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实践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我们在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作文批改、朗读背诵等教学中尝试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学习,以求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值得深入探究和推广。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 合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从理论上说,合作学习是群体学习,以互赖为基础,以互助互励为方式,能有效地达到学习目的。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事物的另外的侧面,而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互相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其他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协作和分享。”由此,本人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合作学习的三种方式,以求改善自己语文教学的面貌。
一、合作阅读
1.组织方式
合作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探讨指定的阅读内容,通过自读、质疑、互解疑惑、小组归纳、班级交流等程序,促使学生参与学习和交流,实现自我展示,并获得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的学习方法。开展课堂合作阅读,首先必须组织学习小组。为方便起见,我们规定前后桌共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然后四人又自行进行分工,针对自己的特点、爱好及意向,四人分别成为收集者、筛选者、笔录者、发言者。四人先独自学习课堂指定内容,然后分别提出自己的问题,收集者要将这些问题简要地记在课堂记录本上,筛选者在收集者收集的同时逐一考虑这些问题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将一些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的问题删去。笔录者同时记下那些难易度适中,适合思考并“较有讨论价值”问题,然后四人共同探讨解答这些“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问题,形成共识后笔录者记下“较有价值”的问题及参考解答,最后交给发言人,发言人要在即将进行的班级问题交流程序中进行阐述。
2.实践案例
比如学习《相信未来》一文,在教师介绍完作者和写作背景后,先让学生个人初读,接着谈谈初读体会,然后让前后桌每四人成为一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提出自己的问题。讨论中有一个小组一共提了如下六个问题:1、“蜘蛛网查封了我的炉台”这一意象的含义是什么?2、“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具体可能指什么?3、“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一句该怎么读?4、“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一句中“腐烂的皮肉”指的是什么?5、“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中“脊骨”指代什么?6、一、二段前三句都表达出一种低沉悲叹感,为何最后一句都是满腔热忱的“相信未来”?收集者简要地记下了以上问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中,第3、6两题很快形成了统一的意见,认为第3题“手指”二字不能分开读,是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是“排浪”,和下句的“手掌”、“曙光”、“孩子的笔体”等意象呼应;第6个问题中,一、二段前三句体现压抑、沉重,最后用“相信未来”正是为了表现诗人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坚定信念,所以删除了3、6 两题。对1、2、4、5题进行成员互解后,最终确定以2、5题为班级交流问题。第2题形成“‘紫葡萄’是指所做出的成绩,‘化为露水’指被否定或受摧毁”的解答方案,第5题形成“追求真理、相信未来的一批年轻人”的解答方案。然后进行班级交流,由每一组的发言者对本组的“较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阐述。经过一番阐述和讨论,学生们对《相信未来》一文基本上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整个过程二十分钟,学生们在轻松自主而且充满热情的情况下完成。
3.结果及反思
学习过程中学生体现出轻松愉悦且充满热情,与伙伴共同参与是一个重要原因。依据学习理论,学习是透过互动而产生的,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愈多,学习的可能性就愈高。熟悉的同伴为学生大胆阐述、无拘无束地思考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思维能自如地延伸和扩展,表达能力能获得很好的提升,而且,由于人多想法多,必然产生认知冲突,多种思路的碰撞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鲜活和跳跃,思考的效果也大大优化了。
