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五年制高职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改革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88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高职院校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高职教育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明确职业,贴近社会,新形势下,根据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必须对其主干课专业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提高中药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满足医药行业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是医药高职院校的紧迫任务和长期责任。
  关键词 中药鉴定技术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是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作为中药专业,则要求学生掌握在中药生产、经营、使用、管理、服务一线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拥有实际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并能够解决工作中所遇到实际问题。《中药鉴定技术》作为一门主干专业课,在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养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
  
  1 五年制高职中药鉴定技术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五年制高职教育的特殊性
  五年制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又不同于中职教育,也不同于高中后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五年制高职教育更强调技术性和职业性,其培养目标是某一技术或职业领域的高素质专门人才。与中职教育相比较,五年制高职教育更强调高等性,即高技能性和高素质性。与高中后高职相比较,五年制高职教育具有学制长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形成和高素质的培养。因此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中药鉴定技术应该从学生综合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养成着手,使其更加适合五年一贯制的特点,既不片面的只重技能,也不能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2 教学模式落后,无法跟上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
  目前大多数五年制高校都是由以前的中专校升格而来,中药鉴定技术在教学模式上受学科教育的影响较重,课堂教学较关注知识的深度和系统性,被传统的教学观念所束缚,教师“一头热”地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与生产实际相背离,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养成,也就无法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所用教材也多为高校教材删减而来,不注重联系专业实际,缺乏市场调研,缺乏与行业产业的联系,这根本不能适应岗位对学生技能和知识需求。而且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不符合当前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学原则和人才培养目标。
  
  2 中药鉴定技术教学改革和创新是职业教育发展产业振兴的需要
  
  2.1 国家政策有利于五年制高职中医药教育的发展
  新时期新阶段发展教育事业,要求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作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大力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这在宏观政策层面为职业学校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
  2.2 中药事业蓬勃发展,医药行业对人才需求量大
  目前国家对中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导向性也越来越强。作为医改的配套政策,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这是第一份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中医药产业的扶持意见。行业对中医药类技能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中药鉴定技术是最具民族特色和专业特点的课程,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安全和有效。中药专业毕业生要在中药生产和使用领域中更具有竞争力,中药鉴定技术的学习掌握是必不可少的,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是一切中药生产、应用、研究的起点和基础。培养满足医药行业现阶段乃至今后长期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强、岗位灵活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人才是医药高职院校的紧迫任务和长期责任。
  2.3 中药鉴定技术在专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药鉴定技术是高职中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在中药鉴定的技能与理论方面,达到《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高级工标准,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课程内容涉及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真伪鉴别、质量规格等方面。在工作第一线最先用的就是中药鉴定方面的知识,辨别药材真伪是中药从业人员的基本功,本课程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直接关系到中药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水平。教学中必须理
  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
  
