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加强作文教学,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从模仿入手;二、重积累,善观察,勤思考。;三、自改互改,借力提升;四、注重细节,养成勤写习惯。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技巧 教学理念 临摹 习惯
如何搞好初中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这个问题,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做法。笔者从事多年语文教学,总结了几点简单可行的做法,和大家交流探讨,并请行家指点。
一、用好课文这个例子①,从模仿入手。
练字要从临帖、摹贴入手,画葫芦要从画瓢开始,学生作文要从仿写开始。仿写是学生学作文的初始必经阶段。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基本上都是结构形式、行文思路、选材剪材、写作技法的范本。是学生初学习作时临摹的最佳对象。刘勰《文心雕龙》云:“摹体是以定习,因性以练材”。教师若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贯彻作文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坚持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都有一个作文揣摩点,坚持长期不懈的技巧训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研讨、探究课文,必能打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效果。例如,教《在一步,再走一步》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体现“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逐步实现”的主题;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引导学生揣摩细致描写,多角度选材;教《口技》,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正面描写还侧面描写想结合、首尾呼应的写法;教《热爱生命》,可以引导学生借鉴环境描写、细节刻画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等等。由于平时这些“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学生无形中掌握了不少作文技巧,不再视作文为难事。
二、重积累,善观察,勤思考。
学生作文最感苦恼的是没什么内容可写没有什么技巧可依。这就是我们说的没米下锅。也的确,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但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具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积累材料,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创造一个习作环境,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呢?笔者引导在以下方面做了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一>从课文中挖掘积累语言材料,构思写作技巧范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景的方法和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羚羊木雕》中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的刻画;《孔乙己》中以“我”的口吻展开叙事的写作技法。<二>书籍中寻找积累素材,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更是初中生学习写作的最佳营养品,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名家名著,经典散文,优秀学生作文集等等,让学生作读书笔记,定期开阅读交流会眼界为之大开,思路为之大开,语言表达也为之灵动。<三>利用多媒体,从网络中收集素材。<四>在生活中找素材,春天带学生去郊游、野炊时,要求学生一路留心观察风景外观、颜色、层次,整理积累自己的观察感受;与人交往时注意观察不同的人的言行举止,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言行举止;看电视电影时留心其中感人情节,看新闻时注意新人新事……相信,只要看的多了,思考的多了,积累多了,学生心中的米也就多了,自然,写起作文来,不仅不怕了,而且兴趣也浓了。
三、自改互改,借力提升。
学生写作材料缺乏、技巧缺乏的问题解决了,写作水平也一定有很多的提升。但这还不够,自古以来,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杜甫、贾岛、曹雪芹等在这方面为我们留下了佳话,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能将教师从繁锁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又能促进学生消化、吸收、运用平时所学到的写作知识与技巧,真正转化为能力。作文批改,一般按一下步骤进行:<一>学生自改,要求从错别字、语句通顺、结构(衔接过渡、点题与扣题、首尾呼应及文章模式等)、对材料的处理(选材与剪材)、突出主旨的技巧等方面作自我修改,开始时要求不必这么高,可以逐渐加深加高。<二>互改。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4——5人为最佳,按照步骤<一>的要求相互交换批改。组内每人将其他组员的作文均要看完。每个人批阅的第一篇组内成员的作文为其主批作文,由其对此篇作文做出眉批、旁批和总评。<三>小组内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就自己主批的那篇作文作中心发言,进行点评,与作者交流意见,其他组员补充。<四>全班交流。在步骤<三>的基础上,每小组推选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全班交流,既展示其原作,也展示本组成员对其修改的一致意见,全班其他小组成员再次对其进行评价,提修改建议,也可与原小组成员或作者进行交流碰撞。<五>反馈内化。将作文各归原主,学生根据小组内及全班的讨论建议作进一步的修改,并就此次写作过程及批改过程写100字左右的写作小结或反思。
四、注重细节,养成勤写习惯。
好作文是写出来,是改出来的,也是悟出来的。这就好比科学家由于生活中的某一点灵光闪现而有了一个科学发现或发明一样,学生也会在生活中不时有一些写作的灵光闪现,若能引导学生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感悟,并通过笔端把它记录下来。很可能就是一篇佳作或很好的作文素材。这就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捕捉生活浪花,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有空就写下来。如开运动会,就音高学生留意运动场上的氛围,观察运动员比赛时的动作表情,想一想比赛运用到的技巧,比赛留给你的启迪等。平时在家里做某件事时,你可以思考如果把这件事写成作文,该突出什么,省掉什么,添加什么,用什么方法技巧。家里来了客人或陌生人,仔细观察其言行举止,对其进行外貌、语言动作刻画。这样的片段或整篇周记的篇幅300字左右即可,600字更佳,要求每次作文至少运用两种写作技巧,有1—2处靓点。如此长期坚持,习惯成为能力,定会收到不俗的效果。
以上几点,只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冰山一角,更多方法技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如果每一位教师能静下心来进行思考自己的作文教学现状,积极想法采取相应策略,那么,语文教学就必然出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喜人局面。