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评价要以集体表现为指标,又必须让每个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都有学习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所以小组成员之间角色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换,以求每个学生每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训练。二是由于学生个体学习基础和个性的差异,小组成员所提出的问题千姿百态,什么样的问题是最有价值的,教师必须做好指导。教师可以经常参与到某一组中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有价值的具体体现是:所提的问题符合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理解难易程度适中,探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和良好思想感情的培养。
二、合作批改
1.方法和范围
主要运用在批改作文上。作文贵在多练,但一个教师要做到批改每个学生的每次习作是很难的,时间上精力上都不允许。这里,我们用小组的形式合作批改作文 。方法是:让每个学生都拿到一篇同学的作文,还是按课堂讨论小组的形式组合人员,即原先那四人为一小组,每个学生按老师布置的作文批改要求(可以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随堂制定的要求,也可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给自己手头的作文进行评分和评价。评改当中,遇到疑问,及时和三位组员交流,获取有益的意见和见解,然后写好评语,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再从小组四篇习作中选出最值得交流的内容,让发言人在班上交流,可以是对一篇优秀习作的朗读和点评,可以是对某篇习作的部分值得借鉴的东西进行分析阐述,还可以举反面例文,指出篇中某些典型问题,以给他人警醒,或提出一些值得探讨性的内容供大家共同讨论。
2.批改案例
学完《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我让每个学生课外写一首吟咏青春的诗,课堂上进行互评。每个同学手头都有了另一个同学的诗作。李宇浩同学的诗是这样的:我们在阳光下奔跑/在月光下漫步/在教室中朗诵/在树阴下吟咏/ 我们有太阳的气息/有月亮的光耀/青春的花朵在此刻绽放/生命的色彩因我们而美丽。徐新同学批改时把诗念给小组其他三人听,大家一致认为这首诗主题突出,且有韵律之美,徐新就把“主体突出,且有韵律之美”作为评语写上去了,然后自己又加了一条“标题缺乏诗意”,因为李宇浩的诗题为“小诗”。在班级交流时徐新让大家给诗取个好标题,就有学生想出了“日月青春”、“青春礼赞”等不错的标题。这堂诗歌互评课让五十多首吟咏青春的诗作集中到了一起,同学们个个诗情倍增,激情满怀,每个人都充分感受到了同伴的良好的学习状态。交流之后,全班还评出了《年轻,真好》(傅玉)、《无站列车》(周志飞)、《五彩青春》(徐航)等十篇最佳诗作,并将它们收入班级优秀作文收藏夹中。学完《十八岁及其他》后,我让学生写篇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也实行了学生合作批改。这次我要求从内容、感情、语言、书写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四个方面各25分,各分三等。比如内容方面,丰富的25分,较丰富的20分,单薄的15分以下;感情方面,真挚的25分,真实的20分,虚假的15分以下。依此推类。四项分数相加得出总分。最后从文章最突出的优点和最明显的不足两方面作出文字点评。批改结束后小组内交流讨论,选出最有讨论价值的文章在班上作交流。刘静怡的文章在班上交流后,许多同学感动得几乎流泪,此篇文章被点评为“感情细腻真挚,语言流畅柔美,内容丰富而充实”,获得95分。
3.结果及反思
实践发现,学生互评作文非常认真,提出的意见大多很中肯。对学生来说,评改他人作文首先是自己评改者身份的确立,这使他获得了认可感,由此增强了自信心,自信和被认可感促使了责任心的进一步加强;同时自己也是被评者,想到自己的作文同样会得到别人的认真指点,批改就更不敢马虎。批改过程中这种设身处地、相互督促、相互支持的心理极大地提高了批改的效益。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
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按规定的评分标准评定。教师一定让学生明确本堂课作文批改的要求和标准,防止出现由于批改标准不统一造成同一水平的作文分数相差很大的情况。二是要避免受情感亲疏的影响。因为是同班同学,熟悉情况,批改时很容易带上个人的主观感情。所以批改时教师要强调只对文章不对人。三是评语书写要求语言简明流畅,书写整洁。评改者要为被评者作出榜样,那样才能起到监督、促进和指导作用。
三、合作朗读
1.方式及方法
合作朗读是指二人或多人合作,分句段或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时间主要安排在早自修及部分语文课堂上。要求学生对名篇名章经常进行合作朗读。二人合作一般用于朗读诗歌或散文,二人分工协作,规定好各自朗读的内容及其所需的语调和情感,互相配合朗诵;多人合作一般用来朗读小说和戏剧,根据文本的需要组织合作伙伴,然后根据各自的爱好和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合作朗读。学生通过合作朗读,产生情感上和思维上的互动,在互动中激发热情,获得情感体验,进一步理解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合作朗读还可以带动背诵。合作朗读可以增强学习趣味,加强成功感,提高背诵积极性,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快中完成对名篇名句的欣赏和积累。
2.实践案例
学习《相信未来》这首诗时我向学生提议采用二人合作(最好是一男一女合作)朗读法。比如第一节,甲读第一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乙读第二句“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两句语调都要得低沉,因为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年代,作者的心境也是灰暗的。甲乙合读“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要读得激昂,以表现出作者对未来坚定的信念。第二段交换次序,乙读第一句,甲读第二句,三四句合读。第三段二人合读。这样有男有女,有强有弱,声音有高有低,音韵上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这种朗读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抒发个性和合作互助的快乐。学生照着尝试了,结果个个都兴致高涨。学完三首诗,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比赛。每个小组先自行组织诵读,然后选出一人(或两人合作)在班级中交流表演。结果每个小组的朗诵都很精彩,其中有一个小组居然是五人合作上讲台朗诵《让我们一起奔腾吧》,中间还运用了不同的手势,大大增强了表演效果,把全班同学的快乐情绪和学习热情推向了最高潮。学习《师说》一文,我发现此文的背诵对学生来说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就在课堂上把每一段作者的感情做了详细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最真切的理解,感悟韩愈写这篇文章时恳切又激昂的心情,然后让学生分别以合适的语气语调朗读每一段,读得稍熟些再让他们背诵。照这个程序,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背诵任务。
