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的老人

来源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22920779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上了公交车,坐在门口的两位老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们六七十岁,仿佛走了很远的路,满身蒙着灰尘,与这个城市的气质格格不入。女的裹着绿色的头巾,身上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挎着一个宽口黑布包。男的戴着鸭嘴帽,手拄着一根差不多一人高的木棍。老人脸部细长瘦削,似老腊肉般焦黄。两位老人的手都很干净,指甲平整。这是乞讨者的典型形象,我很小的时候就见过,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是这般模样。他们挨家挨户地过去,对着人谦卑地弯下腰,双手合十,不住地点头,说一些祝福的话,像犯错的孩子。那是一种极其轻微的碎语,像梦呓般模糊,像轻风般恍惚。
  转化考题1 从生活中学会
  (2016年四川南充中考作文题)
  从生活中学会坚强
  乞丐看起来是可怜的,但在我眼里他们却是坚强的。我们不知道他们生命中发生了什么,导致他们只好把自己的尊严藏起来,对着所有的人鞠躬点头,获取别人的同情。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尊严。面对别人的诽谤和诋毁,有的人觉得自己颜面尽失,尊严扫地,一气之下便奔赴黄泉。尊严不是挂在脸上,而是深藏内心,当生活逼迫你,让你走投无路的时候,你会不会像这对老人一样坚强地面对生活,即使乞讨,也要一天天地过下去?他们不等不靠,凭着自己年迈的身体四处乞讨。风霜染白了他们的头,冷雨击打着他们的背,烈日烘烤着他们的脸……他们对着人们弯腰鞠躬,表达感谢祝福,互相搀扶鼓励,一点点地找回生活的希望。
  如果你在路上见到这样的老人,即使不给一分钱,也不要漠然鄙夷,面对他们的鞠躬,你可以报之以笑脸,因为坚强的他们值得我们尊重。
  点评:原素材中透露着作者对老人的怜悯,转换时,把视角放在了老人坚强的一面上,格调提升了很多。
  转化考题2陪你一起
  (2016年湖北孝感中考作文题之一)
  陪你一起到老
  在別人眼里,这两位老人或许有些可怜,衣食无靠,老无所依,但我却有些羡慕。有首歌里唱道:“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你慢慢变老。”生活虽然清苦,无数次遭人白眼,他们却不离不弃,穿越乡村和城市,一起面对生活。他们曾经也有年轻的面庞,也有强壮的身体,也有生活的理想,虽然贫穷选择了他们,但还好他们还有彼此。他们对生活也有过抱怨,彼此之间也有责骂,对未来也曾绝望,但他们最终还是决定一起面对。他们搀扶着,互相关心,为对方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爱,但我猜想或许只有经过生活的考验,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时候,你的身边还有一个不离不弃的人,这才称得上是完整的人生。而这对老人,他们已经做到了。
  点评:想象两位老人历经的生活磨难,在艰难的环境中,相濡以沫,不离不弃。这种写作思路延伸了原始材料的含义范围,表现出创新的火花。
  转化考题3 值得
  (2016年天津中考作文题)
  值得尊敬
  大街上常见这样的乞丐,残臂断腿,爬着或躺在地上,旁边一个小音箱,放一些哭爹叫妈催人泪下的歌曲。这种场面见多了,投几个硬币之后,我的心也就坚硬起来。加之媒体不时揭露乞丐的伪装大法——把腿蜷缩起来,用绳子捆扎,外面穿条裤子,空荡荡的掩人耳目。还有的在自己身上涂抹颜料,画一些触目惊心的“伤疤”,除了让人恶心之外,再也激不起路人的同情。
  还有一种乞讨方式也让人厌恶。有一次我坐北京地铁,突然耳边传来凄凉的声音—— 一中年妇女背着一个大音响,一边唱一边道谢,对着你的耳朵聒噪。她前面有个小男孩,七八岁的样子,见人就跪,不住地磕头。在狭小的地铁车厢中,大喇叭中的凄惨之声,小男孩的虔诚对视,让你无处躲藏,只有赶紧掏钱买个清净。
  今天,我见到了这样两位乞丐,他们好像穿越了时光,从很多年前出发到达了这里。一样的木棍、一样的头巾,一样打着补丁的粗布衣服,一样干净的手……他们不玩花招,方式简单至极,走到你面前,或者路过你的店铺,对着你鞠躬祝福。你可以摇头拒绝,也可以给他们一些粮食或钱币,不论给与不给,不论给多与少,他们一样地对你道谢。他们纯粹真诚的乞讨方式让你觉得乞丐也是有职业素养的。
  点评:摆脱了以情感表达为主的处理方式,结合“乞丐的职业素养”表现了理性的思辨能力。(文/周.com)
其他文献
关键词的区别  “阳光”在文题中用的是引申义或比喻义,“力量”是本义。“阳光”的反面是“黑暗”“阴冷”“潮湿”,它的内涵可以是“光明”“温暖”“明亮”,还可以是“真情”“生机”“唤醒”“能量”等。“力量”的反面可以是“柔弱”“懦弱”“弱小”“缺乏勇氣”“方向不坚定”等。“阳光”的外延大于“力量”,“阳光”中包含着“力量”。  取材范围的区别  “_____,我心中的阳光”重在心灵指引、精神引领作用