  3 加强中药鉴定技术的课程设计,促进课程的改革创新
  
  3.1 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注重教学技巧
  现行教材共收载中药材约452种,其中植物类中药391种、动物类中药41种、矿物类中药20种,书本上内容多,教学课时不足,所以选择教学内容很有必要。每味药材要掌握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要做到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每讲一味中药先向学生分发药材。实物和理论相结合,形成看、摸、嗅、尝,自己评价,自己总结,教师贯彻精讲多练、自学指导、双向互动的原则。对于重点药材要精讲、细讲,一般的药材引导学生自学,点到即可。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技巧,把握课的节奏,并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枯燥的知识点引用类比、比喻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他们易于接受,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避免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3.2 中药性状鉴别实训场所设立保证教学
  根据课改的需要,学校设立了中药性状鉴别实训室,并随时向学生开放,这里设置了近400种中药的个子货和饮片以及它们的不同规格的炮制品种,另外,四周的墙面上也相应的附上了此味药材的原植物和饮片的图谱,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有系统的学习,更能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中药性状鉴别技术的学习,不同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它不能靠纸上谈兵,需要直接的感性认识,需要经常看实物进行理论实践的对照比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感性认识。另外中药性状鉴别实训室的开放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巩固学习效果。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3.3 教学内容向行业岗位开放
  中药品种质量的好坏,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掌握正品中药的鉴别,常常必须与其类似品、混淆品进行比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常搜集和展示一些药材类似品和混淆品。但这种展示是有选择性和代表性的,搜集是随机的、散在的、无目的的。目前中药市场的状况向中药鉴定教学提出了挑战,照本宣科、闭门教书完全不能适应形势,书本上关于混淆品的知识也常常是过时的。因此,定期进行市场调查,自觉主动地收集各种中药品种及其混淆品、伪劣品,了解市场动态和信息,教学内容向市场开放,使教学面向市场,丰富学生的知识和信息。豎例如中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社会药店等。缩短毕业生与市场的差距,以促进毕业生适应社会需要,适应市场要求。
  3.4 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网络教学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载体,使课堂教学形式更生动,内容更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对中药鉴别知识有更全面、更具体、更直观的理解和掌握。更新教学设备,引进实验新技术,以及优秀的图像、影像课件,制作一批特征典型、规格齐全的药材实物标本,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豍开通校园网,把一些优秀课件上网共用,实现校中药标本厅数字化。进而创建良好的数字化网络教学环境。
  3.5 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
  传统的试卷式理论考试已远远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学习过程中一次实训任务的完成,一次市场调查的结束,一次开放式学习的完成,都要进行一次成果展示,收获地交流,并进行学习评价。技能的考核,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利用自评、学生评、老师评、行业评的考评结合,来反映技能水平的程度,最后通过国家职业标准的考核来取得国家劳动部颁发的中药调剂员高级工的职业资格证书。可见中药鉴定技术这门课程在中药专业中发挥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让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新形势下焕发青春与活力,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是值得关注的。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每个教师应力求在教室里上出开放的语文课,做到实而活,省时高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教材用教材”。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教学 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的观念有所更新,意识有所提高,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课堂教学设计上却感到无从下手。教学设计应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语文教育的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
摘要学生个体兴趣爱好的差异度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从教育的角度看,学生对什么感兴趣,直接关系到教育内容的选择。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发现和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以便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现有的兴趣爱好。  关键词兴趣 激发 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它是在过去知识经验尤其在愉快体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使人乐于积极而持久地接触认识某一类事物
背景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项研究表明,炎症参与了房颤的发生、发展及维持过程,且与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基础——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有关。系统性炎症评分是一个
摘要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验教学具有复杂性和灵活性特点,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从提问、实验剖析和结果分析等方面谈对生物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
摘 要 当前学校道德教育面临种种困境,道德教育中规范教育与自主选择的统整是解决当前学校德育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促进规范教育与自主选择整合的实践构想。教育者要在传授道德规范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而个体的自主选择也应当是在价值引导下的行动取向。  关键词 道德教育 规范教育 自主选择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文化重构、人格重塑的过渡社会形态中
摘 要 本文着重强调了体育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探讨体育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对之进行思考,进而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学风建设 途径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学风建设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当前高
摘 要 本文试图解析目前我国高校自考生英语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四大瓶颈,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自考生 英语学习 瓶颈 对策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英语学习者中,除了统招生之外,重返校园继续进行英语学习的成人也占据了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提前认识到了竞争的残酷性和社会的多变性,社会适应能力很强,然而在英语学习中也面临着瓶颈,需要
摘要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目前影响中小学教师身心发展的一种极端心理,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困境已是迫在眉睫。本文试图从教师的工具性与人性、人性与神性两个角度来分析诱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从而探讨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工具性 人性 神性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职业倦怠一词,用以描述个人与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非正常状态。1975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首次将它运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于特指那
摘要“无为而治”是哲学家老子的重要思想。道家“无为”的核心思想与佛家的“缘起性空”思想是相通的,佛家的“空”, 是“真空生妙有”、“有依空立”的意思,与道家“无”的内涵是一样的。佛教禅宗能够在中国得以弘扬,是因为采用的正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真空生妙有”的奇特方法。  关键词道家思想无为而治佛教缘起性空真空生妙有  中图分类号:B91文献标识码:A    《道德经》集中体现了哲学家老子的哲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