3.结果及反思
实践发现,合作朗读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增强全局意识,互助意识;无拘束的表演又让他们体会到了抒发情感的快乐,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合作朗读可以使朗读条件好、表演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的反复训练,在原有水平上获得较大的提高,为日后形成朗诵方面的专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合作朗读激发的兴趣也加强了学生背诵的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朗读指点要到位。学生不断的训练必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指导正确得法,直接影响到学生朗读训练的质量。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多读多练勤摸索,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让自身拥有较高的朗读水平。另外,合作朗读背诵的范围可适时拓展。内容上,除了合作朗读教材上的诗作篇章,还可以引入一些教材之外的名篇名章;形式上,除了口头朗诵,还可以发展到表演课本剧,可以是片段的,也可以是整篇的。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们对合作学习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合作学习,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能唤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能教育学生顾全大局,使学生形成民主的意识;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励学生挑战科学难关。一句话,合作学习能从真正意义上实践国家教育部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为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目标。虽然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解决遇到的问题,但开展合作学习无疑是实施新课程的良好途径。愿合作学习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拓展出一片明媚的春天。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语文 合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从理论上说,合作学习是群体学习,以互赖为基础,以互助互励为方式,能有效地达到学习目的。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面,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事物的另外的侧面,而通过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互相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明确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其他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协作和分享。”由此,本人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合作学习的三种方式,以求改善自己语文教学的面貌。
一、合作阅读
1.组织方式
合作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探讨指定的阅读内容,通过自读、质疑、互解疑惑、小组归纳、班级交流等程序,促使学生参与学习和交流,实现自我展示,并获得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的学习方法。开展课堂合作阅读,首先必须组织学习小组。为方便起见,我们规定前后桌共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然后四人又自行进行分工,针对自己的特点、爱好及意向,四人分别成为收集者、筛选者、笔录者、发言者。四人先独自学习课堂指定内容,然后分别提出自己的问题,收集者要将这些问题简要地记在课堂记录本上,筛选者在收集者收集的同时逐一考虑这些问题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将一些过于简单或过于深奥的问题删去。笔录者同时记下那些难易度适中,适合思考并“较有讨论价值”问题,然后四人共同探讨解答这些“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问题,形成共识后笔录者记下“较有价值”的问题及参考解答,最后交给发言人,发言人要在即将进行的班级问题交流程序中进行阐述。
2.实践案例