注釋:①李祖贵《语文的突围》“课文是一个例子”
参考文献:
刘勰《文心雕龙》;李祖贵《语文的突围》;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技巧 教学理念 临摹 习惯
如何搞好初中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这个问题,每个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做法。笔者从事多年语文教学,总结了几点简单可行的做法,和大家交流探讨,并请行家指点。
一、用好课文这个例子①,从模仿入手。
练字要从临帖、摹贴入手,画葫芦要从画瓢开始,学生作文要从仿写开始。仿写是学生学作文的初始必经阶段。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基本上都是结构形式、行文思路、选材剪材、写作技法的范本。是学生初学习作时临摹的最佳对象。刘勰《文心雕龙》云:“摹体是以定习,因性以练材”。教师若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贯彻作文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坚持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都有一个作文揣摩点,坚持长期不懈的技巧训练。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研讨、探究课文,必能打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效果。例如,教《在一步,再走一步》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体现“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逐步实现”的主题;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引导学生揣摩细致描写,多角度选材;教《口技》,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正面描写还侧面描写想结合、首尾呼应的写法;教《热爱生命》,可以引导学生借鉴环境描写、细节刻画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等等。由于平时这些“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学生无形中掌握了不少作文技巧,不再视作文为难事。
二、重积累,善观察,勤思考。
学生作文最感苦恼的是没什么内容可写没有什么技巧可依。这就是我们说的没米下锅。也的确,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但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具有取之不尽的写作积累材料,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创造一个习作环境,引导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呢?笔者引导在以下方面做了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一>从课文中挖掘积累语言材料,构思写作技巧范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景的方法和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羚羊木雕》中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的刻画;《孔乙己》中以“我”的口吻展开叙事的写作技法。<二>书籍中寻找积累素材,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更是初中生学习写作的最佳营养品,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名家名著,经典散文,优秀学生作文集等等,让学生作读书笔记,定期开阅读交流会眼界为之大开,思路为之大开,语言表达也为之灵动。<三>利用多媒体,从网络中收集素材。<四>在生活中找素材,春天带学生去郊游、野炊时,要求学生一路留心观察风景外观、颜色、层次,整理积累自己的观察感受;与人交往时注意观察不同的人的言行举止,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言行举止;看电视电影时留心其中感人情节,看新闻时注意新人新事……相信,只要看的多了,思考的多了,积累多了,学生心中的米也就多了,自然,写起作文来,不仅不怕了,而且兴趣也浓了。
三、自改互改,借力提升。
学生写作材料缺乏、技巧缺乏的问题解决了,写作水平也一定有很多的提升。但这还不够,自古以来,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杜甫、贾岛、曹雪芹等在这方面为我们留下了佳话,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修改。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既能将教师从繁锁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又能促进学生消化、吸收、运用平时所学到的写作知识与技巧,真正转化为能力。作文批改,一般按一下步骤进行:<一>学生自改,要求从错别字、语句通顺、结构(衔接过渡、点题与扣题、首尾呼应及文章模式等)、对材料的处理(选材与剪材)、突出主旨的技巧等方面作自我修改,开始时要求不必这么高,可以逐渐加深加高。<二>互改。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以4——5人为最佳,按照步骤<一>的要求相互交换批改。组内每人将其他组员的作文均要看完。每个人批阅的第一篇组内成员的作文为其主批作文,由其对此篇作文做出眉批、旁批和总评。<三>小组内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就自己主批的那篇作文作中心发言,进行点评,与作者交流意见,其他组员补充。<四>全班交流。在步骤<三>的基础上,每小组推选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全班交流,既展示其原作,也展示本组成员对其修改的一致意见,全班其他小组成员再次对其进行评价,提修改建议,也可与原小组成员或作者进行交流碰撞。<五>反馈内化。将作文各归原主,学生根据小组内及全班的讨论建议作进一步的修改,并就此次写作过程及批改过程写100字左右的写作小结或反思。
四、注重细节,养成勤写习惯。
好作文是写出来,是改出来的,也是悟出来的。这就好比科学家由于生活中的某一点灵光闪现而有了一个科学发现或发明一样,学生也会在生活中不时有一些写作的灵光闪现,若能引导学生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感悟,并通过笔端把它记录下来。很可能就是一篇佳作或很好的作文素材。这就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捕捉生活浪花,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有空就写下来。如开运动会,就音高学生留意运动场上的氛围,观察运动员比赛时的动作表情,想一想比赛运用到的技巧,比赛留给你的启迪等。平时在家里做某件事时,你可以思考如果把这件事写成作文,该突出什么,省掉什么,添加什么,用什么方法技巧。家里来了客人或陌生人,仔细观察其言行举止,对其进行外貌、语言动作刻画。这样的片段或整篇周记的篇幅300字左右即可,600字更佳,要求每次作文至少运用两种写作技巧,有1—2处靓点。如此长期坚持,习惯成为能力,定会收到不俗的效果。
以上几点,只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冰山一角,更多方法技巧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如果每一位教师能静下心来进行思考自己的作文教学现状,积极想法采取相应策略,那么,语文教学就必然出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喜人局面。
注釋:①李祖贵《语文的突围》“课文是一个例子”
参考文献:
刘勰《文心雕龙》;李祖贵《语文的突围》;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