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本文作者通过探索体验式教学的途径来实现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育人功能,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实施与学生认知相适应的体验式教育,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使职业道德与法律体验式教学逐步被认同,以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 体验式教学 实施途径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体验式教学的实质就是创建一种新型的互动交往方式,教师通过再现教学情境,还原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与体验。以“在体验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体验作为主要途径,学习成为“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环渐进的过程,建立新型的互动交往方式,关注教学的过程及情感体验。
一、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体验式教学的背景
1.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
从就业办、实习班主任、实习单位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并重,如果技能一般,就可以学习提高;如果道德素质出现问题或者违法乱纪,就难以管理了。可见提高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
《职业道德与法律》新教材在本校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教师上得很累,但教学效果不佳等情况。开始尝试使用体验式的教学,以期待提高教学实效性。
3.中职生健康成长的要求
《职业道德与法律》旨在加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引导和帮助中职生健康成长。但对课程实效性怎样考量有待研究。
4.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要求
部分学生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急需强化教育。而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有效途径之一。
5.新教材需二次开发
《职业道德与法律》新教材是2009年秋学期开始使用的,教学配套资源缺乏,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二、对体验式教学的探索
1.对体验式教学的认识
有论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教育理念和实践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体验教学的生成与发展建立在构建主义基础上,是在哲学、人类学及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理论。体验式教学的哲学根源可以上溯到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的争论,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解决了这一争端,提出在人类知识的构建中,理性和经验各占一席之地,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体验式教学真正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和学习方法是1938年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在《经历与学历》一书中提出的。现在美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将体验式教育作为专门的学科纳入课程计划当中,并将体验式教育的理念深入到了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第一,积极主动地学习。布鲁纳曾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确,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欣喜。
第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协调来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大都是采用小组或小团队的形式进行的。
第三,个性化的学习。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发展需要一个人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如果缺少这种个性,则创新从何而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背景下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学习的过程,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这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客观社会对人的要求。
三、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途径
1.情境体验法
情境能加深学生的体验。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方法,创设学习情境体验,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特别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在学习《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内容关于增强规则意识这个内容时,我的导入是这样的:“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一位徒手、另一位借助尺子和圆规,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不同?”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最能吸引学生,学生就会急于寻找答案,想弄清楚“为什么”,于是教与学的最佳心理状态就形成了。
2.角色体验法
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故事、事件的情节,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理解并体会角色的社会责任,学会承担义务,提高承担一定社会角色的能力。例如在讲感受道德之美的内容时,为了说明我们在任何一个公共场所,当和他人发生了矛盾时,应遵守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宽容对人,有利地化解矛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道理,我就先后让两组同学分别扮演在公交车上由于人很拥挤,司机突然急刹车的情况下,踩了乘客的脚的人和被踩脚的人,通过对比采取了宽容态度和不宽容态度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让表演的同学和观看的同学亲身体验、直观感受、认识并理解宽容这种优秀品德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而得出“良好的社会公德有助于我们的社会交往”这一结论。
3.生活体验法
生活体验法就是在活动中让学生来体验事物,理解事物。有了生活体验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从而使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在学完“家庭美德”这一框题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业:为父母剪一次指甲或洗一次脚,要求完成后父母写一个反馈意见;最后学生写心得。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学生加深了对这一框题知识的理解,也在情感上获得了体验,家长也对此类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黄晓林.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探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 体验式教学 实施途径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体验式教学的实质就是创建一种新型的互动交往方式,教师通过再现教学情境,还原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与体验。以“在体验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体验作为主要途径,学习成为“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循环渐进的过程,建立新型的互动交往方式,关注教学的过程及情感体验。
一、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体验式教学的背景
1.用人单位提出的要求
从就业办、实习班主任、实习单位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实习单位对实习生职业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并重,如果技能一般,就可以学习提高;如果道德素质出现问题或者违法乱纪,就难以管理了。可见提高中职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的重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要求
《职业道德与法律》新教材在本校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教师上得很累,但教学效果不佳等情况。开始尝试使用体验式的教学,以期待提高教学实效性。
3.中职生健康成长的要求
《职业道德与法律》旨在加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引导和帮助中职生健康成长。但对课程实效性怎样考量有待研究。
4.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要求
部分学生法律意识较为淡薄,急需强化教育。而增强职业道德与法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有效途径之一。
5.新教材需二次开发
《职业道德与法律》新教材是2009年秋学期开始使用的,教学配套资源缺乏,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
二、对体验式教学的探索
1.对体验式教学的认识
有论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是近年来教育理念和实践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体验教学的生成与发展建立在构建主义基础上,是在哲学、人类学及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理论。体验式教学的哲学根源可以上溯到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的争论,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解决了这一争端,提出在人类知识的构建中,理性和经验各占一席之地,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而体验式教学真正成为一个研究领域和学习方法是1938年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在《经历与学历》一书中提出的。现在美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将体验式教育作为专门的学科纳入课程计划当中,并将体验式教育的理念深入到了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第一,积极主动地学习。布鲁纳曾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确,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欣喜。
第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协调来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大都是采用小组或小团队的形式进行的。
第三,个性化的学习。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发展需要一个人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如果缺少这种个性,则创新从何而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背景下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学习的过程,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这是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客观社会对人的要求。
三、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途径
1.情境体验法
情境能加深学生的体验。在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方法,创设学习情境体验,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特别在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上),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境”。在学习《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内容关于增强规则意识这个内容时,我的导入是这样的:“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一位徒手、另一位借助尺子和圆规,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形。”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不同?”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最能吸引学生,学生就会急于寻找答案,想弄清楚“为什么”,于是教与学的最佳心理状态就形成了。
2.角色体验法
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故事、事件的情节,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理解并体会角色的社会责任,学会承担义务,提高承担一定社会角色的能力。例如在讲感受道德之美的内容时,为了说明我们在任何一个公共场所,当和他人发生了矛盾时,应遵守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宽容对人,有利地化解矛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道理,我就先后让两组同学分别扮演在公交车上由于人很拥挤,司机突然急刹车的情况下,踩了乘客的脚的人和被踩脚的人,通过对比采取了宽容态度和不宽容态度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让表演的同学和观看的同学亲身体验、直观感受、认识并理解宽容这种优秀品德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重要意义,从而得出“良好的社会公德有助于我们的社会交往”这一结论。
3.生活体验法
生活体验法就是在活动中让学生来体验事物,理解事物。有了生活体验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从而使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加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在学完“家庭美德”这一框题后,我布置学生回家完成一道家庭作业:为父母剪一次指甲或洗一次脚,要求完成后父母写一个反馈意见;最后学生写心得。通过这样的生活体验,学生加深了对这一框题知识的理解,也在情感上获得了体验,家长也对此类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黄晓林.情景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探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