比如学习《相信未来》一文,在教师介绍完作者和写作背景后,先让学生个人初读,接着谈谈初读体会,然后让前后桌每四人成为一小组,小组成员分别提出自己的问题。讨论中有一个小组一共提了如下六个问题:1、“蜘蛛网查封了我的炉台”这一意象的含义是什么?2、“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具体可能指什么?3、“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一句该怎么读?4、“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一句中“腐烂的皮肉”指的是什么?5、“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中“脊骨”指代什么?6、一、二段前三句都表达出一种低沉悲叹感,为何最后一句都是满腔热忱的“相信未来”?收集者简要地记下了以上问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中,第3、6两题很快形成了统一的意见,认为第3题“手指”二字不能分开读,是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是“排浪”,和下句的“手掌”、“曙光”、“孩子的笔体”等意象呼应;第6个问题中,一、二段前三句体现压抑、沉重,最后用“相信未来”正是为了表现诗人在恶劣环境下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坚定信念,所以删除了3、6 两题。对1、2、4、5题进行成员互解后,最终确定以2、5题为班级交流问题。第2题形成“‘紫葡萄’是指所做出的成绩,‘化为露水’指被否定或受摧毁”的解答方案,第5题形成“追求真理、相信未来的一批年轻人”的解答方案。然后进行班级交流,由每一组的发言者对本组的“较有价值”的问题进行阐述。经过一番阐述和讨论,学生们对《相信未来》一文基本上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整个过程二十分钟,学生们在轻松自主而且充满热情的情况下完成。
3.结果及反思
学习过程中学生体现出轻松愉悦且充满热情,与伙伴共同参与是一个重要原因。依据学习理论,学习是透过互动而产生的,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愈多,学习的可能性就愈高。熟悉的同伴为学生大胆阐述、无拘无束地思考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没有陌生感和恐惧感,思维能自如地延伸和扩展,表达能力能获得很好的提升,而且,由于人多想法多,必然产生认知冲突,多种思路的碰撞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思维的鲜活和跳跃,思考的效果也大大优化了。
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评价要以集体表现为指标,又必须让每个成员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都有学习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所以小组成员之间角色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换,以求每个学生每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训练。二是由于学生个体学习基础和个性的差异,小组成员所提出的问题千姿百态,什么样的问题是最有价值的,教师必须做好指导。教师可以经常参与到某一组中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有价值的具体体现是:所提的问题符合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理解难易程度适中,探讨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和良好思想感情的培养。
二、合作批改
1.方法和范围
主要运用在批改作文上。作文贵在多练,但一个教师要做到批改每个学生的每次习作是很难的,时间上精力上都不允许。这里,我们用小组的形式合作批改作文 。方法是:让每个学生都拿到一篇同学的作文,还是按课堂讨论小组的形式组合人员,即原先那四人为一小组,每个学生按老师布置的作文批改要求(可以是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随堂制定的要求,也可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给自己手头的作文进行评分和评价。评改当中,遇到疑问,及时和三位组员交流,获取有益的意见和见解,然后写好评语,然后进行小组内交流,再从小组四篇习作中选出最值得交流的内容,让发言人在班上交流,可以是对一篇优秀习作的朗读和点评,可以是对某篇习作的部分值得借鉴的东西进行分析阐述,还可以举反面例文,指出篇中某些典型问题,以给他人警醒,或提出一些值得探讨性的内容供大家共同讨论。
2.批改案例
学完《沁园春·长沙》、《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我让每个学生课外写一首吟咏青春的诗,课堂上进行互评。每个同学手头都有了另一个同学的诗作。李宇浩同学的诗是这样的:我们在阳光下奔跑/在月光下漫步/在教室中朗诵/在树阴下吟咏/ 我们有太阳的气息/有月亮的光耀/青春的花朵在此刻绽放/生命的色彩因我们而美丽。徐新同学批改时把诗念给小组其他三人听,大家一致认为这首诗主题突出,且有韵律之美,徐新就把“主体突出,且有韵律之美”作为评语写上去了,然后自己又加了一条“标题缺乏诗意”,因为李宇浩的诗题为“小诗”。在班级交流时徐新让大家给诗取个好标题,就有学生想出了“日月青春”、“青春礼赞”等不错的标题。这堂诗歌互评课让五十多首吟咏青春的诗作集中到了一起,同学们个个诗情倍增,激情满怀,每个人都充分感受到了同伴的良好的学习状态。交流之后,全班还评出了《年轻,真好》(傅玉)、《无站列车》(周志飞)、《五彩青春》(徐航)等十篇最佳诗作,并将它们收入班级优秀作文收藏夹中。学完《十八岁及其他》后,我让学生写篇题为《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的作文,也实行了学生合作批改。这次我要求从内容、感情、语言、书写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四个方面各25分,各分三等。比如内容方面,丰富的25分,较丰富的20分,单薄的15分以下;感情方面,真挚的25分,真实的20分,虚假的15分以下。依此推类。四项分数相加得出总分。最后从文章最突出的优点和最明显的不足两方面作出文字点评。批改结束后小组内交流讨论,选出最有讨论价值的文章在班上作交流。刘静怡的文章在班上交流后,许多同学感动得几乎流泪,此篇文章被点评为“感情细腻真挚,语言流畅柔美,内容丰富而充实”,获得95分。
3.结果及反思