期刊
“背时的考试,背时的作文!”  我在心里诅咒着。“背时”:方言用词,通行于湘、黔、川、渝等诸多地区,意为违背时运,非常倒霉,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表示被描述者运气极其不佳。  坊间一直有种说法:“考场作文与日常作文是不同的”。说话者言语间流露的有殷殷的关切,也有对不识时务者的警告。恕在下愚钝,什么才是考试作文?到底该如何来写这背时的应试文章呢?  先来比较两文:  刻骨铭心的一课  生活处处充满哲理
期刊
广州开通了有轨电车艺术专列“ART ON TRACK”。上车的乘客不再是见缝插针地闭目养神,或者埋头玩手机,而是被邀请戴上车厢里配备的耳机。耳机里传来的是艺术家在广州走街串巷搜集到的声音,工地上的机器轰鸣声、村落小孩的嬉戏打闹声、老人们谈天搓麻将的声音,通过GPS对行车路线的定位追踪,音波会跟着窗外的景色而变化。于是,那些不期然上车的乘客在耳边或清晰或遥远的声音和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的吸引下,开始打
期刊
文章主题的区别  本组题目为半命题作文,都是关于“我”与“心中”两个要素,但由于补题内容的位置不同,即使选取相同的素材,文章的中心也会有很大的不同。“_____在我心中”凸显的是“我”心中有什么,以及它对“我”有什么影响;而“我心中的_____”主题则是要表现“我”心中的这个人或物是什么样子的,与现实的它有什么差异。比如补题为 “语文”:“语文在我心中”注重对语文学习的反思和感悟,倾向于对语文的欣
期刊
取材范围的区别  “有这样一种声音”既可以选择真实的、具体的“声音”,如自然界的风吟泉语、雷鸣雨啸,家里妈妈唠叨的声音,学校里老师讲课的声音等等;也可以选取抽象的、假想的声音,如大树哭泣的声音、云朵飘过的声音等,甚至还可反弹琵琶,逆向选材,从社会不和谐的声音入手,表达批判的意旨。  “那声音常在我耳边回响”因为有了“耳边回响”的限制,所以它在选材上范围相对较小,只能选择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中的声音
期刊
阅读下面的故事,按要求作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回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老夫人接到回信,命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也命家人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世代友好。  请以“友善”“仁爱”“宽容”“大
期刊
时隔十二年,中国女排奥运会再夺金,重返世界之巅。在王者对决的奥运赛场,胜利没有理所当然。战胜巴西的时候,郎平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郎平更是对“女排精神”进行了重新定义: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軍,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态度坚定。  转化考题1没想
期刊
Alan Barillaro,皮克斯著名动画制作人。一次他在爱莫利维尔市的皮克斯片场附近海滩跑步时,发现许多鸟在海面捕食却不会碰到浪,于是有了创作灵感,制作出了一部耗时仅六分钟的动画片《鹬》。从前期的观察、筹备,到最后的制作,Alan Barillaro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此片讲述了一只饥饿的小矶鹬,努力克服恐水癥,到海浪肆虐的沙滩上觅食的故事。在你我看来是如此简单、平淡的故事,在短片里却呈现出如
期刊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节日是人们用来庆祝、纪念或祭祀的日子。过节的时候,有的人呼朋唤友,欢聚一堂;有的人回馈亲友,感恩师长;也有人追溯过往,展望未来……而在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中,有些特别的日子也常常被视作节日,例如孩子出生的那天是属于一个家庭的节日;一本书出版的那一天是属于一个作家的节日;一个品牌上市的那一天是属于一个创业者的节日……  你是否曾度过一个难忘的节日?你又是怎样看待生命中那些令
期刊
成都一家文身工作室的老板郭女士接到了这样一单特殊的生意——“我儿子两岁,刚做了心脏手术,胸前有刀口的印子,我也打算文一个同样的伤疤在胸前。”原来,这位父亲害怕孩子长大了会因为身上的疤痕自卑,所以想文一个一模一样的疤痕陪着孩子。  转化考题1没想到,真没想到  (2016年上海中考作文题)  自从得知我们学校要开游泳课以来,我就陷入了极度慌乱之中,这下大家都会看到我这块疤了。我找到爸爸,央求他:“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