性,更具有体验性。人文精神培养是一种内化的精神活动过程,要真切地掌握人文道理,就不能停留于一般意义上的逻辑理解,而要特殊的心灵体验,需要亲身经历和自我感受。空洞的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爱祖国爱家乡也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热爱家乡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目标。经过实践探究活动,同学们感慨地说:“我们的家乡高邮有这么多丰富的乡土人情,这么多名人,我们的家乡真伟大,真可爱。建设更加繁荣的新高邮,我们还要努力呀!”
4.提供了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使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彰显,在活动中学会交流与分析研究信息,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学会赏识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例如在探究和走访活动中碰到困难,全班同学群策群力,动用一切社会关系为已所用。
当然,《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课题在探索和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定会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