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时机;操作
内容;问题;评价;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7—0080—01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显得单调、枯燥。而动手操作正是解决数学学科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认识特点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下面我谈几点认识:
一、正确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螺旋图,它表明认识的螺旋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大或越小,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的过程。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旋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选择有操作价值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操作学习。在没有任何价值的情况下,操作活动充其量只能算做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休闲”和“消遣”。从操作的难度上讲,要注意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所接受的操作内容。要注意与教学要求相吻合,即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操作既不能由教师包办,也不能一味地全部推给学生,应根据操作的目的和难易程度来选取操作的对象。难度大、精确度高的操作应由教师来做;稍难一点的内容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比较简单的应放手让学生去做。
三、在操作前提出恰当的研究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只有情境而无问题的活动是没有明确目的的活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它必须具体而富有启发性。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动手探究,进而使操作学习达到最优化。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操作前,应该抛出让学生能感兴趣的研究性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这样会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操作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引导和评价
“动”是孩子的天性,每位孩子都充满了“动”的欲望,但如果忽略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往往会变得盲目,得出的结论也就失之偏差,从而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意义。陶老先生也曾说过:“一个母亲把弄坏一只表的小儿痛打一顿,倒把一个小爱迪生打死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不同的阶段,教师要发挥不同的作用:1.在操作前——教师要把操作要求讲清楚,要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好操作步骤并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讲述时教师要注意:讲述的量要适当,抓住重点讲述,但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一味地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2.在操作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很有可能会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获取知识。在操作中教师还应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践,形成能力。如果就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应用。3.在操作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做精要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在比较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让操作的价值真正得以体现。
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信心
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启发他们积极参与,让每位学生都动手实践,而且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同时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笙 编辑:王金梅
内容;问题;评价;信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7—0080—01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是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具体思维的有机结合,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显得单调、枯燥。而动手操作正是解决数学学科抽象性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认识特点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下面我谈几点认识:
一、正确把握动手操作的时机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螺旋图,它表明认识的螺旋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大或越小,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的过程。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旋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二、选择有操作价值的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操作学习。在没有任何价值的情况下,操作活动充其量只能算做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休闲”和“消遣”。从操作的难度上讲,要注意选择适合低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所接受的操作内容。要注意与教学要求相吻合,即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操作既不能由教师包办,也不能一味地全部推给学生,应根据操作的目的和难易程度来选取操作的对象。难度大、精确度高的操作应由教师来做;稍难一点的内容应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比较简单的应放手让学生去做。
三、在操作前提出恰当的研究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只有情境而无问题的活动是没有明确目的的活动,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它必须具体而富有启发性。一个好的研究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的放矢,可以让学生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动手探究,进而使操作学习达到最优化。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操作前,应该抛出让学生能感兴趣的研究性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这样会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在操作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引导和评价
“动”是孩子的天性,每位孩子都充满了“动”的欲望,但如果忽略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往往会变得盲目,得出的结论也就失之偏差,从而失去了动手操作的意义。陶老先生也曾说过:“一个母亲把弄坏一只表的小儿痛打一顿,倒把一个小爱迪生打死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在不同的阶段,教师要发挥不同的作用:1.在操作前——教师要把操作要求讲清楚,要让学生明白所要操作的对象或要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好操作步骤并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讲述时教师要注意:讲述的量要适当,抓住重点讲述,但不能为了追求效率而一味地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2.在操作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那么学生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很有可能会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获取知识。在操作中教师还应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践,形成能力。如果就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能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应用。3.在操作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做精要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思考,在比较中求得简捷,在运用中变得灵活,让操作的价值真正得以体现。
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信心
在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启发他们积极参与,让每位学生都动手实践,而且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对于实践操作成功的学生,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操作能力差的或有失误的学生,也应肯定其敢于大胆动手操作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保持强烈的动手欲望和兴趣,养成大胆动手的习惯。
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恰当地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同时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笙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