实践发现,学生互评作文非常认真,提出的意见大多很中肯。对学生来说,评改他人作文首先是自己评改者身份的确立,这使他获得了认可感,由此增强了自信心,自信和被认可感促使了责任心的进一步加强;同时自己也是被评者,想到自己的作文同样会得到别人的认真指点,批改就更不敢马虎。批改过程中这种设身处地、相互督促、相互支持的心理极大地提高了批改的效益。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
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按规定的评分标准评定。教师一定让学生明确本堂课作文批改的要求和标准,防止出现由于批改标准不统一造成同一水平的作文分数相差很大的情况。二是要避免受情感亲疏的影响。因为是同班同学,熟悉情况,批改时很容易带上个人的主观感情。所以批改时教师要强调只对文章不对人。三是评语书写要求语言简明流畅,书写整洁。评改者要为被评者作出榜样,那样才能起到监督、促进和指导作用。
三、合作朗读
1.方式及方法
合作朗读是指二人或多人合作,分句段或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时间主要安排在早自修及部分语文课堂上。要求学生对名篇名章经常进行合作朗读。二人合作一般用于朗读诗歌或散文,二人分工协作,规定好各自朗读的内容及其所需的语调和情感,互相配合朗诵;多人合作一般用来朗读小说和戏剧,根据文本的需要组织合作伙伴,然后根据各自的爱好和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合作朗读。学生通过合作朗读,产生情感上和思维上的互动,在互动中激发热情,获得情感体验,进一步理解作品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合作朗读还可以带动背诵。合作朗读可以增强学习趣味,加强成功感,提高背诵积极性,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快中完成对名篇名句的欣赏和积累。
2.实践案例
学习《相信未来》这首诗时我向学生提议采用二人合作(最好是一男一女合作)朗读法。比如第一节,甲读第一句“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乙读第二句“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两句语调都要得低沉,因为那是一个阴云密布的年代,作者的心境也是灰暗的。甲乙合读“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要读得激昂,以表现出作者对未来坚定的信念。第二段交换次序,乙读第一句,甲读第二句,三四句合读。第三段二人合读。这样有男有女,有强有弱,声音有高有低,音韵上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这种朗读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抒发个性和合作互助的快乐。学生照着尝试了,结果个个都兴致高涨。学完三首诗,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比赛。每个小组先自行组织诵读,然后选出一人(或两人合作)在班级中交流表演。结果每个小组的朗诵都很精彩,其中有一个小组居然是五人合作上讲台朗诵《让我们一起奔腾吧》,中间还运用了不同的手势,大大增强了表演效果,把全班同学的快乐情绪和学习热情推向了最高潮。学习《师说》一文,我发现此文的背诵对学生来说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就在课堂上把每一段作者的感情做了详细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最真切的理解,感悟韩愈写这篇文章时恳切又激昂的心情,然后让学生分别以合适的语气语调朗读每一段,读得稍熟些再让他们背诵。照这个程序,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背诵任务。
3.结果及反思
实践发现,合作朗读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增强全局意识,互助意识;无拘束的表演又让他们体会到了抒发情感的快乐,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合作朗读可以使朗读条件好、表演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的反复训练,在原有水平上获得较大的提高,为日后形成朗诵方面的专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合作朗读激发的兴趣也加强了学生背诵的信心。
需要注意的是,朗读指点要到位。学生不断的训练必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指导正确得法,直接影响到学生朗读训练的质量。所以,教师自身必须多读多练勤摸索,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让自身拥有较高的朗读水平。另外,合作朗读背诵的范围可适时拓展。内容上,除了合作朗读教材上的诗作篇章,还可以引入一些教材之外的名篇名章;形式上,除了口头朗诵,还可以发展到表演课本剧,可以是片段的,也可以是整篇的。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们对合作学习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合作学习,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能唤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能教育学生顾全大局,使学生形成民主的意识;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励学生挑战科学难关。一句话,合作学习能从真正意义上实践国家教育部在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为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目标。虽然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解决遇到的问题,但开展合作学习无疑是实施新课程的良好途径。愿合作学习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拓展出一片明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